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9318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docx

学年苏教版必修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测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16Na—23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亚硝酸盐中毒,又名乌鸦病、紫绀病、肠源性青紫病。

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使组织出现缺氧现象。

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B.在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被氧化

C.药品美蓝应具有还原性D.解毒时血红蛋白被还原

2.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HClO2为弱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HClO2=4ClO2↑+H++Cl-+2H2O。

向NaClO2溶液中滴加H2SO4,开始时HClO2分解反应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其原因是

A.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钠的氧化性增强

B.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C.ClO2逸出,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

D.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3.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l2(SO4)3=2Al3++3SO42-B.AlCl3=Al3++Cl3-

C.Mg(NO3)2=Mg+2+2NO3-D.KMnO4=K++Mn7++4O2-

4.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不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的是()

A.CaCO3(CaO)B.Na2O2(Na2O)C.Na2CO3(NaHCO3)D.MgO[Mg(OH)2]

5.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B.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C.氯水呈黄绿色(Cl2)

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

2Fe(OH)3+6H++2I-=2Fe2++I2+6H2O

B.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

SiO32-+SO2+H2O=H2SiO3↓+SO32-

C.向0.3mol/LNaClO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的0.2mol/LNaHSO3溶液2HSO3-+4ClO-=2SO42-+2Cl-+2HClO

D.向碘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溴的四氯化碳溶液2Br2+2Fe2++2I-=I2+4Br-+2Fe3+

7.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

后,得到白色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沉淀部分溶解。

则下结论正确的是

A.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

K+、NH4+、CO32-、SO42-,可能含Cl-

B.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

NH4+、CO32-、SO42-,可能含K+、Cl-

C.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

NH4+、CO32-、SO42-,可能含Mg2+、K+、Cl-

D.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

NH4+、SO42-,可能含Mg2+、K+、Cl-

8.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是()

A.焰色反应是黄色

B.溶液有咸味

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D.既出现A中的现象,又出现C中的现象

9.工业上用粗盐(含Ca2+、Mg2+、

等杂质)为主要原料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侯氏制碱法”中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

B.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的气体为CO2

C.流程图中的系列操作中一定需要玻璃棒

D.工艺中只有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产生的CO2可回收循环利用

10.鉴别下列反应只能用焰色反应的是()

A.碳酸钾和氯化钠B.氯化钾和碳酸钠

C.氯化钠和氯化镁D.氯化钠和氯化钾

11.下列有关Cl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B.干燥的Cl2可保存在钢瓶中

C.铁丝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D.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12.将一小粒钠投入以下物质中,能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A.CuCl2溶液B.NH4Cl溶液C.BaCl2溶液D.稀硫酸

13.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往往含有水蒸气和HCl气体的杂质,若想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下列试剂及顺序正确的是

A.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C.蒸馏水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浓硫酸

14.臭氧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化学方程式为:

KI+O3+H2O→KOH+I2+O2(未配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3在反应中被还原为O2B.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I2

C.lmolO3在反应中得到2mol电子D.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

3

15.关于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钠不活泼,只能和氧气反应B.钠的熔沸点都比较高

C.钠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浮在水面上D.钠保存时应加水液封

16.下列各组中,所含物质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Na2CO3溶液与稀H2SO4B.FeSO4溶液与NaCl溶液

C.BaCl2溶液与K2SO4溶液D.NaCl溶液与AgNO3溶液

17.下列物质不能导电但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H2SO3B.饱和NaCl溶液C.固态CO2D.固态CaCO3

18.下列从海洋中获取物质的方案不合理的是()

A.粗盐

饱和食盐水

Cl2

漂白粉

B.苦卤

Br2(aq)

HBr(aq)

粗Br2

C.干海带

浸取液氧化,含I2溶液

D.海水

Mg(OH)2

MgCl2溶液

Mg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少量的NaHCO3与Ca(OH)2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2)用双线桥标出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

(3)用双线桥标出方程式6HCl+KClO3

KCl+3Cl2+3H2O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并指出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的比___________。

(4)在MnO2+4HCl==MnCl2+Cl2+2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_______,当0.4molHCl被氧化时,则生成标准状况下的Cl2的体积为__________。

20.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验证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Cl2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和E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

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应该在装置

___________之间(填装置字母序号)增加一个装置,所增加装置里面的试剂可以为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b.浓硫酸

c.湿润的红色布条d.饱和食盐水

(4)A装置中分液漏斗内所用溶液浓度为12mol/L,现欲用其配制100mL2mol/L的稀溶液。

则需量取________mL浓溶液,量取所用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选填“10mL”、“25mL”或“50mL”)。

若所配制的稀溶液浓度偏大,则下列可能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b.量取浓溶液时,仰视液面

c.未经冷却,立即转移至容量瓶定容d.定容时,仰视液面

21.A、B、C三种无色可溶性盐分别是由Na+、Ag+、Ba2+、Cl-、NO3—、CO32—中不同的阴、阳离子所组成.经实验A溶液、B溶液均可与盐酸反应,其中A产生白色沉淀,B产生气泡.则A为_________、B为______、C为__________.

写出A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适量MnO2和10mol/L的盐酸100mL(过量)反应制取Cl2,若反应过程中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求:

(1)生成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是多少?

(2)被氧化的HCl占原有HCl的物质的量百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A、中毒时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氧化时亚硝酸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而不是氧化反应,A错误;B、中毒时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氧化,B正确C、美蓝解毒就要使Fe3+转化为Fe2+,让铁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美蓝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C正确;D、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D正确;答案选A。

【考点定位】考查亚硝酸盐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

【名师点晴】本题借助于亚硝酸盐的性质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

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还原反应是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的物质是氧化剂。

亚硝酸盐是强氧化剂又有还原性,在空气中会逐渐氧化,表面则变为硝酸钠,也能被氧化剂所氧化;遇弱酸分解放出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与有机物、还原剂接触能引起爆炸或燃烧,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遇强氧化剂也能被氧化,特别是铵盐,如与硝酸铵、过硫酸铵等在常温下,即能互相作用产生高热,引起可燃物燃烧。

2.B

【解析】

试题分析:

A、HClO2分解是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是自身的氧化性增强了反应加快,错;B、反应开始溶液中没有Cl-,反应物的浓度较大,但反应较慢,后产生了Cl-,浓度减小了,反应加快,说明是Cl-起催化作用,对;C.ClO2逸出,使生成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变慢才合理,现反应加快说明不是浓度减小引起的,错;D.硫酸中有H+,但开始反应慢,说明不是H+起催化作用,错。

选B。

考点:

反应现象的原因探究。

3.A

【解析】试题分析:

A.Al2(SO4)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正确;B.AlCl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AlCl3=Al3++3Cl-,错误;C.Mg(NO3)2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Mg(NO3)2=Mg2++2NO3-,Mg2+离子符号书写错误,错误;D.KMnO4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KMnO4=K++MnO4-,错误。

考点:

考查电离方程式书写。

4.A

【解析】

试题分析:

CaCO3加热分解为CaO,不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CaO,故A正确;Na2O加热生成Na2O2,故B错误;NaHCO3加热生成Na2CO3,故C错误;Mg(OH)2加热生成MgO,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除杂。

5.B

【解析】氯水的成分是Cl2、H+、Cl-、HClO,A、氯水加入NaHCO3,发生HCO3-+H+=H2CO+CO2↑,故A说法正确;B、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是利用HClO的强氧化性,把红色布条氧化,使红色布条褪色,HCl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使红色布条褪色,故B说法错误;C、氯气显黄绿色,HCl和HClO均为无色,故C说法正确;D、加入AgNO3溶液出现沉淀,此沉淀为AgCl,说明含有Cl-,故D说法正确。

6.A

【解析】

试题分析:

A.氢碘酸是强酸,氢氧化铁能溶于强酸,Fe3+具有氧化性,I-具有还原性,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B.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生成HSO3-,B项错误;C.NaClO与NaH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2,则离子方程式为2HSO3-+3ClO-=2SO42-+2Cl-+HClO+H+,C项错误;D.氧化性顺序为Br2>Fe3+>I2,先将溶液中的I-氧化完,再氧化Fe2+,应该为3Br2+2Fe2++4I-=2I2+6Br-+2Fe3+,D项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7.B

【解析】

试题分析: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铵根离子,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能部分溶于盐酸,说明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则不存在钡离子和镁离子,加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不能确定是否有氯离子,因为硫酸银也为沉淀。

所以该溶液中移动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存在镁离子和钡离子,可能存在钾离子和氯离子。

选B。

考点:

离子检验

8.D

【解析】

试题分析:

证明某溶液中含有NaCl,则焰色反应是黄色可知含钠离子,与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知含氯离子,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

【名师点晴】明确常见离子的化学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检验离子存在时,需要排除干扰离子,确保检验方案的严密性,检验反应中的还原产物Cl-,需要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与待检测的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而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也可与银离子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首先要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而且除去硫酸根离子时,不能引入氯离子。

钠、钾元素的检验通常利用焰色反应,据此分析解题。

9.C

【解析】A;在“侯氏制碱法”中涉及到了①NH3+H2O+CO2=NH4HCO3;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③2NaHCO3

Na2CO3+H2O+CO2↑几个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B、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氨气溶解度较大,故应先通入氨气,碱性溶液中再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可以达到实验目的,选项B错误;C、从溶液中得到固体,需要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操作,这些过程中需要玻璃棒搅拌、引流等,选项C正确;D.工艺中只有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产生的NH4Cl、CO2可回收循环利用故D错;,答案:

C。

10.D

【解析】选项A可以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进行鉴别,选项A错误。

选项B可以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进行鉴别,选项B错误。

选项C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进行鉴别,选项C错误。

氯化钠和氯化钾的阴离子相同,只有阳离子是不一样的,所以只能通过检验阳离子进行鉴别,而检验钠离子、钾离子的方法只有焰色反应,选项D正确。

11.D

【解析】A、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所以A正确;B、干燥的Cl2不能与铁反应,所以可保存在钢瓶中,即B正确;C、Cl2的氧化性很强,能够把铁氧化为+3价,生成FeCl3,所以C正确;D、氯气是气态的,而液氯是液态的氯气,都是氯气单质,是同一种物质,所以D不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A

【解析】

【分析】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通过产物NaOH是否与所加物质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详解】

Na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A、氢氧化钠与CuCl2反应生成Cu(OH)2沉淀,气体为H2,A符合题意;B、NH4+与OH-反应生成NH3,但没沉淀,B不符合题意;C、BaCl2不与NaOH发生反应,没有沉淀产生,C不符合题意;D、NaOH和H2SO4反应生成Na2SO4和H2O,没有沉淀生成,D不符合题意。

13.D

【解析】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和HCl气体杂质,因为氯气与氢氧化钠要反应,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氯化氢,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小,可以降低氯气的溶解度,同时除去氯化氢杂质;因为饱和食盐水中有水,所以先用饱和食盐水除氯化氢,再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答案选D。

14.C

【解析】A.因氧气和臭氧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0,所以臭氧生成氧气时未发生化合价的变化,故A错误;B.在该反应中,碘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KI是还原剂,氧化产物是I2,故B错误;C.1molO3在反应中得到1mol×(2-0)=2mol电子,故C正确;D.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碘,还原产物是氢氧化钾,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O3+H2O=2KOH+I2+O2,由方程式可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

2,故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该反应中碘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根据物质间的关系分析解答即可,要特别注意臭氧和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15.C

【解析】A,Na非常活泼,能与O2等非金属单质、水、酸、盐等反应,A项错误;B,Na的熔点为97.72℃,熔点较低,B项错误;C,室温下Na的密度为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Na投入水中,Na浮在水面上,C项正确;D,Na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保存时不能加水液封,Na应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以隔绝空气,D项错误;答案选C。

16.B

【解析】A、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CO2↑+H2O,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32-+2H+=CO2↑+H2O,故A错误;B、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要求,不能发生反应,故B正确;C、发生的反应是BaCl2+K2SO4=BaSO4↓+2KCl,其离子反应是Ba2++SO42-=BaSO4↓,故C错误;D、发生的反应是NaCl+AgNO3=AgCl↓+NaNO3,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Ag+=AgCl↓,故D错误。

17.D

【解析】A.H2SO3是弱酸,是弱电解质;B.饱和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固态CO2是非电解质;D.固态CaCO3是强电解质,且本身不能导电,D正确。

本题选D。

点睛:

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电解质电离之后才能导电。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强电解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

18.D

【解析】

【详解】

A.粗盐先通过除杂除去镁离子、硫酸根离子、钙离子等,精制得到饱和食盐水,然后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氯气,最后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得漂白粉,获取物质的方案合理,选项A正确;B.苦卤酸化后通入氯气得到溴水,热空气吹出后用二氧化硫吸收富集溴,再通入氯气氧化得到溴单质,方案合理,选项B正确;C.干海带灼烧后加水浸取,然后加入H2O2得到碘水,最后通过萃取、分液、蒸馏得到碘单质,方案合理,选项C正确;D.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得到Mg(OH)2,加入盐酸得到MgCl2溶液,蒸发浓缩,结晶析出氯化镁晶体,氯化氢气流中失去水得到氯化镁固体,最后电解MgCl2溶液发生反应:

MgCl2+2H2O

Mg(OH)2↓+H2↑+Cl2↑,得不到金属Mg,制备金属Mg应电解熔融的MgCl2,方案不合理,选项D错误;答案选D。

19.HCO3−+Ca2++OH−==CaCO3↓+H2O

5∶11∶24.48L

【解析】

【分析】

(1)少量的NaHCO3与Ca(OH)2反应,按计量数比为1∶1比例反应,写出方程式,改成离子方程式;

(2)在反应2KMnO4

K2MnO4+MnO2+O2↑中,Mn由+7价分别降为+6价和+4价,氧由−2价升高为0价,共变4价,由此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所以氯酸钾是氧化剂,HCl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氯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因得电子与失电子个数相等,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是5∶1,由此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二氧化锰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HCl中Cl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同时HCl其酸的作用,各占一半,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1∶2;由V=nVm计算。

【详解】

(1)少量的NaHCO3与Ca(OH)2反应,按计量数比为1∶1比例反应,NaHCO3+Ca(OH)2==CaCO3↓+NaOH+H2O(氢氧化钙过量),离子反应方程式:

HCO3−+Ca2++OH−==CaCO3↓+H2O。

(2)在反应2KMnO4

K2MnO4+MnO2+O2↑中,Mn由+7价分别降为+6价和+4价,氧由−2价升高为0价,共变4价,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是

(3)该反应中,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所以氯酸钾是氧化剂,HCl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氯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因得电子与失电子个数相等,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是5∶1,只有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当有3molCl2生成时,转移5mol电子,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4)二氧化锰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HCl中Cl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同时HCl其酸的作用,各占一半,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1∶2;由方程式,当有2molHCl被氧化时,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当0.4molHCl被氧化时,则生成标准状况下的Cl2的体积为

,V=4.48L。

20.MnO2+4H++2Cl-

Mn2++Cl2↑+2H2O无水硫酸铜验证有水蒸气挥发出来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Ag++Cl-=AgCl↓FGac16.725mLb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于“验证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Cl2的某些性质”实验的评价。

(1)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2+4H++2Cl-

Mn2++Cl2↑+2H2O。

(2)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无水硫酸铜,作用是验证有水蒸气挥发出来,现象是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②装置D和E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③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g++Cl-=AgCl↓。

(3)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应该在装置FG之间增加一个装置,验证没有氯气存在,所增加装置里面的试剂可以为ac。

(4)c浓V浓=c稀V稀,V浓=c稀V稀/c浓=2×100/12mL=16.7mL,则需量取16.7mL浓溶液,量取所用量筒的规格是25mL。

若所配制的稀溶液浓度偏大,则下列可能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bc。

因为a.不影响结果;b.量取浓溶液体积增大,所配制的稀溶液浓度偏大;c.溶液体积减小,所配制的稀溶液浓度偏大;d.所配制的稀溶液体积增大,所配制的稀溶液浓度偏小。

故选bc。

21.AgNO3Na2CO3BaCl2Ag++Cl-===AgCl↓CO32—+2H+===CO2↑+H2O

【解析】

【详解】

由于A、B、C是三种无色可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