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花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657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盛世花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盛世花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盛世花开.docx

《盛世花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盛世花开.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盛世花开.docx

盛世花开

盛世花开之一:

洛阳牡丹的品种、花色与花型

字号

最大较大默认较小

核心提示:

  洛阳人工栽培牡丹始于隋代,但尚未发现有确凿的牡丹品名记载。

唐代洛阳牡丹开始有培育品种的出现,不仅花色、品种、数量逐渐增多,而且还出现一些重瓣品种。

  北宋洛阳牡丹的品种达到极盛,据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记载,洛阳牡丹著名的品种有姚黄、魏紫等24种。

欧阳修之后,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和《洛阳牡丹记》载洛阳牡丹有109种。

哲宗时张峋撰《洛阳花谱》载牡丹119种。

北宋以后,洛阳牡丹品种锐减,至清时,洛阳牡丹品种恢复到163个。

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洛阳牡丹品种仅剩50余个。

   建国后,洛阳牡丹品种数量,据统计,1949年~1962年为105个,1963年~1985年为265个,1986年~1990年为538个。

目前,洛阳已经拥有超过1200个牡丹品种,其中包括7个野生种,九大色系,十大花型。

  这些牡丹品种,有洛阳本地品种,也有从西藏、西北、江南、西南地区,以及日本、法国、美国等地引进的品种。

其中,有100多个品种是洛阳培育的新种。

  洛阳牡丹的代表性品种中,“姚黄”和“魏紫”分别被称为牡丹中的“花王”和“花后”。

“姚黄”,亭亭玉立皇冠形,有时呈金杯形,据传是宋代姚姓人家培育出的千叶黄花。

“魏紫”,据传是宋朝宰相魏仁溥培育出的,花呈紫色。

  除了“姚黄”和“魏紫”外,洛阳牡丹的代表性品种还有“洛阳红”、“赵粉”、“豆绿”和“凤丹白”等。

“豆绿”花朵初开时为青绿色,盛开后颜色渐淡,色如青豆。

传说“豆绿”是牡丹仙子头上的玉簪子所变。

  洛阳牡丹目前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

  从花型上看,单瓣型花瓣2轮~3轮,10片~15片,宽大平展,雄蕊200个~300个,雌蕊4枚~6枚,雄、雌蕊发育正常,结实能力强。

此类花型以“鸦片紫”、“石榴红”、“凤丹白”等品种为代表。

   荷花型花瓣4轮~5轮,20片~25片,花瓣宽大,形状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发育正常,结实能力强,但个别品种偶有雄蕊或雌蕊柱头瓣化现象。

此类花型以“似荷莲”、“锦云红”、“玉板白”等品种为代表。

   皇冠型外花瓣2轮~5轮,宽大平展,雄蕊大部分或全部瓣化成细碎曲皱花瓣,瓣群周密高耸,形似皇冠。

内花瓣排列不规则,瓣间常杂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间也常残留有花药;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结实。

此类花型以“蓝田玉”、“胡红”、“姚黄”、“首案红”、等品种为代表。

   绣球型雄蕊充分瓣化,内外瓣形状大小近似,拥挤隆起,呈球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无结实能力。

此类花型以“豆绿”、“绿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种为代表。

   菊花型花瓣6轮以上,花瓣形状相似,排列整齐,层次分明,自外向内逐渐变小,并偶有瓣化,雌蕊5枚~11枚,正常生长或退化变小。

有些品种柱头有瓣化现象,结实力较差,此类花型以“玫瑰红”、“丛中笑”、“银红巧对”、“锦袍红”等品种为代表。

   蔷薇型花瓣多轮,花瓣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结实力差。

此类花型以“紫二乔”、“乌金耀辉”、“红霞争辉”等品种为代表。

   金环型外花瓣2轮~3轮,宽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狭长直立大花瓣,中心花瓣与外轮花瓣之间有一圈正常雄蕊成金环状,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结实力差。

此类花型以极少,以“白天娥”、“俊艳红”、“粉面桃花”、“玉美人”品种为代表。

   托桂型外花瓣2轮~5轮,宽大整齐,部分雄蕊瓣化成细长花瓣,瓣端常残留有花药或花药痕迹,瓣间杂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规则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结实力。

此类花型以“淑女装”、“娇红”、“仙娥”、“三变赛玉”等品种为代表。

   楼子台阁型下方花雄蕊瓣化较充分,与正常花瓣形状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数量较少,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种退化消失。

此类花型以“赤龙焕彩”、“盛丹炉”、“玉楼点翠”、“紫重楼”等品种为代表。

   千层台阁型下方花瓣4轮以上,花瓣排列整齐,形状近似,瓣间不杂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

雄蕊正常而量少,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变小,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

此类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红”、“寿星红”等品种为代表。

盛世花开之二:

洛阳牡丹诗

最大较大默认较小

核心提示:

  一、吟香——国色天香,流香四溢

  牡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

  唐•李山甫

  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牡丹吟

  北宋•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题御笔牡丹

  清•王国维

  摩罗西域竟时妆,东海樱花侈国香。

  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

  二、咏艳——千娇百态,婀娜多姿

  牡丹(节选)

  唐•白居易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

  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

  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

  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玕。

  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

  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

  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

  看花绝句

  北宋•司马光

  洛阳春日最繁华,

  红绿荫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

  人将锦绣学群花。

  次韵杨司业牡丹

  元•吴澄

  谁是旧时姚魏家,

  喜从官舍得奇葩。

  风前月下妖娆态,

  天上人间富贵花。

  三、歌洁——冰清玉洁,卓尔不群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牡丹

  唐•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漫成七首之一

  北宋•张耒

  江南梅花凌雪霜,

  桃李开尽春无光。

  谁知洛阳三月暮,

  千金一朵买姚黄。

  牡丹

  明•冯琦

  百宝阑干护晓寒,

  沉香亭畔若为看。

  春来谁作韶华主,

  总领群芳是牡丹。

  四、颂情——直抒胸臆,借物达情

  牡丹诗

  唐•李正封

  国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牡丹

  唐•张又新

  牡丹一朵值千金,将为从来色最深。

  今日满栏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洛阳牡丹图(节选)

  北宋•欧阳修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我昔所记数十种,于今十年半忘之。

  洛阳春吟

  北宋•邵雍

  洛阳人惯见奇葩,

  桃李花开未当花。

  须是牡丹花盛发,

  满城方始乐无涯。

  五、言志——以花自喻,申述心志

  红牡丹

  唐•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洛城观花呈尧夫先生

  北宋•张岷

  平生自是爱花人,

  到处寻芳未遇真。

  只道人间无正色,

  今朝初见洛阳春。

  牡丹

  南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江城子•赋牡丹

  金•元好问

  姚家池馆魏家邻。

  上番春,姓名新。

  倾国倾城,为雨复为云。

  水北水南无别物,金屑粉,麝香尘。

  折枝图上看精神。

  见来频,画来真。

  办作黄徐,无负百年身。

也待不来花下醉,嫌笑杀,洛阳人。

 

盛世花开之三:

洛阳牡丹的传说

最大较大默认较小

核心提示:

 

  ●牡丹由来的传说

  从前,在洛阳北邙山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夫妻。

小两口男耕女织,恩恩爱爱,但有一样不顺心,成亲三年还没有孩子。

医也求了,神也拜了,不见灵验。

  这天,小两口从一只凶猛的老鹰的爪下救下一只美丽的鹦鹉。

鹦鹉知道小两口的心事,从邙山仙人台上衔回来了灵芝草。

妻子吃了灵芝草,不多久,生了个胖小子,取名叫鹦哥。

  鹦哥10岁那年,邙山上流行一种病,好多人染病卧床不起,爸爸不幸去世,妈妈也奄奄一息。

  鹦哥决心找到仙人台,挖来灵芝草为妈妈治病。

他走呀,走呀,也不知趟过几条河,翻过几道岭,眼看走不动了,迎面遇到一位白胡子爷爷。

  白胡子爷爷问小鹦哥为啥出远门,鹦哥说要找灵芝草救妈妈。

白胡子爷爷摇头说,你妈得的是冷热病,灵芝草治不好。

他交给鹦哥一块石头,说:

“你把这石头磨成钥匙,你妈的病才有指望。

”说完,白胡子爷爷不见了。

  鹦哥来到河边,找块青石就磨开了石头。

手磨出血来了,膝盖跪出血来了,这样三天三夜,石头终于磨成钥匙。

  白胡子爷爷又出现了。

他笑着夸赞小鹦哥一番,说,这钥匙能打开王母娘娘瑶池的门,那里面放有金丹,一粒就可救你妈妈的命。

说完,吹口仙气把鹦哥送到了天宫。

  鹦哥用石头钥匙开了瑶池的门,找到了金丹葫芦,倒出一粒金丹。

他刚要出门,又想起邙山的乡亲们也需要金丹救命,便把葫芦来个底朝天,尽其衣兜装满金丹。

  也许是时间耽误太久,王母娘娘发现金丹被偷,急忙仗剑追来。

鹦哥哪能跑过王母!

正在、焦急,忽从云缝间见地上已是邙山,便不顾一切把金丹全部撒下,心想:

我大不了一死,但乡亲们谁拾到金丹,或可保住一命。

  王母娘娘抓住鹦哥,便要处死,白胡子爷爷不知从哪里又冒出来。

原来,他是南极仙翁。

  南极仙翁对王母娘娘说:

“难得这孩子为乡亲们治病,可饶他不死。

”王母娘娘慈悲为怀,点头应允。

仙翁又告诉鹦哥,你撒下的金丹会即刻长出一种奇花,可用它的根熬药治病,定安然无恙。

  鹦哥回到邙山,果见满山遍野都是鲜花。

他把经历告诉了妈妈和乡亲,大家把花根刨出来熬药汤,喝了病立马好了。

因这花是王母娘娘的金丹变的,人们给这花取名“母丹”,后又改为牡丹。

  ●武则天贬牡丹

  相传,武则天有一次想游览上苑,便专门宣诏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当时正值寒冬,面对武则天甚为霸道的宣诏,“百花仙子”领命赶紧准备。

第二天,武则天游览花园时,看到园内众花竞开,却独有一片花圃中不见花开。

细问后得知是牡丹违命,武则天一怒之下便命人点火焚烧花木,并将牡丹从长安贬到洛阳。

  谁知,这些已烧成焦木的花枝竟开出艳丽的花朵,众花仙佩服不已,便尊牡丹为“百花之首”。

“焦骨牡丹”因此得名,也就是今天的“洛阳红”。

  ●牡丹的生日

  古时候,洛阳当地百姓把中秋节这天也作为牡丹的生日纪念。

这天,人们摆供烧香,搭台唱戏,供奉花神,还要吃牡丹糕,喝牡丹汤,用水给牡丹洗浴。

  传说,古时候某年阴历八月十五这天,吕洞宾从洛阳邙山路过,看到这里正传瘟疫,民不聊生。

听说天上牡丹仙子能治住瘟疫,便上天请仙子。

仙子花容月貌,是王母娘娘的使女。

娘娘一听吕洞宾来意便噗哧笑了:

“谁不知道你是八仙中的好色之徒,今编排这些话恐又想骗我使女不成?

”吕洞宾满面羞红,有口难辩。

只得夜里敲开牡丹仙子门,再三哀求。

仙子不仅貌美,而且善良,便偷偷下凡,撒了许多牡丹种子,长出许多牡丹,百姓们用牡丹根熬药喝,都治好了病。

  王母娘娘知道牡丹仙子偷偷下凡之事,贬她永世不得再回天宫。

牡丹仙子只好在邙山翠云峰住下。

而吕洞宾心中十分过意不去,也决意留在邙山不走。

因牡丹种子是八月十五这天撒的,百姓们就把这天作为牡丹的生日。

每年这天,人们成群结队到翠云峰为牡丹仙子进香,也在邙山上为吕洞宾修了一座庙,俗称吕祖庵。

  ●“歹刘黄”的传说

  古时候,洛阳附近有一个后生,姓刘名丹亭。

他自小爱花如痴,种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陆军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和牡丹。

然而正因为他花种得特别好,常遭顽童袭骚。

他非常生气,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轻者罚劳作一晌,重则打板数下。

因此,当地顽童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歹刘”。

这样渐渐传开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

  说起“歹刘”的种花技艺确实不凡,他种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艳品种多。

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黄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过“姚黄”,众乡邻惊叹,富贵人家以金银相求。

当时黄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进行大量繁殖,一时远近争相苛种,成为一种时尚。

以后,人们将这种花命名为“歹刘黄”,这品名被载入书中,流传下来。

  ●首案红的传说

  传说有一天,牡丹仙子想再画一幅牡丹,为洛阳牡丹添一新品种。

她画时一不小心把紫红色的彩墨滴到了画稿上的牡丹根部。

她笑笑说,那就变成紫根牡丹吧,随手把画稿给了洛阳花工王首案。

不久,王家就培育出一种开紫红色花、长紫根的牡丹,人们称之为“首案红”。

  ●黑牡丹的传说

  洛阳牡丹出名以后,不仅天底下的人爱看,连天上的神仙也爱看。

一年春天,牡丹花开了,吕洞宾装扮成花花公子,来到洛阳北边的邙山上。

他在一条沟壑之中,看到了一大片红牡丹,正看得入迷,突然有个如花美女从他身边飘过,吕洞宾见了,竟忘了看花,被迷住了。

人家在前面走,他在后面跟。

他想:

如果能和这个美女说上几句话,也不虚此行了。

  谁知跟着跟着,那女子走近一棵红牡丹,忽然不见了。

吕洞宾恍然大悟,才明白这女子也是仙,是牡丹花修成的红花仙。

好办!

好办!

他心想:

“只要我在这里等,等她再出现,我把身份一亮,她一定会和我聊聊天的,因为都是仙嘛。

  可他等啊等啊,那女子再也没出现过。

他只好安慰自己说“没事没事,明天再来!

”他临走的时候,也没忘记在这棵牡丹树上拴了根绳子,做了个记号。

  哪知那红花仙子,这会儿正慌里慌张赶路,要赶到群芳之首——牡丹仙子那里,把刚才被人追赶的事情,向领导,也就是牡丹仙子)、作个汇报。

  牡丹仙子正在作画,突然看见飞来一颗红豆,知道这是红花仙子到了,就故意和她作耍,捏起这颗红豆往笔管里一放,又揉个小纸团一堵,继续作画。

  红花仙子出不来,只好在里面诉苦——今天真倒霉,碰见好色鬼,一五一十把刚才的事情说了。

牡丹仙子说:

你不要生气,那位花花公子,其实就是吕洞宾,咱们都是仙,你就原谅他这一次吧。

  原来,牡丹仙子早就得到消息,今天八仙都来洛阳赏花。

红花仙子听了,说:

“八仙都来了,那七仙都很规矩,为啥吕洞宾这样爱色,追着我看!

”牡丹仙子道:

“傻妹妹,天下群芳谱,赤橙黄白绿,哪一样不是靠色来吸引人?

如果都不好色,谁来欣赏咱?

再说这个吕洞宾,是出了名的色仙,你没听说过他三戏白牡丹的事情吗?

”红花仙子这才想起来,曾在洛阳城看过一出戏,戏名就叫《吕洞宾三戏白牡丹》。

  很快,画已经画完了。

牡丹仙子停笔,取下笔管上的纸球,要把红豆倒出来。

可她没注意,一下子把红豆倒进墨汁里。

哎呀呀,这一下不得了!

红花仙子身上全染黑了,红牡丹就变成黑牡丹了。

  牡丹仙子很内疚:

“好妹妹,这可怎么办?

世上还没有这么黑的牡丹呢!

我把你弄成黑牡丹了,罪过罪过!

  谁知红花仙子却说:

“没事没事,我乐意变成黑牡丹!

这样一来,那些好色的见我丑陋,就不来戏弄我了,倒也清静安闲!

”她说完,就高高兴兴地走了。

  话说那色仙吕洞宾,次日一大早,就兴冲冲来到邙山上,找到了那棵拴着绳子的牡丹树。

咦?

不对呀!

为啥不见红牡丹但见黑牡丹呢?

就是这黑牡丹,也好像拒绝欣赏似的,每一朵上面都有一片牡丹叶,故意罩在上面,像个保护伞。

  吕洞宾想了想,明白了:

那红花仙子不想引人注目,就舍弃了鲜艳的红色,变成了黑牡丹,并用一片叶子遮住了脸。

 

盛世花开之四:

牡丹绘画与歌曲

最大较大默认较小

核心提示:

  中国牡丹,花要硕大,花姿端丽,色彩鲜艳,气味芬芳,有“国色天香”之誉。

自古以来,被作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宠爱。

尤其是古代画家善于的题材。

   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人开始用画笔表现牡丹的芳姿了。

据刘宾客的《嘉话录》一书中就有“北齐杨平华有画牡丹”的记载。

唐代牡丹实名于天下,画牡丹者日盛。

据董道《广川画跋》记载:

唐代画家“边鸾(画植物名家)所画牡丹,妙得生意,不失润泽”。

五代南唐时徐熙画的《牡丹图》,堪称当时花鸟画中的一绝,他创造了叠色渍染法,落墨较重,薄施丹粉,用笔清秀,意趣生动,使牡丹内在美得以充分的再现。

  明代画家徐渭用泼墨法画牡丹,是当时的创举。

他所作水墨写意,泼辣豪放,笔墨简练,一扫前人呆板造作之气,使其所画牡丹更具强烈表现力。

  清代画牡丹的画家很多,成就最大的应推崇被奉被为清初花鸟画的正宗恽寿平了,他的“牡丹”润秀清雅,自成一体,不有“恽”之称。

如他的《牡丹册页》图绘折枝牡丹,婀娜多姿,花貌如玉,却又被一枝弯曲的叶片,遮住半边,大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态,王曾在册页上题赞道:

“画牡丹最易近俗,南田此本,妍精骨,真能追上北宋徐熙诸人,不仅凌跨明代花卉名家陈(道复)陆(治)已也”。

他的设骨写生法,后人争相仿效。

再如恽寿平的另一幅题为《国香春霁》的牡丹图,整个画面,承宋代遗风,色调清新,工整秀美。

图绘两块皱石,背后衬映着三枝牡丹,五朵初放和盛开的牡丹花,在轻风吹拂的碧叶中,跃然纸上,花粉红艳丽而不失淡雅,千瓣层层更显雍容富贵,不是真花却宛如天成。

  到了近代,著名画家王雪涛曾画了大量的牡丹画,幅幅神态各异,生机勃勃。

绘画大师齐白石画的牡丹画,用笔简练,常中是聊聊数笔,却生机盎然。

此外,陈师曾与黄宾虹、徐悲鸿时称“民初画坛三杰”,他们均有牡丹名作传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得到恢复和发展,人们向往和平幸福的愿望与日俱增,对牡丹花的偏爱也增强了。

画家们便施展才能,泼墨作画,描绘牡丹的力作,大量涌现。

仅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中,就有许多是画牡丹风采的。

汪慎生、李苦禅等名家,也把目光投向牡丹。

  除绘画外,以牡丹为图案装饰的瓷器古今皆有。

如宋代烧制的“牡丹梅花瓶”,明代的“牡丹双鹤盘”以及清代的“雄鸡牡丹瓶”和近代瓷都景德镇生产的“牡丹孔雀凤凰盘”、“青花牡丹孔雀盘”、“青花牡丹凤凰盘”、“青龙牡丹唐草盘”、“剔红牡丹孔雀盘”,均是珍贵的艺术品。

  在我国众多的古老民歌和现代歌曲中,以牡丹为素材的不乏其作。

这些牡丹歌曲(民歌)委婉、清新、优美,听其歌使人焕发出对生活的热爱,得到美的精神享受。

  在我国最古老的《诗经》中就有以牡丹、芍药为爱情信物的歌词:

“赠之于芍药。

”这芍药不单指芍药,亦指牡丹。

因为牡丹初无名,最初统称“芍药”。

  唐代歌唱牡丹的诗词很多,其中以李白为杨贵妃填写的新词《清平调》三首为最佳。

其唱道: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这种将音乐与诗结合而成为歌唱的形式,已达到了较为完美的地步。

  在中外文化史上享有盛名的宋词,是在晚唐、五代曲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当时的文人、官僚无不以填唱词曲为风雅、高尚之举,而以牡丹题材填词在社会上更是风靡一时,被人广为流传。

  在近代和现代的许多民歌中,以青海、甘肃一带的“花儿”和河南民歌《编花篮》最为流行。

其中,《编花篮》通过优美的曲调将一群上山采牡丹姑娘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其歌,似到了风光迷人的田园山乡。

歌中唱道:

“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开遍了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

  在甘肃省临夏一带洽谈会的传统民歌“花儿”也极有特色。

“花儿”是一种流传民间的口头演唱形式,它将当地的风土人情揉和在一起,表现人们对故乡的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听还是唱,表演者、观众均如痴如狂。

其中有首歌唱道:

“四月里,四月八,牡丹开者刺底下,想要不摘爱惜她,想要折去刺儿扎。

我早起害怕霜杀下,我晚上害怕羊糟蹋,买个蒲篮扣一下,看她开花不开花。

  现代歌曲赞美牡丹的也不少,其中流传最广的当推电影《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

歌曲赞颂了牡丹的品格,叙述了牡丹的经历,经人以蓬勃向上的激情。

盛世花开之五:

名人与牡丹

最大较大默认较小

核心提示:

  

  

  牡丹在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心目中占有很高地位,历代的许多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皇帝贵族无不喜欢牡丹。

他们不仅爱花、赏花、宴花、结花、拜花,而且种花、插花、写花,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

   ●隋炀帝与牡丹

   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天辟西苑。

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

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

据唐人的《海山记》记载:

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

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

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

在皇家园林中,大量地种植牡丹,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可见隋炀帝对牡丹的爱好。

   ●杨贵妃与牡丹

   杨贵妃尤好牡丹。

唐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

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

“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

"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

   ●武则天与牡丹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并州文水县人。

   在历史上曾有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的传说,将武则天描写成一个暴君。

其实不然,她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并县尤好牡丹。

据舒元舆《牡丹赋序》说:

“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则天)叹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

”这正说明了武则天的家乡,早就种有许多牡丹,而县品种“特异”,已超过京城的许多品种,因此,将家乡的珍稀品种移到都城来。

   后来,武则于在洛阳建立武周神都时,将长安的一些牡丹带到洛阳来,是合乎常理的事。

  ●欧阳修与牡丹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十,陵(今江西吉安市)人。

他善散文、诗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

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

这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

欧公大为感动,于是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作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周师厚与牡丹

   周师厚,字敦夫,鄞(今浙江省鄞县)人。

宋皇祜进士,官至荆湖南路转运判官。

周师厚于神宗熙宁三年三月路过洛阳,“精栏名圃,赏及牡丹”。

元丰四年,又一次来到洛阳时,他看到李德裕的《平泉山居草木记》、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等花谱,就按照这些文字记载,在洛阳各处寻讨不同的花品,元丰五年二月写成《洛阳牡丹记》。

   ●陆游与牡丹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

宋代杰出的诗人、史学家、书法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他在四川作官时,曾多次春游四川彭县的丹景山及当地民间,称“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

天彭之花,皆不详其所自出”,“大抵花品近百种”。

后来,他著了一本《天彭牡丹谱》。

  ●刘禹锡与牡丹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祖籍中山(河北定县),曾任洛阳太子宾客,又称刘宾客,唐代著名的诗人。

在他众多的诗中,有许多是赞美牡丹的,其中以《赏牡丹》驰名天下: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卞氏大参公与牡丹

   卞氏大参公,号济之,苏州枫桥人,宋代官陕西参知政事。

为官清正廉洁,深得民心。

宋末,元人入侵,南宋败亡,乃隐退姑苏城,后来为避世乱,全家迁至盐城东溟镇(今便仓镇),并携红、白两株牡丹栽于家中。

这就是现在的“枯枝牡丹”。

   据《盐城县志》、《卞氏家谱》记载:

“卞氏始祖向取二色牡丹之意,而在植花明志,取红者,以示报国赤诚忠心;取其白者,以示为官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