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339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8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4页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4页
亲,该文档总共1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饮酒

课型

新授

计划

(1)课时完成

(1)课时

1.知识:

了解背静,记忆作者,诵读积累两首诗。

2.能力:

诵读理解加强积累。

3.情感:

受诗境感染领悟作者情感,具有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重点

难点

关键

1.了解背静,记忆作者,诵读积累两首诗。

2.诵读理解加强积累。

3.受诗境感染领悟作者情感,具有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

“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二、读----节奏、重音、情感。

1、听录音,划节奏,再读。

2、再听录音,圈重点。

再读。

3、齐读,读出感情。

过渡:

诗是讲究意境的,有人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那么读诗时,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通过画面的表面的呈现,找出它背后隐藏的画面,以及它背后的深层意蕴即弦外之音。

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板块二的学习:

悟。

讨论思考:

1.   找出诗中描绘了那些画面;

2.     以诗中画面为参照物,想象它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丰富的画面;(最好用描写的语言)

3.     通过这些画面悟出作者写这些画面的弦外之音(言此意彼)是什么?

或给读者什么启迪?

 

1、小结

通过以上的朗读、想景悟情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心静自然美”的人生真谛。

感受到了作者陶醉于山水的情怀。

2、读诵《五柳先生传》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板书设计:

饮      酒

         陶渊明

 

一:

读       结庐     无喧

二:

悟         

三:

四、说       心静      美好 

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无题

课型

新授

计划

(1)课时完成

(1)课时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

重点

难点

关键

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1、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一样,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读完课文后,请大家分组讨论:

(1)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含义。

(2)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

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

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

《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3)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

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

《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板书设计: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归园田居

课型

新授

计划

(1)课时完成

(1)课时

1.知识:

了解背静,记忆作者,诵读积累两首诗。

2.能力:

诵读理解加强积累。

3.情感:

受诗境感染领悟作者情感,具有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重点

难点

关键

1.了解背景,记忆作者,诵读积累两首诗。

2.诵读理解加强积累。

3.受诗境感染领悟作者情感,具有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当大家走入社会,摆在在你面前有两条路,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1、通过出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2、过着归隐田园的生活,寻求一份怡然自得。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

 

(学生A:

我选择第一条路。

因为我们在学校努力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考上大学,然后施展自己的才华,报效祖国。

 

学生B:

我选择第二条路。

因为社会中有很多腐败和黑暗的现象,我就想归隐田园,脱离这种世俗。

) 

好,大家的选择各有道理。

我们知道,古代文人寒窗苦读,通过金榜题名、出仕,然后实现治国、平天下、济苍生的宏伟抱负。

这可谓是古代文人特有的一种“情结”。

可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二、讨论

1、四人小组讨论先前提出的四个问题,然后逐一明确。

 

(补充作者、背景介绍:

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

名潜,字元亮。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 

(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

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明确:

“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

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

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2、归向何处?

 

明确:

园田。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

用自己的话描述。

三、总结(列板书)

诗人从自己的本性出发,写自己热爱田园,之后写到田园美,然后表达了自己愉快、舒畅的心情,对归返田园生活做了总结和赞美,同时也对官场做了否定。

由于文人的这种特殊情节,所以陶渊明在与官场决裂的时候定是做了很强的思想斗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不容易的。

虽然他在田园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快乐,但其内心必有一丝酸涩。

四、作业 

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

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学生自由发挥,论述有理即可。

老师加以适当引导。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陶渊明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水调歌头

课型

新授

计划

(1)课时完成

(1)课时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词的内容,熟读成诵。

2、学会在品读重要词句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在想象与拓展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重点

难点

关键

1.读懂、背诵这首词。

2.联想力、想象力的训练。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找学生读课文

二、品味欣赏,深入理解(20分)

(一)师:

我们整体翻译了这篇课文,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味欣赏这首咏月词。

1、从这首的词的从小序里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作词时间、当时情形及缘由。

小序的作用:

主要是介绍作者写这首词的经过和目的,也就是当时的背景

2、师:

同学们现在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你现在处于政治失意的时候,又和自己的亲人很多年不见面了,面对那一轮圆月会想些什么呢?

3、师:

刚才同学说的都是直抒胸臆,太直白,人家苏轼就比较含蓄了,我们来看一下他是如何含蓄法: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4、师:

词以把酒问月开端,“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这两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

师:

这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板书苦闷)

师:

我们接着看词的下阕,第一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的?

5、师:

我们接下来看,“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天上宫阙的什么情感

6、师:

这份向往让作者产生了一个想法。

生:

我欲乘风归去。

7、师: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这句话可以看作者的心理是怎样的?

(板书矛盾心理)

2、概括总结:

①上下阙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提示:

古代诗词常常先写景,后抒情)

情感: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上阕:

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阕:

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3、细腻品味

现在请大家饱含感情地朗读一遍。

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

为什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走进音乐,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再创情境。

2、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

我们应该是:

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

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情感: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上阕:

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阕:

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 

   

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水调歌头练习

课型

练习

计划

(1)课时完成

(1)课时

1.读懂、背诵这首词。

2.联想力、想象力的训练。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重点

难点

关键

1.读懂、背诵这首词。

2.联想力、想象力的训练。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找同学背诵全词

二、齐背

三、课堂练习

1.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

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其名为---------,他和苏轼,----------并称文坛“三苏”。

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下阕问-----------,归根到底是在问-------------。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4.词的上阕,写词人“---------”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的境界,表现了对----------的追求。

词的下阕写“无限”时对-----------------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5.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

6.给下列几句划分节奏:

明月见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阈,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也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4.谢庄的《月赋》中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诗句,与本词中的最后一句意思相近,但在意境上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1.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4.前者是“无我之境”客观描绘相隔千里的人共享月光的美好情景;后者是“有我之境”,主观表达希望年年平安,共享月光的美好愿望。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使至塞上》

课型

新授

计划

(1)课时完成

(1)课时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感悟古诗的学习方法。

重点

难点

关键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引起共鸣。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意思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常用最精炼语言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体会一下如何透过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播放配乐诗朗诵《使至塞上》。

  2、点评:

节奏、情感

  3、指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全诗

  4、师板书重要字词。

(属国、征蓬、汉空、关、单车和候骑)

  5、了解作者——王维

   (以学生为主,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影补充。

   (显示幻灯片2)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引导学生质疑

 2、点拔、指导、解答、点拔要点

①体会诗歌意境《使至塞上》指导了什么意境?

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过了居延,就像“蓬羊”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延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能说说它的意境吗?

喜欢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④巡视相机指导

四、赏读全诗,感情朗读、背诵。

1、齐读全诗。

2、交流朗读后的感受。

3、指导有感情朗读。

(提醒学生注意节奏,要边诵边想,脑中要有画面感,要融进诗的意境中,充分体味诗的美感)

五、拓展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画古诗:

选喜欢的诗句画下来。

3、课外摘抄,高适、岑参描绘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登高》

课型

新授

计划

(1)课时完成

(1)课时

1、学习近体诗对仗的形式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重点

难点

关键

1、学习近体诗对仗的形式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唐代文学的转折点。

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反映了这场残酷的战争唐帝国所带来的巨大灾难。

杜甫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正因如此,他的诗被后人成为“诗史”。

(见孟棨《本事诗》以及宋祁等《新唐书.杜甫传》)杜甫生于712年,这首诗是他55岁时所作,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

登上高楼,个人悲怆与国家疾苦一齐涌上心头,他写下了这首诗。

二、诵读

(一)诵读全诗

(二)简介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时诗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个年头,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五十五岁的老人了。

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落,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七言律诗。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三、赏析全诗

(一)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主要是写景。

(二)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 颔联给我们勾画出一副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前人誉之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写了几种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2)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

落木萧萧:

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

②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三)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什么是“作客”?

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四)尾联:

“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

  

四、赏析小结 

《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品,这首诗之所以被人看作是古今律诗的压卷之作,除了因为内容的丰富深沉外,在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成就:

 

一是对仗工稳,音调铿锵。

 

二是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

 

板书设计:

登高

风天猿渚沙鸟 ——孤独哀伤 

无边落木 不尽长江 ——韶光易逝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漂泊孤苦 

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无题》练习

课型

练习

计划

(1)课时完成

(1)课时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

重点

难点

关键

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1、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一样,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3、具体讲解: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读完课文后,请大家分组讨论:

(1)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含义。

(2)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

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

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

(3)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

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

《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板书设计:

无  题

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课型

新授

计划

(1)课时完成

(1)课时

1、知识:

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