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950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docx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一

武汉市中考化学基础题训练

小试牛刀

(一)

一、选择题

()1.人体中发生的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汗水的挥发B.蛋白质的水解C.葡萄糖的氧化D.油脂的

消化吸收

()2.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1%B.19%C.25%D.78%

()3.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苏打水B.冰水C.石灰乳D.液氧

()4.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A.ClB.O2

—C.

D.

()5.化学物质通常都有其“功”与“过”,以下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A.氧气可供人呼吸但会使食物变质

B.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会污染土壤

C.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但会使人中毒

D.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会造成酸雨

二、非选择题

28.人们的吃、穿、行中包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

⑴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CO2的排放。

⑵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钙离子的符号是Ca2+。

⑶以下服装的饰品中,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填序号)。

A.真丝领带B.真皮手套C.羊毛围巾D.尼龙长袜

29.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C。

⑵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选

择的方法是(填序号)。

A.降低温度B.增加溶质C.蒸发溶剂

⑶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C>A=B。

 

小试牛刀

(二)

一、选择题

()1.最近,一则关于环保人士在公路边拾到30年前生产的食品包装袋的报道,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垃圾处理的高度管制,以下垃圾处理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A.随地填埋B.分类回收C.焚烧发电D.生物降解

()2.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A.元素的种类B.碳原子的数目

C.氢元素的化合价D.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

()3.以下是某些同学在“测定土壤酸碱性”实验中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加土壤颗粒B.加水溶解C.振荡试管D.用玻璃棒蘸取清液

()4.如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20℃时,100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B.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

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

D.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5.某同学利用初中科学物质间相互转化的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3条铜的“旅行路线”,每条路线中的每次转化都是通过一步化学反应来实现的,那么,每条路线中可能都有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二、非选择题

28.利用结构图对一些化学概念进行梳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某同学用如图表示了一些概念间的关系,试回答:

(1)若图中A、B、C代表酸、碱、盐三类物质,则大圈可代表化合物。

(2)若图中大圈表示吸热的物态变化,则A、B、C不可能代表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写出一个名称即可)。

29.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1)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是(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KCl(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50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小试牛刀(三)

一、选择题

()1.下列气体可用于灭火的是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干冰  B、纯碱  C、消石灰  D、空气

()3.物质在空气里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这种物质的成分里

A、只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

C、氢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

D、硫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去吹

B、称量药品时,用镊子夹取砝码

C、反应中没有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控制在试管容积的1/3~1/2

()5.固体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氢氧化钠

A、易挥发和易潮解  B、易潮解和有腐蚀性

C、易潮解和易与二氧化碳反应  D、有腐蚀性和易与二氧化碳反

二、非选择题

28.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化钙CaCl2、酒精C2H5OH。

(2)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

+3O2↑。

29.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填写序号,下同)。

(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65g。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B>C>A。

小试牛刀(四)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冰雪融化

C.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的是

A.  N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B.  2H——2个氢元素

C.  2H2O——2个水分子                      D.  CuO——氧化铜

()3.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

打开贮存氨水的容器,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

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氨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D.氨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4.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

氢氟酸与玻璃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

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含有氢元素                            B.  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                    D.  X是一种氧化物

()5.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取装置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制取氧气的B.收集氧气C.检验二氧化碳D.验证二氧化碳的

发生装置               是否收集满   水溶液显酸性

二、非选择题

28.图甲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乙是该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1)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2)图乙所示粒子的符号为S2-。

29.右图是A、B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依图回答:

①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1℃时,将A、B各m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若其中有一个烧杯中有固体剩余,则该物质是A(填“A”或“B”);

③t3℃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情况下,将该A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温;

④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A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A的质量。

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A的质量/g

0

0

2.0

4.5

8.4

不考虑水蒸发,则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无法判断(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⑤根据如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t2℃时,A、B两物质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相同

B.t2℃时,A、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A析出的固体比B多

D.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A、B所含的溶剂质量不变

小试牛刀(五)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B.铁生锈C.玻璃破碎D.湿衣服晾干

()2.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吸烟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因为香烟的烟气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B.葡萄糖是一种有机物,是人体内重要的提供能量的物质

C.青少年缺钙会引起佝偻病和发育不良D.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对人体有害

()3.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少量液体B.移走蒸发皿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加热液体

()4.下列选项中,其意义与对应的化学用语不相符的是

A.五氧化二磷——5O2PB.4个氮原子——4N

C.约占空气总体积78%的物质——N2D.2个二氧化硫分子——2SO2

()5.通常情况下,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320—370

700—750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降低着火点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

D.红磷燃烧既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

二、非选择题

28.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Br。

(1)图1中x=7,Br属于非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图2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C(填序号,下同),与B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E。

2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⑵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甲<乙(填“>”、“<”或“=”)。

⑶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⑷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

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和___________。

A.酒精灯   B.药匙   C.玻璃棒   D.漏斗

E.铁架台   F.量筒   G.胶头滴管

小试牛刀(六)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     B.冰雪消融    C.蜡烛熔化    D.灯泡发光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由空气分子组成B.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二氧化碳验满C.溶解固体D.测定PH

()4.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缺铁会引起人体贫血

B.回收废弃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C.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D.汽油着火可用水扑灭

()5.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MnCl2+2X+Cl2↑,其中X的化学式为A.H2O    B.H2O2    C.HClO    D.O2

                 

二、非选择题

28.钾元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下图A是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1) 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

(2) 右图B是钾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x=19,该粒子的符号是K+。

29.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的溶解度为25g;

(2)t3℃时,甲、乙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

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甲;

(3)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

B.t2℃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浓度为10%

C.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甲

D.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小试牛刀(七)

一、选择题

(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将木头锯断B.铁生锈C.将弯曲的弹簧拉直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 )2.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 )3.下列有关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气是由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B.葡萄糖不属于有机物

C.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氢气和天然气都含有碳元素,都可以作燃料

( )4.化学在生活中用途广泛。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有利也有弊

B.合理食用加碘盐有利于碘缺乏病人健康

C.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对人体无害

D.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 )5.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用四氯化钛(TiCl4)与某常见物质X反应可制得二氧化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TiCl4+□X=TiO2

+4HCl

关于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H-1 O-16)

A.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2

C.该物质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8D.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 

                

二、非选择题

28.下图一是某金属元素形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该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

下图二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⑴该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12;图一所示粒子的符号为Mg2+。

⑵图二所示的该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2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一所示: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

2)将45g甲物质分成三等份,分别加入各盛有100g水的三只烧杯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二所示,小明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变成甲的饱和溶液。

此时,通过方法二,烧杯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多;通过方法三,烧杯③中的溶液质量最小,则方法一是降温;

3)如图三所示,欲配制10%的甲溶液时发现甲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这会导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低(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从中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如图四所示,打开汽水瓶冒出大是气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小试牛刀(八)

一、选择题

(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B.高粱酿酒C.玻璃破碎D.干冰升华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B.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C.用活性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铁合金是一种纯净物

( )3.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为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袋B.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

C.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D.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为保障食品安全,杜绝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

D.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施用化肥

( )

5.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2CuO+X+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

3

C.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智取CO2的发生装置相同

                

二、非选择题

28.图1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利用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得到电子;

(2)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9.NaOH、Na2CO3、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表1NaOH、Na2CO3、NaCl分别在水中的溶解度(S/g)

t/℃

NaOH

Na2CO3

NaCl

0

42

7.1

35.7

10

51

12.2

35.8

20

109

21.8

36.0

30

119

39.7

36.3

表2常温下,NaOH、Na2CO3、NaCl分别在乙醇(即酒精)中的溶解度(S/g)

NaOH

Na2CO3

NaCl

17.3

<0.01

0.1

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5%(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为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将CO2通入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

请推测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变浑浊,推测依据是常温下,Na2CO3在乙醇(即酒精)中的溶解度<0.01g。

小试牛刀(九)

一、选择题

(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盐酸除锈  C.冰雪融化  D.蜡烛燃烧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 )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食用霉变的花生B.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

C.使用可降解的塑料餐盒D.用灼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张不可燃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活性炭可将硬水软化

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 )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2O2==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X属于有机化合物D.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二、非选择题

28.氧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得到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2)由该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29.图1是三种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图1图2

(1)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1中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其一致;

(2)由图1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g;

(3)若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的方法是蒸发结晶(选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4)现有4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至4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硝酸钾<氯化钠(选填“>”、“=”或“<”);

(5)若a、b、c分别代表上述三种物质,图2是在室温下,烧杯中a物质的溶液、试管①中b物质的溶液和试管②中c物质的溶液的状态。

当从室温升至60℃时,发现烧杯中a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试管①中b物质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c物质析出,写出a、b、c三种物质的化学式:

aNaCl,BKNO3,cCa(OH)2。

小试牛刀(十)

一、选择题

(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食物腐烂 D.胆矾研碎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在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 )4.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为使农作物增产,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B.食用水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C.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减少“白色污染”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5.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发生燃烧,其反应如下:

2C2H5SH+9O2

===4CO2+6H2O+2X,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B.X属于有机化合物

C.X中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D.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二、非选择题

28.如图1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在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2)图2所示粒子为离子(填“离子”或“原子”)。

(3)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可以支持燃烧,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KMnO4===O2↑

+K2MnO4+MnO2。

29.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

(2)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硝酸钾(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集中式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的固体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