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6998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docx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docx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

大肠镜操作方法

要点:

镜身拉直,以退为进,钮角旋镜,见腔进镜,吸引钩拉。

手法:

左手握镜,大拇指和中指负责旋角,食指负责吸引、充气和冲洗;

右手持镜,以大拇指和食指持镜,距肛门20-30cm,负责旋镜和进退镜子。

进镜方法:

肛门和直肠:

插入肛门2-3cm后注气,如一片红稍退镜,见腔进镜。

至直肠壶腹部调整视野,使液体位于下方,并尽可能吸除液体(即粪汁),见腔进镜,直达直-已移行部。

长约15cm。

乙状结肠:

走向:

先向前(腹部),然后向左、后,再向后、上,与降结肠移行。

进镜方法:

1,多吸引,少吸液体少注气,见腔进镜(但别等腔开大,有一点腔能看清方向即可),一旦看不清腔即退镜,并调整方向。

一般多为向上、向左转(逆时针)。

2,当通过一个弯后,即钩拉右旋退镜,蛇行前进。

3,转弯时角度不可过大,避免“手柄征”。

4,过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达脾曲并拉直后一般为40cm左右,否则说明未拉直。

易犯错误:

1,乙状结肠成袢或转弯处不能前行――――顺时针右旋退镜;

2,方向角度正确,但看不到腔不敢前行――小心向前滑行数厘米,过了转弯后钩拉。

过乙-降移行处及降结肠:

退镜拉直时镜深约30cm达乙-降移行处。

在不成袢的情况下,如果轻柔操作,尽量少注气、多钩拉退镜,一般可以通过。

具体:

⑴见腔进镜,见弯即拉,直接到达乙降转弯处,如一时不能到达可通过吸气、见腔推镜和压腹等方法到达。

⑵在进入急转弯之前,现根据转弯方向预调旋角和旋镜,然后插入,边插边调,使镜头在肠腔转弯处滑行进入。

⑶一旦进入并通过转弯处,弯曲角钮不放松,然后拉镜,并顺时针退镜,拉直镜身。

⑷过乙-降移行部后继续见腔进镜,直达脾曲。

一般达脾曲为40cm,说明镜身已拉直。

(50cm原则)。

如果在乙状结肠已成袢,则必须解袢后才可进脾曲,解袢方法:

1,n袢:

即安上述方法进入,具体为:

钩住已-降弯曲部,然后拉镜同时顺钟向右旋镜身(右旋退镜。

2,α袢:

特点:

形成α袢后,已-降锐角消失,插镜时可以较为顺利抵达脾曲。

解法:

尽量带曲进入脾曲至横结肠,然后钩住脾曲后拉旋转退镜,拉直镜身,便可解袢。

旋镜多采用顺时针右旋退镜。

具体钩住后先直拉使袢缩小,右旋退镜解袢。

旋转应该没有阻力,否则会引起病人疼痛不适,甚至造成损伤。

此时应考虑反向旋转或另法解袢。

过脾曲:

1,到达急转弯时,认准方向,调整旋钮(常用抬镜)后旋镜并进镜/拉镜和吸气,过弯后(脾曲)钩住(进10-15cm),并改为仰卧位,继而后拉右旋镜,直至拉直。

在后拉过程中有意识部分放松角钮,避免手柄征。

2,过脾曲一般取仰卧位,甚至右侧卧位。

3,进镜(推镜)和后拉过程中同时吸引抽气,缩短肠管。

横结肠:

1,过脾曲后多吸引,已使相对进入。

2,至中段横结肠下垂部位时,过弯后钩住并后拉,世镜头自动前行。

后拉时顺时针右旋镜身退镜。

3,移动性脾曲的处理:

原因:

降结肠不固定移向中央所致。

解法:

镜头过脾曲后逆时针左旋镜身。

过肝曲和升结肠:

1,多吸引,使急弯变缓弯,

2,先端部远离升结肠开口,先调好方向,然后旋镜滑入开口,通过肝曲,

3,过肝曲后钩住并吸引后拉,即可自行进入升结肠,继续吸引,把镜头调中央,稍推镜即可到达回盲部。

一旦进入盲肠,则可充气,使肠管扩张,易于观察。

2005年7月5日王圣槐

结肠镜单人操作方法

沈云志,21300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左手握持结肠镜操纵部,左拇指及中指操纵上下左右旋钮,食指按压气、水和吸引按钮,右手握持结肠镜身,以进退镜及配合旋镜。

各结肠段插入手法如下。

2.1过直乙移行部取左侧卧位,肠镜插入直肠循腔进镜15cm左右,相继越过3处交错的直肠瓣,便抵达直乙移行部。

这时大多数肠管呈顺钟向走行,肠腔弯向左腹侧,少数呈逆钟向走行,肠腔弯向右腹侧。

调节镜端进入乙状结肠,钩住直乙交界处皱襞,拉直镜身,再循腔进镜,到达乙降移行部。

2.2过乙降移行部抵达乙降移行部时,看清肠腔并调节镜端弯向降结肠,边钩拉边顺钟向旋镜,可顺利通过乙降移行部,进入降结肠、直达脾曲。

如镜端抵达乙降移行部时,由于乙状结肠、降结肠弯曲角度小,不能继续前进,可嘱患者转右侧卧位,同时配合逆钟向旋镜,使乙降移行部角度增大为钝角,前方肠腔清晰可见,采用循腔边进镜结合边拉镜的手法,顺利到达降结肠、脾曲。

如进镜中虽可见降结肠腔,甚至继续插镜亦能前进,但由于乙状结肠襻曲增大,系膜过度牵拉,患者疼痛难忍,常提示肠襻形成P型走向,应顺钟向旋镜、拉镜,使肠管缩短拉直,解除襻曲,再采用缓慢进镜退镜法,即匍匐前进法,可使进镜的力能传向镜端,到达降结肠、脾曲。

乙状结肠除直乙移行部和乙降移行部较固定外,其余部位呈游离状态,生理长度仅十几厘米,伸展时可达100cm左右,操作时可根据肠腔走向及具体情况采用以上相应手法可顺利通过。

2.3过脾曲横结肠开口大多位于脾曲盲端稍下方内侧壁,较少在前壁或外侧壁。

将镜头对准开口插入10cm~15cm后再钩拉,结合顺钟向旋镜,拉直了镜身,横结肠与降结肠角度增大,再进镜时脾曲成为力的支点而顺利插入横结肠纵深部。

进入横结肠后,只要时刻注意拉直镜身,使肠管套叠于镜身,顺钟向旋镜可解除镜身在乙状结肠形成的襻曲。

如此反复推进直达肝曲。

2.4过肝曲肝曲至升结肠走向为先向上、再向后、最后向右后、向下弯曲。

取左侧卧位,调节角度钮使镜端向上(向右上腹方向)结合顺钟向旋镜,稍进镜后即见到升结肠开口,镜端弯向升结肠后,钩住皱襞拉直镜身,易于插入升结肠。

2.5过升结肠进入升结肠后,稍进镜或采用吸引法即达回盲部,但有时进镜时不见肠腔前进或反而后退,说明镜身已形成大的襻曲,这时可先拉直镜身并取右侧卧位,再插镜,使镜身在肠腔内呈“∩”型,这样在插镜时,肝曲、脾曲就成为力的两个支点,插镜的力就能传向镜端,到达回盲部。

2.6过回盲瓣通常将镜头对准回盲瓣开口即可插入回肠;如瓣口朝向盲端,则需将镜头插至盲肠末端,再调节角度钮使镜端弯向回盲瓣口侧,缓慢退镜,当镜头退至瓣口时,镜头便滑入回肠内。

3讨论

简化的单人操作法是以钩拉结合旋镜为基础,配合变换体位,无需手法辅助,达到取直肠管、增加肠腔弯曲部位的角度,使插镜的力点传向镜端,是插镜顺利的关键。

在插镜中,如果视野呈一片红色或不能辨认肠腔方向、患者诉腹痛、插镜有阻力、插镜时肠腔不前进或后退及控制钮难调节等,均表明己形成襻曲,应退镜拉直镜身。

传统的双人操作法需由2人完成,术者需时刻向助手示意进退镜和旋镜,而这时肠管又处于不断地蠕动状态,确实需默契配合,术者不能体验到助手插镜的手感;而单人操作法左右手同步,手法灵活机动,时刻胸中有数,操作简易,时间短,痛苦少,值得推广。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动作要领

刘思德 姜泊周殿元广州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1.位置

(1)主机置于检查台头端右侧,第二监视器置于头端左侧。

     

(2)患者取左侧卧位。

(3)术者立于患者背侧。

2.姿势

(1)右手握镜身距先端20cm处,力度以握紧为原则。

(2)左手握操作部,大拇指控制上下钮,中指控制左右钮,食指控制注气,注水及吸引钮。

 

     (3)内镜操作部握于胸前,上端平胸骨柄。

3.动作

     

(1)右手:

1.旋转镜身。

2.进退镜身。

     

(2)左手:

灵活控制操作部,协调角度钮。

     (3)左右手分工明确,任何时候禁止右手接触操作部。

4.取直镜身

(1)牢记关键部位镜身长度:

               直乙:

15cm

乙降:

30cm                         

脾曲:

40cm

               横结肠中部:

50cm               

肝曲:

60cm

               盲肠:

65-70cm

     

(2)各部位取直镜身的要领:

               直肠:

三个Huston瓣,多数位置是左---右---左,按顺序通过,适当注气。

               乙状结肠中部:

回拉至25cm,再进,反复回拉进镜。

少注气。

               乙降:

拉至30cm可完全取直镜身,右旋进镜,仔细调整角度能过SD交界部,适当吸气。

              脾曲:

角度钮调整,吸气、进镜、左旋;反复多次,注意保持肠腔内适当气体以显示肠腔,完全吸气肠腔消失可造成通过困难。

              横结肠中部:

改平卧位;左旋、回拉镜身,再缓慢进镜,部分患者可能需反复多次左旋回拉。

             肝曲:

平卧或左侧卧位,要领:

调整角度适应吸气----回拉-----再吸气---左旋(有时右旋)进镜通过。

            升结肠,盲肠:

吸气---进镜。

5. 助手

     以下部位通过困难时可请助手协助:

     

(1)乙状结肠中部

     

(2)降乙交界部

     (3)横结肠中部

6.退镜

     任何时侯进镜困难时或视野不佳时必需退镜。

7.手感

     初期右手出现酸痛,继续操作可能出现右手无力,一定要坚持,约30-50例时右手恢复正常,此时单手操作已基本达标。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

直肠:

插入2-3cm后,注气后退,见腔进镜,约进入15cm达直乙移行部。

乙状结肠:

达直乙移行部后,向上和逆时针左转找腔进镜,并顺时针右旋退镜拉直镜身,然后继续进镜,如此反复并适当吸气,可达乙降移行部。

拉直情况下30cm抵达乙降移行部。

过乙降移行部时,采取向上+逆时针左旋镜身较容易通过该弯曲,一旦过了该弯曲即行顺时针右旋拉镜,取直镜身。

过乙降移行部后,一般情况下前进方向变为顺时针右旋进镜,较易通过降结肠达脾曲。

取直情况下达脾曲40cm。

脾曲:

达脾曲时见一盲端,稍后退镜子可在盲端稍下方内侧壁找到横结肠开口。

将镜头对准开口插入10-15cm改为仰卧位,钩住后顺时针右旋退镜,即易进到横结肠深部。

过脾曲要点是:

找开口,调整方向(一般为左旋)对准开口推入,吸气,右旋钩拉。

横结肠中部:

达横结肠下垂部时,左旋进镜、吸气并右旋后拉,多次反复即可达肝曲。

过肝曲:

调方向,左旋进镜,吸气并右旋拉镜,再吸气推镜,即可达升结肠。

继续吸气推镜抵达回盲部。

插镜中注意:

一旦视野不清,不能进镜,进镜疼痛,镜身失去自由感,等等,立即退镜!

取直镜身后重新进入。

尽量少注气,勤拉镜。

进镜慢,退镜稍快。

2005年7月27日王圣槐总结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