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9062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化学理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1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C~12N~14S~32Cl~35.5Br~80Na~23K~39

Ca~40Mg~24Al~27Fe~56Cu~64Ag~108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温度下,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

B.醋酸的电离常数Ka和醋酸钠的水解常数Kh之间的关系为:

Ka·Kh=Kw

C.溶度积越小,该物质一般越容易在溶液中形成沉淀

D.合成氨的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和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原电池中,电流的方向是负极-导线-正极

C.双液原电池中的盐桥是为了联通电路,所以也可以用金属导线代替

D.碱性锰锌电池是一次电池,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0.1mol/L的醋酸和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均有气体生成

B.向氢氧化镁沉淀中滴加适量的盐酸和氯化铵溶液,沉淀均能溶解

C.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时,要保证整个过程测试和记录pH的间隔相同

D.Ksp大的难溶电解质一定能转化成Ksp小的难溶电解质,Ksp小的难溶电解质一定不能转化成Ksp大的难溶电解质,

4、理论上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CH4(g)+2O2(g)==CO2(g)+2H2O(l)△H<0

B.HNO3(aq)+NaOH(aq)==NaNO3(aq)+H2O(l)△H<0

C.2H2(g)+O2(g)==2H2O(l)△H<0

D.2FeCl3(aq)+Fe(s)==3FeCl2(aq)△H<0

5.在铜一锌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32.5g②锌片增重32.5g③铜片上析出1gH2④铜片上析出1molH2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为(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C.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在产生电流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e是阴极,C是阳极

B.负极反应式为:

Fe-3e-=Fe3+

C.盐桥中阴离子移向FeCl3溶液

D.导线中的电流由石墨电极流向Fe电极

8、25℃时,pH=3的盐酸aL分别与下列3种溶液充分混合后,溶液均呈中性:

①c(NH3·H2O)=10-3mol·L-1的氨水bL;②c(OH-)=10-3mol·L-1的氨水cL;

③c(OH-)=10-3mol·L-1的Ba(OH)2溶液dL,试判断a、b、c、d的数量大小关系为

A.a=b>c>dB.b>a=d>cC.b>a>d>cD.c>a=d>b

9、室温下向10mL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

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10、下列化合物既能在水溶液中通过复分解反应而制得,也可以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得的是()

A.Al2S3B.CuSC.FeSD.Cu2S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1、实验室中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取Mg(OH)2。

实验数据和现象如下表所示(溶液体积均取用1mL)

关于以上实验的说法正确是:

()

A.实验Ⅱ、Ⅴ无现象,而Ⅳ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增大c(Mg2+)不能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增大氨水溶液的浓度才能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B.实验Ⅲ无现象,因为氯化镁溶液和氨水浓度都增大,则导致氯化铵浓度增大,而氢氧化镁可以溶解在氯化铵溶液中。

C.由于氢氧化镁可以溶解在氯化铵溶液中,而氯化镁溶液和氨水反应可以生成氯化铵,所以该两种溶液混合后可能会出现先生成沉淀后溶解的现象。

D.实验Ⅲ的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因为增大两种溶液中任意一种的浓度,都能使混合液的离子积达到氢氧化镁的Ksp。

12、将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够促进水的电离的是:

①NaHSO4②NaHSO3③CH3COOH④CH3COONa⑤NaHCO3⑥NaClO⑦NH4HCO3()

A.②④⑤⑥B.④⑤⑥⑦C.①②③D.②④⑤⑥⑦

13、向10mL0.1mol/LNH4Al(SO4)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Ba(OH)2溶液x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10时,溶液中有NH4+、Al3+、SO42-,且c(NH4+)>c(Al3+)

B.x=10时,溶液中有NH4+、AlO2-、SO42-,且c(NH4+)>c(SO42-)

C.x=30时,溶液中有Ba2+、AlO2-、OH-,且c(OH-)

D.x=30时,溶液中有Ba2+、Al3+、OH-,且c(OH-)=c(Ba2+)

14、已知:

将10mL0.1mol/LNa2CO3溶液用0.1mol/LHCl滴定时,若用酚酞做指示剂,终点时消耗盐酸10mL;若用甲基橙做指示剂,终点时消耗盐酸20mL。

现有一份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OH、Na2CO3、NaHCO3的一种或两种。

现取一定量的该粉末配成适当浓度的稀溶液并分成两等份,分别用0.1mol/LHCl滴定。

一份用酚酞做指示剂,消耗盐酸amL;另一份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消耗盐酸bmL。

下列说法

①若a=0,则固体中只含NaHCO3②若a=b,则固体中只含NaOH

③若2a>b>a,则固体中含有NaOH、Na2CO3④若2a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D.①③④

15、已知常温下Ksp[Mg(OH)2]=3.2×10-11、Ksp[Fe(OH)3]=2.7×10-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10g氢氧化铁粉末加入100mL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固体剩余,静置后上层清液为饱和氢氧化铁溶液,c(OH-)=3×10-10mol/L

B.将10g氢氧化镁粉末加入100mL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固体剩余,静置后上层清液为饱和氢氧化镁溶液,加入酚酞试液后不能变红

C.若1mol/L氯化镁溶液中混有氯化铁,调节pH=9,可以保证镁离子不沉淀而铁离子沉淀完全。

D.根据溶度积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铁固体与盐酸反应:

Fe(OH)3+3H+

Fe3++3H2O的平衡常数为2.7×103。

16.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10-13,在此温度下,将pH=a的NaOH溶液VaL与pH=b的H2SO4溶液VbL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12,b=2,则Va︰Vb=1:

1

B.若所得混合液pH=7,且a+b=12,则Va︰Vb=100:

1

C.若所得混合液的pH=10,且a=12,b=2,则Va︰Vb=1:

9

D.若所得混合液的pH=10,且a=12,b=2,则Va︰Vb=101:

99

17.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六种溶液:

①NaHCO3②CH3COONa③NaOH④Ba(OH)2⑤NaHSO4⑥H3PO4按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⑥⑤②①④③B⑥⑤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⑤⑥D④③①②⑥⑤

18、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由此可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B.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KSP(PbS)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稀释0.1mol/L的氨水,溶液中c(OH-)、c(NH4+)、c(H+)均下降

B.pH=8.3的NaHCO3溶液:

c(Na+)>c(HCO3-)>c(CO32-)>c(H2CO3)

C.常温下,c(NH4+)相等的①(NH4)2SO4②(NH4)2Fe(SO4)2③NH4Cl

④(NH4)2CO3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

②<①<④<③

D.当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只有Cl-、OH-、NH4+、H+时,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

c(Cl-)>c(NH4+)>c(OH-)>c(H+)

20.美国《时代周刊》将氢燃料电池评为21世纪对人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之一。

培根电池是一种碱性的氢氧燃料电池,已经应用在“阿波罗六号”太空船上。

将多个培根电池组合为电池组,向外供电,电池组工作稳定后,它的电动势和内阻基本保持不变。

电池所产生的水可以作为饮用水,今欲得常温下水1L,则电池内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约为()

A.8.9×10-3molB.4.5×10-2molC.1.1×102molD.5.6×10mol

21、右图是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

2CO2+4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左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

B.正极反应式为:

O2+2H2O+4e--

4OH--

C.负极反应式为:

CH3OH+H2O-6e-

CO2+6H+

D.该电池提供1mole-,消耗氧气0.25mol

22、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计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A.A是Zn,B是Cu,C为稀H2SO4

B.A是Cu,B是Zn,C为稀H2SO4

C.A是Fe,B是Ag,C为AgNO3液

D.A是Ag,B是Fe,C为AgNO3液

23.已知NaHSO3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SO3-+H2O

H2SO3+OH-①

HSO3-

H++SO32-②

向0.1mol·L-1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金属Na,平衡①左移,平衡②右移,溶液中c(HSO3-)增大

B.加入少量Na2SO3固体,则c(H+)+c(Na+)=c(HSO3-)+c(OH-)+

c(SO32-)

C.加入少量NaOH溶液,

的值均增大

D.加入氨水至中性,则2c(Na+)=c(SO32-)>c(H+)=c(OH-)

2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

②pH=13的溶液中:

③由水电离出的

的溶液:

④强酸性溶液中:

⑤强酸性溶液中:

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⑤D.②④

25、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反应后溶液的pH

c(HA)

c(KOH)

0.1

0.1

9

x

0.2

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

c(K+)>c(A-)>c(OH-)>c(H+)

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

c(OH-)=c(K+)-c(A-)=

mol·L—1

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

c(A-)+c(HA)>0.1mol·L-1

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

c(K+)=c(A-)>c(OH-)=c(H+)

26、均为0.1mol/L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溶液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相同,则m和n的关系是()

A.m=nB.m>nC.m

27、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

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

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1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28.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

某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

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xC6,充放电过程中,正极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为:

LixC6-xe-=6C+xLi+

B.钴酸锂(LiCoO2)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3

C.放电时正极发生LiCoO2转化为Li1-xCoO2的反应

D.放电时锂离子向正极移动

29.25℃,有c(CH3COOH)+c(CH3COO-)=0.1mol·L-1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pH=5.5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c(H+)>c(OH-)

B.由图可知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为1×10-4.75

C.pH=3.5溶液中:

c(Na+)+c(H+)-c(OH-)+c(CH3COOH)=0.1mol·L-1

D.向1LW点所表示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2c(H+)+c(CH3COOH)=c(CH3COO-)+2c(OH-)+2c(Cl-)

30.常温度下,将Cl2缓慢通人水中至饱和,然后再滴加0.1mol/L的NaOH溶液,整个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点所示的溶液中

B.b点所示的溶液中

C.c点所示的溶液中

D.d点所示的溶液中

 

Ⅱ卷:

共50分,请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1、(8分)草酸(H2C2O4)是二元弱酸,KHC2O4溶液呈酸性。

向10mL0.01mol•L―1的H2C2O4溶液滴加0.01mol•L―1KOH溶液V(mL),回答下列问题。

(1)当V<10mL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当V=10mL时,溶液中HC2O4―、C2O42―、H2C2O4、H+的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3)当V=a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如下关系:

c(K+)=2c(C2O42―)+c(HC2O4―);

当V=b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如下关系:

c(K+)=c(C2O42―)+c(HC2O4―)+c(H2C2O4);则

ab(填“<”,“=”或“>”)。

(4)当V=20mL时,再滴入NaOH溶液,则溶液中n(K+)/n(C2O42-)的值将(填“变大”,“变小”,“不变”)

 

32、(8分)I某化学活动小组利用如下甲装置对原电池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其中盐桥为含有饱和KCl溶液的琼脂)

(1)在甲图装置中,当电流计中指针发生偏转时,盐桥中的离子移动方向为:

K+移向_____烧杯,(填“A”或“B”),

(2)锌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该小组同学提出设想:

如果将实验中的盐桥换为导线(铜制),电流表是否也发生偏转呢?

带着疑问,该小组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了实验,发现电流计指针同样发生偏转。

回答下列问题:

(3)对于实验中产生电流的原因,该小组进了深入探讨,后经老师提醒注意到使用的是铜导线,烧杯A实际为原电池,B成了用电器。

对于图乙烧杯A实际是原电池的问题上,该小组成员发生了很大分歧:

①一部分同学认为是由于ZnSO4溶液水解显酸性,此时原电池实际是由Zn、Cu做电极,H2SO4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而构成的原电池。

如果这个观点正确,那么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一部分同学认为是溶液酸性较弱,由于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的作用,使得Zn、Cu之间形成原电池。

如果这个观点正确,那么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第(3)问中②观点正确,则可以利用此原理设计电池为在偏远海岛工作的灯塔供电。

其具体装置为以金属铝和石墨为电极,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最终铝变成氢氧化铝。

请写出该电池工作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2分)氢氟酸(HF)是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HF

H++F-。

25℃下,向20mL0.2mol•L-1的氢氟酸中滴加0.2mol•L-1的NaOH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

电离度(

)和电离平衡常数(K)一样,可以用来衡量弱电解质在稀溶液中的电离能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氢氟酸的稀溶液中,通过改变以下条件能使氢氟酸的电离度[

(HF)]增大的是_______,可使氢氟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HF)]增大的是__________。

a.升高温度b.向溶液中滴入2滴浓盐酸c.加入少量NaF固体d.加水稀释

(2)在此温度下,氢氟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HF)为:

__,

电离度

为____%。

(3)下列有关图中各点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在A处溶液中:

c(F—)+c(HF)=0.2mol•L-1

b.在B处溶液中:

c(H+)+c(HF)=c(OH—)

c.在B处溶液中:

c(Na+)>c(F—)>c(H+)>c(OH—)

d.在A和B处溶液中都符合:

=Ka(HF)

(4)已知该温度下Ksp(CaF2)=1.5×10-10。

取B点时的溶液10mL与90mL1×10-4mol·L-1CaCl2溶液混合,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

34.(10分).A、B、C、D、E五种溶液分别是NaOH、NH3·H2O、CH3COOH、HCl、NH4HSO4中的一种。

常温下进行下列实验:

①B、D均能与pH=3的A溶液反应,当它们以等物质的量混合时均能恰好反应,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前者呈酸性,后者呈中性;

②浓度均为0.1mol·L-1C与D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

回答下列问题:

(1)D是,E是;

(2)用水稀释0.1mol·L-1B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填写序号)

a.

b.

c.c(H+)·c(OH-)d.n(OH-)

(3)pH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E,分别与镁粉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镁粉,且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反应所需要的时间E>A

b.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E

c.参加反应的镁粉物质的量A=E

d.E溶液里有镁粉剩余

(4)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B和C混合后溶液,升高

温度(溶质不会分解)溶液pH随温度变化如右图中

_________曲线(填写序号)。

(5)室温下,向0.01mol·L-1C溶液中滴加0.01mol·L-1D溶液至中性,得到的溶液中所有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5.(12分)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

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

模拟海水中的离子

Na+

Mg2+

Ca2+

Cl-

HCO3-

浓度(mol/L)

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注:

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已知:

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

Ksp[Ca(OH)2]=4.84×10-6;Ksp[Mg(OH)2]=5.61×10-12。

(1)沉淀物X的化学式为,生成X的离子方程式。

(2)滤液N中存在的阳离子除Na+外还有其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3)若使2处pH为11,则需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g;(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若使Y为纯净物,则2处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最大值为g.(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河北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三调考试

高二化学答案

DDBBA;BDBBC;DBAAD;CDBCC;BDCAB;CBCAB

31、(8分)

(1)H2C2O4+OH―=HC2O4―+H2O (2分)

(2)c(HC2O4―)>c(H+)>c(C2O42―)>c(H2C2O4) (2分)

(3)③a>b (2分)

(4)变小(2分);

32、(8分)

33.(12分)

(1)ad(2分);a(2分)

(2)5×10-4(2分);5(2分)

(3)bd(2分)

(4)混合后c(F-)=10-2mol/L,c(Ca2+)=9×10-5mol/L

Q=9×10-9>Ksp有沉淀产生。

34.(10分,每小题2分)

(1)NaOH;CH3COOH;

(2)a(3)c(4)④

(5)c(Na+)>c(SO42-)>c(NH4+)>c(OH-)=c(H+)

35、(12分)

(1)CaCO3;HCO3+Ca2++OH-=CaCO3↓+H2O

(2)Ca2+;0.01mol

(3)4.04;4.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