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846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docx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达标习题第5单元第3板块及答案

第五单元 第三板块课时训练二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遘:

遇,遭受

B.或随有瘳    瘳:

病重

C.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钩致:

逮捕

D.狱具矣    狱:

案件,罪案

解析:

瘳:

病愈。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作而言曰   此疫作也

B.余叩所以    此所以染者众也

C.狱具矣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D.每质狱词    然犹质其首

解析:

所以:

都表示原因。

答案:

B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

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项:

引进动作处所,可译为“在”/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C项:

代词,“那”“那些”/副词,表示反诘语气“难道”。

答案:

D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鹿鸣宴”一典是说唐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

B.“黍熟黄粱”一典出自唐沈既济的《枕中记》。

C.“车旅蚁穴”一典出自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D.“卢生遗表”一典出自唐传奇《昆仑奴》。

解析:

“卢生遗表”出自唐传奇《枕中记》。

答案:

D

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译文:

偶尔拿来一则来看看,好像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如同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见到了昔日的城郭人民,自己反而能因此高兴。

B.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译文:

屋的前面很亮,屋的极端有气。

C.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

译文:

每次审察判决书,必然能在被判死刑的犯人中寻求出一些可以放生的人。

D.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译文:

满足我的条件,就先刺心;否则砍去了你的四肢,心还不会死。

解析:

在前面墙上开一个窗户用来通光,屋顶开一个天窗用来透气。

答案:

B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B.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

C.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

D.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

解析:

A项,古义:

活人。

今义:

陌生人。

C项,古义:

度过。

今义:

享受、受用或忍受。

D项,古义:

活的可能。

今义:

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

答案:

B

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贫者席地而卧 ②予我千金,吾生若 ③法应立决 ④日四三人 ⑤必械手足 ⑥贫则面语之 ⑦然犹质其首 ⑧主梏扑者亦然

A.①④    B.⑤⑥

C.①⑦D②⑧

解析:

①⑦均为意动用法;②使动用法;③④⑥名词作状语;⑤⑧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C

[2013·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魏略》曰:

刘备屯于樊城。

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

亮乃进曰:

“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

”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

“是何言与!

我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

“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

”备曰:

“不及。

”亮又曰:

“将军自度何如也?

”备曰:

“亦不如。

”曰: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备曰:

“我亦愁之,当若之何?

”亮曰: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

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

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

《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

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

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自就撰集,已垂期月。

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

《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

驻军

B.乃投毦而答曰    投:

扔掉

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

估计

D.则非亮先诣备    诣:

谒见

解析:

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发现“次”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翻译成“驻军”作谓语,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矛盾,“次”——“第二个”,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应当受敌(的地方)。

答案:

A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的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句陈述后表否定,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也放在两个相同结构表否定的句子之间,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于是A项正确。

B项第一句的“以”作介词,用;第二句的“以”作连词,来,于是B项不同。

C项第一个“乃”表顺承,作连词,“于是”;第二个“乃”表转折,作副词,“竟然”。

D项两个“之”均作代词,但第一句的“之”是指代,翻译成“这样”;第二句的“之”是人代,翻译成“他”。

答案:

A

10.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解析:

本题的关键在于发现“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

对于“亮乃北行见备”和“非亮先诣备”两个细节,孰是孰非,原文在结尾提到“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可见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异辞乖背”。

答案:

B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对“臣奉旨寻详”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以及文言句式的“四字一断”格式。

答案:

C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翻译,考点在于几个实词、虚词和句式,

(1)句中的“旧”“以”“以”;

(2)句中的“及”“待”“得无”(固定句式);(3)句中的“乖”“是”“良”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

答案:

(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

恐怕不是办法吧!

(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译文:

《魏略》中说:

刘备在樊城屯军。

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黄河以北地区(袁绍),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

诸葛亮(于是)向北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诸葛亮)年纪比较小,(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入座集合完毕,其他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说什么。

刘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用手在编织。

(于是)诸葛亮进言说:

“开明的将军应当有远大的志向,只是结毦可以做什么呢!

”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

“这是什么话呢?

我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罢了。

”诸葛亮于是献言说:

“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谁(厉害)?

”刘备回答说:

“(刘表)不及。

”诸葛亮又说:

“将军估计自己又怎么样呢?

”刘备说:

“我也不如(曹公)。

”诸葛亮说:

“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刘备说:

“我也正为这发愁呢,应该怎么办呢?

”诸葛亮说:

“现在荆州不是真正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满;可以和刘表说,让封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自己登记,如实上报,这样的话封国内人口就多了。

”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大了。

刘备由此深知诸葛亮有英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待诸葛亮。

《九州春秋》上所说的也是这样。

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地位卑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三次到我的草屋来看我,拿现在天下的大事来和我商量”,那么就不是诸葛亮先见的刘备,这是很明确的了。

虽然听说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我之前接受了陛下的诏书,命我搜集三国时期各个不同方面的史料,来注释陈寿的《三国志》。

陈寿的书权衡轻重得当,叙述事实大多精审而正确。

这实在是像一座适宜游览观赏的园林,是近代的一部难得的史书。

然而此书的缺点在于太过简略,常常有遗漏的地方。

我奉旨寻求历史的详情,致力于完备周全。

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见闻,旁征博引遗事逸闻。

据我考察,三国时代虽然经历的年代并不久远,但它的历史却关涉汉、晋。

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相差有一百年。

这期间记载注释的史料纷乱错杂,经常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

对于那些陈寿没有记载,但却应该记录的史料,我就全部选取,来弥补他的缺漏。

或者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言辞却背离交错的,或者对于发生的事情本来就说法不一,存疑不能下论断的,我就一并记录在书中来保存不同的说法。

如果错误是非常明显的,言辞不符合常理,就在错误之处予以纠正,来警诫他的荒诞。

对他记录的时事不知恰当与否,以及陈寿有小的失误的地方,就多按我自己的意思来作分析。

自从我编辑完成此书,至今已经将近一月。

写作校勘刚刚完成,恭敬地封合好呈给陛下。

13.针对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

请你给它拟副对联,并写条横批,以彰显它的作用。

要求:

上下联每句不得少于5个字,横批至少4个字,平仄不作严格要求。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联:

打开心结倾诉才能解脱

下联:

化解烦恼交流方可释怀

横批:

心灵按摩

(2)上联:

声声诉说似摆脱泥泞沼泽

下联:

款款细语如驶入温馨港湾

横批:

放飞心情

14.下面是某大学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调查表,请用一句话概括调查表所反映的情况(不超过30字),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出你的建议。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1.大学生对

自主创业所

持的态度 

支持

76%

反对

15%

无所谓

9%

2.是否想要

自主创业 

不想

21%

想过,但没有实践

51%

已经或正准备创业

17%

以前做过,现在不做了

11%

3.为什么选

择自主创业

就业形势严峻

43%

锻炼自己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21%

为他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

18%

为了满足经济需求

10%

过自由人的生活

8%

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概括:

迫于就业压力,多数大学生支持自主创业,但想得多做得少。

建议:

自主创业不仅要有想法,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15.[2014·湖北省八市第二次联考]“点赞”为一网络语言,对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

请仿照示例,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材,将下面的话补写完整,构成排比。

要求:

①符合作品的特点(形象、语言、技巧和内容等);②句式相近。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成了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

徜徉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长廊中,我为塑造了哀怨与执着的湘水女神的屈原的《湘夫人》点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吟诵经典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答案:

示例:

①我为具有朴素平淡语言风格的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点赞。

②我为勾勒出开阔宏丽意境的杜甫的《登岳阳楼》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