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946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问 答 题1.docx

五年级科学下册问答题1

五年级科学下册问答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答: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通过做橡皮和萝卜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从中可以得出什么?

答: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体积变小(重量减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是不变的。

反之,把它们的体积增大(重量增大),它们的沉浮状况也不会改变。

即: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重量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改变的。

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有关?

你怎样推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

说说你的方法。

答:

与物体的自身重力和受到水的浮力大小有关。

比较水和物体的重量。

比水重就下沉,轻就上浮,相等就悬浮。

4、当我们用重量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的大小堆沉浮的影响,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的重量对沉浮的影响,这是为什么?

答:

因为物体的沉浮跟它的大小、重量有关,这两方面的因素同时影响物体的沉浮。

所以,在不考虑重量的情况下,就很难看出物体的沉浮与大小的关系;同样,在不考虑大小的情况下,也很难看出物体的沉浮与重量的关系。

5、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沉浮有什么规律?

答:

相同体积大小的物体,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重量一样的物体,大的容易浮,小得容易。

6、为什么潜水艇能像鱼那样既可以浮在水面上,又能沉再海的深处呢?

答:

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水艇会下潜。

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的海水挤出舱外,潜水艇就会上浮。

7、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将自行车的龄盖放在水里,你发现了什么?

答:

第一幅图的铃盖会沉入水底,因为水水会进入铃盖中加大铃盖的重量,变成实心的了。

重量大于浮力时会下沉。

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一样也会沉入水底。

第三幅图的铃盖水不会进入铃盖中,并且是空心的。

重力等于浮力时会静止浮在水面上。

8、你煮过饺子(或汤圆)吗?

不妨和妈妈一起煮一次。

要注意观察饺子(或汤圆)放到水中后的变化情况。

研究一下,饺子(或汤圆)什么时候就浮到水面上来了?

为什么?

9、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

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侵入水体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即侵入水的体积。

由此可知,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侵入水的体积增大。

橡皮泥侵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10、铁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在货物。

这是为什么?

答:

因为铁块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小本身的重量,所以在水中会下沉。

钢铁做的轮船,它排开的水量比它本身的重量大得多,所以它不但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在货物。

11、我的造船计划

答:

1、准备需要的材料。

2、画出船的设想草图。

3、动手制作。

4、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12、图中,水槽中有两个橡皮泥小球,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你能不动水槽把空心球找出来吗?

答:

在水槽中加盐并搅拌直至其中一个球浮上来。

13、你知道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

答:

古时候,人们用木筏、独木舟在水面行驶;后来人们用帆船,用轮船在水上运送货物:

现在人们用气垫船、游艇、巨型油轮、航空母舰等在水面行驶。

14、通过造船时实践,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

什么样的船能装更多的货物?

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船装的货物更多?

答:

把船分成几个船舱可以保持船的平稳;把船的底面做的大一些,这样他的排水量大一些,装的货物也较多。

我们也可以用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及改变载船的液体使我们船装的货物更多。

15、据说,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身要下沉一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身要上浮一些。

这种说法可信吗?

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说一说为什么。

答:

可信。

因为海水的浓度大于江河水,所以轮船在海中的排水量要小一些,船身要上升一些。

16、把泡沫塑料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他会上浮?

答:

把泡沫塑料压入水中,这时它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泡沫塑料块就浮起来啦。

17、为什么在水中能把一个人托起来,在岸上却拖不起来?

答:

人在水中收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因此用较小的托力就能把人托起来。

而岸上不会受到水的浮力,所以就很难托起来。

18、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多啦,这是什么原因?

答:

这是因为水桶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离开水面后就没有水的浮力,所以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多啦。

19、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答: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静止浮在水面上或悬浮。

20、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答:

与物体的自身重量、排开的水量有关。

21、怎样使船装载的货物更多?

答:

我们可以把船造的尽量大一些多分隔或几个船舱,增大排开水量。

22、鱼和潜水艇能在水中自由的沉浮,请你想一想,它们能在水中自由沉浮的原理是什么?

答:

鱼是通过调节鳔内气体的量从而改变自身的相对密度

潜艇是通过调节箱内水的多少从而改变自身相对密度

23、把鸡蛋放在一杯清水里,观察鸡蛋在清水里有什么现象?

然后往杯子里一点一点加入盐,并搅拌使盐溶解,观察鸡蛋在水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想想这是为什么?

答:

鸡蛋沉入水底,加盐后鸡蛋就会慢慢上浮起来。

在清水里下沉的鸡蛋,到了盐水里就会上浮起来,这说明盐水的浮力要比清水的浮力大一些。

2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

与物体的自身重量、体积的大小有关。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

与物体的自身重量、体积的大小和液体的浓度有关。

25、通过试验,说说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

答:

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

26、一只空瓶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一块橡皮放在水里会沉入水底,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让橡皮浮上来,让空瓶沉下去?

答:

把瓶子中加满水,瓶子就会沉入水底。

把橡皮泥做成盒子型或者船型,橡皮泥就会浮在水面上。

27、浮到水面上之后的泡沫塑料块,为什么不再向上冒?

答:

因为此时他侵入水中的体积很小,受到浮力也很小。

小到与它收到的重力相等,所以就不再上浮也不会下沉。

28、我们能知道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

答:

我们游泳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会被水拖起来,在镜中打水时,会感觉到装满水的水桶在未离开水面时要比提出水面轻许多。

所以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29、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

答:

浮力等于侵入到液体中而排开的液体重力。

不同液体中全部侵入时体积相同,但密度不同。

所以受到的浮力也就不同。

30、说说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关系?

答:

软木塞能在油中上浮;塑料块能浮在水面;葡萄能浮在糖浆上;铜砝码能浮在水银上。

这说明同体积的液体越重,它的浮力就会增大。

31、你知道比重计的原理吗?

答:

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和物体浮在液面上平衡的条件制成的,是测定液体密度的一种仪器。

它用一根密闭的玻璃管,一端粗细均匀,内壁贴有刻度纸,另一头稍膨大呈泡状,泡里装有小铅粒或水银,使玻璃管能在被检测的液体中竖直的浸入到足够的深度,并能稳定地浮在液体中,也就是当它受到任何摇动时,能自动地恢复成垂直的静止位置。

当比重计浮在液体中时,其本身的重力跟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相等。

于是在不同的液体中浸入不同的深度,所受到的压力不同,比重计就是利用这一关系刻度的。

32、“浮沉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由呢?

答:

当我们用手挤压瓶子时,笔帽里的空气被压缩,一部分水进入笔帽,导致“浮沉子”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受到的浮力减小,他就下沉了。

反之,当我们松开手,水的压力减小,笔帽里的空气体积增大,“浮沉子”排开水的体积随之增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它就浮上来了。

33、什么是阿基米德定律?

答: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水的重力。

34、曹冲称象的原理是什么?

答:

利用了浮力与重力的原理。

大象的重量和石头的重量相等,他们受的浮力也相等。

就算出了大象的体重了。

35、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用哪些方法是自己热起来?

答:

当我们的身体感觉有些冷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几件衣服、晒太阳、烤火、吃食物等方式来是自己热起来。

36、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的时候,感觉被子是凉的,当我们早上醒来的时候,被窝是热的,这说明了什么?

答:

棉被中有棉絮,它们膨松多空隙内有不流动的空气,防止了热对流,空气又是热的不良导体,热量很难散发出去,因此,棉被刻意保持人的体温。

37、在炎热的天气中,我们常常吃冰激淋、雪糕,喝汽水来降温。

请任选一种冷饮,说一说为什么它能帮助人们降温。

答:

由于高温的影响,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导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适当吃些冰激淋,不仅能消暑解渴,还可帮助消化,使人体的营养保持平衡,有益于健康。

38、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不会觉得热得起来?

答:

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量,但我们的身体会。

而衣服的作用就是把热量留住。

热量散发不出去,身体就会感到热了。

39、用密闭的小塑料装一些热水,将其放入冷水中,它会上浮吗?

为什么?

答:

会上浮。

因为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是重量和体积,而水受热后体积会增大,所以,在水的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上浮。

40、两杯同样的冷热不同的水混合后,水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

冷水温度会逐渐升高,热水的温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这两杯水会达到一个平均温度。

41、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为什么?

答:

因为它们都是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样做就是留有减压空间不会因瓶子里的液体变热胀破瓶子。

42、冷水袋放入热水中为什么会浮起来?

答:

冷水袋先会沉入水底,过一会就浮起来了因为冷水在热水中体积变大了,所以会浮起来。

43、液体体积大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

液体体积大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热胀冷缩

44、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怎么解释?

答:

一般情况下,水在4摄氏度是密度最大。

4摄氏度以上是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递减的。

密度小的要上浮,这样就可以理解了。

45、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答: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物体都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物体的体积大小在微观上看,是由分子运动所能达到的位置决定的,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剧,达到的空间相对较远,宏观上看物体的体积的增大。

46、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有什么不同?

答: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传热的性能不同。

传热好地热的良导体。

传热不好的是热的不良导体。

47、为什么乒乓球踩扁了放在开水烫一下就鼓起来?

答:

烫一下嘛,乒乓球内空气的温度就上升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很剧烈,气体受热膨胀,乒乓球内的气体压强就增大,给乒乓球内壁的压力就增大,压力使乒乓球向外扩张,所以就鼓起来了。

48、房间里的暖气片应装置在房间的上部还是下部?

为什么?

答:

下部。

暖气的工作原理就是加热空气,把暖气放置在窗口,门口之类的冷空气容易进屋的位置,冷空气一进来就被暖气片加热成热空气,热空气上升与屋子的冷空气形成对流,冷空气又循环到暖气附近被加热成热空气,热空气在屋里循环,房间就暖和了。

49、冬天为保暖穿棉衣、羽绒服,夏天为防止冰棒融化,用棉被把冰棒裹起来,谈谈这样做的好处?

答:

穿棉衣暖和,是因为棉衣阻止了部分热量的传递流失,人不会感觉冷。

面被包冰棒不融化是棉被阻止了冰棒获得融化所需要的热量。

50、在不锈钢杯和塑料杯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水,那个杯子的热水会凉得快。

为什么?

答:

不锈钢的杯子中的热水凉得快,因为不锈钢是凉得导体。

51、在装满水的烧瓶中,先进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然后侵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

写出这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并解释这种现象。

答:

常温下的水放入热水中体积会增加。

放入冷水中会恢复原来的体积。

这是因为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2、冬天天气很冷,我们多穿衣服就不觉得冷了,为什么?

答:

因为衣服能保温,防止冷空气进入。

所以不觉得冷了。

53、小林家买了一只木桶,为了耐用,爸爸将木桶拿到铁铺去请师傅用铁箍木桶。

方法是先把铁环加热后再箍在木桶上,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答:

这是应用了铁环热胀冷缩的性质。

因为先把铁环加热,铁环变大,箍在桶上后,铁环冷了,收缩变小,于是,铁环变小就把木桶箍得紧紧的,不会从木桶上脱落。

54、热胀冷缩现象与什么有关?

答: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运动有关。

55、生活中有那些地方应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答:

比如乒乓球,如果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它就凸出来了。

还有电线杆上的电线,夏天绷的很松,冬天就绷的很紧。

56、为什么暖水瓶灌上开水(不是灌得很满)后,暖水瓶的木塞有时会跳起来?

答:

因为打开暖水瓶的木塞后,冷空气就钻进瓶里,盖上木塞后,冷空气自身热膨胀,瓶塞变被顶得跳了起来。

57、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答:

空气的体积变化更快更明显。

57、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吗?

为什么?

答:

有关。

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做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的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58、钢铁造的桥为什么都架在滚轴上?

答:

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59、为什么夏天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不能打得太足?

答:

夏季自车轮胎的气不能冲的太足,否则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轮胎“放炮”。

60、冬季往玻璃杯中加满热水,拧上盖,水凉后杯子就拧不开了,这是为什么?

你能设法把杯子拧开吗?

答:

因为水凉后玻璃盖受冷收缩了,所以拧不下来。

把它放到热水中泡一会儿或在火上烤一下,便可以拧开了。

61、怎样观察金属的热胀冷缩?

观察活动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

如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

用酒精灯加热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了。

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

这个实验说明: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活动中要注意:

1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2禁止触摸加热后的铜球,防治烫伤。

62、铁轨之间为什么要留有缝隙?

答:

铁轨之间留有胀缩缝,是为了防止钢轨热胀冷缩时出现钢轨弯曲或拉断。

63、把金属球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放在金属环中看到什么现象发生?

把烧热的金属球放在冷水中,使它冷却后再放到金属环中,看到什么现象?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

1把金属球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放在金属环中,金属球不能通过金属环。

因为金属球受热体积膨胀。

2把烧热的金属球放在冷水中,使它冷却再放到金属环中,金属球又能通过金属环,因为金属球受冷体积收缩了。

3这个实验说明了金属球(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4、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

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段加热。

会发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

答:

火柴会依次掉下,越靠近酒精灯火柴掉下的时间越早。

因为热在固体中都是从高温的一端想低温的一端传递的。

65、在一杯热水中,放入铜勺、铁勺、瓷勺、木筷、塑料尺、钢尺、刀子、玻璃棒、铅笔、

铝丝、铅丝、竹筷等物体,过一会儿,这些物体露在外面的一端,哪些变热了?

那些不太热?

为什么?

答:

铜勺、铁勺、瓷勺、钢尺、刀子、铝丝、铅丝变热了;木筏、塑料尺、玻璃棒、竹筷不太热、这说明前者都是热的良导体,后者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66、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

答: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67、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举例说明。

答:

例如瓶盖拧不下来,用热水把瓶盖烫一烫就能拧下来;夏季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充得太足,否则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使轮胎“放炮”。

68、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

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

答:

锅用铁或铝制作是因为热的良导体,这样可以很快把饭煮好。

水杯和保温瓶用塑料和玻璃制作是因为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便于保温和不烫手。

69、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效果好的保温杯,应该注意什么?

答:

1、隔绝空气与水的接触,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制成的盖子。

2、要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

3、密封要好。

70、从上课开始到现在已过去多长时间了?

离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答:

我们的估计时间是不太准确,要么太长,要么太短。

原因就是课堂上过于投入或者没有兴趣,影响了我们的估计。

我们感兴趣、愿意学、投入时感觉过得特别快;我们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不投入时感觉过得特别慢。

71、古时候,一天分为几个小时?

是怎样划分的?

答:

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

从夜间十一时起算,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丑时,三时至五时为寅时,五时至七时为卯时。

72、亲爱的同学们,时光飞逝,你是怎样珍惜时间的?

想一想,写下来。

答:

把握好每分每秒.做一张时间安排表。

73、太阳钟如何被人们用来记录一天中时间的飞逝?

答:

人们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确定了最早的时间单位“天”,根据太阳光的影子制作了计时的日晷等。

74、“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

答:

会遇到“阴天怎么知道时间?

”、“晚上怎么知道时间”等问题

75、为什么一天当中物体的影子会有长短变化?

答:

影子长短变化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导致阳光的移动,所以随着阳光的移动,物体本身所挡住的光线也有所有同,所以有长短变化。

76、古时候,在晚上人们用什么来计量时间呢?

答:

主要是看滴漏和漏壶来计量时间的。

77、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答: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自东向西移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78、阳光下树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和太阳有什么关系吗?

答:

影子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方向变化是西、北、东。

有关系。

79、在做滴漏实验中,为什么要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

怎样控制

答:

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

但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

因此,要保持滴漏流出水滴的快慢一致,就需要控制杯底孔的大小和杯中的水位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上。

80、制造受水型水钟的原理是什么?

答:

受水型水钟的原理是:

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81、制造泄水型水钟的原理是什么?

答:

泄水型水钟的原理是:

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82、怎样制作一个按相同速度滴水的滴漏?

怎样标出时间的刻度?

答:

可以依照医用输液吊针制作一个按相同速度滴水的滴漏。

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分别标出流出(或接水)1分钟及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

依水位来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10分钟的时间刻度。

83、想一想,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

答:

参考一下医院的点滴它是可调速度你可以把速度定死。

84、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孔的大小2、瓶内水的多少

85、试述一下人类不断提高时间计量精度的过程。

答:

在远古时期人类以太阳的东升西落作为时间的尺度,后来人们发明了日晷、水钟等,计时每天误差10~15分钟;600多年前,机械钟问世,使计时精度提高近100倍;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石英钟,精确度达到300年只差1秒

86、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吗?

为什么?

答:

相同。

因为摆具有等时性。

86、摆钟是怎样来计量时间的?

答:

摆钟的摆动具有等时性,通过它的摆动能控制钟表内的齿轮,使其均衡地、有节奏地转动,带动表针准确地计时。

87、摆每分摆动的次数与什么有关?

答:

1、与摆锤的重量有关。

2、与绳子的长短有关。

3、与摆动的角度有关。

88、怎样加快摆动的速度?

答:

加重摆锤的重量,减短摆绳的长度,缩小摆动的幅度。

89、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1、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2、与摆锤的重量有关;3、与摆动的幅度有关。

90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与摆锤的重量、摆幅有关吗?

答:

与绳长有关。

与摆锤的重量、摆幅无关。

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90、摆锤与齿轮操纵器是如何运用的?

答:

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

而齿轮操纵器又与摆锤相连。

当摆锤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期中一端的操纵器,让他可以跳过一个齿。

这样,摆锤每摆动一次,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如此一个接着一个有规律地使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

90、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摆钟”?

答:

用我们制作好的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锤,组装一个齿轮操纵器。

然后在齿轮中间安装一个指针和钟面,标出时间刻度。

这样,就组成了一个简易的“摆钟”。

91、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

答:

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形成的。

92、哪几种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哪一种解释是真实的情况?

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

答: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但不自转。

3、地球自转但不公转。

4、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也自转。

第4种解释了真实的情况。

我们可以用模拟试验来检验每二种假设。

如果用小球代表地球,手电筒表示太阳,检验第一种假设,所有的答案都要在模拟试验后再得出。

对每一个假设进行试验后,都要在旁边写出它是否能能够解释昼夜交替的问题,并把你认为合理的留下来,不合理的删除。

这样就可以去伪存真,找到真实的情况,并且作出正确的解释。

93、哥白尼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1、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两周运动。

94、怎样才能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吧?

能通过什么方法知道?

答:

1、天体的周日视运动;2、傅科摆的偏转;3、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偏。

这些现象都是地球门转的结果,都是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

94、地球外的星体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小结一下地球及运动的特点?

答:

地球是一个球体。

自传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是一年。

自转一周是一天。

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或顺时针)方向。

94、人们是怎样给地球划分时区的?

答:

人们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95、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但看到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都在东向西运行。

这说明什么?

答:

因为地球自传是自西向东转动太阳等天体作相对运动,所以我们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96、从看到太阳的正南方到再次看到太阳的正南方,相隔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这说明什么?

答:

相隔时间大约是24小时,这说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97、知道了地球在自转,你能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了吗?

因为地球自转,造成太阳只能照到一半的地球,被照到的地方是白天,照不到就是晚。

由于地球自转所以昼夜交替出现。

98、世界各地的新年钟会不会在同一一时刻敲响,为什么?

答:

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

因为各国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世界各地由于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和经纬度不同,所以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