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739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docx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40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

——

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例

指导老师王军

姓名刘展鹏

学号13334033

年级2013级社会学

 

2015年6月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一代大学生呈现出思想多元化、更加追求张扬个性的特点。

大学生群体的变化与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未来走向,在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消费方式也深受之影响。

关于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因为存在着诸多不成熟、不稳定的因素,是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现象,本文选取中山大学在校本科生为样本,以定性研究的方法进行个案访谈与资料分析,对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现状以及背后反映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了。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消费;消费心理

目录

第一章研究问题2

问题的提出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第二章文献综述3

国内外关于消费的理论研究综述3

国内关于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相关的研究情况4

研究评述·批判性思考5

第三章研究设计与过程6

研究方法6

研究对象8

研究程序8

编码方法9

第四章资料分析与研究发现10

大学生恋爱消费现状10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发现15

拓展:

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渗透21

第五章研究总结与反思23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自我干预之思23

研究结论25

研究反思26

致谢26

参考文献27

附录访谈提纲28

 

一、研究问题

1.问题的提出

在高考的铁幕消失之前,在长期的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影响下,“爱情”这事物对于笔者而言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虽然很好奇,但又害怕去接触。

来到广州读大学对于笔者的人生是一个新的起点,许多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涌入笔者的世界,彻底冲掉了之前二十年在家乡成长构筑的藩篱。

而笔者也有幸在大一的时候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女朋友,一开始充满着各种兴奋与新奇,爱情的美妙一度让我辗转难忘。

不可避免的,对于一个初尝“爱”的大学男生而言,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成熟、没经验掣肘着笔者处理恋爱关系的行动。

随着系列矛盾的爆发与解决的运动循环反复,笔者也意识到有必要用心学习下爱情这门学问。

其中恋爱消费心理的问题是我一直在关心和反思的一个话题,大学生群体一方面在感情上不成熟,另一方面经济也不独立,消费模式未定型,在这样一个过渡时期,两种不成熟的状态杂糅到一起后所呈现的会更复杂得多。

笔者通过大学这两年对自身和周围同学朋友们的观察发现,大学生在恋爱消费心理方面受到的关注还不够,而值得探讨的地方却很多(这会在后面的研究一一展开)。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当恋爱观与消费观混合在一起的时候,笔者相信所会迸发出来的现象与状态是非常值得去探究的。

笔者坚信,如果所学所思无法用于解决自身乃至自身所处群体的问题时,是一种遗憾与无用。

当今的社会,是消费型社会,人的个性得到张扬,各种思想潮流冲刷着大学生们的心灵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其实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该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可能是这个群体将来就业步入社会后所会带来的消费趋势与社会环境的变化。

而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对于个体的大学生而言是一门选修课,一旦选择了尝试爱情就不得不比工作后才恋爱的同龄人遇到更为复杂的情况——没有独立的收入,双方的消费、恋爱、理财观念都未成熟——因而这对个体而言也会是一门比较困难的课程。

笔者希望能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对这个现象做出探讨和研究,也努力能为这门“选修课”的表现带来新的活力。

因而提出了该选题。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以中山大学在校本科生为样本,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专业理论对大学生群体的恋爱消费心理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以及分析整理,进而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并为社会更多的关注该群体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在中国迅速向消费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种媒介如电视、报纸、网络等携带者它们的精神内核——消费主义渗透到高校校园内,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大学生,作为社会一支重要的青年知识分子力量,该群体数量巨大,收入能力有限,消费能力可观,且正处于价值观定型期,该群体的消费现状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中国的消费模式。

大学时代的恋爱与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它是恋爱观和消费观的综合反映,这不仅仅是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事情,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当今社会问题的一种“折射”。

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在恋爱观与消费方面的趋势,推动我们预测可能会演变而来的社会问题,及时防治,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恋爱消费心理和价值行为取向,进而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因而该选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消费的理论研究综述

对消费心理的问题进行讨论,首先需要了解消费相关研究理论视角。

布迪厄认为,消费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同时也是消费者本身品味的体现。

不同地位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的品味习惯,消费方式、消费内容以及消费水准都是跟随不同消费群体而各不相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品味,趣味的不同,意味着社会地位的不同,

认知消费行为理论认为,消费者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环,是商品刺激和顾客反映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家用S-O-R的模型解释消费者的行为过程。

S是刺激,O是有机体,R是反应。

面对同样的刺激,由于消费者的不同心理产生截然不同的消费行为。

个体的心理因素在购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个体的过去经验、拥有的信息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与成长中家长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自身观念的变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宁是国内研究消费问题的代表,他在《消费社会学》一书中,首先研究的是消费社会的研究对象,并且分析了消费特有的社会、文化和符号这三种属性,又以他独特的视角分别阐述了消费与需要、认同、生活方式、情感、文化、时间、空间之间的关系。

王宁在消费社会学的研究中,总结了社会文化内化的内容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着重提出了文化的重要性。

(二)国内关于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相关的研究情况

胡娟对消费心理做出定义——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

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该决策过程除消费者本人外,旁人无从知晓,又常被称为“消费者黑箱”。

韩明晨将恋爱消费定义为:

恋爱双方关系确立前后的过程中,通过消费方式,目的是为加强双方之间的认知而产生的消费活动。

恋爱双方通过这种消费活动建立、维持和发展恋爱关系。

其研究还发现,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中普遍缺乏理财观念。

并指出大学生恋爱消费的影响因素有认同、文化、社会关系、面子等。

国内许多社会学家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

例如,邓演平,蒋继强等对大学生日常消费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大学生日常消费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其他来源有勤工俭学,奖学金,贷款等。

多个研究发现一个共性现象,在谈恋爱的大学生中,恋爱消费是一笔较大的开销。

“儿女恋爱,父母买单”几乎是不同时期调查结果发现的相同结果。

陶亚文在对武汉市大学生恋爱消费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恋爱消费行为的特征,如恋爱消费带动大学生的整体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恋爱中,男生的恋爱消费支出要高于女生;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易受群体影响,并存在误区心理。

李乐霞指出,恋爱中的大学生,理性消费的求实心理被弃如草芥,盲目的从众的心理、爱慕虚荣的攀比心理、勒紧裤袋充慷慨的“面子”心理、展现魅力的“赶潮”心理等非理性因素居主导地位,经常存在随性消费、过度消费的行为,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更有筹措“爱情资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刘斌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阐释了大学生恋爱消费观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大学生恋爱消费过程中过度追求形式浪漫、感官享乐、面子攀比等现象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危害以及可能引发的伦理危机,为我们分析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三)研究评述·批判性思考

相关研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消费群体的主力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中国社会的消费模式,大学生的恋爱消费心理既是个人层面的,深层意义上则能看出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去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问题的映射。

从研究角度来讲,以往文献主要运用经济学、消费行为学等理论集中于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消费内容以及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致力于提出合理化对策。

而且,多数研究重视群体的描述性分析,对于个案的理论性解释较少。

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以大学生整个群体为研究对象,侧重于群体中出现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畸形消费现象。

从研究方法来看,采用大规模问卷调查法进行定量研究的占大多数,而定性研究较少。

为此,笔者拟补充一下几个研究方向:

目前对于大学生里恋爱消费心理研究主要留在对群体共性的分析和得出结论。

实际上,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成长背景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心理可能存在着千差万别,比如能北方与南方大学生可能在消费方式上就会有地域差异。

前面的研究虽然重视文化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可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群体可能所受的文化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这个空白,对该群体内部进行细化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研究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要如何处理“单身大学生”这个非恋爱状态群体?

这个问题前面的研究并没有明确做处理或说明,有时默认只对恋爱群体做研究,而有的研究甚至只是在没有确定大学生是否恋爱的情况下发放问卷,这样也可能造成研究误差。

实际上,用“恋爱大学生的恋爱消费心理”来代表“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难免片面之嫌。

所以,将单身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观与恋爱中大学生进行横向对比,或者在问卷中增设处于恋爱中大学生单身时与非单身时不同时间段恋爱心理的变化的纵向对比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且还要注意到一个问题,有的单身大学生之前是有过恋爱经历的,其恋爱心理又和没有恋爱过的单身大学生可能有差异。

在所找到的文献研究中,尚未发现有涉及到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影响。

实际上现在大学生群体大多是跟随互联网成长的90后,互联网文化、通讯交流方式、网络购物等与他们的恋爱消费之间的联系应该受到关注。

笔者以为每一代大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与时代印记,即使是十年前做的研究得出的关于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的结论,到现在也不一定全都适用,因而在后面的实证研究中,除了要参考文献资料以来,也要考虑对一些可能随着时代发展会发生变化的因素进行重新测量。

三、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是从性质上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从而获取敏锐的洞察力,强调人类行为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建构是在主体以及参与互动的他人对社会客体赋予意义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共识的规则或知识也由此产生。

获取资料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即研究者事先设计准备一份大致的访谈提纲,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设计对受访者提出的问题,并根据访谈过程的具体情况对提纲进行灵活调整和修改(访谈提纲终版详见附录)。

最后笔者在整理实证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

而这样一种灵活开放的形式,符合本次研究的需要。

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笔者发现恋爱消费相关主题的文献中,多以定量研究为主,多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无差异化地进行研究,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比较容易的概括出表面的群体性的社会现象,但对于群体内部的分化与变化的无视使得在大学生恋爱消费研究方面存在着缺憾。

我反思后认为,认为与爱情相关的现象属于比较不稳定的社会现象,一个大学生与爱情有关的心理、想法经常处于变化之中。

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以弥补前人在这方面的空白,具有比较明显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进行有差异的个案进行深入访谈挖掘共识性的东西以及发现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背后存在的问题,达到及早发现,预防问题继续演变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选择的访谈对象是通过立意抽样选取出来的研究对象,目标样本为就读在中山大学的本科在校大学生,标准样本为根据个人判断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本科大学生。

中山大学是一所多元包容的综合性大学,生源来自各地,文化、经济背景各异,且因为笔者就读于该大学,手中掌握的人脉资源能够有效覆盖各年级、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性别的同学与朋友,再综合定性研究与深度访谈的需要,故而选取了中山大学在读本科生这一群体为本文直接研究对象。

在所选样本大学生中,有包括大一到大四的四个年级,充分考虑到性别、专业背景、地域、是否有恋爱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这里主要由三类状态的大学生:

恋爱中(C2C6C8C10),单身有恋爱经历(C1C3C4C7C9C11C12),单身无恋爱经历(C5)三种类型的访谈对象进行深度访谈。

所有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如下:

表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表

编号

性别

年级

专业

籍贯

恋爱次数

恋爱状态

C1

大二

社会学

宁夏银川

3

单身

C2

大三

中文系

上海

5

恋爱

C3

大四

化学系

福建泉州

1

单身

C4

大三

社会工作

河南开封

3

单身

C5

大一

法学系

河北衡水

0

单身

C6

大二

软院

广东揭阳

1

恋爱

C7

大三

信科

广东汕头

1

单身

C8

大二

理工

吉林白山

6

恋爱

C9

大四

岭院

天津

1

单身

C10

大二

医学系

广东清远

1

恋爱

C11

大一

新闻学

广东深圳

2

单身

C12

大一

数学系

广西南宁

2

单身

(三)研究程序

1.研究准备

本文的选题在2014年12月份经过和王军老师的讨论之后最终确定,随后就进入前期的准备阶段。

随后利用寒假的时间,对该选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了解,期间了解到在大学生恋爱消费心理方面的研究方面,定量方法居多,而定性方法偏少,且反思到定量研究下留下的遗憾与空白,以及定性研究的可行性,故而决定将本文的研究方法改为以定性研究的方法为主。

2015年3月份完成文献阅读,提出前人研究留下的不足和空白(具体见上),并开始拟写访谈提纲,在3月25~28日期间进行预访谈,以检验访谈提纲的效度和信度,经过不断修改最终确定以4.0访谈提纲版本为主,并于4月正式开始访谈。

在访谈前,笔者会先通过电话或微信等方式预约受访者,对研究进行简单说明,事先与受访者预约好访谈时间,采取当面访谈的方式,访谈的地点包括宿舍、食堂、学生活动中心乃至大学城(东校区同学)等。

2.资料收集

访谈分为两轮,每轮有6个深度访谈对象,第一轮访谈在4月份完成,根据第一轮访谈总结反思的结果,有选择性地优化访谈对象与访谈提纲,并在5月份开展第二轮访谈,收集和补充欠缺的资料。

在进行访谈前,笔者事先对目标样本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若符合,就通过多种途径与访谈对象做好前期沟通,向其说明我们的研究主题及目的,并承诺访谈所收集的资料只用于学术研究,绝不泄露个人信息与隐私,录音稿及报告中不会出现包括姓名在内涉及被访者隐私的信息。

具体的访谈日期、访谈时间如下表所示:

表2、访谈工作记录表

访谈日期

编号

访谈时间

2014年4月13日

C1

1个小时

2014年4月13日

C2

50分钟

2014年4月14日

C3

10分钟

2014年4月15日

C4

40分钟

2014年4月16日

C5

50分钟

2014年4月16日

C6

10分钟

2014年5月17日晚

C7

30分钟

2014年5月19日晚上

C8

30分钟

2014年5月21日晚

C9

1个小时

2014年5月22日下午

C10

20分钟

2014年5月26日

C11

10分钟

2014年5月28日晚

C12

40分钟

3.研究流程图

2014年12月,在老师指导下确定研究选题

2014年12月-3月,阅读文献,完成文献回顾

2015年3月下旬,编写访谈提纲,进行预访谈

2015年4月,进行第一轮访谈,整理录音稿

2015年5月,进行第二轮访谈,整理录音稿

2015年6月,资料分析,论文写作

(四)编码方法

1.基本变量编码:

以每个基本变量的英文单词首字母或汉语拼音缩写来表示:

(1)性别编码——男(B)、女(G)

(2)地域编码——北方(N)南方(S)

(2)家乡编码——农村(X)、城镇(Z)、城市(C)

(3)年级编码——大一(F)、大二(E)、大三(J)、大四(O)

(4)恋爱经历编码——有(Y)、无(W)

2.个案编码:

以英文CASE的第一个字母C表示个案,以数字表示序号,如个案C1,个案C2,依次类推。

3.编码示例:

如C1-GSXFY表示个案代表的调查对象是来自农村的女生,现读大一,有恋爱经历

四、资料分析与研究发现

(一)大学生恋爱消费现状

1.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多元化,具有时代特色

本研究首先会询问受访者的爱情观,而结果表明现今大学生的恋爱观呈现多元化的特色,大学生群体的恋爱观的更趋个性化,带有明显的独立、自由的色彩。

C1-BNCEY:

能和那个人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大家一起就很有热情很有激情去做某件事情,能够自由自在地一起生活到老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C2-GSCJY:

可以互相体谅,互相理解,每天在一起都不会觉得腻吧,能一起去尝试新奇的事物和进步。

C4-BNZJY:

在我心目中,浪漫的爱情,满足那些公认的标准的浪漫都叫浪漫的爱情,我期待的爱情不一定是浪漫的。

我的爱情观就是感觉好就行了,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

我选女朋友都不会考虑自己的主观感觉以外的其他因素的。

C5-GSXFN:

浪漫的爱情就是能和他相识相知相爱,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依偎着共同度过,并且不离不弃,从一而终,白头到老。

比如说,我们不必开口,就能互相了解心意,互为对方着想。

C8-BNXFY:

我觉得工作的时候,就安安静静,各干各的,或者说互相帮助,学习的时候就互相鼓励啊,能够安静的学,平时能够玩的时候就疯狂的玩,然后去一些“大漠孤烟直”的地方。

其实我个人的爱情,就是在我人生最后的十几年里面,跟她去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然后一起去放羊,这是我的追求。

C10-BSZJY:

平时能够彼此关心,能够感觉到彼此之间的爱,但又不会太黏我觉得就是比较理想的恋情。

就是要有亲密感,也要有点距离感,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

C12-BNZEY:

浪漫的爱情,大概就会想电视剧一样吧,就有点小波折,可是又很甜蜜,可以各种出去浪吧。

还有,对象一定要很好看。

现今社会,生产型消费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变过程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

一,后福特主义的生产模式逐步取代福特主义生产模式(即大规模批量生产模式),更多样化和个性化是这一时代生产强调的重点,这导致了个性的张扬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二,社会生活的高度理性化和多样化并存;三是符号消费在成为消费的目标。

在各种组织高度理性化的同时,大学生这一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则更多的会去追求个性化发展。

大学生恋爱观的多元化,是消费型社会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的一种体现,而中山大学又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这里的学生所受的多元文化冲击也可能相对其他地方学校的学生要多得多,所以本次调查对象在个性化、多元价值追求与判断方面显现得尤为明显,也可窥见我国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变化发展的趋势。

这里分别对单身没恋爱经验,单身有恋爱经验,以及恋爱中的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了解,实际上不同状态下的大学生恋爱观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点浪漫的理想主义色彩,而这也和大学生群体的年龄特征与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2.消费结构:

以吃饭、娱乐开销为主流的恋爱消费结构,异地恋除外

本次调查对象在回答恋爱消费结构的问题时,除了两个异地恋案例之外(C4-BNZJY,C8-BNXFY),大体都呈现以吃饭和娱乐开销为主的消费模式,其中娱乐开销包括逛街、看电影、旅游等支出,而受访者基本都承认饮食开销是最大的一笔开销,而娱乐开销方面的具体内容则不同受访者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饮食开销成为非异地恋大学生的一般大头开销,这也和大学生恋爱的特征相关:

非同居,重约会,寻找可以一起去做的噱头——而饮食自然成为一个最简易的选择。

至于旅游支出,受访者中的旅游支出多数是短途旅游支出(C2-GSCJYC3-BSZOYC8-BNXFYC10-BSZJY),这也符合大学生群体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平特征。

娱乐消费内容的多样化,体现着社会发展背景下大学生恋爱消费选择的增多。

C2-GSCJY:

主要是用在吃饭,吃饭是每个月固定;而娱乐,送礼方面的支出都是不固定的。

我觉得这样的消费结构还算正常吧,就是都是一些生活必需品,你不管恋不恋爱都要花这些钱的,不会有一些为了恋爱或者为了浪漫而铺张浪费那种,送礼物也是送平常会用的,就算是去旅游也是本来就是要去玩的吧,所以不会对正常生活造成什么压力。

C3-BSZOY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吃饭的消费,第二部分就是旅游,就主要在这两方面上面,吃饭花费最多,因为频率较高;逛街看电影的话比例很少很少,偶尔才有;

C6-BSXEY:

一般吃饭AA,有时候我请啊,逛街看电影AA,有时候我请啊,总体而言吃饭支出比较多

C10-BSZJY:

吃的开销是最多的;有时候会娱乐,比如娱乐,短途的,比如去一些游乐场方面;

C11-GSCFY饮食或者出去逛街的时候消费会比较多,而且一般逛街也是为了饮食,所以主要开销都是在饮食上了。

异地恋案例因为客观条件限制,饮食开销会比较低,而取而代之的是通讯费用的支出和偶尔见面、旅游产生的交通、娱乐费用和节日的礼物开销。

C8-BNXFY:

主要是旅游,娱乐和饮食吧,关键是异地恋,她大老远来到一般都是要跟她一起去玩一玩,一起去happy

C4-BNZJY:

因为三段恋情都是异地的,恋爱开销主要是通讯费用还有节日送礼物吧,吃饭或者旅游娱乐这些其实很少,毕竟都是很久见一次。

3.普遍能接受AA制现象,以次数上的AA为主

受访大学生基本都未经济独立,只不过不同人每个月能从父母获得的经济支持会有差异。

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中普遍能够接受AA制现象,也认为是现阶段恋爱消费比较合理的一种分担模式。

而值得注意的是,强调“次数上的AA”比“实际花费的AA”为主,这和“男性要多承担一点”的观念有关,这个问题后面的分析会做探讨。

总体而言,AA制在当代大学生恋爱消费中更趋普遍和受到接纳,而这主要和大学生群体特征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有关。

C2-GSCJY:

一般都是AA,但是其实不管怎么说男方都会多出一点。

动态平衡吧,比如这顿饭他买,那一顿我买,有时候是次数上的AA,有时候每一次都是实质的AA。

我觉得AA制是比较正常能接受的,因为钱都不是自己挣的嘛,如果只有一方花钱的话,感觉会有一种不平等的感觉的话。

而且我是觉得如果只有一方花钱,比如说每个月你们两人各自有一千块钱,那你们只花一方的钱,那么共同支出就只有一千块,就比较有限,共同支出的话则可以花费的钱会多些,享受到的也会更多些。

C6-BSXEY:

我觉得AA制是合理的,特别是现代大学生嘛,你彼此花的都是父母的钱,你要是自己很有钱,你愿意请她那么关系,可是大家花的都是父母的钱,何必呢。

C4-BNZJY:

我觉得双方经济都还没独立的情况下,AA制也没什么,而如果双方都工作的话,我觉得男方多负担点可能会好一点。

4.处于初恋状态的大学生时买单意愿会相对强

通过对让那些有多次恋爱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自身的纵向对比,发现初恋状态下的大学生在花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