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852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docx

寮步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横坑小学

寮步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单元开始页

备课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备课人:

刘嘉华钟淦开张海琴钟润辉

课时分配:

6-7

备课上传时间:

2013-12-5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学情分析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

这四篇课文以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大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在感受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伟人与学生所处的年代不同,理解有一定困难,课前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查找写毛泽东伟人的书籍和相关资料,观看伟人的电影,了解伟人更多的情况,帮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感悟。

学生对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有所了解,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是有很大帮助,教师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去感悟。

况且这是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17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试着用在自己的习作中去。

5.学会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学会筛选自己所要的资料,简单地记录下来。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5七律·长征

备课学校:

横坑小学上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诗歌的节奏。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像

第几课时:

第一课时

探索流程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一、揭题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质疑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朗读指导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结合注释、查字典,及学生的知识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同步精练》P56第一、二、三题。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5七律·长征

备课学校:

横坑小学上课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第几课时:

第二课时

探索流程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

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

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

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①先找出的是哪一句。

②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③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

(观看录像)

②交流。

③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

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

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8.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9.背诵全诗。

10.欣赏歌曲《长征》。

三、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四、扩展阅读。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25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翻越五岭

长  疾跨乌蒙  红军不怕远征难,

   巧渡金沙江 万水千山只等闲。

征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1.背诵全诗。

2.《同步精练》P56第四、五。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6.开国大典

备课学校:

横坑小学上课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课件

第几课时:

第一课时

探索流程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一、由题导入,激发兴趣。

(一)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出示课题,读题。

(二)解题:

通过预习,你知道“开”和“典”分别是什么意思?

(“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典”是指盛大、隆重的仪式。

开国:

建立新的国家;典: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

隆重的典礼。

(三)结合时代背景了解“开国大典”的意义。

二、检查预习

(一)学习生字词。

(二)难写字指导。

擎 檐 瞻 

  qínɡzhānyán

(三)自由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理清课文脉络

(一)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

(二)默读思考:

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给课文分部分。

(会场、典礼、阅兵、游行)

第一部分(第1至4自然段):

开国大典前会场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5至10自然段):

开国大典的盛况。

第三部分(第11至13自然段):

阅兵盛况。

第四部分(第14、15自然段):

群众游行的情景。

(三)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四、初步感知课文

(一)批注式阅读:

默读课文,画出让你觉得生动的场面描写有关的句子,可以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读悟交流,分享体会。

(三)质疑问难。

 思考,文中还有哪些内容是你没有读懂的,向老师同学提出来。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26.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1.抄写生字词语

2.批注感受。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6.开国大典

备课学校:

横坑小学上课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分析课文,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场面描写,体会人民群从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难点:

通过场面描写,体会人民群从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课件

第几课时:

第二课时

探索流程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一、复习导入

(一)听写生字词。

(二)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感受毛泽东的传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通过学习课文有关段落,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学习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主席台的呢?

1.师在黑板上画“T”字形。

学生在它周围写出各地点。

2.通过幻灯片出示正确的地形

(三)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哪些词句反映了人们来得很早?

这又说明了什么?

2.对比词语: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四)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成员多,来得早,人数多:

热情高,次序好)

(五)指导朗读。

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四、学习第二部分

(一)理清典礼过程。

  宣告(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升国旗,鸣礼炮)、公告(宣读公告)

(二)研读第五自然段。

1.找出第五自然段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出示对比句子: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三十万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2.文中还有没有描写人们热爱领袖的句子?

(出示)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你知道这掌声想要表达什么呢?

是啊,尽管民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热爱领袖的心却是相同的。

3.人们为什么这么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

(学生交流资料)

(三).研读第七自然段。

重点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排比:

四个“传到”。

体会排比句的气势。

2.体会内容,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

3.指导朗读课文,

(四)研读第八自然段。

(出示)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领悟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播放开国大典片段)

5、学习第三部分。

  

(一)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哪三种?

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二)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1.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体会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2.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感受人们的欢快的心情、激动到了极点的气氛。

(三)齐读第三部分。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26.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6.开国大典

备课学校:

横坑小学上课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分析课文,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3.学习场景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场景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场景描写的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课件

第几课时:

第三课时

探索流程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2、学习第四部分

过渡:

阅兵式结束了,人们的热情退去了吗?

天安门广场恢复往常的样子了吗?

请找出能证明你的观点的句子。

(一)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

(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体会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二)(出示)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 “人民万岁”!

“同志们万岁!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是写毛主席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三)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1.典礼持续时间长。

2.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重点:

“两股红流”指什么?

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

象征什么?

(四)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三、总结全文

(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

1.场面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先描写整个场面,再写细节

3.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

4.突出主角

5.注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

(二)根据场面的不同特点,用一段话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注意用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

四、拓展练习

堂上小练笔:

消防演练(出示图片)

要求:

(一)观察画面,回忆情景

(二)运用场景描写的方法,先说后写。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26.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修改堂上小练笔,抄正。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备课学校:

横坑小学上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几课时:

第一课时

探索流程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一、谈话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课文,对毛泽东主席的风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

(一)查看学生勾画生词的情况。

(二)出示生词,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拟定勋鉴奔赴踌躇黯然殉职

生读,注意纠音:

“拟”,应读“nǐ”,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殉”,应读“xùn”,不要读成“xún”。

(三).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是否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到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二)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与对毛岸英的了解,为学文做辅垫。

四、自读自悟,边读边做批注

(一)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出感动的原因。

(二)集体交流,读出自己画的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随学生的交流来出示句子,以下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不但要谈感受,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自己的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

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

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

3.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及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主席想。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

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

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你的理解是怎样的?

5.“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通过动作、语言、神态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品质。

五、总结全文

学习完这一课,你心目中的毛泽东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又学习到了什么表达方式?

六、作业

收集相关的资料,写一写“普通的伟人”,应用学习过的写人的方法来介绍某一个伟人。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7、青山处处埋忠骨

噩耗

悲痛

抉择

凡人伟人

1.做同步练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8*毛主席在花山

备课学校:

横坑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能自己概括主要内容。

3.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关心群众.一心为群众着想的美好品质。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群众生活的,并知道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教学难点

懂得要围绕中心安排材料,和中心思想关系特别密切的就是重点材料,要详写。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第几课时:

第一课时

探索流程

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一.情景导入

一.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

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

在哪儿呢?

”是什么意思?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

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

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

在哪儿呢?

”是什么意思?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四.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

哪些写得简略?

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

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五.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