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675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Word下载.docx

  5、杨五铭《文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古汉语学习丛书本,1986年。

  6、郭在贻《训诂学》,同上。

  7、陈振寰《音韵学》,同上。

  8、刘诚等《语法学》,同上。

  9、李维琦《修辞学》,同上。

  四、古代文献:

  10、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11、杨伯俊《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12、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3、杨伯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

  14、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5、孙诒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6、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7、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

  18、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

  19、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20、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21、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

多种书目:

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81

  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2001

  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80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196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1962

  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1997

  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

  古代字体论稿启功文物出版社1999

  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1981

  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

  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2003

  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1989

  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2003

  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1997

  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古汉语词汇纲要将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1983

  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

  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中华书局1997

  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1994

  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1956

  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商务印书馆1999

  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1981

  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2001

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朱熹全书》本,2002年。

游国恩主编《楚辞注疏长编》,中华书局(未出齐)。

《史记》(三家注标点本),中华书局,1959年。

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

《汉书》标点本,中华书局,1973年。

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59年。

袁行霈《陶渊明集·

附和陶诗六种》,中华书局,2003年。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81、1982年。

姚鼐《古文辞类篡》,上海广益书局线装本。

郭茂倩《乐府诗集》(余冠英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

瞿蜕园,朱金城等 

《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仇兆鏊 

《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

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全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

钟惺、谭元春《(古唐)诗归》,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方回《瀛奎律髓》(纪批本),黄山书社,1994年。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1979年。

二、古代汉语导引书目:

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新1版。

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上海书店,1984年3月第一版。

经本植《古汉语文字学知识》,四川教育出版社,1984年9月第一版。

高亨《文字形义学概论》,齐鲁书社,1981年2月新一版。

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2月第一版。

刘翔等《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1989年。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1988年。

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中華書局,1985年。

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北京出版社,1981年。

蒋善国《汉字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8月第一版。

杨五铭《文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

罗君惕《汉字学要籍概述》,中华书局,1984年5月第一版。

王力《漢語音韵》,中華書局,1980年。

董同龢《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2001年。

王力《漢語詩律学》(世紀文庫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中华书局,1977年。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赵克勤《古汉语词汇概要》,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4月第一版。

何九盈、蒋绍愚《古汉语词汇讲话》,北京出版社,1980年10月第一版。

苏宝荣、宋永培《古汉语词义简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8710年月第一版。

洪成玉《古汉语词义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第一版。

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语文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马汉麟《古汉语语法提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

张之强《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北京出版社,1979年7月出版。

刘学林、刘天泽、迟铎主编《古汉语语法》,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刘诚、王大年《语法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

洪诚《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

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

吕叔湘、王海棻《〈馬氏文通〉讀本》(世紀文庫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

王力《汉语词汇史》,山东教育出版社《王力文集》第十一卷,1990年。

洪诚《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

吴文祺、张世禄《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

杨伯峻《文言文法》,中华书局,1983年。

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1992年。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年。

郑奠、麦梅翘《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3年。

吕叔湘《文言虚字》,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

俞敏、谢纪锋《虚词诂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何乐士等《文言虚词浅释》,北京出版社,1979年7月第一版。

杨伯峻、田树生《文言常用虚词》,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新一版。

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3月第一版。

李维琦《修辞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

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中华书局,1980年9月新一版。

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5月第一版。

杨树达《古书句读释例》中华书局,1954年12月第一版;

1993年5月第五次印刷。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1956年1月第一版,1983年6月第四次印刷。

周秉钧著:

《古汉语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杨树达著:

《高等国文法》,商务印书馆,1984。

张舜徽著: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黄永年著:

《古籍整理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许 慎撰,段玉裁注: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四、古代汉语阅读书目简介: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撰 中华书局1963年12月影印清陈昌治刻本(大徐本)

  《说文解字》,15卷(大徐本每卷分上下,故或标30卷)。

始作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 ,写定于安帝建光元年(121)。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字典。

以小篆为字头,共收9353字,另有重文1163个。

解说计133441字。

此书首创540部首法,依"

分别部居"

、"

据形系联"

、"

依类相从"

的原则排列部首及其属字。

按"

六书"

的条例,分析字的本义。

其一般体例是:

每条先列出篆文形体,然后解释意义,再分析字形构造,指出字的读音。

此书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是汇集当时思想文化信息最为丰富的宝典之一。

它不但是一部文字学经典著作,而且其说解中保存了大量汉代语汇,是后人研究汉代词汇学的重要资粮;

其所指明的字的得声线索,又是后人探究古音的重要依据。

其编纂经验,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虽然由于考古资料的缺乏和时代的局限,其中个别说解不尽正确,但此书仍是后代研究文字及编辑字书的最重要的根据,是我们通往古文字学、训诂学、古文献学的必不可少的津梁。

《文字蒙求》(清)王筠撰 中华书局1962年10月影印著者重订本

  《文字蒙求》,4卷。

成书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原名《字学蒙求》;

后经著者重订,再刻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改为今名。

作者从《说文解字》中择取两千多字,字的编排不按照《说文》,而依字的构造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每类一卷。

每条将楷书与篆文并列,而后加以说解,意在显示楷书与篆字的对应关系,使人了解文字构造的原理。

此书对许慎的说解既有继承,也有补充或订正,时有新见;

虽偶有穿凿之处,但大多平实允当。

至今仍不失为研习文字学的较好的入门书。

《音韵学常识》:

唐作藩著 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5月第1版。

此书介绍汉语音韵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分为绪论、音韵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字音、音标、辅音元音和声母韵母、发音部位和"

五音"

、发音方法和"

清浊"

、三十六字母、声调、反切等)、古音学(介绍上古的韵部、声纽、声调及阴阳对转等)、今音学(介绍中古音的韵部、声母等)、等韵学(介绍韵摄、韵图、等呼)、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来源等六部分。

书末附有音标表和主要参考书目。

文字通俗易懂。

是一本学习音韵学的很好的入门书。

 《文字学》:

唐兰著 开明书店1949年3月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新1版(据原开明书店版重印)

  这是一部具有一定独创性的文字学通论著作。

分前论、文字的发生、文字的构成、文字的演化、文字的变革五部分。

作者以科学的方法,对古代、近代文字和新文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批判传统的六书说的同时,也较为系统地阐发了自己早在《古文字学导论》(1935年)里提出过的三书说:

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

认为"

象形象意是上古期的图画文字,形声文字是近古期的声符文字,这三类可以包括尽一切中国文字"

(第76页),并一一讨论了三书说的特点和界限。

其说有较大影响。

此书至今仍是我们学习文字学时的重要参考书。

     

《文字学》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8月第1版

  此书是作者在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

共13章。

对文字学的基本问题诸如文字形成的过程、汉字的性质、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作者将汉字字体的演变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大阶段:

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

后一阶段起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

关于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作者批评了传统的六书说;

评述了唐兰先生(《古文字学导论》1935,《中国文字学》1949)的三书说(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

又讨论了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1956)的三书说(象形、假借、形声)。

作者认为,"

陈氏的三书说基本上是合理的,只是象形应该改为表意(指用意符造字)。

这样才能使汉字里所有的表意字在三书说里都有它们的位置"

(第106页)。

并主张把通假也归入假借。

此外,作者对"

不能纳入三书的文字"

也作了分析。

并分章考察了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及其相关问题。

在最后四章,作者还讨论了异体字、同形字、同义换读,文字的分化和合并,字形跟音义的错综关系,汉字的整理与简化等专题。

书末附图107幅。

此书观点新颖,内容充实,科学性强,富于启发性。

是研习文字学时的必读书之一。

《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第1版

  此书精选我国历代文献中保留下来的部分思想家、教育家、名学家、语言学家等关于语言和语言研究理论方面的文章,并加以注释和说明。

时间上,从孔夫子到章太炎;

取材上,从经传诸子、史评、书信笔记到字书词书的序跋凡例;

收录方式上,或全录,或节选;

主题相关者,主要者作正题(三十),次要者作附录(二十二),既主次分明,又材料相连而自成专题:

可谓极尽选注家之能事。

此书注释精当;

每篇后面的"

说明"

,纵横联系,能帮助读者拓宽视野、深化认识;

卷首的长篇《序言》,对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历程和古代语言学家的治学方法作了实事求是的总结,是一篇内涵非常丰富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简史。

读者由此书可较为具体地了解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状况,了解古代一些学者的语言学思想、见解和治学方法,并可了解选注者的理论观点。

《广韵》(宋)陈彭年、邱雍等撰商务印书馆1951年影印周祖谟校本(周氏所作

      《广韵校勘记》五卷,商务印书馆1958年影印出版。

      中华书局1960年10月重印周祖谟校本(附校勘记。

全二册。

)〔是《广韵》最精善之本。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6月据张氏泽存堂重刊宋本影印本(名《宋本广韵》)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据上海图书馆藏宋刻本《钜宋广韵》影印本,

      1983年4月再次影印本(其第四卷去声原缺,再印时以巾箱本补)

     《古逸丛书》重刊宋本(《丛书集成》本、《四部备要》本同)

     《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宋刊巾箱本

     《广韵》是"

增广《切韵》"

的意思,全名是《大宋重修广韵》。

5卷。

书成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

  全书收字26194个,注解191692字。

分为206韵(平57,上55,去60,34)。

相配的平上去三声,只是声调的不同,韵母是相同的。

和平上去相配的入声,只是主要元音相同,韵尾不同。

每一韵中,同音字排在一起,称为"

纽"

或"

小韵"

每一小韵第一个字注明反切和同音字的数目,其他字不再注音(有异读的,则分别注明又音)。

它在释义上集前代韵书之大成,实际上成了一部同音字典。

《广韵》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保存中古汉语的大量反切,而且是一个严密的语音系统,研究汉语语音发展史,可以此为枢纽,上溯古音,下推今音。

从《广韵》的音韵系统出发,调查现代汉语方言音系,是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正因为如此,在汉语言文字学史料中,人们把它放到了与义书的《尔雅》、形书的《说文》鼎足而三的重要位置上。

是学习音韵学的必备之书。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撰中华书局1978年6月影印讷庵本

     (附有陆志韦、杨耐思的校勘记。

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外编》)

      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啸馀谱》本  《四库全书》本

  此书是北曲韵书,作于元泰定元年(1324)。

全书分两部分:

前一部分是韵谱;

后一部分是"

正语作词起例"

,主要讲作曲方法。

韵谱分19韵;

4个声调: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平声分阴阳,入声分别派入平、上、去三声。

因为曲韵是四声通押的,所以只列平声,上、去两声包括在内。

韵中的小韵用○隔开,每小韵的第一个字是常用字,一看就知道这组同音字读什么音,所以不必注反切。

全书单字下无释义。

此书刊行之后,“作北曲者守之,兢兢无敢出入”。

此书"

根据当时北方活语言之音而作"

(钱玄同语),分韵大致是归纳北曲作品的韵脚而成,是一部反映十三四世纪以河南地区为主(包括大都音在内)的北音(或北方话)音系的韵书,现在的普通话标准音跟这个音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韵书在汉语史上有很高的价值。

《诗词格律》:

王力著 中华书局1977年12月第2版(《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本)

  所谓诗词格律,是指诗词在用韵、平仄、对仗、句式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

王力先生在1945年8月到1947年春曾写了《汉语诗律学》(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版)。

因其篇幅较大,论述较深,不易普及,遂于1962年又出版了《诗词格律》(中华书局)和《诗词格律十讲》(北京出版社),二书均以深入浅出的笔法介绍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

 《诗词格律》分为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诗律、词律、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四章,加上诗韵举要、词谱举要(50)两个附录。

它份量适中,对于大多数青年读者来说是尤为适宜的。

《经典释文》:

(唐)陆德明撰 中华书局1983年9月第1版(影印《通志堂》本,由黄焯断句。

黄氏另有《经典释文汇校》一书与之相配)《四部丛刊》本《抱经堂丛书》本《经典释文》,30卷。

成书于隋灭陈(589)之前。

卷一为序录,包括"

序"

例"

次第"

注解传述人"

四个部分,说明著书的缘由、全书体例、内容安排的次序及其理由,以及各种经典的师承源流和各家传注。

卷二至卷三十依次为《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等十四部古籍考证字音。

体例是"

摘字为音"

,兼释"

经"

注"

,即摘出经典正文和注文中的单字,加以音释。

一般不但摘出被注字,还连带摘录两三字,以便读者按句寻检。

《孝经》和《老子》二书则抄录全句。

全书共为经文9992字,注文6129字加以音释,合计为16121字。

此书广集众说,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馀家。

全书除了用反切或直音的方法给难字注音之外,也兼及辨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