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9139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免疫缺陷性疾病.docx

免疫缺陷性疾病

第十八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概述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湿疹血小板减少免疫缺陷综合征

选择性IgA缺乏

X-连锁联合免疫缺陷病

X-连锁高IgM血症

X-连锁淋巴增生性疾病

慢性肉芽肿病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概述

  免疫缺陷病(ID)是指因免疫活性细胞(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可溶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细胞因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发生缺陷引起的免疫反应缺如或降低,导致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免疫缺陷病可为遗传性,即相关基因突变或缺失所致,称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也可为出生后环境因素影响免疫系统,如感染、营养紊乱和某些疾病状态所致,当去除不利因素后,免疫功能可恢复正常,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ID);因其程度较轻,又称为免疫功能低下。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一、小儿免疫功能特点

  

  免疫器官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

  胸腺和骨髓属于中枢免疫器官。

  全部免疫细胞均来自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

  免疫分子由免疫细胞合成分泌。

  

单核/巨噬细胞

●新生儿单核细胞发育已完善,但因缺乏辅助因子,其趋化、黏附、吞噬、氧化杀菌、产生G-CSF、IL-8、IL-6、IFN-γ、IL-12和抗原提呈能力均较成人差

中性粒细胞

●出生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暂时升高,72小时后渐下降到4×109/L。

维持一段低水平后,再度上升,逐渐达到成人水平

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可反映T细胞数量。

●新生儿Th2细胞功能较Th1细胞占优势,有利于避免母子免疫排斥反应

●新生儿由于缺乏抗原刺激,CTL功能不足,产生和TNF和GM-CSF仅为成人的50%

●自然杀伤(NK)细胞在成人外周血中占10%~15%,NK活性于生后1~5个月时达成人水平

●新生儿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细胞(ADCC)功能仅为成人的50%,于1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B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

●胎儿和新生儿有产生免疫球蛋白(Ig)M的B细胞,但无产生IgG和IgA的B细胞。

分泌IgG的B细胞于2岁时,分泌IgA的B细胞于5岁时达成人水平

●大量IgG通过胎盘发生在妊娠后期

脐血IgM水平增高,提示宫内感染

●IgA发育最迟,至青春后期或成人期才达成人水平

补体和其他免疫分子

●母体的补体不转输给胎儿,新生儿补体经典途径(CH50)和C3、C4、C5活性是其母亲的50%~60%,生后3~6个月达到成人水平

●新生儿血浆纤连蛋白浓度仅为成人的1/3~1/2,未成熟儿则更低

  

  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病率

  >>各种免疫缺陷病的相对发生率

  >>单纯Ig或抗体缺陷占50%;(未包括无症状的选择性IgA缺乏症)

  >>细胞免疫缺陷占10%;

  >>联合免疫缺陷占20%;

  >>吞噬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缺陷占18%;

  >>补体缺陷占2%。

  

  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共同临床表现

  

反复和慢性感染

●最常见的表现是感染,表现为反复、严重、持久的感染;

●不常见和致病力低下的细菌常为致病原

●许多患儿常需要持续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①年龄:

40%的病例起病于1岁以内,另40%1~5岁

②部位:

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皮肤;全身性

③病原体:

呈机会感染

④过程:

常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治疗效果欠佳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

●淋巴瘤,尤以B细胞淋巴瘤(50%)最常见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伴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血管炎等

其他临床表现

●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的湿疹和出血倾向

●胸腺发育不全伴难以控制的低钙惊厥、先心和面部畸形

●白细胞黏附功能缺陷常有脐带脱落延迟等

过去史、家族史和体格检查

●脐带脱落延迟是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Ⅰ型(LAD-Ⅰ)的重要线索。

●严重的麻疹或水痘病程提示细胞免疫缺陷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史,特别是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接种后有麻痹发生,应高度怀疑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

●X-连锁免疫缺陷病常为X-连锁隐性遗传,主要为男性患者,1/2患儿家族中有早年男性夭折者

●体格检查可见体重或发育滞后、营养不良、轻至中度贫血

●某些特殊综合征则有相应的体征

  

  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查

  

  

  

  五、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包括预防和治疗感染,注重营养.

●T细胞缺陷患儿不宜输血或新鲜血制品,以防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替代治疗

●缺什么、补什么的治疗原则,可暂时缓解其临床症状

●替代治疗最主要是补充IgG

免疫重建

●免疫重建的方法有胸腺组织移植、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

  随堂小练:

  以下哪种免疫球蛋白在血清中含量最高

  A.分泌性IgA

  B.IgD

  C.IgG

  D.IgE

  E.IgM

  

『正确答案』C

  主要针对多糖抗原产生的抗体成分是

  A.IgG1

  B.IgG2

  C.IgG3

  D.IgE

  E.IgA

  

『正确答案』B

  抗原递呈功能最为强大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B淋巴细胞

  D.T淋巴细胞

  E.肿瘤细胞

  

『正确答案』B

  

第二节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一、概述

  又称Bruton病,是由于X染色体上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基因突变,使原B细胞向前B细胞分化障碍导致的选择性体液免疫缺陷病,为原发性B细胞缺陷的典型代表。

XLA的临床特征为自幼发现反复严重的细菌感染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显著减少或测不出。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XLA患儿的Btk基因突变形式依次为错义、无义、缺失、拼接异常、插入突变等;

  >>上述分子缺陷使Btk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导致原B细胞不能向前B细胞分化,使B细胞数量和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缺乏B细胞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A、IgM和IgE)明显下降是该病的主要实验室特征。

免疫球蛋白测定

●血清总Ig一般不超过2.0~2.5g/L,IgG可能完全测不到

抗体反应

●同族红细胞凝集素(抗A及抗B血型抗体)缺如,特异性抗体反应缺乏

B细胞数量

●外周血成熟B细胞(CD19+,CD20+,膜表面Ig+)缺如(≤1%)。

骨髓B细胞和浆细胞缺如,可见少量前B细胞

Btk蛋白测定及基因分析

●用流式细胞术测外周血单个核中CD14+单核细胞浆内Btk蛋白含量,可确诊XLA患者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男性患儿,自幼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扁桃体、浅表淋巴结很小或缺如

●外周血B细胞缺如,血清Ig极低

●家族史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

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相鉴别

  

  六、治疗

  IVIG代替疗法

  尽早开始,需终身替代,但用量应个体化。

  

  七、预防和预后

  >>有阳性家族史的女性怀孕时进行产前检査,避免XLA患者出生是预防XLA的有效措施。

  >>早期诊断和常规、足量使用IVIG替代治疗者均能健康存活。

  >>未接受正规IVIG治疗者,50%以上有慢性肺部感染,常有阻塞性肺部疾病或肺心病等,很少活到成年,约2%的病例因伴发淋巴网状组织恶性肿瘤而死亡。

  随堂小练:

  首先被描述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

  A.IgG亚类缺陷病

  B.选择性IgA缺陷

  C.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D.X连锁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E.自身免疫性淋巴增生综合征

  

『正确答案』D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最为显著的临床特征是

  A.反复、慢性感染

  B.生长发育延迟

  C.自身免疫倾向

  D.家族集聚发病

  E.肿瘤发生几率增高

  

『正确答案』A

  疑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时,处理正确的是

  A.立即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B.应及时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C.选择合适的免疫学和分子诊断手段以确诊

  D.尽早免疫重建

  E.进行亲属筛查,发现其他患者或携带者

  

『正确答案』C

  患儿男,9个月,因“肺炎”入院,住院期间查免疫球蛋白异常,IgG1.2g/L,IgA0.02g/L,IgM0.12g/L。

其兄因生后1岁左右开始反复中耳炎、肺炎于6岁时死亡,父母非近亲结婚最可能的临床诊断

  A.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B.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C.X连锁慢性肉芽肿病

  D.高IgM综合征

  E.X连锁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正确答案』E

  为明确诊断,下一步最需要的实验室检查是

  A.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CD40L表达水平

  B.检测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水平

  C.检测血清IgG亚类水平

  D.四唑氮蓝试验

  E.Btk基因突变分析

  

『正确答案』B

  该患儿今后不能使用的疫苗是

  A.脊髓灰质炎糖丸

  B.百白破三联疫苗

  C.乙肝疫苗

  D.流感疫苗

  E.灭活流感疫苗

  

『正确答案』A

  最适合患儿的治疗是

  A.免疫重建

  B.输注血浆

  C.输注IL-2

  D.脾脏切除

  E.静脉输注丙球

  

『正确答案』E

第三节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

  一、概述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AS)是一种少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免疫缺陷、湿疹和血小板减少三联征。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WAS遗传学基础的病变基因位于Xp11.22-23,称WASP基因。

  最近推测WASP异常可能导致造血细胞移动功能及形态学改变,与WAS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男性婴儿反复感染、湿疹、血小板减少、出血性皮疹并伴有血清IgA和IgE增加、IgM减少、同族血凝素缺乏、对多糖蛋白的抗体反应减弱。

血小板体积减小特别有助于WAS患儿的诊断。

T细胞CD43表达减少也具有诊断意义。

  基因序列分析可明确诊断。

  

  六、治疗

一般处理

剖宫产;带头盔;补铁剂

输注血小板或其他新鲜血液制品时,供体必须先行照射以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脾切除

能使血小板数量增加和体积增大,但有发生败血症的危险

干细胞移植

骨髓或脐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WAS最有效的方法

  

  七、预防和预后

预后

一般在生后3.5年内死于感染,目前存活时间已延长在11岁以上,部分患者达到20岁以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死因

感染、出血和恶性肿瘤

干细胞移植

明显改善感染和出血,但对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效果并不满意

  患儿男,2.5岁,出生后三天发现血便,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为8×109/L,此后血小板波动于5~30×109/L。

常患感冒,约每月1次,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白色泡沫痰,偶于头面部出现红色斑丘疹,伴瘙痒。

  1)该患儿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X连锁血小板减少症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C.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D.湿疹、血小板减少、免疫缺陷综合征

  E.反复呼吸道感染

  

『正确答案』D

  2)其病因是

  A.Btk基因突变

  B.血小板抗体产生

  C.WASP基因突变

  D.染色体畸变

  E.γc基因突变

  

『正确答案』C

  3)以下哪项实验室特征具有诊断价值

  A.抗核抗体阳性

  B.血小板体积减小

  C.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D.血清IgG水平降低

  E.血清IgE水平升高

  

『正确答案』B

  4)本病的根治手段是

  A.脾脏切除

  B.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C.广谱抗生素治疗

  D.免疫重建

  E.输注血小板

  

『正确答案』D

  

第四节 选择性IgA缺陷症

  一、临床表现

  选择性IgA缺陷症(SIgAD)是最常见PID

  

  

  二、实验室检查

  血清IgA水平常低于0.05g/L,甚至完全测不出。

重症患儿唾液中不能测到分泌型IgA。

IgG和IgM水平正常或升高,甚至可两倍于正常值。

约40%的患儿可测到自身抗体。

  

  三、预防和预后

  本病的临床经过较轻,可一直无症状或只有轻度反复呼吸道感染。

多数可自然痊愈,常在5岁以内IgA水平达到正常。

  

第五节 X-连锁联合免疫缺陷病

  一、概述

联合免疫缺陷病(CID)

指T细胞和B细胞功能联合缺陷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以T细胞缺如尤为严重和突出

诊断的要点是婴儿早期出现致死性严重感染。

其他临床表现包括生长发育障碍,持续低毒力的条件致病菌如卡氏肺囊虫、巨细胞病毒、隐孢子虫感染

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XL-SCID)

是最常见的SCID

属于T细胞缺乏,而B细胞数量不减少(T―B+)性SCID

  

  二、病因和临床表现

病因

多由IL-2、IL-4、IL-7、IL-9和IL-15共同拥有的受体γ链(γc)基因突变引起

诊断

诊断XL-SCID的平均年龄为5~6个月

表现

口腔念珠菌病,红斑,慢性腹泻,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3,腺病毒,卡氏肺囊虫感染以及革兰阴性菌败血症

接种卡介苗(BCG)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可能导致严重或致死性感染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不会引起感染

脂溢性皮炎可十分严重,可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相混淆

口舌黏膜可发生慢性溃疡,严重的消化不良和恶液质通常是致死性的

血液系统异常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及不同程度的贫血

  

  三、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尤其缺乏成熟的T细胞表型如CD3+/CD4+或CD3+/CD8+细胞外,对丝裂原刺激亦无反应。

NK细胞消失。

  B细胞数目正常,但是功能下降,Ig低下缺如。

  证实γc基因突变可确诊XL-SCID。

  

  四、治疗

  XL-SCID的最好治疗方法是外周血、骨髓和脐血干细胞移植。

  最好的供者为HLA-A,B和D位点相同的同胞。

  

  五、预后

  未经移植治疗的XL-SCID患儿通常在2岁前死于各种感染。

  患儿男,2.5个月,发热、咳嗽15天,院外头孢菌素治疗1周无效,其两个舅舅幼年夭折,体检:

面色苍白,双肺大量中细湿啰音。

  1)首先要考虑的临床诊断是

  A.肺炎+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B.肺炎+先天性心脏病

  C.肺炎+AIDS

  D.肺炎+慢性肉芽肿病

  E.肺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正确答案』A

  2)以下哪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可明确临床诊断

  A.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降低

  B.血清各种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

  C.外周血T细胞水平明显降低

  D.血清IgG明显降低,IgM正常

  E.外周血血小板降低、体积减小

  

『正确答案』C

  3)首选以下哪项治疗措施

  A.胎肝移植

  B.免疫配型的无关供者骨髓移植

  C.免疫配型的兄弟姐妹供者骨髓移植

  D.胎儿胸腺移植

  E.脐带血移植

  

『正确答案』C

  

第六节 X-连锁高IgM血症

  一、概述

  X-连锁高IgM血症为一较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由CD40配体(CD40L)基因突变引起,以反复感染为特征,伴血清IgG、IgA、IgE水平降低而IgM正常或升高。

常伴有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细胞减少和溶血性贫血。

  

  二、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免疫球蛋白

血清IgG、IgA、IgE缺乏或明显降低

IgM增高与反复和慢性刺激有关,而不是CD40L缺陷的直接结果

T细胞依赖性抗原(如噬菌体Φχ174)抗体反应示IgM抗体反应降低,无IgG抗体形成

外周血T/B细胞

外周血B细胞数和表达膜IgM,IgD正常

总T细胞数量和T细胞亚群百分率均在正常范围,但T细胞增殖反应降低 

其他检查

50%的患儿呈现持续性或周期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25%的患儿由于自身抗体导致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症

CD40L检测

CD40L基因突变的分析可明确诊断,也可用于产前诊断和发现女性携带者

  

  四、诊断

  男性患儿+自幼反复感染、淋巴组织增生和血清IgM增高,IgG、IgA、IgE明显降低,活化T细胞表达CD40L缺乏可诊断XHIM,CD40L基因分析可明确诊断。

  

  五、治疗

  IVIG;

  复方新诺明预防卡氏肺囊虫肺炎;

  骨髓移植可以根治XHIM。

  

  六、预后

  总体来讲,XHIM的预后比XLA差。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发病率很高,增加了该病额外的病死率。

  

第七节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一、概述

  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XLP),为一种T、B细胞均发生缺陷的联合免疫缺陷病,病毒(EBV)感染可诱发该病。

  EBV感染多呈自限过程,而免疫缺陷者则可发生危及生命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和淋巴瘤。

  

  二、临床表现

  常发生在5~17岁,表现为暴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有病毒相关的噬血综合征。

  

  部分表现为EBV感染后丙种球蛋白异常。

  以IgG类抗体降低为主的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也可有IgM和IgA改变,最常见是IgM增高。

淋巴组织可发生坏死和缺失,淋巴结常发生钙化。

  淋巴结以外部位淋巴瘤,最常侵犯肠道回盲区。

  

  三、实验室检查:

EBV感染前正常,感染后实验室检查异常。

血象

外周血和骨髓在EBV感染后早期呈现白细胞增高,大量变异淋巴细胞;骨髓增生活跃,以髓系为主,伴核左移

中期外周血全血象减少,骨髓淋巴样细胞广泛浸润,伴有细胞坏死和组织细胞吞噬血细胞现象(VAHS)

晚期骨髓大量坏死,VAHS更为突出

免疫学

EBV感染的早期,外周血T细胞和B细胞数量正常

多数患儿CD8细胞数量增多,CD4/CD8细胞比率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

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下降,而合成IL-2的功能正常

NK细胞功能在EBV感染前正常,感染时增高,感染后降低

皮肤迟发变态反应皮试阴性 

病毒学

初次EBV感染时,抗EBV核抗原(EBNA)抗体滴度低下,抗EBV壳抗原(VCA)抗体滴度变化不一

EBV基因组或抗原检测常可明确EBV感染(阳性率可100%)

  

  四、诊断

确诊标准

同一母亲所生的2个或2个以上男孩于EBA感染后表现为XLP症状

疑诊标准

主要指标:

男性患儿的基因分析证实存在位点突变相关标记;或男性患儿于感染后出现XLP临床症状

次要指标:

EBV感染前高IgA或IgM血症;低IgG1或IgG3;EBV感染后抗EBNA抗体产生不当;噬菌体Φχ174刺激后不能发生IgM→IgG转换。

符合2项主要指标或1项主要指标和2项次要指标者,可确诊为XLP

  

  五、治疗

EBV感染前预防性治疗

定期注射富含EBV抗体的免疫球蛋白可一定程度地预防致死性IM的发生,但其效果并不可靠

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暴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

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抗病毒制剂在EBV感染时无效

恶性肿瘤治疗

抗肿瘤

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治疗

规范的IVIG替代治疗以预防反复感染

  

第八节 慢性肉芽肿病

  一、概述

  一种少见的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病;

  临床表现以反复发生严重感染以及在反复感染的部位形成色素沉着性肉芽肿为特征。

  

  

  

  

  二、临床表现

  

  

  最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和曲菌;

  这些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

  这些细菌过氧化氢酶阳性。

感染

大多数CGD患儿在出生后第一年内至少会发生一次严重的感染

肺部感染(包括反复发生肺炎、肺门淋巴结病、脓胸及肺脓肿)最为常见

皮肤的感染往往经久不愈,形成瘢痕。

脓肿形成是CGD的重要表现,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

其他表现

胃窦狭窄引起梗阻

患儿身材矮小

  

  二、临床表现

  肉芽肿:

因感染反复发作形成,特征为吞噬细胞内存在棕黄色的颗粒和泡沫形成。

  

  引起CGD患儿发生感染的病原体为过氧化氢酶阳性细菌,因能灭活过氧化物,故持续存在于CGD患儿的中性粒细胞内,从而成为慢性炎症和肉芽肿形成的发源地。

最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属和曲菌。

  

  三、实验室检查

  

  

  四、诊断:

基因诊断确定XGD

  

  

  五、治疗和预防

  

  抗生素和人重组干扰素-γ可预防CGD患者感染,可常规使用磺胺或其他抗生素预防感染。

  

第九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概述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SID)是出生后因不利的环境因素导致免疫系统暂时性的功能障碍,出现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一旦不利因素被纠正,免疫功能即可恢复正常。

  SID发病率远高于PID

  

  二、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

营养紊乱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铁缺乏症,锌缺乏症,维生素A缺乏症等

免疫抑制剂

放射线,抗体,糖皮质激素,环孢菌素,细胞毒性药物等

遗传性疾病

染色体异常,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酶缺陷,血红蛋白病,张力性肌萎缩症,先天性无脾症,骨骼发育不良

肿瘤和血液病

组织细胞增生症,类肉瘤病,淋巴系统肿瘤,白血病等

新生儿

早产儿、新生儿和1岁以内的婴儿

感染

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1.营养紊乱

  常见的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紊乱包括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CM)、亚临床微量元素锌和铁缺乏、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症、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缺乏均可引起免疫功能缺陷。

  肥胖症,特别是单纯性肥胖症患儿常过食大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致使体内存储大量饱和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对免疫活性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2.免疫抑制剂

  抗炎和细胞毒性药物。

如激素,环孢素等。

  3.新生儿

  新生儿时期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处于一个特殊阶段,胎儿在宫内的封闭环境中未受到抗原刺激,母体免疫功能和分娩过程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等因素均致使新生儿期出现生理性、暂时性低下,易于发生感染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