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6801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漳州四地七校2014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五大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命题人:

程溪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人:

罗素莲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2)淇水汤汤,____________。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氓》)

(3)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

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

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

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

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

“吾学足矣”。

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

“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

”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

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

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

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

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

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

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幸甚!

幸甚!

修白。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发而读之        发:

启封,打开。

B.及少定而视焉少:

稍微。

C.然而惠然见临见:

看见。

D.难工而可喜工:

精巧。

3.全都表现了欧阳修关于“为文之道”深刻观点的一组是(  )(3分)

①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②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③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④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⑤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A.①⑤⑥B.②③⑤

C.②④⑥D.①④⑤

4.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6分)

溪居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

古代官吏的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请简要概括。

(2分)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

“不怨而怨。

”你如何理解?

请简要分析。

(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瑞珏知道了觉新和梅过去的关系以及觉新为什么特别喜欢梅花的原因,她主动找梅交谈,梅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瑞珏回去后内心非常痛苦,好多天不理觉新。

B.聂赫柳朵夫把《复活》转到医院里去当看护。

当聂赫柳朵夫从彼得堡回来时,玛丝洛娃已经回牢房了,原因是玛丝洛娃拒绝了一位男医士的纠缠却被医师误解,聂赫柳朵夫也以为是玛丝洛娃勾引了医士而被辞退,这一误解使他痛苦万分。

(《复活》)

c.克洛德死后,加西莫多失踪了,与他一起失踪的还有爱斯梅拉达的尸体。

后来人们在地窖里找到了两具抱得异常紧的尸骨。

(《巴黎圣母院》)

D.葛朗台让查理签署放弃继承权的声明书后,查理把金饰卖给葛朗台,送给欧也妮两颗钻石搭扣,把先母的金顶针送给葛朗台太太,送给葛朗台一副袖钮。

查理允诺娶欧也妮,两人订下了永久的誓约。

(《欧也妮·葛朗台》)

E.冯云卿是有名的“笑面虎”,有名的“长线放远鹞”的盘剥者,“高利贷网”布置得非常严密,恰像一只张网捕捉飞虫的蜘蛛。

靠放高利贷盘剥农民起家的“笑面虎”冯云卿,为了躲避农民的反抗,带着全家搬到上海。

在上海盲目投资公债市场,亏损八万多元,到了破产的境地。

(《子夜》)

8.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  (王夫人)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

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

《红楼梦》

请简述探春“裁处”了哪些府内的事务?

(2) 孔明曰:

“恐魏兵袭其后也。

主上若有失,当投白帝城避之。

吾入川时,已伏下十万兵在鱼腹浦矣。

”《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陆逊追到“鱼腹浦”时遇见诸葛亮布下的什么阵?

结果如何?

请简述。

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

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

“不挟①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子》)

【注】①挟:

倚仗。

(1)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的共同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和孟子“交友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欣赏的精神自由

朱以撒

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除了反映每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有一个欣赏者审美趣味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全然相同的欣赏。

抱朴子说得好:

“观听殊好,爱憎难同。

”可是,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却是不易的。

在许多场合上,欣赏如此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

如此,欣赏之前要“去蔽”则不是庸人自扰。

千百年来,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充栋宇而汗牛马,给后人形成定势,无形中成不二法门,影响和约束着不同见解的展开,以至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

其次,名流效应也给人以消极的影响。

每每欣赏作品,先关注书者名姓:

啊,名流所书,笔下绝对精品。

有人就对我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书法是最好的,理由是:

“如果不是最好为何让他当主席?

为何不让你当?

”这类欣赏观的失误,在于它针对一个人的职务,而忘记了应该针对他的作品——只有面对作品才是可靠的。

应当坚决粉碎这种名流观、职务观。

当我们欣赏秦简、汉简时,那些寻常巷陌人家、守境戍边兵士、无名百姓留下的作品,营造了一个个美妙的空间,并不逊色于同时期名家的小篆和隶书。

对欣赏者而言,寻常心态,有助于欣赏本真的韵致,摒去那些虚幻的、浮夸的表相。

狭隘的欣赏也是需要抵御的。

欣赏过程形成的积弊、陋习,使欣赏受到局限,格局狭小,浮薄相扇。

譬如地域审美的局限,南朝偏安江南,高谈玄理,品第风流,登山临水,流连诗酒,耳闻丝竹管弦雅乐艳歌,目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对北朝苍茫刚硬棱角毕露的书风未免不适。

而北朝人在朔漠苍凉胡马嘶风中,感受够了劳作艰辛悲笳动月的粗犷浑厚,也认为南朝书风软媚轻滑。

欣赏缺乏兼容的胸襟与视野,走入极端,就成了畸形欣赏、难以转捩的不健康欣赏观。

如果持这种欣赏观的人同时又拥有评判权柄,则害莫大焉。

“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这是古人早已批评过的。

只有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而不是名气、职务这些附加的方面。

从作品欣赏出发,不同的见解都是正常的。

或者说,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的欣赏。

晋人卫铄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杜甫则认为“书贵瘦硬方通神”。

萧衍称王羲之书“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韩愈则认为“羲之俗书趁姿媚”,都显示了不同的审美见解,也给后人营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

而那种把书法欣赏从审美范畴拖曳出来,纳入道德伦理空间,所谓“人品高,书品亦高;人品低,书品亦低”的欣赏,既简单又粗暴,更达不到欣赏真谛。

生存论的本体把审美视为人的精神生存方式之一。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欣赏者自身精神的自由。

(选自2005年7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欣赏之前要“去蔽”是指事前不应接触相关的欣赏定论,以免影响自己独立的欣赏趣味。

B.让具有地域审美局限的人拥有评判权柄,对艺术欣赏来说害莫大焉。

C.所谓“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是说欣赏者从作品本身出发,获得个性的审美体验。

D.要得欣赏真谛,就不应把书法纳入道德范畴,以人品论书品。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欣赏同样的书法艺术作品产生差异”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欣赏。

B.对作品的欣赏长期以来形成了诸多的流派。

C.欣赏者审美趣味有差异。

D.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卷帙浩繁,已成不二法门。

12.本文提及的“精神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悔 过

[美]瑞恩·金赛拉

从窗子射进来的阳光把我照醒。

我起床穿好衣服,走进厨房,吃了点冷燕麦片作为早餐。

过去三年来,我一直这样打发自己。

该是工作的时间了。

我走出家门,迈着悠闲的脚步,朝麦迪逊大街走去。

此时正是一年中干我这一行最好的季节:

夏天,大批游客纷纷涌入纽约。

我来到城市广场。

照常,广场已有很多游客,而且为数众多。

“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

”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想。

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30多岁的白人,估计他迷路了。

“太好了,”我自忖着。

“该对他动手了!

”我沉着自信地靠近那人。

“你好,先生!

需要帮助吗?

“是的,我想去麦迪逊旅馆,能告诉我怎么走吗?

“哦,哦……过三个街区,右拐,靠你左边就是。

“谢谢你。

“不用客气。

祝你快乐,先生。

我从他身边走开,脸上不禁带着微笑,因为我的兜里装着那人的钱包。

我打开钱包,发现里面有48美元,两张信用卡。

几个小时我便得到4个钱包,我决定去吃午饭。

此刻,我已得到几张信用卡,726美元现金和几个手工制作的意大利漆皮钱包。

我决定去我喜欢去的一个名叫达文西的小餐馆吃午饭。

该餐馆做的皮萨最好。

但就在这时,又一个人闯入我的视线。

此人身高六英尺之多,深咖啡色的肤色,只见他正在四下走动,不用问他一定是迷路了。

我小心翼翼地接近他,就像狮子悄悄靠近猎物。

“你好,先生!

我可以帮助你吗?

“是的,你知不知道电影院怎么走?

“哦,知道。

沿着第52大道走下去,左拐,右边就是,你肯定会看到的。

“太谢谢你了。

“不用谢,先生。

很高兴能帮助你。

当我打开那人的钱包时,我几乎在街上跳了起来。

我发现里面有300美元现金和3张信用卡。

我看了看其中一张信用卡上的名字:

约翰逊先生。

“非常感谢你,约翰逊先生。

”我自言自语地说。

我来到餐馆,感觉好极了。

4道意大利美餐上来之后,我情不自禁地默默为约翰逊先生敬了一杯酒。

“祝他像我一样快乐不断。

”我认为我今天干得不错,决定上路回家。

我没有想到,将要发生的事情将永远改变我的命运。

在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条小巷。

当我走到小巷尽头时,我看到了他,看到了刚刚被我偷了钱包的约翰逊先生。

一个白人小姑娘摔倒,约翰逊先生正在热心地扶她起来。

可小姑娘的妈妈看到后,以为约翰逊先生图谋不轨,开始哭叫着救人。

那位妈妈一边哭喊,一边用包击打约翰逊先生。

约翰逊先生极力向她解释,他是在帮助扶起小姑娘。

可她就是不信。

几个男人听到喊叫声后,手拿球棒,从一家店里飞奔而出。

三个身高五到六英尺的高大白人男子,开始朝约翰逊先生喊叫,其中一个白人还朝约翰逊先生的脸打去。

接着,他们都开始用球棒击打约翰逊先生。

我想厉声说:

“住手!

住手!

不要打,他是好人!

”可我不能,我只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他只是在极力帮助一个小女孩啊!

就在这时,一个白人抽出一把刀来,走近约翰逊先生,举刀向他砍去。

后来,三个白人丢下球棒跑了。

留下约翰逊先生独自一人躺在黑暗小巷里自己的血泊中。

正是这样一位好人,我却偷了他的钱包!

偷一个向我寻求帮助的人是多么地不地道呀!

我的良心受到谴责:

是我杀害了他。

当他被杀时,或许他正在找我。

我对此负有责任。

听到警笛声,我赶紧跑掉。

我只能跑掉。

我认识到我不仅偷了他的钱包,而且也偷了他的生命。

我一边跑,眼泪一边往下流。

上帝给了我认识自己过错的机会,可这一切都晚了。

(选自2012年第6期《读者》)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开头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天气特征,为下文“我”趁着的机会实施偷窃并得手的情节作铺垫。

B.小说通过略写“我”偷窃的过给游客指路程以及详写每一次偷窃成功后忘乎所以的动作和极度兴奋的心理,意在表明“我”偷窃手法的高明。

C.“我认识到我不仅偷了他的钱包,而且也偷了他的生命。

”写出了“我”对约翰逊先生造成的伤害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D.小说写约翰逊先生扶起跌倒的白人小姑娘,却被其母亲认为图谋不轨,既写出了种族间的歧视,也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E.小说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先写“我”的偷窃行为及得手后沾沾自喜的可耻,再写“我”看到约翰逊先生被杀后悔过自新的可贵。

14.小说中“小女孩摔倒”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怎样看待“好心的约翰逊被偷、被误会、被殴打”这一事件?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

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

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

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舍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

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

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

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

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一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

屠呦呦说:

“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

”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

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

E.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

14.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请分点概括。

(4分)

 

15.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

馥郁、熨帖、繁文缛节、①暴(tiǎn)天物、纵横捭阖……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如果让你听写,你能写出来几个?

是不是用电脑、手机时间长了,你也曾遇到“提笔忘字”的尴尬?

10月18日,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落幕。

②这档本着“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宗旨的节目,播出时间夹在各类选秀和真人秀节目之间,却以简单的节目形式、普通的参加者赢得了高收视率,并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央视网)

(1)请根据拼音写出①处的词语(1分)

(2)找出文段中使用有错的标点并修改。

(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②句中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1分)

修改:

 

17.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

唐代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

“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

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最近,在一堂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的公共课上,彭书雄教授随机让5名学生口述请假条,竟没有1人能准确回答。

请假条的标题写在哪?

有的说居左,有的说居中。

请假条要陈述请假理由,有的学生直接跳过。

落款写在正文下方的哪个位置,学生说法不一。

彭书雄说,这些都属于基础的语文知识,但一些大学生却没有掌握。

“我在批改大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很多存在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二学生黄松鹤说,中文专业学生尚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