灶具企业标准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438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8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灶具企业标准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灶具企业标准1.docx

《灶具企业标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灶具企业标准1.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灶具企业标准1.docx

灶具企业标准1

最终检验规程

一.燃气类产品质量检验要求:

1.出厂检验

1.1燃气灶具出厂前应逐台按GB16410-2007《家用燃气灶具》标准的要求(具体见产品工艺卡)检验下列各项:

a、气管路系统气密性能

b、部件操作灵活性能

c、点火性能及燃烧稳定性能

d、外观及铭牌

1.2将检验结果填写在产品质量检验跟踪单上

1.3库存2年以上的产品应按以上条款要求重复检验。

1.4对每种型号的产品在出厂前按下列内容进行抽样检验:

1.4.灶具检验结果填写家用灶具性能检测报告

a.热负荷及其准确度

b.热效率

c.烟气CO含量

1.5技术要求按GB16410-2007《家用燃气灶具》规定

燃气灶具成品抽样检验项目要求

a、燃气通路气密性;

b、燃烧稳定性能;

c、基本燃烧状态;

d、燃气消耗量(热流量);

e、干烟气中CO浓度;

f、燃烧、熄火噪声;

g、点火性能;

h、熄火保护装置性能;

i、热效率;

j、玻璃面板耐热、耐重力冲击试验;

k、标志及包装。

燃气灶具应按照GB/T2828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合格质量水平AQL为4.0,检查水平取S-1,按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检验。

 

家用燃气灶具产品检验项目及标准要求

类别

检验项目名称

标准要求

A类

燃气通路

气密性

从燃气入口到燃烧器阀门

4.2kPa,漏气量应小于0.07L/h

自动控制阀门

4.2kPa,漏气量应小于0.55L/h

从燃气入口到火孔

1.5P额点燃,不向外泄漏

燃烧稳定性(无风状态)

有无离焰、熄火和回火现象

干烟气中CO含量浓度(α=1,V%)

<0.05%

结构要求(嵌入式灶)

必须设熄火保护装置

熄火保护装置性能(如有)

开阀时间<15s,闭阀时间<30s

玻璃灶面材料耐冲击性能

耐热冲击性能

玻璃应无破裂,不影响使用

耐重力冲击性能

玻璃应无破裂现象

标志

每台燃气灶具应在明显位置安装銘牌标志,铭牌、包装所标示产品适用燃气种类与实际产品应相符合

B类

热效率

台式灶

>55%

嵌入式灶

>50%

电点火器

着火率及性能

点10次有8次以上点燃,不得连续2次失效,无爆燃

燃气消耗量(热流量)

每个燃烧器额定热流量精度

<±10%

其中之一个燃烧器额定热流量精度

>3.5KW

总热流量与每个燃烧器热流量总和之比

85%以上

基本燃烧状态(无风状态)

火焰传递

4s着火,无爆燃

火焰均匀性

均匀

黑烟

黄焰

电极不应经常接触黄焰

燃烧噪声

<65dB(A)

熄火噪声

<85dB(A)

进气管接头尺寸

应符合标准第5.3.1.10要求

最小坐锅直径

应有一个火眼能够适应100mm直径的平底锅

灶具成品检验操作方法

1.气密性试验

燃气通路气密性试验见下表

燃气通路气密性试验

试验项目

试验条件、试验状态、试验方法

从燃气入口到燃气阀门

使被测燃气阀门为关闭状态,其余阀门打开,逐道检测(并联的阀门作为同一遵阀门检测),在燃气人口连接检漏仪.通人4.2kPa空气检查其泄漏量。

自动控制阀门

关闭自动控制阀门,其余阀门打开.在燃气人口连接检蒲仪通人4.2kPa空气,检查其泄漏量。

从燃气入口到燃烧器火孔

试验条件:

使用0-l气

试验状态:

点燃全部燃烧器。

试验方法:

用皂液、检偏液或试验火的燃烧器检查燃气入口至燃烧器止孔前各部位是否有漏气现象,

2.热负荷试验

热负荷试验见下表

热负荷试验

试验项目

试验条件、试验状态、试验方法

 

实测热负荷

试验条件:

使用0-2气。

试验状态:

接图4所示连接压力计、流量计和灶具,在点燃灶具前应使灶县前而的燃气通路处于最大通气状态。

试验方法:

——使用交流电源的灶具.将电源电压设定在额定电压;

——试验单个燃烧器热负荷时只点燃单个燃烧器进行逐十检}则,试验灶具总热负荷时,所有燃烧器应同时点燃检测;

——在单个燃烧器或全都燃烧嚣点燃后15min~20min时段内用气体流量计测定燃气

流量,气体流量计指针走一周以上的整圈数,且测定时间应不少于l…-重复测定二次以上,读数误差小于2%,取两次流量的平均值。

用式

(1)计算实测热负荷。

式中:

ф实——实测热负荷,单位为千瓦(kw);

Q1——O℃、101.3kPa状态下试验燃气的低热值,单位为兆焦耳每立方米(MJ/m³)

v——窭测燃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tg——燃气流量|1内的燃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Pamp——试验时的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Pm——实测燃气流量计内的燃气相对静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S——温度为tg时的饱和水蔫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当使用干式流量计测量时,S值应乘以试验燃气的相对湿度进行修正)。

 

实测折算热负荷

用式

(2)计算实测折算热负荷。

式中:

ф——实测折算热负荷,单位为千瓦(kw);

Q1——0℃,10l.3kPa状态下设计气的低热值,单位为兆焦耳每立方米(MJ/m³)

v——实测燃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da——标准状态下干试验气的相对密度;

dmg——标准状态下干设计气的相对密度;

damb——试验时的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Ps——设计时使用的额定燃气供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Pm——实测燃气流量计内的燃气相对静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Pg——实测灶具前的燃气相对静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tg——实测燃气流量计内的燃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S——温度为tg时的饱和水蒸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当使用干式流量计测量时S值应乘“试验燃气的相对温度进行修正);

0.622——水蒸气理想气体的相对密度。

额定热负荷精度

用式(3)计算额定热负荷精度。

实测折算热负荷-额定热负荷

额定热负荷精度=额定热负荷×100%

总实测折算热负荷与单个燃烧器实测折算热负荷总和之比

用式(4)计算总实侧折算热负荷与单个燃烧器实测折算热负荷总和之比。

实侧折算热负荷

b=∑фi×100

式中:

b——总实测折算热负荷与单个燃烧器寅测折算热负荷总和之比,%;

ф——单个燃烧器实测折算热负荷,单位为千瓦(kw)。

3燃烧工况试验

3.1燃烧工况试验条件

燃烧工况试验条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燃烧工况试验条件

试验项目

燃气调节方式

试验电压c/%

试验气

燃气量调节方式a

燃气量切换方式b

火焰传递

110

0-2

离焰

90及100

3-1

熄火

大、小

90及100

0-1、0-3

火焰均匀性

大、小

100

0-2

回火

大、小

90及100

2-3

燃烧噪音

100

0-1

熄火噪声

90及110

0-2

一氧化碳

100

0-2

接触黄焰

90

1-1

黑烟

90

1-1

小火燃烧器燃烧

稳定性

熄火

100

0-1、0-3

回火

100

2-3

使用超大型锅时燃烧稳定性

90及110

1-1

烤箱门关闭时燃烧稳定性

主燃烧器

大、小

90及110

0-3

小火燃烧器

90及110

0-2

烤箱控温器工作时燃烧稳定性及火焰传递

主燃烧器

大、小

90及110

0-3

小火燃烧器

大、小

90及110

0-3

a在凋节燃气旋钮或拔杆时,可调节燃气量。

“大”指燃气量最大状态,“小”指燃气量最小状态。

如不知最小状态.则指其最大燃气流量的三分之一为最小状态。

b调节燃气旋钮时可改变燃烧器数量的调节方式。

其中“大”指点燃全部燃烧器,“小”指点燃最少量燃烧器,“全”指逐档点燃每个燃烧器状态。

c使用交流电源的灶具,当电压变化对性能有影响时,应按表中的电压条件进行试验。

 

3.2燃烧工况试验方法

燃烧工况试验方法按下表的规定。

燃烧工况试验方法

试验项目

试验状态、试验方法

火焰传递

试验状态:

对有燃气量调节的灶具,仅在“最大”状态下进行。

试验方法:

冷态点燃主燃烧器一处火孔后,记录火焰传遍所有火孔的时间和目测有无爆燃现象。

离焰

试验方法:

冷态点燃主燃烧器,15s后目测有三分之一以上火孔离焰,则判定为离焰。

熄火

试验方法:

主燃烧器点燃15s后,目测每个火孔是否都有火焰。

火焰均匀性

试验方法:

主燃烧器点燃20min,目测火焰是否清晰、均匀。

回火

试验方法:

主燃烧器点燃20min,目测火焰是否回火。

燃烧噪声

试验方法:

——点燃全部燃烧器,15min后,按图5所示三点进行试验;——使用声级计,按A计权,快速档进行测定,环境本体噪声应小于40dB或比灶具实测噪声低10dB以上,否则按GB/T3768—1996中表2进行修正。

熄火噪声

试验方法:

——灶具运行15min后,迅速关闭燃气阀门,按图5所示三点进行试验;

——使用声级计,按A计权,快速档进行测定,环境本体噪声应小于40dB或比灶具实测噪声低10dB以上,否则按GB/T3768—1996中表2进行修正;

——测定的最大噪声值应加5dB作为熄火噪声。

 

干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理论空气系数a=1,体积百分数)

试验状态:

按6.5的规定。

试验方法:

——烟气取样器的形状及安装位置见图6a)及图6b);

——测定室内空气(干燥状态)中二氧化碳浓度;

——灶具点燃15min后,用烟气取样器取样,测量干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

——用式(5)计算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

式中:

C1——干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理论空气系数a一1,体积百分数;

Cla——干烟气样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测定值,体积百分数;

C2t——室内空气(干燥状态)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测定值,体积百分数;

C2a——干烟气样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测定值,体积百分数;

C2max——理论干烟气样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计算值),体积百分数。

黑烟

试验方法:

从冷态点燃主燃烧器到火焰稳定,用净锅或光亮的金属板放在灶具上,目测是否有黑烟,在灶具运行20min后.再试一次。

接触黄焰

试验方法:

从冷态点燃主燃烧器开始,到15min期间内,目测有无黄焰.若有黄焰,测试在任意1min内,电极连续接触黄焰在30s以上时,为接触黄焰。

小火燃烧器燃烧稳定

试验方法:

——具有小火燃烧器的灶具.点燃小火燃烧器1jmin后,目测小火燃烧器有无熄火和回火现象;

——燃气阀开至最大.连续点燃主燃烧器,检查小火燃烧器在主燃烧器点燃和熄火时,小火燃烧器是否有熄火和回火现象。

使用超大型锅时燃烧稳定性

试验状态:

使用比表17的试验用锅(下限锅)直径大4cm的锅。

试验方法:

逐个点燃灶具的燃烧器,使燃气阀全开,目视检查是否有黑烟、燃烧是否稳定。

 

烤箱门开闭时燃烧稳定性

主燃烧器燃烧稳定性:

试验方法:

点燃小火燃烧器(长明火)及烤箱主燃烧器,并调节燃气量使烤箱内中心部位的温度保持在(150±10)℃左右,用通常的操作速度开闭烤箱门5次,目视检查燃烧是否稳定。

小火燃烧器燃烧稳定性:

试验方法:

只点燃小火燃烧器,待燃烧稳定后或5min后,用通常的操作速度开闭烤箱门5次,目视检查燃烧是否稳定。

烤箱控温器工作时燃烧稳定性及火焰传递

控温器工作时不熄火的烤箱燃烧器燃烧稳定性:

试验方法:

控温器设定在约200"(:

的温度位置上,将点火燃烧器及烤箱燃烧器点燃后,目视检查控温器工作状态时,烤箱燃烧器有无熄火和回火现象。

控温器工作时熄火的烤箱燃烧器燃烧稳定性:

试验方法:

控温器设定在约200"(:

的温度位置上,将点火燃烧器及烤箱燃烧器点燃后,目视检查控温器工作状态时,火焰传递是否正常、有无爆燃现象。

注:

除燃气灶以外的燃气灶具,在保证烟气取样均匀的前提下,烟气取样装置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灶试验用锅和加热水量

实测热负荷/KW

铝锅的尺寸/mm

加热水量/kg

锅直径

锅壁厚度

圆角半径

高度

<1.10

140

0.55±0.1

 

16

90

0.5

1.10

160

0.55±0.1

100

0.8

1.40

180

0.6±0.1

110

1.0

1.72

200

0.65±0.1

125

1.5

2.08

220

0.65±0.1

140

2

2.48

240

0.7±0.1

150

2.5

2.91

260

0.7±0.1

160

3

3.36

280

0.8±0.1

175

4

3.86

300

0.8±0.1

190

5

4.40

320

0.9±0.1

200

6

4.95

340

0.9±0.1

210

7

5.56

360

1.0±0.1

225

8

4温升试验

温升试验见下表。

温升试验

试验项目

试验条件、试验状态、试验方法

 

一般温升

试验条件:

——使用0—1气;

——环境温度为20℃±5℃;

——使用交流电源的灶具按额定电压供电。

试验状态:

——燃气灶按6.5规定的试验状态;

——带控温器的烤箱,应将控温器调至最高温度的标示位置上;

——不带控温器的烤箱,应调节燃气量,使烤箱中心部位的温度保持在230℃土10℃,若达不到230℃,应将燃气阀调节到最大使用状态;

——饭锅为注入最大焖饭量的水位状态;

——电灶头按图7选用试验锅,并加水至锅深的三分之二位置;

——电磁灶头按图8选用试验锅,并加水至锅深的三分之二位置;

——组合式灶具,根据各自的功能设定在试验状态,同时使用全部燃烧器(包括电热灶头),但带烘烤器的灶燃烧器,以灶为试验状态;

——兼用功能灶具(兼作烘烤器的燃气灶,兼作燃气灶的饭锅等),以各自的功能状态运行;

——温升试验装置见图9;

——灶具与测温板的距离见图10。

试验方法:

——点燃所有燃烧器;

——将燃气灶、烘烤器、饭锅的燃烧器阀门开至最大,烤箱燃烧器阀门开至规定位置;

——所有发热单元按正常使用条件工作;

——测温部位温升恒定后(升温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h),用热电温度计或热电偶(预埋在木板内)测量并记录以下部位的温升:

·操作时手必须接触的部位;

·干电池外壳;

·软管接头;

·阀门外壳;

·点火器外壳;

·燃气调压器外壳;

·开关、控温器及限温器的环境空间或包围物;

·内部布线和外部布线,包括电源软线的橡胶或聚氯乙烯绝缘表面;

·用作附加绝缘的软线护套表面;

·电容器外表面;

·灶具侧面、后面的木壁、灶具下面的木台表面。

使用超大型锅温升

试验条件:

——使用0—1气;

——环境温度为20℃±5℃。

试验状态:

——燃气灶坐上比表l7的试验用锅(下限锅)直径大4cm的锅,需用36cm以上的锅时可用桶代替;

——烘烤器及烤箱不点火;

——电灶不开启;

——温升试验装置见图9:

——灶具与测温板的距离见图10。

试验方法:

——点燃所有燃气灶头;

——将燃气灶燃烧器阀门开至最大;

——测温部位温升恒定后(升温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h),用热电温度计或热电偶(预埋在木板内)测量并记录灶具侧面、后面的木壁、灶具下面的木台表面。

 

线圈温升

试验条件:

——使用O-1气;

——环境温度为20℃±5℃。

试验状态:

——电灶头按图7选用试验锅,并加水至锅深的三分之二位置;

——电磁灶头按图8选用试验锅,并加水至锅深的三分之二位置;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热灶具以1.15倍额定输入功率工作;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动灶具以O.94倍和1.06倍额定电压之间最不利电压供电;

——对有风量调节的灶具,应把风量调到最小。

试验方法:

点燃所有燃烧器,开启电灶,保持沸腾。

在灶具燃烧运行15。

min以后测试,试验期间要连续监视温升,用电阻法测定,并用式(6)计算线圈温升。

式中:

△t——线圈温升,单位为开尔文(K);

R1——试验开始时的电阻,单位为欧姆(Ω);

R2——试验结束时的电阻,单位为欧姆(Ω);

K——对铜绕组,等于234.5;对铝绕组,等于225;

t1——试验开始时的室温,单位为摄氏度(℃);

t2——试验结束时的室温,单位为摄氏度(℃)。

 

5、耐热冲击试验

耐热冲击试验见下表。

耐热冲击试验

试验项目

试验条件、试验状态、试验方法

烤箱门玻璃

在一般温升试验后(烤箱内温度为230℃±10℃),立刻在原试验状态下用5℃的冷水5mL和10mL向玻璃中央浇注两次,待玻璃的温度到正常状态时检查有无破裂。

钢化玻璃灶面

在常温状态,用500g熔化的金属锡(232℃)浇在玻璃灶面几何中心点,20s后用20℃±5℃的冷水500mL浇注灶面几何中心点,重复做5次后检查有无破裂。

6、耐重力冲击试验

在常温状态,用质量1800g、直径Φ120mm、底部圆角R10mm、表面光滑的圆钢饼,从距安装状态的灶面几何中心点正上方200mm处底部向下水平自由落下,重复做10次。

7、安全装置试验

安全装置试验见下表。

安全装置试验

试验项目

试验条件、试验状态、试验方法

 

熄火保护

装置

开阀时间:

——试验条件:

使用0—3气;

——试验状态:

正常使用状态;

——试验方法:

从点火操怍算起,到熄火保护装置处于开阀状态时的时间。

闭阀时间:

——试验条件:

使用O—1气;

——试验状态:

正常使用状态;

——试验方法:

在主燃烧器点燃15min后,立即强行熄火,记录从熄火到熄火保护装置关闭的时间。

 

饭锅温控装置

试验条件:

使用O—2气。

试验状态:

最大稻米量状态。

试验方法:

按图11将水银温度计放在内锅底部中心直径50mm范围内,使温度计与内锅底部保持接触,在控制元件切断主燃烧器5s内读取温度计读数,同时关闭保温燃烧器,然后加入约50mL,80℃~90℃的热水,约10min后重新进行第二次试验,重复测试三次,取温度计的三次读数平均值作为温控装置的闭阀温度。

油温过热控制装置

试验条件:

使用O—2气。

试验方法:

按表17选用试验锅,注入色拉油,深10mm,点燃燃烧器,测定控制装置动作时油的最高温度。

对可调节温度的灶具,设定在最高温度进行试验。

8、电点火装置试验

8.1试验条件:

使用0-1气、0-3气。

8.2试验状态:

——使用于电池的点火器应调节电源电压为额定电压的70%;

——使用交流电源的点火器应调节电压为额定电压的90%。

8.3试验方法:

——预先进行数次预备性点火。

——每次点火应在燃烧器接近室温时进行。

——点火操作方式及点火速度,按点火器不同,规定如下:

·单发式压电点火器一M操作为一次,每次速度控制在0.5s~1s时间内;

·回转式电火器以转动一叫为一次,每次逮度控制在0.5s~1s时间内;

·使用交流电或直流电源的连续放电式或加热丝式点火器,以在电火位置上停留2s为一次。

——反复点火10次,检测着火次数及有无爆燃现象。

9使用性能试验

使用性能试验见下表。

使用性能试验

试验项目

试验条件、试验状态、试验方法

试验条件:

使用0-2气。

试验状态:

——试验用灶按固4a)所示的方法连接,测压管按图4b)加工,搅拌器接图12加工,或其他可使水温搅拌均匀的装置.

——用式

(1)计算实测热负荷,试验用上限锅和下限锅及加热水量按表17选用。

试验方弦:

——点燃燃烧器,将燃气供气压力调整到额定值;

——燃烧稳定后坐上锅,水初温应取室温加5℃,水终温应取水初温加30℃。

水温巾初始温度前5℃时,开始搅拌,到初温时开始计量燃气消耗。

在比初始温度高25K时又开始搅拌,比初始温度高3。

K时.关掉燃气继续搅拌,所达到的最高温度作为屉终温度。

由式(7)计算实侧热效率。

M×C×(t2-t1)273+tg101.3

η实=V耗×Q1×273×Pamb+Pm-S×100…….(7)

式中;

η实——实测热效率,%

M——加热水量单位为千克(kg),

C——水的比热,C=4.19×10-3MJ/kg·℃;

t1——水的初温,单位为摄氏度(℃);

t2——水的终温.单位为摄氏度(℃);

V耗——实测燃气消耗量,单位为立方米(m³);

Q1——0℃、101.3kPa状态下实测试验气低热值,单位为兆焦耳每立方米(MJ/m³);

Pm——实测燃气流量计内的燃气相对静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Pamb——试验时的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tg——测定时燃气流量|l内的燃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S——温度为tg时的饱和水蒸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当使用干式流量计测量时,

S值应乘以试验燃气的相对湿度进行修正)。

同条件下作两次以上试验,连续两次热效率的差在两狄平均值的5%以下时,取平均值为实测热效率.否则应重新试验,直到合格为止。

试验完上限锅和下限锅的实测热效率后,用式(8)计算试验灶头的热效率。

q下-5.47

η=η实、下+q下-q上×(η实、上-η实、下)……………(8)

式中:

-

η——热效率,%;

η实、下——使用下限锅时的实涮热效率,%;

η实、上——使用上限锅时的实涮热效率,%,

q下——使用下限锅试验时的锅底热强度,单位为瓦每平方厘米(w/立方厘米);

q上——使用上限锅试验时的锅底热强度.单位为瓦每平方厘米(w/立方厘米)。

注:

锅底热强度一实测热负荷(w)/试验用锅在正投影面的面积(立方厘米)。

试验项目

试验条件、试验状态、试验方法

烘烤器烘烤性能

试验条件:

使用0—2气。

试验状态:

正常使用状态。

试验方法:

点燃燃烧器预热3rain后,将生鱼片、肉等按说明书的规定放入烘烤器并进行试验,目测食品表面有无大面积焦痕,内部有无夹生。

烤箱烘烤性能

试验条件:

使用0—2气。

试验状态:

正常使用状态。

试验方法:

点燃燃烧器预热3rain后,将生鱼片、肉等按说明书的规定放人烤箱并进行试验,目测食品表面有无大面积焦痕。

烤箱温度分布

试验条件:

使用0—2气。

试验方法:

把图13所示的测温板放入烤盘,置于烤箱内.测温板中心应放到烤箱内大致中心的部位,点燃燃烧器,并使测温板的中心温度保持在180℃±10℃,经1h后,分别测出中心测温点及其他6个测温点的温度,并计算中心测温点温度与其他6个测温点的温度差。

烤箱升温时间

试验条件:

使用0—2气。

试验状态:

烤箱内不放人任何物品,将燃气阀门开到最大使用状态。

带有控温器的烤箱,应置于控温器最高温度位置上。

试验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