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9478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docx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文档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1

我做了很久的WB,最大的一个难点感觉在于样品制备上!

蛋白的降解有些时候是你想象不到的,可能出奇的糟糕,也可能完全没事~~如果单独做WB的话,感觉以“快速彻底裂解,先变性后保存”的原则比较有效,尽量选择足够强的裂解液,甚至直接给loadingbuffer裂解,然后取出部分蛋白定量,其余加入loadingbuffer100度充分变性,再分装保存。

有些时候比蛋白酶抑制剂更有效。

另一个感觉就是样品中目的蛋白的量,限于WB的检测下限问题,一般目的蛋白量最好别低于1ng(虽然ECL法下限是0.1ng,即100pg),最好在10ng以上为好。

这就要求在做WB之前必须充分考虑目的蛋白的可能丰度,最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然后再设计细胞量或者组织量,千万别把

样品搞稀了,否则就不好办了。

最后,还是多看文献,在做某个蛋白之前最好看看别人是如何做的,有什么特殊要求,内参如何

选等等。

westernblot失败经验总结2

我就跑胶和转膜谈一点儿自己的体会

1、跑胶电泳Buffer重复利用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混浊,有时候能用个3-4次,有时候第二次

都不行了,事先前预电泳一下,看看气泡的均匀度;Buffer一定要淹过梳子孔,否则就会发现今天的蛋白不会跑;跑的时候先用低电压跑过浓缩胶,再换高电压跑分离胶,不要追求速度,慢慢跑条带会分离的更好,特别是对于高分子量的目的蛋白;

2、转膜我用的是湿转,Buffer一定要预冷,最好提前一天配好放4度;滤纸不要大过PVDF膜,防止短路;胶在负极,膜靠近正极,放入Tank前检查一遍会使你免以体会放反的痛心疾首;膜要标记好正反面;转膜过程中,经常过去看看,防止意外,如电泳仪接触不好。

WESTERNBLOTTING心得

1.总蛋白提取(胞膜,胞浆,胞核):

组织匀浆后,15000g,4度,20分钟后,取上清.

Buffer:

NP40750ul,脱氧胆酸钠0.5克,SDS0.1克,加1*PBS至100ml.再加入PMSF(7.4mg/ml)0.1ml.(现用现加)

7.4mg/mlPMSP异丙醇溶液:

取AmgPMSF加A/7.4ml异丙醇.工厂-20度储存2.组织膜蛋白提取:

所在操作冰上进行

(1)取组织,用PBS冲洗干净组织上的血液.加入10mlBufferA,用剪刀尽可能剪碎组织,于冰上充分匀浆。

每次30秒,重复3-5次.

2)离心机1000rpm,4℃离心10min后,所得上清液转入超速离心管。

(去掉大块组织及结

缔组织)

(3)100000g,4℃离心1hr,弃去上清.(此为胞浆蛋白,若只提取胞浆蛋白,可用10000rpm,4度,

30分钟离心,取上清即可)。

沉淀用适量的BufferB重悬,4度过夜后,分装至EP管,Epp

endorf台式离心机10000rpm,4℃离心30min。

(4)收集所得上清液即为膜组份。

BufferA:

0.32M蔗糖,5mMTris-HCl(PH7.5),120mMKCl,1mMEDTA,1mMEGTA,

0.2mMPMSF,1ug/mlLeupeptin,1ug/mlPepstatinA,1ug/mlAprotinin。

冰上预冷。

BufferB20mMHEPES(PH7.5),10%甘油,2%TritonX-100,1mMEDTA,1mMEGTA,

0.2mM,PMSF,1ug/mlLeupeptin,1ug/mlPepstatinA,1ug/mlAprotinin。

冰上预冷。

所得蛋白分装EP管(每管约50ul),取一管测蛋白浓度,其它放入-70度深冻冰箱保存。

如果要定量的话,最好能立即根据浓度,加入上样缓冲,煮沸,4度保存。

反复冻融蛋白会降解,浓度不准。

考马斯亮兰G250测蛋白浓度:

考马斯亮兰G250配方:

G2500.4克,95%乙醇100ml,85%磷酸200ml,加水至2000ml,过滤后使用。

BSA标准液:

0.5mg/mlBSA,双蒸水配制。

配制标准液(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ug/ul):

1234536

G2503ml3ml3ml3ml3ml3ml

0.5mg/ml

BSA20ul40ul60ul80ul100ul

ddH2O100ul80ul60ul40ul20ul

待测蛋白配液:

每管3mlG250,2ul样品,98ulddH2O。

(若加入样品后,液体没有变蓝色,则可再加2ul样品,ddH2O减为96ul,标准液浓度可适当扩大。

紫外分光光度计,595nm,用1号管调零,制出标准曲线,标准方程及R值(R值应大于0.99,否则操作误差较大),测量待测蛋白OD值,算出蛋白浓度。

(若加入2ul样品,则浓度值需除2,

方为真正浓度;若加4ul样品,则除4)

聚丙烯酰胺电泳:

1.自来水,洗涤剂清洗玻璃板,用ddH2O冲洗干净,立放于盒子内,60度烤箱烘干备用。

2.配胶:

凝胶储备液(30%Acr/Bise):

丙烯酰胺29克,双体甲叉双丙烯酰胺1克,加水至100ml。

(有说要棕色瓶保存,3个月换新的,30%的丙烯酰胺如有沉淀,最好弃掉)

10%APS:

0.1克过硫酸铵,加ddH2O至1ml.(4度保存,一周内使用),本人都是配新鲜的用。

10%SDS:

1克SDS,10mlddH2O.(不溶时,可加热50度左右助溶.)

TEMED:

原液即可.

0.5MTris-HCl(PH6.8);

1.5MTris-HCl(PH8.8):

9.0855克Tris,加入ddH2O溶解后,用HCL调PH至8.8,加ddH2O到50

ML

配胶的浓度和方法书上都有,不详细说了!

本人做的是70KD和17KD的分子量,分别配了10%和12%的分离胶,4%的浓缩胶。

摇动溶液充分混合(不要过于剧烈以免引入过多地氧气)灌入2/3的分离胶后(估计距梳子底1CM)应立即用ddH2O封胶。

等到能看清水和胶的分界线,则可配浓缩胶。

用面巾纸吸干水后,注入浓缩胶,至顶。

插入梳子,不要有气泡。

蓝色字体是从别人贴子上看到的

这些小孔的孔径随“双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比率的增加而变小,比率接近1:

20时孔径达到

最小值。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大多按“双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为1:

29配制,试验表明它能分离大小相差只有3%的蛋白质。

分离胶及浓缩胶均可事先配好(除AP及TEMED外),过滤后作为储存液避光存放于4℃,可

至少存放1个月,临用前取出室温平衡(否则凝胶过程产生的热量会使低温时溶解于储存液中的气体析出而导致气泡,有条件者可真空抽吸3分钟),加入10%AP(0.7~0.8:

100,分离胶浓度越

高AP浓度越低,15%的分离胶可用到0.5:

100)及TEMED(分离胶用0.4:

1000,15%的可用到0.3:

1000,浓缩胶用0.8:

1000)

 

AP)一定要新鲜——最好用小

子克隆》上有详细的论述。

容易忽视的问题主要在于过硫酸铵(指管配AP(写日期)保存在-20度,超过2周的AP扔掉算了,或者已经反复打开使用多次的A

P都别用。

胶浓度<10%时可用0.1%的SDS封,浓度>10%时用水饱和的异丁醇或异戊醇,也可以用0.1%的SDS),封胶后切记,勿动。

如用醇封胶需用大量清水及ddH2O冲洗干净,然后

加少量0.1%的SDS,目的是通过降低张力清除残留水滴。

等浓缩胶凝的时间,就可以配蛋白了。

按照想要的浓度加入LOADINGBUFFER配制。

本人按每孔总体积20ul,终浓度1*RSB,含50ug蛋白混合样品,不足的体积用1*PBS补足。

短暂离心后,沸水中煮5分钟,放室温,用时再短暂离心。

例如.50ug/20ul,做2.5孔,即50ul,125ug

1

2

3

4

蛋白浓度

10.33

ug/ul

13.91ug/

ul14.

87ug/ul

19.

03ug/ul

所需体积

12.1ul

9ul

8.4

ul

6.6ul

5*RSB10

ul

10ul

10ul

10ul

1*PBS27.9ul

31ul

31.6

ul

33.4ul

5*RSB:

1.89克Tris-HCL(PH6.8),5克SDS,0.125克溴酚蓝,25ML甘油.(很粘稠)

Beta-巯基乙醇用时现加,按25%比例.

10*PBS:

Nacl4.25克,Na2HPO4.12H2O15.4g,NaH2PO42H2O1.4g,调PH到7.2-7.4,加ddH2O到500ML

约30分钟左右,取下梳子,将胶板放入电泳槽内,加入1*电泳缓冲液,冲洗加样孔.微量进样器逐个加样,空泳道加入1*RSB.两胶板之间的电泳液要满.接好正负极,开始电泳,可先小电压,约50V,大约跑过浓缩胶后再改为100V.观察MARKER的情况,适时终止电泳.建议说目的带要跑到分离胶的2/3处比较好,但本人一直都在上1/3处,结果也还可以.

预染MARKER很重要,开始选了一个国产的,总是跑不好,后来换成NEB的,效果很好,而且也不贵范围也比较广,把我要的7.,42.17全都包括在内.

如果浓缩胶跑的好的话,几个孔的蛋白会跑成一条直线.

注意加样时间要尽量短,以免样品扩散,为避免边缘效应,可在未加样的孔中加入等量的样品缓冲液

未聚合的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操作时应该戴手套防护.梳子插入浓缩胶时,应确保没有气泡,可

将梳子稍微倾斜插入以减少气泡的产生,梳子拔出来时应该小心,不要破坏加样孔,如有加样孔上

的凝胶歪斜可用枕头插入加样孔中纠正但要避免枕头刺入胶内.

10*电泳缓冲液:

Tris7.58克,甘氨酸36克,SDS2.5克,ddH2O定容到250ML.

不好溶,可用搅拌器.

可重复使用,每次加一些新的进去.但本人每次都是配新的,也不麻烦.转膜

跑完电泳后,取出胶,可以一块做考马思亮蓝R250染色约30分钟,脱色液脱色,看看蛋白条带跑的如何,上样量如何.

另一块可用做转膜.放入转移缓冲液中摇30分钟左右(有次着急只晃了10分钟,结果也挺好的)。

开始用的PVDF膜,0.45um,用国产的MARKER后,总是染的不清楚,而且无论时间长短,最后一块滤纸都会被染色.后来换了NEB后,PVDF也不容易上色(可能和PVDF的质量有关,我买的虽然也是MILLIPORE,但好像比较便宜20CM*10CM才50块钱).丽春红染色也很少能看清条带,后来发现,染色后用甲醇洗,比较容易看出来,但是很难洗掉红色,不知道有没有影响。

后来换成N

C膜,0.22um,效果挺好的,MARKER易染上,丽春红也易着色,还一洗就掉。

能比较清楚的了解转膜效果。

不同转膜仪和电源转膜的条件不同,我用的是BIO-RAD的半干转(电压不过25V的那款),电源是BIO-RAD的PC200,70KD的我转50分钟,20V,17KD的转20V,30分钟左右,条件不是很稳定,有时半路打开盖子看看MARKER转的情况,但膜和胶的位置一定不能窜。

也有人说用恒流,说1.2-2MA/CM2我看了一下,我的胶大约都是5*3左右大的,20V一般电流会是60-30MA之间,要是这样算的话,最高就30MA,我不太清楚.

如果用PVDF膜,先用甲醇浸泡一段时间,我一般是5分钟,但也有人说不过30秒,不清楚。

换了NC膜就直接放入转移缓冲液中的,晃30分钟左右。

滤纸开始是买的那种专用滤纸,上面三张,下面三张,后来有人说这种滤纸是做湿转用的,应当用那种比较厚的,上下各一张,我也不知道,后来就换成普通滤纸了,上下大约各15张左右,有时着急还反复用过,效果也还可以,估计问题不大。

因为这款半干转膜仪说明书上说不会短路,所以一般滤纸》膜》胶.他们之间一定不要有气泡.。

膜上要做好标记,识别正反面和上下,切个小角是常用的方法,有MARKER也方便记.

转膜后的胶可用考染看看转膜情况.

考马斯亮蓝R250:

R2500.25克,甲醇50ML,冰乙酸40ML,加水到100ML.

脱色液:

乙酸50ML,甲醇225ML(可用乙醇),ddH2O500ML

10*丽春红(20ML):

2%丽春红(0.4克),30%三氯乙酸(6克),30%磺基水杨酸(6克).用时加入9倍的ddH2O

10*转膜缓冲液:

70KD分子量:

Tris29克,甘氨酸14.5克,SDS1.85克,加水到500ML.

用时取10ML,加20ML甲醇,加70ML双蒸水

17KD分子量:

Tris29克,甘氨酸14.5克,加水到500ML.

用时取10ML,加50ML甲醇,加40ML双蒸水

封闭

用5%的封闭液(伊利的高钙脱脂),室温,摇床1小时.

5%封闭液:

1克脱脂奶粉,20ML洗膜液.

洗膜液:

10*PBS50ML,450MLddH2O,0.5MLTWEEN-20

抗体孵育

将膜上的封闭液洗去(轻轻晃晃就可)

一抗:

用杂交液配置.浓度可根据点蛋白实验,及ECL要求来定.

4度,过夜.最好有那种4度摇床.我一般早上到实验室后,再摇床上再摇3个小时左右.

洗膜液洗3次,每次10分钟.

二抗:

用杂交液配置.室温,摇床,1小时.

洗膜液洗3次,每次10分钟.PBS洗5分钟.

如果一抗没有混浊,放置时间不长,可以重复使用,本人一般连作二天时,才会重复用,如果因为一抗的原因而不出结果,太不值了.

杂交液:

BSA0.5克,洗膜液50ML.4度保存,如有混浊,重配.

点蛋白试验:

在正式作WESTERN之前可先做这个,如果没有结果可能提蛋白中不含目的蛋白,也可能一抗与目

的蛋白结合不好,或一,二抗结合不好.(之前拿一滴二抗和ECL试一下是否发光,以排除二抗的问题).若有结果,可能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一,二抗浓度.

取小块膜,放到24孔板中(PVDF先有甲醇泡,烘干),滴上不同浓度的蛋白(先加5UL,37度烘干,再加

5UL,烘干),加封闭液,室温,摇床一小时,洗去.加不同浓度一抗,2-3小时,室温,摇床.洗膜液洗3次,

每次10分钟.不同浓度二抗一小时,室温,摇床.洗膜液洗3次,每次10分钟.PBS洗5分钟.显色

ECL显影

将膜上多余的水吸干,与胶相邻的一面向上,按ECL说明书配置发光液.点在膜上.

不同厂家ECL要求不一样,本人用的ECL二种液体1:

1混合后,0.125/CM2,放置2分钟,吸干(可以

用微量加样器抽回来,可连续用下一张膜),放在保鲜膜上,包好,压片.

若肉眼可见发光,可压10-20秒;若看不到,可压30分钟.(再长的时间没试过,一般30分钟不出,就

重新再回一次ECL,重做一次,若再不出,就认为没有了.)

转完膜后的膜如果不能及时做,可放在洗膜液中,4度保存,最多放过2天,时间长了就不知道了.小分子量的蛋白半干转效果比较好,大分子量(100KD)以上建议湿转。

具体转膜条件需要多摸一下。

30-80KD半干转恒流1mA/cm2,1-1.5h都可以,大分子湿转100V,2.5h以上应该可以,转完膜丽春红染出的条带比较清楚的话,一般都能有结果。

湿转,Buffer一定要预冷,最好提前一天配好放4度;滤纸不要大过PVDF膜,防止短路;胶在负极,膜靠近正极,放入Tank前检查一遍会使你免以体会放反的痛心疾首;膜要标记好正反面;转膜过程中,经常过去看看,防止意外,如电泳仪接触不好。

显影:

转膜后看和你的蛋白分子量近似的预染Marker有没有转过去,如果marker没问题,那

基本可以认为你的蛋白转过去了。

显色的话应该ECL好些吧,灵敏度更高呢,HRP标记的二抗孵育完后用TBST充分清洗,然后加ECL试剂,包好后压片,一般如果你能够看到荧光的话,压片5min以内就可以看一下,如果看不见的话,直接压半小时吧。

暗室中压片,压片完后显影、定影、水洗,就可以了。

要是对曝光时间没有把握,可以一次叠两张胶片,相当于做个梯度。

蛋白分子量大小分别为21kd、28kd,用的是湿转,请问多大电流,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解答:

分子量比较小,最好是用干转,湿转效率太高,易转过了。

干转的话,用2.5A/cm2,

30min就应该够了。

湿转,按照bio-rad的说明,用100mA,也得要半个多小时吧。

转膜时何为湿法,何为半干法?

解答:

半干法和湿法转移是两种不同的转移装置下的转移系统,将膜,胶,滤纸整个浸泡在buffer的Tank里转移的,叫湿法;用滤纸吸buffer来做转移体系的叫半干法半干法转移与胶的面积和蛋白分子两大小好像都有关系,那么湿法转移是不是所有的转移条件都一样呢?

一般的条件是怎样的?

解答:

半干转的电流大小是按照面积来算的,时间是根据蛋白分子大小定的;而湿转的话电流是恒定的,时间也是根据分子量而定。

western显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i.放射自显影

ii.底物化学发光ECL

iii.底物荧光ECF

iv.底物DAB呈色现常用的有底物化学发光ECL和底物DAB呈色,体同水平和实验条件的是用第一种方法,目前发表文章通常是用底物化学发光ECL。

只要买现成的试剂盒就行,操作也比较简单,原理如下(二抗用HRP标记):

反应底物为过氧化物+鲁米诺,如遇到HRP,即发光,可使胶片曝光,就可洗出条带。

DAB好还是ECL好?

答:

DAB有毒,但是比较灵敏,是HRP最敏感的底物;ECL结果容易控制,但被催化时灵敏度差一点,但如果达到阀值,就特别灵敏,可以检测pg级抗原。

要看你实验的情况。

westernblot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的资料

1.把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蛋白质电泳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

1)转移缓冲液洗涤凝胶和硝酸纤维素膜,将硝酸纤维素膜铺在凝胶上,用5ml移液管在凝胶上

来回滚动去除所有的气泡。

2)在凝胶/滤膜外再包一张3mm滤纸(预先用转移缓冲液浸湿),将凝胶夹在中间,保持湿润和没有气泡。

3)将此滤纸/凝胶/薄膜滤纸按照厂家建议方法放入电泳装置中,凝胶面向阴极。

4)将上述装置放入缓冲液槽中,并灌满转移缓冲液以淹没凝胶。

5)按照厂家所示接通电源开始电泳转移。

6)转移结束后,取出薄膜和凝胶,弃去凝胶。

2.将薄膜漂在氨基黑中快速染色,直至分子量标准显现时取出,记录下标准位置。

3.用100ml水洗涤纤维素膜,必要时可用脱色缓冲液。

4.膜置印迹缓冲液中于37℃保温1小时。

5.室温下,用PBS-Tween缓冲液洗涤薄膜。

6.用封口机将薄膜封入塑料袋中,尽可能不留空气。

7.袋的一角剪一缓冲液的小口,用透析袋夹紧。

8.混合:

NGS(100微升),印迹缓冲液中的抗体(10毫升),加在装薄膜的袋中,于室温下摇动

2小时(或4℃过夜)

9.用总体积300mlPBS-Tween缓冲液,分4次在一浅盘中洗涤薄膜,每次75ml。

10.将连接生物素的羊抗兔IgG(40微升溶于10毫升印迹缓冲液/100微升NGS)加在袋内,于室温下摇动1小时。

11.按步骤9洗涤。

12.加入抗生素蛋白-HRP(40微升溶于10毫升印迹缓冲液/100微升NGS),于室温下摇动。

注意事项:

westernblot中转移在膜上的蛋白处于变性状态,空间结构改变,因此那些识别空间表位的抗体不能用于westernblot检测。

这种情况可以将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或细胞裂解液中的所有蛋白先生物素化,再用酶标记亲和素进行westernblot。

实验中取胶和膜需带手套。

westernblot试验心得

前两天做了一个westernblot,现在把试验中的一点小小的体会发上来,与大家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点!

1本实验室采用的脱脂奶粉已经存放了近两年了,虽然是四摄氏度保存,但是其封闭质量还是难

以保证的。

所以本人的试验结果中出现了小斑点。

建议最好使用BSA或专用的脱脂奶粉进行封闭,虽然贵点,但还是有个好点的结果比较好。

2本人采用的是过夜封闭方法,虽然时间长,想想封闭效果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定要注

意封闭液是否盖过了全部的膜,不要漏掉任何一个小角落哟。

3洗膜的时候,最好将膜放在平皿中,置于水平的试验桌面上,不时用手晃动一下平皿,这样洗膜会比在脱色摇床上更完全。

因为在脱色摇床上晃动,有时洗涤液不足以完全没过膜,在最后显色的时候,会发现液体流过的一道道痕迹,使背景值增加。

4其实在westernblot中,以上操作都是小问题,最主要的是一抗的质量和待检测蛋白的提取质量。

在试验之前,最好先用阳性对照与一抗做免疫学沉淀检测(如ELISA),看看其效价和质量,以便确定在后来的杂交试验中一抗的选择和加量。

另外,在做杂交之前最好也先跑一块PAGE胶,染色,检测一下待检蛋白的提取质量。

5在加一抗温育之前,最好先将等量的一抗与野生型(即阴性对照)的蛋白在37摄氏度作用30分钟,这样可以封闭掉一抗的一些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6一定不要忘记做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特别是阴性对照,不然结果出了什么问题,就无从分析了。

7全程做下来,最后的显色就像是个一锤定音的时刻,分外激动,但也应该尤为专注,一旦目的条带出现了,就要马上对显色进行终止,要不然杂带就要出来了。

主要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