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677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docx

思品中考必备知识点

2016年中考必备知识点

七年级知识点

1.情绪的含义、特点和基本类型分别是什么?

(1)含义: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一种内心体验。

性、复杂性、相通性和感染性。

(3)基本类型:

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

2.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1)表达情绪时要适时、适度。

(2)要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要因为过于激动而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3.如何走出情绪低谷?

(如何调节不良情绪?

(1)换个角度看问题,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或技巧:

①立即行动法;②合理定位法;③自我暗示法;④注意转移法(改变注意焦点和环境,分散注意力);⑤合理发泄法(如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剧烈的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⑤理智控制法(自我解嘲、自我激励、自我暗示、心理换位、学会升华);⑥自我安慰、保持乐观等。

4.“两个100年”的目标是什么?

第一个100年目标,是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第二个100年目标,是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什么是总体小康?

=为什么要实现全面上康?

(1)邓小平所说的“小康”,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

(2)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是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

6.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1)国家: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②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起抓。

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⑤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2)个人:

①树立远大理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③不断创新,勇于实践,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脚踏实地,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等。

7.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现状是什么?

新中国在科学技术的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

具体表现在:

(1)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2)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8.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2)科技迸步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我国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9.我国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

(1)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接受良好的教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

(4)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5)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国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10.如何认识科教兴国战略?

(1)含义: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2)意义:

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实施:

①基础在教育: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

②关键在科技:

在重视科技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加大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加强技术管理,营造良好的科学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视尖端科技发展和核心技术的把握等。

11.老师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意义?

(1)老师把我们从懵懂引向成熟,使人从无知变得学有所长。

(2)老师领着我们看到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广,梦想可以有多大!

(3)老师是人类文明、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什么?

如何理解该种关系?

(1)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2)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螪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13.如何与老师友好相处?

(1)以主动、热情、诚恳的态度与老师交往;

(2)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3)尊重老师,理解老师,原谅老师的错误;

(4)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5)对老师要礼貌热情,关心体贴,注意场合,勿失分寸。

14.创新的重要性是什么?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科技创新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是我国赶超发达国家的关键。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15.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国家:

①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②加大对和科技和教育的投入。

③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④大力宣传和弘扬创新精神,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

(2)青少年:

①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②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③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④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

⑤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⑥培养动手能力,勤于实践;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帮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八年级上册

1.父母对我们的爱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

(1)父母对女子的爱集中表现为危难时刻,哪怕献出生命,然而更多的弥散在日常生活中,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2)平日里,父母对我们的爱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都会将父母的爱传递到我们心灵深处,在我们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

(3)父母对我们的爱的具体表达方式有许多种,如父母在外努力工作,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辅导我们的学习,与我们谈心等。

2.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答:

(1)父母不但赋予我们生命,而且为家庭做出了诸多贡献。

(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孝亲敬长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4)孝敬父母的收获是甜蜜的,父母抚养过我们,对我们付出了无私的爱。

3.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如何孝敬父母?

答:

(1)我们期盼父母的爱,同时也应该多一份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2)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4)我们应与父母同甘共苦,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生活顺利时,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幸福和温馨,生活困难时,我们应该一起坦然面对。

(5)在精神上给父母慰藉,积极与父母光能交流,虚心听取父母的教诲,理解父母心意,体贴父母辛劳,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给父母过节日、生日。

4.父母与子女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父母与子女逆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答:

父母方面:

①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于严格;②过度关心孩子的个人隐私,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

子女方面:

①有自己的思想,不理解父母,青春期逆反心理过于情绪化,处理问题方法不当;②青春期孩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会产生强烈成人感,极力想摆脱学校、家庭、社会的约束。

③急切的希望别人把自己看成大人,要求别人尊重,能像大人一样发表意见和处理问题。

④在与父母关系上,会改变过去盲目崇拜父母的倾向,不再听从父母的指挥,不再依赖父母,希望摆脱父母的监护,让自己在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

总之,一方面,子女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应该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另一方面,父母还不习惯子女“长大”,不适应子女追求独立自主的愿望和行为,这一矛盾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冲突,所以说进入青春期的子女与父母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

5.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或冲突会带来什么后果?

(指好处、危害)

正常:

①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或多或少地发生在每一个成长的青少年身上。

②从某种意义上讲,逆反是走向成熟的关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过好这个关隘,如果过不好,可能会给自己的整个人生道路蒙上阴影。

危害:

对父母:

影响父母情绪,影响父母工作与生活,有损父母的身体健康。

对家庭:

伤害自己与父母感情,不利于家庭团结,影响家庭和谐。

对自己:

①影响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②影响人际关系,让父母、老师担心;③影响学习和生活,耽误学业;④甚至会做出违反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误入歧途,付出惨重代价。

6.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答:

①最有效的策略是“小人不计大人过”,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主动化解。

②具体方法有:

认真倾听,善于体谅,主动交流或沟通,主动道歉,创造机会,控制情绪,承担责任,达成协议。

③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使用生硬语言,或做出过激行为。

7.男女生交往的好处有哪些?

答:

①男女生在思维、性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男女生交往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促进自我完善。

②有利于智力上取长补短,有利于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有利于个性的完善和丰富。

③男女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往往会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习和活动效率。

8.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

答:

①异性之间集体交往,尽量避免“一对一”的单独会面。

②平时注意多与师长主动交流沟通。

③交往的范围不要过于狭小,对象不要太少。

④交往的时候应注意举止文明,对人有礼貌。

⑤交往注意的原则是:

自然、适度、掌握分寸。

⑥交往的关键是既要相互关爱,又要自尊自爱;既要放开自己,又要掌握分寸。

9.为什么未成年人有民事权利?

=未成年人拥有民事权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此题用在所有涉及民事权利的题中)

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10.什么是公民的著作权?

答:

公民依法享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11.为什么公事享有著作权?

=为什么未成年人有著作权?

答: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著作权是一项公民权利,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均可依法享有。

12.什么是民事权利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3.侵犯公民智力成果权的行为有哪些?

答:

①发表或转载的作品没有付稿酬,专利发明被用于商业用途而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②作品、发明被剽窃;③人们对自己的脑力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知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技术改进权及合理化建议权。

14.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规定: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15.财产的继承方式主要有:

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还可以把自己的财产通过遗嘱 赠给国家、集体和他人称遗赠。

16.什么是人格尊严权,它集中表现为哪些权利?

答:

(1)人格尊严是公民享有的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一权利包括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17.保护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①我国法律规定:

我国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②中学生中常见的是给别人取绰号。

18.保护荣誉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奖章。

19.保护肖像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

我国法律规定: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20.什么是保护姓名权的法律依据?

答:

我国法律规定: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依法按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21.①年满18周岁且智力与精神健康状况正常的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承担一切民事法律后果。

②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①10周岁以上、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不满10周岁、不能辩论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2.我国专门制定的保护消费者的专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它也被称为消费者的“保护神”。

23.我国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教育权、人格尊严权、批评监督权。

24.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是3月15日。

25.为什么经营者不能侵犯消费的合法权益?

①国为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情既是违法行为,也是不道德行为;

②经营者违背了诚实守信、公平平等的原则;

③经营者侵犯了消费的              的权利。

危害:

国家、社会: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给国家的经济造成损失。

经营者:

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6.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

27.消费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消费前:

①必然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一些消费常识。

②作为消费者,我们还要懂得一些识假、辨假知识,从而提高我们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性,增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胆识和勇气,成为一名合格而且精明的消费者。

消费中:

①注意消费投诉的时效;②是收集和保存证据,索要发票;③懂得一些识假、辨假的知识;④是去信誉好的商场购买商品。

消费后: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调解组织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8.怎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请你为减少假冒伪劣产品提几条建议?

(1)从国家的角度:

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二是加强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三是加强诚信教育,构建诚信社会。

(2)从生产者的角度:

一是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生产经营;二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三是提高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从消费者的角度:

一是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同制假、售假行为作斗争;三是要学习消费知识,提高辨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

29.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0.国家为什么对未成年人颁布法律进行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

(2)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

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3)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为了制止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用法律规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保护。

(4)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预防和未成年人犯罪,制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就显得非常重要。

31.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立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四大保护有哪些?

答:

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学校保护。

32.四大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应该承担的保护责任。

家庭保护:

①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和监护的职责,②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③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式教育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学校保护:

①要求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护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社会保护,是特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①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别有规定的除外;③营业性舞厅、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④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

司法保护,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主。

①如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施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做好刑满释放的未成人的安置工作。

②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抚养权等。

33.什么是违法?

答: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4.违法行为的分类有哪些?

答:

①按照违反的法律分违宪行为、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

②按情节轻重分一般违法、犯罪。

35.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

答:

指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触犯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的行为。

36.什么是犯罪?

答:

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触犯刑法(法律标志),应受到刑罚处罚(法律后果)。

37.刑事处罚包括哪些内容?

答:

①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死刑。

②附加刑:

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38.犯罪三个特征的重要性?

答: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

②触犯刑法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受到刑罚处罚,犯罪的法律后果。

④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39.什么是法律?

答: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由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的;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40.规范中学生的行为规则有纪律、道德、法律。

41.在日常生活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答: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一些日常生活的安全常识的技能,学会保护自己。

(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如宣告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向有关部门反映。

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

通过诉讼(打官司),申请法律援助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要智慧,机智灵活。

如设法稳住歹徒,机智地求助他人,记住歹徒的相貌、去向,拨打“110”报警电话等。

4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答:

(1)不同点:

①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犯罪情节较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触犯法律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犯罪触犯刑法。

③处罚方法不同。

一般违法行为应给予行政处罚;犯罪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2)相同点:

二者都是违法行为,只是违反的法律不同。

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只是危害程度不同而已。

(3)联系:

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43.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归纳起来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对青少年法制、道德教育不够;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不良精神文化产品毒害;青少年活动场所不足够等。

(2)学校因素: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道德法律方面的教育;对“双差生”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待加强;解决辍学问题的力度不够。

(3)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粗暴简单;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家庭成员品行不良青少年影响。

(4)个人因素:

无知、盲目模仿、从众心理、报复心理,寻找刺激、逞强好胜;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影响;法制观念淡薄等,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44.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

(1)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

(2)生活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3)警惕性差。

(4)遇到侵害行为时,慌张而不冷静,缺乏自我保护的策略和方法。

(5)受到不法侵害后,怕打击报复或因其他心理的影响,不敢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45.我国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采取的原则是什么?

我国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一贯采取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46.你认为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哪些好的对策?

(1)从国家角度:

应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措施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民主、和谐的社会氛围;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2)从学校角度: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强化学校保护的各项措施;加强德育工作,认真贯彻有关教育法规;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每一个学生。

(3)从个人角度:

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警示自我,保护自我,远离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4)从家庭的角度:

应采取正确的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同时做好监护、抚养的工作。

八年级下册

1.什么是自尊?

自尊也称自尊心,是自己尊重自己,也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最起码的权利。

2.我们怎样尊重他人?

答:

①不取笑别人缺陷、不足、缺点、不如自己之处;②不给他人取侮辱性绰号,更不应该歧视学习差或家庭条件差、有缺陷的人;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时顾及别人的自尊,将心比心地尊重他人,不损伤他人的尊严。

3.为什么要有自尊心?

原因:

①人格尊严是一个人立于天寺之间的精神根基,没有它,不能称其为人;②尊严不是一时的得失,更不是财富的多寡,而是你是否把自己当作大写的“人”;③每个人在法律上一律平等,都有人格尊严权;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上:

公民和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意义:

个人:

①不因眼前小利而牺牲自己做人的尊严,这种人浑身洋溢着凛然正气,使人肃然起敬;②能使我们心理健康,学业进步;③能形成人际关系;④对国家:

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⑤对社会:

有利于弘扬社会的正气,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危害:

①失去尊严之后,要花很多倍的代价才能找回来;②没有自尊的人会失去做人的尊严,会遭到他人的歧视和嘲笑,降低自己的人格。

4.为什么要尊重别人?

原因:

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不尊重别人的危害:

对自己:

也会使自己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对他人=歧视他人:

①会伤害他人的自尊心;②给他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③不利于他人身心健康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5.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

=别人歧视自己怎么办?

答:

①经受歧视的考验,不要被歧视所吓倒,在歧视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昂起头、挺直腰,必要时还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

②不歧视别人,尊重别人,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