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7236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docx

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含参考答案67qcv32

2021年-考研中医综合-模拟考

2021-05-20

考生须知:

•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2、考试时间3小时

选择题:

每题1分,合计100分

1、以下哪项说法有误

A:

肾为先天之本

B:

肾为封藏之本

C:

肾为一身阴阳之本

D:

肾为气之本

2、某男,62岁,素有哮喘,发作两个月,时轻时重,近2日喘咳加剧,喘急面青,烦躁不安,汗出如油,舌质青黯,脉细数不清,治宜

A:

益气回阳救逆

B:

养阴益气救脱

C:

健脾益气固脱

D:

补肺纳肾固脱

3、《针灸大成》记载腧穴的数目是

A:

358

B:

354

C:

349

D:

359

4、茯苓与薏苡仁均能

A:

利水渗湿,安神

B:

利水渗湿,除痹

C:

利水渗湿,健脾

D:

利水渗湿,解毒

5、热淋患者,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在应用八正散治疗的基础上可加减选用

A:

防风、葛根

B:

白芷、黄连

C:

石膏、石韦

D:

柴胡、黄芩

6、针灸治疗原则主要为

A:

补虚泻实

B:

治病求本

C:

清热温寒

D:

三因制宜

7、固冲汤治证的病机是

A:

脾气虚弱,冲脉不固

B:

脾阳虚不摄血

C:

胞宫虚寒,瘀血内阻

D:

营血虚滞

8、排便不爽所属的证候是

A:

脾肾阳虚证

B:

肝郁脾虚证

C:

脾虚气陷证

D:

脾肾气虚证

9、黄疸消退后调治气滞血瘀证常选用

A:

丹栀逍遥散

B:

逍遥散

C:

归芍六君子汤

D:

鳖甲煎丸

10、决定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

正气

B:

邪气

C:

先天之气

D:

后天之气

11、寒热真假,假象常表现在

A:

面色

B:

舌象

C:

肢体

D:

皮肤

1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归经是用以表示药物作用趋向的性能

B:

不归某经的药对该经不可能有作用

C:

归经的定位概念与解剖上脏器是一致的

D:

归经是指药物发生作用的主要部位

13、被称为“生之本”的是

A:

B:

C:

D:

14、应用苦楝皮时应注意

A:

脾胃虚弱者慎用

B:

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

C:

气虚下陷者忌用

D:

大便秘结者不宜用

15、病人正虚邪实而又不耐攻伐时,其治疗原则是

A:

扶助正气

B:

祛除邪气

C:

攻补兼施

D:

先补后攻

16、癫狂证的主要病机是

A:

痰气郁结,气机不畅

B:

气滞血瘀,痰凝正虚

C:

气郁痰火,阴阳失调

D:

气机逆乱,阴阳失调

1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A:

B:

C:

D:

18、八脉交会穴为

A:

然谷

B:

太溪

C:

照海

D:

阴谷

19、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霍乱吐泻证。

治宜

A:

小青龙汤

B:

香薷散

C:

藿香正气散

D:

五苓散

20、患者咳喘,喉中痰鸣可见于

A:

饮停胸胁

B:

风水相搏

C:

痰热壅肺

D:

寒痰阻肺

21、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

A:

足少阴经

B:

足太阳经

C:

足太阴经

D:

足厥阴经

22、可用于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病的药物有

A:

榧子

B:

鹤草芽

C:

苦楝皮

D:

槟榔

23、其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功用的方剂是

A:

连朴饮

B:

三仁汤

C:

八正散

D:

甘露消毒丹

24、角法最早记载于

A:

《五十二病方》

B:

《灵枢经》

C:

《针灸甲乙经》

D:

《针灸大成》

25、补中益气汤与黄龙汤的共同药物是

A:

人参、当归

B:

枳实、厚朴

C:

白术、陈皮

D:

黄芪、炙甘草

26、齿龈色淡,龈肉萎缩,多为

A:

胃火上炎

B:

胃阴不足

C:

虚火上炎

D:

邪毒留滞

27、真人养脏汤的药物组成中无

A:

干姜

B:

肉桂

C:

人参

D:

肉豆蔻

28、属真热假寒证者为

A:

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神情淡漠,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B:

形体消瘦,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皮肤干燥,脉象细数

C:

身热大汗,汗热质黏,面色潮红,躁扰不安,渴喜冷饮,脉细数疾

D:

高热肢厥,神志昏沉,胸腹灼热,口渴喜饮,面色紫暗,脉沉有力

29、癫狂的诊断依据不包括

A:

多有家族史

B:

可有脑外伤史

C:

多发于青壮年男性

D:

排除药物、中毒、热病原因所致

30、少阳头痛可选用下列哪组引经药

A:

黄芩、蔓荆子、川芎

B:

柴胡、川芎、黄芩

C:

吴茱萸、藁本、钩藤

D:

葛根、白芷、柴胡

31、苔黑而裂,多为

A:

热极津枯

B:

瘀血内停

C:

寒极阴盛

D:

湿邪郁蒸

32、金锁固精丸的药物组成中无

A:

龙骨

B:

牡蛎

C:

芡实

D:

白蒺藜

33、肾阳虚证与肾精不足证共有的临床表现有

A:

滑精早泄

B:

健忘痴呆

C:

腰膝酸软

D:

女子不孕

34、精血互生主要反映哪两脏之间的关系

A:

心与肾

B:

肝与脾

C:

肺与心

D:

肝与肾

35、汤剂的优点是

A:

药效持久

B:

药效发挥迅速

C:

服用量小

D:

节省药材

36、阳亢化风可见

A:

眩晕头痛

B:

半身不遂

C:

舌强语涩

D:

角弓反张

37、体质偏阴者治宜

A:

温补益火

B:

清热利湿

C:

甘寒凉润

D:

补气培元

38、形胖食少多为

A:

中气虚弱

B:

胃强脾弱

C:

脾虚有痰

D:

肾虚水肿

39、治疗牙痛以何经穴位为主

A:

手足阳明经

B:

手足太阳经

C:

手足少阳经

D:

手足厥阴经

40、久痢顽固不愈,证见寒热错杂者,可服

A:

开噤散

B:

乌梅丸

C:

玉枢丹

D:

桃花汤

41、绿风内障,可见

A:

睡眠露睛

B:

瞳仁散大

C:

瞳仁缩小

D:

目窠内陷

42、火邪的致病特点是

A:

重浊

B:

凝滞

C:

善行

D:

炎上

43、连翘在保和丸中的作用是

A:

清热解毒

B:

辛凉透表

C:

透热转气

D:

清热散结

44、肝主藏血的生理意义在于

A:

涵养肝气

B:

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C:

濡养肝及筋目

D:

为经血之源

45、属于十八反的药对是

A:

半夏与乌药

B:

海藻与草果

C:

太子参与藜芦

D:

甘遂与甘草

46、喻昌所论的“内气”是指

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D:

卫气

47、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

阴盛格阳

B:

阳气暴脱

C:

阴盛阳虚

D:

阴阳俱衰

48、“望色十法”中的“甚”是指

A:

面色深浓

B:

面色浊暗

C:

面色枯槁

D:

病色结聚而深滞

49、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形体消瘦,纳谷减少,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或有血痣赤缕,女子可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治疗方法宜首选

A:

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

B:

理气消积,活血散瘀

C:

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D:

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50、青紫舌可见于

A:

先天性心脏病

B:

药物

C:

食物中毒

D:

寒凝

51、患者咳嗽少痰,痰中带血,血色鲜红,潮热,盗汗,颧红,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而数,其治疗宜采用

A:

百合固金汤

B:

桑杏汤

C:

犀角地黄汤

D:

泻白散合黛蛤散

52、不符合心火旺的是

A:

舌淡白无华

B:

面赤舌红

C:

舌尖深红起刺

D:

脉数

53、治疗泄泻足三里配公孙的作用为

A:

固本止泻

B:

温肾助阳

C:

疏导气机

D:

健脾益胃

54、夹持进针法使用于

A:

0.5寸的毫针进针

B:

1寸的毫针进针

C:

2寸的毫针进针

D:

3寸以上的毫针进针

55、确定黄疸的主要依据是

A:

身黄

B:

目黄

C:

舌苔黄

D:

小便黄

56、性寒有大毒,功能攻毒杀虫的药物是

A:

升药

B:

轻粉

C:

砒石

D:

铅丹

57、葫芦巴的入药部位是

A:

果实

B:

C:

种子

D:

58、全面掌握药物的作用应从

A:

药物寒性和热性认识

B:

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趋向认识

C:

药物的有毒无毒认识

D:

不同角度认识,如作用性质、作用范围、作用趋向、作用强度、作用益害等

59、患者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舌红苔黄腻。

治宜

A:

龙胆泻肝汤

B:

导赤散

C:

四逆散

D:

黄连解毒汤

60、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是

A:

左右对称

B:

纵贯全身

C: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面

D:

六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面

61、治疗肺阴亏损肺痨,宜选用

A:

月华丸

B:

清燥救肺汤

C:

百合固金汤

D:

沙参麦冬汤

62、既能祛风湿、通经络,又能降压、解毒的药物是

A:

独活

B:

豨莶草

C:

络石藤

D:

忍冬藤

63、妇女面青,多由于

A:

水饮内停

B:

湿浊下注

C:

肝肾阴虚

D:

肝强脾弱

64、肺主气,主要取决于

A:

生成宗气

B:

宣发卫气

C:

调节全身气机

D:

肺的呼吸功能

65、固冲汤的药物组成中无

A:

人参

B:

白术

C:

黄芪

D:

山萸肉

66、消渴病,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宜选下述何方加减治疗

A:

消渴方

B:

玉女煎

C:

七味白术散

D:

金匮肾气丸

67、肺胀出现正气欲脱时则应

A:

开窍、息风、止血

B:

祛邪宣肺,降气化痰

C:

补阴回阳

D:

扶正固脱

68、患者小便不通,小腹胀满,烦渴欲饮,咳嗽气急,舌红苔黄,脉数,治宜选用

A:

八正散

B:

六蘑汤

C:

清肺汤

D:

沉香散

69、患者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宜

A:

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B:

清心泻火,安神宁心

C:

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D: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70、病起发热,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者,治疗的代表方为

A:

桑杏汤

B:

六味地黄丸

C:

虎潜丸

D:

清燥救肺汤

71、川芎茶调散遣药组方的主要理论根据是

A:

外风宜散

B:

内风宜息

C:

颠顶之上,唯风药可到

D: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72、消渴病主要涉及的脏腑有

A:

B:

C:

D:

73、循行于口唇的经脉有

A:

任脉

B:

足阳明经

C:

冲脉

D:

督脉

74、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现用治肺结核咯血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药物是

A:

仙鹤草

B:

三七

C:

白及

D:

紫珠

75、五输穴中的合穴为

A:

然谷

B:

太溪

C:

照海

D:

阴谷

76、患者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紫暗,脉弦涩。

证属

A:

痰浊痹阻

B:

寒凝心脉

C:

气滞心胸

D:

瘀血痹阻

77、咳血方的功效是

A:

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B:

泻肺泄热,凉血止血

C:

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D:

养阴润肺,止咳化痰

78、沉脉主要表现为脉象何因素的变化

A:

B:

C:

D:

79、组成中含有细辛的方剂有

A:

乌梅丸

B:

小青龙汤

C:

川芎茶调散

D:

独活寄生汤

80、脾胃湿热证可见

A:

胃脘痞闷

B:

胃脘冷痛

C:

胃脘灼痛

D:

胃脘胀痛

81、下列可治疗痔疾、脱肛的奇穴为

A:

腰奇

B:

肘尖

C:

二白

D:

十七椎

82、羚角钩藤汤中茯神木的作用是

A:

宁心

B:

平肝

C:

舒郁

D:

开窍

83、《备急千金要方》日: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体现的是

A:

医乃仁术

B:

博极医源

C:

治病求本

D:

医患和谐

84、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

刘完素

B:

张子和

C:

李东垣

D:

朱丹溪

85、虚证痛经的治法为

A:

行气散寒

B:

通经止痛

C:

调补气血

D:

温养冲任

86、寒热并用的方剂是

A:

乌梅丸

B:

半夏泻心汤

C:

黄连汤

D:

温脾汤

87、寒疟的治疗方法是

A:

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B:

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C:

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D:

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88、相须、相使配伍产生什么作用

A:

协同作用,增进疗效

B:

拮抗作用,降低疗效

C:

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

D:

产生毒副作用

89、最早提出用大剂红花、桃仁、降香及失笑散治疗死血心痛的医家是

A:

孙思邈

B:

危亦林

C:

朱丹溪

D:

王肯堂

90、瘿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

A:

心肝,与脾有关

B:

肝脾,与肾有关

C:

心脾,与肝有关

D:

肝脾,与心有关

91、使用开窍剂时,错误的是

A:

只可暂用,不可久服

B:

煎煮时间宜短

C:

宜制成丸散剂使用

D:

中病即止

92、遗精病的发生的病理机制主要是

A:

湿热下注,扰动精室

B:

壮年气盛,满而自溢

C:

肾虚不能固摄

D:

脾虚下陷

93、称为“生之本”的是

A:

B:

命门

C:

D:

94、《难经经释》说:

“邪扶生气而来,虽进而易退”,是指

A:

母病及子

B:

子病犯母

C:

相乘传变

D:

相侮传变

95、下列除哪组外都是镇心安神药组

A:

龙骨、牡蛎

B:

朱砂、磁石

C:

龟甲、鳖甲

D:

珍珠、琥珀

96、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互根互用

C:

阴阳互为消长

D:

阴阳相互转化

97、按诊时以手指稍用力寻抚局部的诊法,称为

A:

触法

B:

叩法

C:

按法

D:

摸法

98、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

A:

主动

B:

收引

C:

凝滞

D:

为阴邪,易伤阳气

99、首先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的古籍是

A:

《内经》

B:

《金匮要略》

C:

《中藏经》

D:

《诸病源候论》

100、足少阳服经位于小腿部腓骨前缘的穴位为

A:

光明

B:

阳辅

C:

悬钟

D:

阳交

参考答案:

序号

参考答案

1

D

2

D

3

D

4

C

5

D

6

ABCD

7

A

8

B

9

BD

10

B

11

ACD

12

ABC

13

C

14

B

15

D

16

C

17

C

18

C

19

C

20

CD

21

D

22

ACD

23

D

24

A

25

A

26

B

27

A

28

D

29

C

30

B

31

A

32

D

33

CD

34

D

35

B

36

ABC

37

A

38

C

39

A

40

B

41

B

42

D

43

D

44

ABCD

45

D

46

A

47

A

48

A

49

A

50

ABCD

51

A

52

A

53

D

54

D

55

B

56

B

57

C

58

D

59

A

60

ABCD

61

A

62

B

63

D

64

D

65

A

66

D

67

CD

68

C

69

B

70

D

71

AC

72

BCD

73

ABCD

74

C

75

D

76

D

77

C

78

A

79

ABCD

80

A

81

C

82

AB

83

A

84

D

85

CD

86

ABC

87

B

88

A

89

D

90

D

91

B

92

AC

93

A

94

A

95

C

96

B

97

D

98

BCD

99

D

100

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