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789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 历史试题.docx

解析临沂市一模山东省临沂市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必做,共50分)

1.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创制”的含义是

A.推行王位世袭制B.实行宗法分封制

C.确立世卿世禄制D.实施中央集权制

2.(纸上谈兵的赵括)“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史记·赵奢列传》)从材料中不能提取的信息是

A.赵括做房地产投机生意B.战国时土地买卖频繁

C.井田制开始瓦解的标志D.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3.春秋战国时期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社会等级——士,位居庶民之上,后来,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

其缘起是

A.秦国实行军功制B.科举制度兴起

C.实行察举制选官D.程朱理学兴起

4.《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

“《春秋》曰:

‘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

……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

”这反映了董仲舒

A.以高深学问注释儒家经典B.拘泥于儒家经典细枝末节

C.以儒家经典作为思想武器D.以天命思想改造儒家学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中可知,董仲舒的这段材料体现了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思想。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

5.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6.“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

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

”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

A.分散君权,实行众治B.君主让权,实行立宪

C.权力分立,相互制约D.恢复礼制,设立宰相

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其主张是

A.清谈误国,倡导精研心性B.弘扬理学,恢复孔孟之道

C.实行仁政,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经世致用”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今之清谈谈孔孟”等可知作者反对程朱理学的空谈,主张关注现实经世致用,D正确。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

8.当初次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

惟□□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处应填

A.甲午B.戊戌C.庚子D.辛亥

9.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

“时正酉正,电灯已燃。

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

”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

“(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

”这说明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10.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仃在1937年代作品,名为《军权之下》,“湖南第一纱厂”遭到了灭顶之灾。

图中拳头代表了

A.日本帝国主义

B.美国帝国主义

C.封建军阀势力

D.官僚资本主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

本题的关键时间点是“193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拳头代表了日本帝国主义。

所以答案A。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1.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经济政策B.经济发展规律

C.产业结构现状D.国际关系格局

12.1961年美国在安理会制造“一中一台”的图谋失败后,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属于‘重要问题事项’”的提案,这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需要“以到会及投票之会员国三分之二多数决定之”。

当时有人分析,这一提案反而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依据是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日益衰落B.美国被迫放弃分裂中国图谋

C.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高D.发展中国家大量加入联合国

13.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

“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

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

”主要原因是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D.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中可以看出中美两国之间是国家利益的冲突。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

14.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两个“体制”分别指

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戏剧空前发展起来,出现了很多大剧场,其中狄奥尼索斯剧场可以容纳30000名观众。

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B.统治者重视戏剧教化

C.公民社会生活的需要D.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16.欧洲文化史专家布克哈特指出:

“十三世纪北方君主的豪爽大方只限于对待那些武士和侍从左右歌功颂德的贵族。

意大利的暴君却与此不同。

他渴求声誉和热衷于不朽的事业……他和诗人、学者为伍。

”“意大利的暴君”的做法直接促成了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统一战争

17.美国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指出:

“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人民”迫使其“最睿智的人”和“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

为此他主张美国应实行

A.直接民主B.人民民主C.法律至上D.分权制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亚当斯认为古代雅典之所以遭到毁灭,主要原因在于权力赋予大众后,没有了制约,因此亚当斯主张在美国应实行分权制衡。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18.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

“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

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A.法治至上B.分权制衡C.责任内阁D.虚位君主

19.“启蒙思想家手中所持有的武器同样是传统里面的东西……是借助于远古的传统反对近世的传统。

”“近世的传统”是指

A.古希腊罗马思想传统B.神权思想与拜金主义

C.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D.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20.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欧洲国家开始进口蔗糖、香料、烟草、茶、咖啡、棉花及其他种植园产品,19世纪,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主要是因为

A.海外市场不断扩大B.生活改善人口大量增长

C.国际分工日益深化D.工业革命原料需求增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有效获取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获得一个关键信息“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通过这个关键信息可排除ACD三项。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1.法国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巴师夏(1801-1850)在《经济和谐》序言中写道:

“政府话动基本限于保证秩序,安全和正义”。

“越过这个限度,就是对良心、智力和劳动——一句话,对人类自由的侵占。

”这一观点与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相似?

A.圣西门B.马克思C.凯恩斯D.亚当·斯密

22.恩格斯指出:

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A.新航路开辟中B.殖民扩张过程中

C.第一次工业革命中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23.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能继续执掌政权的主要原因是

A.不能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

B.列宁提出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方针

C.爆发了“四月”“六月”“七月”危机

D.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所有革命行动中心

24.1930年3月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

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

针对这一现象,二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

25.二战前的几百年,西欧几乎是大战不出十年,小打年年有。

但二战后西欧各国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帛。

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了。

这主要得益于

A.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D.美国称霸全球战略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必做部分】

26.(14分)生产和消费是人类诞生以来的永恒主题,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相伴而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酝,歌舞而行,可谓奢矣。

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者不知其几。

故曰,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

若使倾财而委之沟壑,则奢可禁。

不知所谓奢者,不过富商大贾豪家巨族,自侈其宫室、车马、饮食、衣服之奉而已。

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明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禁奢辨》

材料二随着城市的发展,实际工资的上涨,与之并行的许多消费品价格的下降,在19世纪80、90年代,使得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

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也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

……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

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

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

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

20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

——摘编自[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陆楫的消费观,(6分)并概括指出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社会生活方面出现的新现象。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以来欧洲工人阶级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消费社会”兴起的条件。

(3分)

27.(13分)近代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

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形成的原因。

(3分)

材料二中国人对于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

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这一变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表现是什么?

(3分)

材料三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

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2分)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3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种政体观

我们可以说各种体制有两个策源地,其他各种体制都是从其中派生出来的,其中一个的名字是君主制,另一个的名字是民主制。

……一种社会表现出极端的过分的对君主制原则的忠诚,而另一种社会则忠诚于自由体制,因此这两种社会都没有能够在二者间达到平衡。

……在自由、平等与智慧结合的地方必定同时具有两类成分。

……不拥有这些成分的共同体不可能得到正确的治理。

——柏拉图《理想国》

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

……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柏拉图和孟德斯鸠关于国家政体的观点。

(4分)

材料二两种民主观

最高权力,即立法权只能有一个,其余一切权力都是而且必须处于从属地位……那么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是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在立法权力上人民是不能被代表的。

……只有一种法律,就其本性而然,必须要有全体同意,那就是社会公约。

因为政治的结合乃是全世界上最自愿的行为。

每一个人既然生来就是自由的,并且是自己的主人,所以任何人在任何可能的借口之下,都不能不经他本人的许可就役使他。

——卢梭《社会契约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洛克和卢梭主要观点的异同。

(4分)

材料三两种分权观

美国宪法,又将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在一百年前,算是最完美的了。

一百二十年以来,虽数次修改,那大体仍然是未变的。

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

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是如何看待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

(2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

(3分)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

洛克和卢梭的相同点可以从“最高权力,即立法权只能有一个”和“在立法权力上人民是不能被代表的”这两段材料中概括出来;从“那么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和“任何人在任何可能的借口之下,都不能不经他本人的许可就役使他”可以概括出两者的不同点。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对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看法:

“三权分立”体制具有进步性;随着时代发展已不适用。

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评价:

五权分立”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创新。

在行政、立法、司法分权制衡的基础上,通过考试把握好官吏的德才条件,通过监察保证吏治的公正廉洁。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柏拉图;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选做部分】

29.(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定迁都之计。

十八年“二月甲辰,诏天下,喻以迁都之意。

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

”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丙辰,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

并任用南朝儒士制定礼乐制度,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

——《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6分)

考点:

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30.(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投降后,美、苏、英、法四国在德国纽伦堡组建国际军事法庭。

1945年11月20日,纽伦堡法庭开始对22名纳粹分子进行审判。

10个多月共开庭400多次,听取或阅读了200多名证人的证言、证词。

根据确凿证据和国际法则,1946年9月30日法庭宣布:

判处12人绞刑、3人无期徒刑、2人20年徒刑、1人15年徒刑、1人10年徒刑。

纳粹党领导机构、纳粹党卫军、国家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务处为犯罪组织。

日本投降后,中、美、英、苏、法、加、新、澳、荷、印、菲等11个国家,在东京设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审判。

从1946年5月3日到1948年11月12日,共开庭800多次,有400多位证人出庭作证,近800位证人提供供述书和宣誓口供,受理证据4000多份,英文审判记录近50000页;判决书长达1200多页,连续宣读了9天。

最后判处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绞刑,16名甲级战犯无期徒刑,2名甲级战犯分别判处20年和7年有期徒刑。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共同特点。

(4分)

(2)纽伦堡审判中的首席检察官罗伯特·杰克逊所说:

对全世界来说,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儆戒未来。

与巴黎和会相比,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具有怎样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