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496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docx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

香葱土豆泥的做法

 

     2007年11月30 出处:

中华美食网 写博客  逛论坛

 

 

 

 

  本网导读:

简单美味香葱土豆泥,以下为制作方法:

——伏牛山旅游网,中西部地区领先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一心为您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材料介绍:

土豆2个,黑胡椒粉4克,盐1茶匙(5克),香葱2根,油30ml,大葱段3段(2cm长)

  制作方法:

  1、香葱清洗干净,切成葱花。

  2、土豆洗干净后连皮放到水里煮熟。

要判断土豆是否已经熟透了,可以用一根筷子在土豆的中心位置扎一扎,如果很轻松就扎透了,这说明土豆已经熟透了。

  3、把煮熟的土豆放到冷水里浸几分钟,待不烫手后撕去土豆皮,然后切成块。

  4、把切好的土豆块放到一个大一点的盆里,捣成泥,再加入黑胡椒粉和盐拌匀。

  5、炒锅入油,油热后放入葱段爆香,然的捞去葱段,放入拌好的土豆泥,翻炒。

  6、把炒好的土豆泥用勺子盛入小盘中,撒上葱花即可。

青椒松花蛋的做法(姜姜)

原料:

松花蛋3个,青椒一根。

松花蛋放到水里中火煮5、6分钟(这样一来是为了好切-不会沾刀,二来也可以去掉松花蛋的涩味~)。

煮好后取出晾凉,剥皮,切块儿。

青椒洗净去籽,放到微波炉高火打3分钟左右。

(因为各家的功率不同,所以强烈建议守在旁边观察。

打好后,取出放入容器中捣碎。

花椒油,生抽,醋,味精,白糖,还有适量的橄榄油(喜欢的也可以换成芝麻油),以上的和刚才捣好的青椒拌匀,然后淋在松花蛋上就可以了~~~也可以适当点缀些红椒粒

主料:

松花蛋(鸭蛋)200克,辣椒(青、尖)100克

  调料:

辣椒油10克,盐2克,醋2克,酱油15克,味精1克,白砂糖1克,花椒2克,植物油5克

  做法:

  1.将皮蛋(松花蛋)剥皮,每个用刀切成6块大小相等的瓜块形,放入盘中待用;

  2.青辣椒洗净去蒂,取竹签串起用暗火烧熟,剁细装碗内;

  3.花椒放入热油锅内炸出花椒油,弃花椒待用;

  4.将盐、酱油、醋、白糖、味精、红油、花椒油放入碗内与剁细的青辣椒搅拌均匀成味汁;

  5.将盘中的皮蛋块码放成大的花状,将兑好的汁浇在上面即可。

一家工业设计公司的面试考题(加分题)

上一篇/下一篇 2007-04-1821:

31:

52/个人分类:

模具网

查看(721)/评论(12)

一家召工业设计公司的考题,看看你能做出几题?

(做出一题加2分)

1、用想像在五分钟内手绘出一件物品的三个不同视角的立体草图。

(照相机、台灯、太师椅,选其一。

3号图纸)

2、列举三种目前市场上的家电产品流行色,和目前小家电的流行搭配色。

3、产品塑件表面经常处理成光亮或磨砂,它们分别有哪些表现性和作用?

举出几件市场上常用光亮表面和常用磨砂表面的产品。

4、下列材料中哪种材料脆性大,哪种材料机械强度高韧性好?

哪几种材料常用来做透明部件?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ABS、AS、聚碳酸脂)

5、举出十种在家电产品生活日用品中常用到的不同种类的非金属材料。

6、举出几种金属材料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

7、分别针对儿童市场和成人市场的产品,在设计的各要素上有什么不同?

8、唐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的后两句是什么?

9、著名画家莫奈,是哪国人,他的画风被称作什么派,代表作是哪幅画?

10、请画出三款门锁把手的设计草图和三款手电筒设计草图,取其中一款对其进行结构分

前两天面试工业设计所出的题目

前两天面试工业设计:

除了一下几个题目,我是搞结构的,没有搞个工业设计,还请各位指教.

1.在你认为,工业设计的概念是什么?

2.工业设计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

3.请素描出3款不同LCD的造型?

这个要求难吗?

还请各位指教。

個人感覺.....

1...在現有的有限的事與物上...做無限的創意或修改....以更符合人的需求...

並改善人的生活環境..

  

2...一..主題確認

     二..設計構想..需設定使用的環境及使用群....及設計的其他條件

     三..設計細化..構想草圖的提出....主要零件的材質及功能..和說明

     四..設計分析..產品的結構分析...及市場分析

∙最被国人误读的39个消费符号(Backpackers背包旅行,Chivas芝华士,Yoga瑜珈.....)消费文盲-----被误读的消费与全球化时代的新文盲

  

  世界越扁平化,误读越立体化。

  

  有关观念、品牌、品味、流行、生活方式和城市,旧的误读被化解,新的误读又产生。

  新奢侈主义正在中国大行其道,主流消费价值观是体验奢侈、占有LOGO、透支信用卡、享受误读的利润与快乐,反消费者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

此外,商业力量所制造的流行时尚和消费霸权,共同形成信息屏蔽,令多元文化和多元消费难获成长空间。

广告、数据、高科技、新发明、口号、价格、外观、场地布局,这些旨在引导消费的指标,恰恰在此时构成了误读的技术壁垒。

  多年以后,我们才可能从过度消费中抽身,反思简单生活,正视消费符号,化解误

  

  Chivas芝华士

  在国外,威士忌被认为是一种老头子酒,很难想象,会有大学生的毕业派对选择威士忌。

事实上,当芝华士在1992年大规模进军中国时,消费人群定位和所有洋酒品牌一样:

成功人士。

但中国的成功人士并没有给芝华士带来销售上的成功。

现在,芝华士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威士忌品牌,而中国也成为芝华士最大的市场,其销售量远超过美国和欧洲。

  如今,芝华士的中国生活属于光怪陆离的夜店,属于激情四射的舞姿,属于中国年轻人的夜晚。

一种本应该属于成功人士的酒却在未算成功的年轻人那里大获成功,这真是个讽刺。

  

  Christmas、Valentine'sday圣诞节、情人节

  每年我们都有几次集体性精神失常,12月的24日、25日、26日这三天是最重大的一次,2月的14日是另外一次重要的日子。

很多人都不顾一切地购买那些毫无用处的物品,挤破了头也要花比平时糟糕许多的娱乐场所……

  如果美国人意识到了圣诞节的本意开始被曲解,那中国人的圣诞节又是何种场景呢?

你如何理解数以万计的人们忍受严寒手持蜡烛在街上,教堂集会,这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吗?

  现在,我们又发现了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也加入了这个阵营……或许,我们得全年疯狂了。

  

  Backpackers背包旅行

  背包旅行起源于于欧洲,在1960年代嬉皮士风潮的带动下,困惑的年轻人带着问题上路,希望凭借那种“在路上”的体验审视自我,找到精神的归宿,而不是沿途看看风景。

所以背包客的精髓是精神追求,是身与心的体验。

而背包旅行变成一种时尚,有人把它看成了炫耀的资本,更奇怪的是,在国外背包的都是穷人,参加旅行团的是有钱人,在中国恰恰相反。

  把很个人的背包旅行变成时尚,可能是媒体、出版商、旅游部门以及户外器材商的共谋。

而在年轻人都不再有困惑、疑问的时代背景下,真正意义上的背包客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消失了。

  

  Creditcard信用卡

  手里有卡,心中不慌,“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界限似乎被模糊了。

  前不久,工行、建行相继宣布牡丹信用卡和龙卡信用卡的发卡量突破1000万张,而招行的双币信用卡更率先突破1000万张大关。

不过,这些比起英国那条收到白金信用卡的叫蒙蒂的宠物狗,实在不算什么。

如今,谁手里没有几张信用卡呢,尤其是中青年人。

以卡养卡,曾是不少“卡奴”引以为傲的“理财心得”,股市火热,更有不少持卡人透支炒股。

中国人支付着全世界最高的信用卡贷款利息(年利率高达18%),却浑然不知危险正在来临。

  

  Bordeaux法国葡萄酒(波尔多)

  在国外,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葡萄酒的刺激,而大多数的人只能喝啤酒。

在国外,有着无数的文人墨客赞美葡萄酒的雍容华贵。

与法国的香水和时装一样,葡萄酒也象征着法兰西式的浪漫情调与贵族气质。

但一切贵族式的浪漫都会被中国的餐饮文化所过滤。

为了适应中国消费者的普遍需求,葡萄酒在中国走了一条大众消费的路线。

我们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十几块钱一瓶的葡萄酒。

对于葡萄酒这一纯粹的舶来品,其贵族气质在中国已经荡然无存。

  有意思的是,在大多数外国平民品牌进入中国变成种中产甚至高档品牌的情况下,葡萄酒走了一条相反的路。

相关机构调研显示,至2010年,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长势头最强劲的国家依然为中国,增长率为35.91%。

在中国,贵族和平民之间的转化是很容易的。

  

  

  Bauhaus包豪斯风格

  “项目大胆引入欧美流行‘包豪斯’建筑风格,线条简约大器,富有现代主义美感”,这是某高档别墅的广告语。

包豪斯风格、欧式别墅,成为国内很多房地产项目的高档产品的关键词。

  包豪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Bau(建造)和Haus(房屋)两次合成。

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成立。

该学院以包豪斯为基地,在19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

包豪斯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讲究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其本义就是造平民化的房子。

其艺术性的设计工作,只不过是生活要素的必要组成部分。

通俗点讲就是,生活终于艺术。

  当包豪斯变成高档楼盘的代名词时,其现代、简约、顺其自然的特点已经丢失了。

  

  Bohemia波希米亚风

  有网友把流行一时的波希利亚风格服装称为“越来越多的人披着毯子在路上挤来挤去,有时候看得出是一张披肩,有时候则是像桌布也像床单的布块”。

人们常把“一切看上去疯疯癫癫的打扮”称为“波希利亚风”。

在中国,波希利亚这个概念被无限放大,就连房地产商都在叫卖“波希利亚建筑风格”,令人汗颜。

  波希利亚这个概念在欧洲也经历了连番的误读。

波希利亚原指中世纪以布拉格为中心的由罗马帝国所统辖的一个地区,后来“波希利亚人”成为孤傲不羁的艺术家的代称。

而巴黎拉丁区被“波希利亚的发掘者”缪尔热定义为最著名的波希利亚聚居区。

  其实,波希利亚人随行不挑战循规蹈矩的主流生活的精神才是不变的内核,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波希利亚风。

  

  Broadway百老汇

  全世界都在感叹戏剧的不景气,但独独百老汇与伦敦西区却永远兴旺红火,人流鼎沸。

有人曾在伦敦爱德华王子剧院门口观察过,这里即将演出《妈妈咪呀!

(MammaMia!

)》。

而2分钟内购票的10个观众中,3个英国人,都来自乡下,从口音可以听出,7个外国人(其中3名来自亚洲)中,2个头发全白的老太太,3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士,还有2名不足4岁的小观众。

  2002年6月22日,美国国家巡演团曾在上海持续演出22场《悲惨世界》。

上海大剧院的演出广告如此写道:

“《悲惨世界》,创造历史,首部中国上演的百老汇音乐剧。

百老汇巨星康姆·威尔金森专程加盟,再度诠释冉·阿让。

美国国家巡演团倾情演绎,上海大剧院震撼巨献。

  百老汇或伦敦西区音乐剧往往偏重于谈情说爱及幽默风趣,音乐轻松愉快,演出方式富丽堂皇(中国人会立刻联想到春晚),号称要让4岁到70岁的观众都能看懂,因而情节及其简单,场面极其华丽,表演非常夸张,假唱无所不在,在纽约或伦敦取得成功后,便开始全球走穴,大赚其钱,这一点又和《同一首歌》何其相像。

  

  CheGuevara切·格瓦拉

  一个被称为“红色罗宾汉”的游击革命家,一个被誉为“共产主义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者。

作为潮流,“切·格瓦拉”注定要成为一个肖像符号。

如今他的头像被改造成蒙娜丽莎版、少女版、猿人版,开起了恶搞的反时尚玩笑。

曾经是力量和旗帜的化身,现在却被经营成一个品牌。

或许,对于其一生都不遗余力和过度的金钱与过度的消费划清界限的切·格瓦拉来说,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语录、时尚纪念品都可以成为被购买的对象,但不一定有人愿意掏钱去探索另一个人的精神。

所以,在K房里高唱《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人,很可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曾经存在3位贝隆夫人。

  

  Cigar雪茄

  对于烟草的属性,有一个很著名的比喻:

将香雪茄和烟斗,分别比作妓情人和老婆。

由于可以随便请人抽香烟,所以将香烟比喻为妓女;因为很少有人在自己家里抽雪茄,并且也不喜欢主动将自己的雪茄与其他人分享,所以将雪茄比喻为情人;由于抽烟斗需要很多清理工具,以及一段相对来说较长的安静时间,所以比喻为老婆。

中国人对雪茄的感情大抵如此。

  真正懂得享受雪茄的人中流传的是另一个段子:

好的古巴雪茄都是在处女的大腿上卷出来的。

雪茄的制作是极为细致的手工活,少女们以腿为桌谋生,却成为抽雪茄时最美妙的幻想。

在古巴,60%—70%的男性都抽雪茄,这是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中国人眼里的奢侈品,不过是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创汇产品罢了。

  

  Class《格调》

  2000年前后《格调》走红的时候,甚至产生了“看《格调》的人最没格调”这样酸溜溜的说辞,更多的人则是把它当成了格调指南,《格调》指出的穷人的品位,鄙视之;上层阶层的品位则推崇之。

《格调》的策划人石涛因此表示,“它本是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批判书,谁也没想到在中国的出版,竟然成为相当一部分人所推崇的生活方式的样本,这确实是一种误读”。

同样道理,本来是法国一公司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准备的“宣传副册”的《优雅》,也因为被当作跟法国相关的时尚符号,在2005年莫名其妙地热销。

  

  《格调》作者保罗·福塞尔恐怕没有想到,自己这本研究社会阶层的作品在中国成了大卖的时尚品位手册,石涛也说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销售成绩。

实际上,保罗·福塞尔在书中提供的关于阶层区分的细节,并非来自严谨的社会调查,而是来自他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影视、文学作品提供的想象,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而中国读者以此作为衡量品位生活的依据,就更显得荒谬了。

  

  《格调》的成功,在于呼应了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心理危机,那就是逐渐富起来的中国人开始关注生活品质的问题了,却不知道什么才叫有格调有品位;《格调》的出现及时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作者所罗列的诸多细节,又很具可操作性。

它对中国新兴阶层的刺激也是前所未有的,曾有人看了《格调》之后再也不去打保龄球,因为《格调》中说,玩保龄球是城市贫民的爱好。

  

  《ELLE》们

  买《ELLE》的读者认为自己优雅,看不上《COSOMO》的女孩幼稚、功利与虚荣;买《Vogue》的人又看不上《ELLE》,认为《ELLE》女人苍白、没头脑与小家子气,其实她们都是同一群人:

在中国,买《OK!

》《HELLO》的,与买《VanityFair》的,是同一类人,买《FHM》杂志的,同时也买《Esquire》与《GQ》,反正如同《ELLE》前编辑总监孙哲所言,中国只有两类人,穷人和刚富起来的人。

  中国本来看杂志的人就少,有消费力的读者就更少。

出版人洪晃曾开玩笑地将版权合作的杂志称为“国际大户人家的中国养女”,事实上,这些面目不一的养女们目的只有一个:

及早出嫁。

一本办给卡车司机与建筑工人看的《FHM》到了中国,变身《男人装》,突然就“雅痞”起来,主编时时就“中产阶级”与“后现代主义”高谈阔论。

两本版权合作的少女类杂志《SENVENTEEN青春一族》和《COSMOGIRL娇点》,本来是给高中生和低年级大学生看的,但在中国,为了赢得广告客户,一个劲地把读者年龄往上拔。

现在一个消失,一个已经沦为彻底的少妇读物。

所以,在中国杂志摊上,辨认任何一本时尚杂志都极其困难:

从封面到内容,从主题到趣味,它们都大同小异。

有人说,随便找几本中国时尚杂志,撕掉封面,打乱后糅合成一本新杂志,主编自己都认不出这些页码各自来自哪本杂志。

  

  EMBA

  EMBA被视为公款消费的EasyMBA。

人人争上EMBA,为的是迅速积累社交资源,高校纷开EMBA课程,意在谋“财”而非谋“才”。

借用明茨伯格的话,“EMBA与MBA的区别在于:

招收更有经验的学员,建立在不脱岗的基础上,其余就没有多少区别了。

换句话说,他们用错误的方式训练正确的人,然后得到错误的后果。

这是因为他们大多数无法对这些人拥有的经验加以利用。

”EMBA课程往往是商学院的摇钱树,但并非所有的美国顶尖大学都热衷于此,教学质量不高的EMBA课程,让他们担心损害学校声誉。

  自2002年8月正式批准开展EMBA试点后,中国的30余家管理学院陆续陷入招生混战。

教学西方化、学员功利化、案例学术化、师资贫瘠化是当下中国EMBA教育的几个突出问题。

比起西方人,中国人更热衷于消费文凭,这背后包含着中国几千年来对教育的热爱,对学而优则仕的推崇。

  读EMBA还算是用在了好的方面,最近的调查发现,中国的灰色收入可能高达4万亿,接近GDP的26%,中国的一个副县长,生个病,办个生日,一年都能收入上百万元,连修祖坟都是别人掏钱。

如果深究,EMBA并不仅仅是个消费问题,而是个政治经济学问题。

  

  Evian依云水

  当被问道“喝点什么”的时候,很多人习惯淡淡地说一句:

“我只要依云水。

”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优越感。

  一个依云迷一个月在餐厅、酒吧、家中、外出等饮水上的投入近千元,她认为只有这种精美的水才能与自己的服饰搭配;一个注重细节的女人每天用依云水洗脸,她认为精致的女人不仅要用CD香水,更应该把自己的每一个毛细孔都照顾到最好。

依云水似乎成为了中国人的时尚指标之一,好玩的是外国人看待依云水,却只相当于我们对待农夫山泉。

  很多人觉得依云水是玩时尚、玩奢侈,这是一种误解,如果是这样它很快就会过时,会被更新潮的东西取代,为什么依云水在中国十多年来发展得越来越好,是因为依云水不只是一个产品,它有着文化背景和附加价值。

  由于所有的依云水都是产自法国,加上运输费用,在中国销售的依云水价格确实会比依云小镇本地高,但在全球其他地方,售价都是统一的500毫升1欧元左右,例如在美国,这个价格就和美国本地矿泉水差不多,所以成为大众消费品,而中国的消费水平较低,比较之下,依云水就显得特别贵,被人称为“奢侈水”,因此依云水开发中国市场的难度和挑战也很大。

  

  Golf高尔夫

  1984年,中国内地第一个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广东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成立,22年来高尔夫运动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前行。

2006年秋天,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上海财大更成为大学高尔夫风波的主角,有人质疑,这是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背景下,“奢侈运动”入侵校园,殊不知,高尔夫就像舞龙、舞狮、棒球、形体、街舞、跆拳道一样,不过是项新运动技能的学习,可为大学生日后就业增加含金量。

  “高尔夫既不是贵族运动,也不是平民运动,它是一种健康运动,是一种礼仪,一种素质和一种审美、生活准则”,“2006全明星高尔夫大赛”组委会副主任张秦说,曾经有个海南的企业老板热推“99元就能打高尔夫球”的项目,这是走了一个平民化和贵族化对撞的极端。

  过去也有人认为网球是贵族运动,但现在几乎所有大学都有了网球场。

高尔夫与贵族运动无关,与培养礼仪有关。

  

  Haagen-Dazs哈根达斯

  一个失恋的女孩买了一盒哈根达斯,悲伤地想爱人不见了,只剩她一个人“独自享用这美丽而昂贵的食物”——安妮宝贝写出了小资们的心声。

有广告人说,哈根达斯可能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冰淇淋,但可能是最会卖概念的冰淇淋品牌。

“爱我,就带我去吃哈根达斯”,使哈根达斯因爱而贵。

  在国际航班上哈根达斯是免费的,而且还不大有人吃。

在中国被当成奢侈品的哈根达斯在其发源地美国是个极普通的品牌,就如同和路雪之于中国,主要在超市和自动售货机售卖,很少有专门店,很多美国人听都没听过;售价也很平民,国内卖78元的家庭装在美国只卖2.99美元。

  哈根达斯在中国走高端路线,只选择在大城市的繁华地段开店。

以至于有没有哈根达斯成了衡量一个城市时尚与否的标志,一些城市的市长甚至呼吁哈根达斯的进驻。

因为没有星巴克、哈根达斯和宜家,广州一度被认为不时尚。

2000年,哈根达斯在广州的第一家店开张,特意请了当时最红的谢霆锋来剪彩,媒体和市民们很为广州“终于”有了哈根达斯而兴奋。

  

  IKEA宜家

  1998年进入上海,1999年进入北京,2005年进入广州的IKEA家居,以其DIY的设计风格及昂贵的售价,一时成为白领与小资理想的高端家居品牌。

而美国人的评论是“cheapIKEA”,他们买家具就像买衣服,好看就买,买来就用,腻了就换,许多家具的命运不是被换、被卖就是被扔。

  在欧美,IKEA是价格最低的家居品牌,从全球来看,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处在中等。

以广州为例,普通家庭平均月收入是四五千元,而来宜家来消费的,60%以上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

  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家的感觉不一样。

欧美人觉得家具不是耐用品,而是经常可以随兴趣和需求随时更换的快速消费品,他们重外观和功能,轻材质,一年逛好几次家具店,经常换些小家具,以保持新鲜感。

而中国人经常是一次性装修一次性消费,尤其注重材质,还要求一件家具能传几代人。

  

  LisaOno小野丽莎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所有的酒吧里开始弥漫着小野丽莎的呢喃了。

这情形很像十年前的老鹰乐队《加州旅馆》与理查德·马克斯的《在此守候》,或更早的理查德克莱得曼的《致爱丽丝》。

  虽然不少爵士乐爱好者认为,小野丽莎的音乐远未达到爵士乐大师或BossaNova大师的水准,但她的演唱少了一丝忧伤和酸涩,多了几许阳光与奶油味,因而征服了中国听众的心。

  有乐评者如此评价小野:

她不是爵士女伶中最大牌的,但无疑是最具群众基础的,她是小众爵士圈里的“大众歌手”,是一道献给大众的“心灵鸡汤”。

纯美、浪漫、飘渺、迷人一直是情调音乐的重要指标,具有上述特征的歌手都能在中国风靡一时。

如1980年代的“恋人浪漫曲”,1990年代的肯尼·G,还有如今都让人如醉如痴的恩雅。

小野丽莎,BossaNova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白领的音乐新宠。

台湾歌手侯湘婷和内地歌手叶蓓也开始模仿这种时髦的曲风了,可惜并不成功。

  

  Marketplace大卖场

  便宜、甩卖、方便、快捷,大卖场以这样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相信了,但实际上我们感受到了吗?

  没人相信在大卖场里会节约时间,相反它会浪费掉你更多的时间,很多人都会在收银台的排队长龙前崩溃掉。

大卖场的动线设计使得顾客必须要逛完几层楼的每一个角落,穿越很多你并没有购买目的的区域才能从收银口重见天日。

这种强迫性的行为,对于大卖场来说大有裨益,购买欲望往往就是这样被激发起来的;但面对这种阴谋,却未见得有多少消费者感到愤怒。

  没人会怀疑大卖场里的商品是奢侈品,但你的确会在这里花掉更多的钱。

如果你去看大卖场里整齐排列的各种商品,有时候你会疑惑:

这真是我们生活所必需的吗?

那些瓶装饮料、方面食品、各种不同概念的洗化用品、功能出新的电子电器,很多时候我们买它们回家结果只是堆在家里,为你营造某种生活方式的气氛。

  最后,连大卖场本身也变成了一种气氛。

最初应郊区生活和汽车交通而诞生的大卖场,在我们这里成为城市中心生活的模板。

当然,我们并不关心这种误读的存在,我们在两种生活方式的翻译错误当中乐此不疲。

  现在的大中城市,可以说是没超市就不能活了。

去的时候还是有计划,但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看见什么东西好‘啪’就扔车里了,超市消费完全就是在勾引。

  

  Maybelline、Olay、L'OREAL美宝莲、玉兰油、巴黎欧莱雅

  美宝莲、玉兰油绝对是国内“名价比”(知名度/价格)最高的化妆品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