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875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测试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庆典活动中,人们常用氦气充灌气球,这一用途所利用的氦气的性质有()

①密度比空气小②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③是一种无色气体 ④不能供给呼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合金、塑料、合成纤维均属于合成材料

B.空气、牛奶、冰水混合物均属于混合物

C.纯碱、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

D.氧化铜、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均属于氧化物

3.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

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A.

B.

C.

D.

4.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钡溶液中也有OH-,所以也能与酸反应

5.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热量

C.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水污染

D.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6.下图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

铁丝燃烧

B.

比较金属活动性

C.

检验CO2

D.

蒸发

7.婷婷同学的手经常脱皮,经医生诊断缺少维生素.婷婷同学应多食用下列食物中的

A.水果

B.花生

C.面条

D.鸡蛋

8.有一包Mg和MgO的混合物共12.8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质量分数为48%的溶液100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A.9.6g

B.3.2g

C.2.4g

D.1.6g

9.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方法

A

CuO

Cu

滴加足量盐酸,然后过滤

B

CO2

CO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HCl

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生石灰

D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0.等质量的三种不同金属(都是+2价)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其反应情况如右图所示。

(1)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_______。

(2)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11.古籍中的化学。

(1)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的溶液来洗涤丝帛。

这种溶液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写化学式,水除外)。

(注: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贝壳灰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

(2)《本草纲目拾遗》中说:

“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

”拔罐法通常利用燃烧酒精等排去罐内空气。

酒精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川盐法志》记载。

“敞锅熬盐”主要步骤为:

①将黄卤(所含杂质主要为氯化钡)和黑卤(所含杂质主要为硫酸镁)按比例混合后过滤;

②滤液放入敞口锅中加热浓缩,析出粗盐;

③用“花水”冲洗粗盐制得精品盐。

步骤1发生的化学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______(写出微粒的符号)。

步骤2中析出粗盐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用花水冲洗粗盐,主要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___________(写化学式),要保证既除去杂质,又不影响食盐的产率,则“花水”应当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蒸馏水         B饱和氯化钠溶液          C饱和氯化钡溶液         D饱和氯化镁溶液

(4)青铜是铜锡合金,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曾记载了炼锡的方法,其化学方程式为:

2C+SnO2

2CO↑+Sn.该反应中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_____。

12.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将一朵紫色的喇叭花浸泡在肥皂水里,喇叭花很快变蓝,将另一朵喇叭花浸泡在食醋中,喇叭花很快变成了红色。

根据上述现象回答:

(1)测定溶液pH最简单的方法是___,该同学用该方法测得食醋的pH为3.2,该结果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如果将碳酸饮料滴在喇叭花上,则喇叭花应显____色。

(3)喇叭花汁液的性质与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_______性质相似。

13.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一使“水”变色的杯子。

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

“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溶液。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4.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徐所在兴趣小组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如图实验,图中序号表示各实验步骤的次序。

(1)同组的小金认为小徐的甲乙丙实验中的步骤2、3顺序应该全部调换,你如何评价?

_____;

(2)正确操作后,小徐观察到甲试管呈蓝色,而乙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

为什么乙试管不呈蓝色?

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乙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乙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控制酶的催化作用。

请你对乙试管没有出现蓝色做出一种合理的猜测_____;

(3)修正实验后操作,观察到只有丙试管不变蓝,则实验结论是_____。

15.在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黑色粉末,该粉末是由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假设)

(1)黑色粉末是铁粉

(2)黑色粉末是氧化铜粉末

(3)黑色粉末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设计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片刻后加热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填写下表空白:

(不考虑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可能发生反应)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猜想

(1)成立

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

(2)     (填成立或不成立)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

(1)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玻璃管冷却至室温.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

(2)从环保角度上看,上述设置有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                         .

(3)猜想

(2)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科学探究题

16.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①甲同学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上图3所示实验方案。

(I)根据实验a、b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

(II)将a、b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

②现有含杂质的氧化铜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乙同学取样品Wg,并用上图4装置进行实验。

(I)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II)为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

③丙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I)步骤1:

向三支试管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后,Na2CO3溶液中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_________性。

(II)步骤2:

丙同学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填编号)。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钾

(III)(实验猜想)步骤2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

猜想一:

NaCl、Na2CO3;   猜想二:

NaCl、CaCl2和NaOH;

猜想三:

NaCl、Na2CO3和NaOH;   猜想…………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实验分析)上述实验操作结束后,试管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

五、计算题

17.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现称量68g过氧化氢溶液和0.1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g;

(2)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18.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二、填空题

1、

2、

3、

4、

三、实验题

1、

2、

四、科学探究题

1、

五、计算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