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083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docx

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第三章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

十、高危孕产妇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3.10.1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和技术规范,建立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人员职责。

依据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发布的有关工作和技术规范,制订高危孕产妇管理相关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重点部门质量管理措施。

【C】

1.落实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发布的有关孕产期保健、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要求和技术规范,有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人员职责和工作流程。

2.高危孕产妇管理关键环节(如筛查、接诊与转诊、救治、随访、宣教等)有工作指标及工作流程。

3.对高危孕产妇提供连续服务,孕期保健门诊、高危孕产妇门诊、急诊室、产房、产科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产后门诊等相关部门衔接流畅。

4.对各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工作流程等培训,相关医护人员掌握并遵循。

【B】符合“C”,并

1.孕产保健部至少每月有一次常规质量安全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持续改进质量安全管理。

2.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工作流程知晓率≥90%。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3.10.2开设高危孕产妇门诊,制定主要病种诊疗常规,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

开设高危孕产妇门诊,有主要病种诊疗常规,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

(★)

【C】

1.有高危孕产妇门诊,具备主治以上职称的专职人员负责,工作职责明确。

2.有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服务流程(从孕产保健→分娩期→产褥期保健的连贯服务流程)。

3.对“高危孕产妇”有明确的定义,有主要病种诊疗常规,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贫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常见的妊娠期合并内外科疾病以及产后抑郁症等。

4.实行高危妊娠首诊负责制,组建由主管院长、医务处(科)、产科、妇科、新生儿科、产前诊断、麻醉、医技等有关科室业务骨干组成的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接受高危孕妇的转诊。

5.为高危孕产妇建立专案,有高危孕产妇随访工作记录。

【B】符合“C”,并

1.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高危孕产妇管理率≥98%。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检查考核,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3.10.3有高危孕产妇识别与救治技术的培训方案和计划,定期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

有高危孕产妇识别与救治技术的培训计划和方案,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高危孕产妇识别与救治能力。

【C】

1.有高危孕产妇识别与救治技术培训年度计划和方案,并落实。

2.有培训教案、大纲和教材;有指定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实施。

3.有危重孕产妇紧急救治的绿色通道和孕产妇抢救工作流程、危重孕产妇急救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

【B】符合“C”,并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覆盖率100%。

【A】符合“B”,并

参训人员考核合格率100%。

定期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总结经验与教训,提高综合救治能力。

【C】

1.有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制度、评审方案。

重点是获得本院连贯的医疗保健服务的情况,除诊疗质量外,还至少有:

①高危孕产妇服务从孕产保健→分娩期→产褥期保健的连贯性;

②高危孕产妇保健与医疗信息传递及时正确性。

2.有孕产妇危重症评审专家组。

3.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B】符合“C”,并

对评审提出的问题及缺陷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救治能力。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对评审意见的整改情况进行监管。

十一、分娩管理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3.11.1机构和相关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

机构和相关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

【C】

1.机构具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的相关资格。

2.助产技术人员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3.分娩室“24小时×7天”服务,每例接产时必须由2名以上助产技术人员在场,高危妊娠分娩时必须有产科医师和新生儿医师在场。

4.相关助产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每年对已经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助产人员,进行能力与安全评价,有记录。

2.助产人员有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和执行记录。

【A】符合“B”,并

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及主管职能部门监管。

3.11.2有分娩质量管理相关制度,明确人员职责。

建立分娩风险管理和预警的制度与流程。

有助产管理和分娩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和人员职责,制订分娩管理质量和持续改进方案并落实。

【C】

1.有各项助产管理和分娩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及执行记录,有专人负责。

2.相关助产人员知晓本岗位的管理制度要求。

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相关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分娩质量和持续改进方案。

【B】符合“C”,并

1.由中级职称以上医师负责产房质量管理。

2.科室至少每季度对方案执行和制度落实进行考核评价,有记录。

3.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科室有定期检查的结果,有持续改进的事实。

建立分娩风险管理和预警的制度与流程,确保助产技术项目安全、有效、适宜。

【C】

1.建立分娩风险管理和预警的制度与流程。

2.有分娩风险防范的相关制度与程序文件。

(1)有产房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2)有分娩相关的各种诊疗常规。

(3)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各级医护人员知晓自己的岗位职责。

(4)有明确的质量安全指标。

(5)定期召开医疗安全会议,并有相应记录。

3.有分娩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1)产房人员熟悉产房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有定期各项安全指标的院内抽查及科内自查,并有相应记录。

(3)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记录在案并制订防范措施。

4.有新生儿复苏、心肺复苏、肩难产、产后出血、子痫、羊水栓塞处理流程与措施。

5.助产人员熟悉本岗位的风险防范与预警要求。

【B】符合“C”,并

1.有记录证实相关管理职能部门执行监管的责任。

2.有定期举行产科急救预警演练的记录。

【A】符合“B”,并

有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检查的结果,有持续改进的事实。

3.11.3分娩室设置应布局合理,符合管理规范要求。

分娩室设置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布局合理,有分娩室的管理制度,有检查监督部门执行记录。

【C】

1.有分娩室的管理制度。

2.产房相对独立,周围清洁无污染源。

3.分娩区总面积应在100平方米以上,应集中设在病区一端,远离污染源,应有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隔离产房与污物专用通道。

4.产房应有调温、控湿设备,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以50~60%为宜,新生儿抢救台温度在30~32℃。

各房间应设足够的电源接口。

5.洗手区域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脚踏式、肘式、感应式),室内配备动态空气消毒装置。

6.隔离待产室和分娩室所有器械应单独使用,用后的产房、产床应彻底消毒。

7.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的院感防控符合相关要求。

【B】符合“C”,并

1.有记录证实相关管理职能部门执行监管的责任。

2.缓冲区:

面积不小于20m2。

3.分娩间单人单间,每间面积不小于25m2,内设有独立的洗手间;若设置为两张产床的分娩室,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20m2。

4.有单独的可陪产的独立分娩室。

5.产房设有独立的产科手术室,或产房有到达手术室的快速通道。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监督检查,有定期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有持续改进的事实。

有产程中所需物品、药品、抢救包、抢救流程图和急救设备,固定位置,定期检查维护,及时补充和更换。

【C】

1.有产程中所需物品、药品、抢救流程图和急救设备的管理制度。

2.配备专门抢救包(如产后出血包括宫纱、气囊填塞器具等、子痫抢救包、羊水栓塞抢救包等)、长效宫缩剂、新生儿复苏器材等。

3.分娩室设备、急救药品齐全,满足分娩操作的需要,固定位置,定期检查维护,及时补充和更换,有定期检查维护记录。

4.相关人员熟悉本部门管理要求,熟悉药品及急救设备位置及性能。

【B】符合“C”,并

1.配备专门的仪器维修人员、维护手册。

2.科室有每月定期检查产程中所需物品、药品和急救设备的记录,对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设备科等)对问题与缺陷改进效果有评价、有记录。

3.11.4加强产程管理。

分娩前应进行母婴再评估/诊断。

产程中依照规范进行各项诊疗及操作并完整记录。

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

遇有特殊治疗及处理,应及时与本人或委托人充分沟通,并获得同意,相关内容有记录。

按照诊疗规范进行各项诊疗及操作,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

【C】

1.熟练掌握产前检查及正常分娩的处理技术。

(1)高危妊娠的筛查、诊断、处理。

(2)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处理。

(3)产科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

(4)各种催、引产术的技术、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

(5)正确绘制产程图。

(6)难产的识别、紧急处理。

(7)产程中母婴监测技术:

阴道检查、生命体征的检查、胎心监护、羊水异常的识别等。

(8)软产道损伤的处理技术。

(9)产科出血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正确测量及估计出血量的方法、处理。

(10)心肺复苏技术。

(11)消毒和隔离技术。

(12)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技术。

(13)母乳喂养适宜技术。

(14)新生儿危险因素识别、紧急处理,新生儿复苏技术(包括气管插管)。

(15)预防艾滋病、乙肝和梅毒母婴传播技术。

2.分娩前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助产人员按照制度、程序进行母婴再评估/诊断,其结果应记录在病历上。

3.用产科诊疗规范、指南及临床路径规范诊疗工作,从临床诊疗流程与病历记录的诊疗方案中证实执行力。

4.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医务人员掌握各种难产诊疗技术。

2.有各种孕产妇急危重症、高危妊娠和高危新生儿的诊疗规范,有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

3.产房医护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并有记录(包括新上岗人员培训和再培训)。

4.有高危评分、头盆评分及宫颈评分记录。

5.科室有月度质量监督评估的结果(问题与缺陷)及整改意见。

【A】符合“B”,并

1.有分娩镇痛技术的应用规范与产程影响的处理流程。

2.每年有至少2次关于产科诊疗规范的再培训,并有书面记录。

3.相关职能部门对质量监督评估的结果(问题与缺陷)及整改效果有评价。

无医学指征禁止干预产程进展。

产程干预时须有明确的医学指征,有干预效果评价制度及记录。

【C】

1.有明确的产程干预医学指征、流程与操作规程,有促进自然分娩措施。

2.产科医生应掌握产程干预的医学指征,并应进行每年至少1次培训,有书面的培训记录。

3.控制无指征人工破膜率在10%以下、会阴侧切率在30%以下。

4.有缩宫素的使用规范和阴道助产技术的操作规程,如产钳助产、吸引器助产、臀牵引等。

5.中级以上职称的产科医生应熟练掌握产程干预指征;住院医师应基本掌握产程干预指征。

6.开展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技术并有记录。

【B】符合“C”,并

1.产科医生每年至少2次培训,有书面的培训记录。

2.有对孕产妇进行相关宣教的相关制度。

产妇基本了解自己接受了哪些产程干预及原因。

3.科室能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有记录。

(1)操作者自我检查。

(2)专(兼)职人员质控活动。

(3)有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发生后有报告、检查、处理的流程和规定,并有记录。

4.科室每月组织召开质量评估会议,分析评估上月的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抗菌药物使用、伤口愈合不良、病案质量、急危重症抢救等事宜,并提出整改措施。

5.科室建立质量安全考评制度,并计入个人绩效考核。

【A】符合“B”,并

有月度产程干预评估结果(问题与缺陷),有持续改进的记录。

3.11.5选择合理分娩方式。

有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手术前评估和审批制度,规范管理急诊剖宫产手术,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

有明确的阴道助产医学指征,阴道助产须经有资质的助产人员评估并实施。

【C】

1.有明确的阴道助产医学指征及技术操作规程。

2.阴道助产须经有资质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评估及实施。

3.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有事实与记录证实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履行监管的责任。

2.科室有月度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及持续改进的事实。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对质量监督评估的结果(问题与缺陷)及整改效果有评价。

阴道分娩转行剖宫产有明确的医学指征。

有明确的转行剖宫产手术术前评估和审批制度,有明确的剖宫产知情告知制度。

【C】

1.有人工破膜及缩宫素引产和缩宫产的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对阴道分娩转剖宫产的医学指征有明确的书面规定,实施至少1年以上。

(1)有阴道分娩转行剖宫产手术前评估管理规定,并须经有资质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评估审批。

(2)产房中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由中级职称以上医师判定及处理。

(3)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率控制在10%以内。

(4)阴道助产率控制在5%以下,会阴侧切率应低于30%。

(5)新生儿窒息率应在10%以下。

(6)抽查病历医学指征合格率应达到90%以上。

2.有阴道分娩转剖宫产知情告知制度,遵照执行。

3.对相关人员每年至少进行1次再培训,并有书面的培训记录。

4.相关人员熟知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定期对中转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与近期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总结,有记录。

(1)抽查病历医学指征合格率达到100%。

(2)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率控制在8%以下。

(3)会阴侧切率应低于15%。

(4)新生儿窒息率在5%以下。

2.对相关人员每年至少进行2次再培训,并有书面的培训记录。

3.科室有月度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及持续改进的事实。

【A】符合“B”,并

1.有事实与记录证实相关职能部门履行监管的责任。

2.相关职能部门有定期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有持续改进的事实。

用制度和流程规范管理急诊剖宫手术,有明确的急诊剖宫产手术管理规范和流程,有急诊剖宫产的管理制度和审批流程。

【C】

1.有实行急诊剖宫产分级管理制度及审批流程,并由主治以上医师决定。

2.有急诊剖宫产绿色通道,确诊后30分钟内到达手术室。

3.新生儿急救人员随叫随到。

4.配备超声诊断仪器及技术人员。

5.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对急诊剖宫产根据危重程度进行分级,记录在病历中。

2.在手术室有施行阴道助产的条件。

【A】符合“B”,并

1.至少有一名新生儿医师在分娩现场。

2.相关职能部门有定期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有持续改进的事实。

实施剖宫产过程质量控制(指标详见本细则第六章第四节)。

(★)

【C】

1.将剖宫产过程质量指标作为规范诊疗行为重要措施。

2.有控制剖宫产的相关保障制度与工作流程,相关医师知晓并遵循。

3.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控制在10%以下。

4.有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保障措施,提供健康教育服务。

【B】符合“C”,并

1.至少每月一次对剖宫产过程质量指标执行力进行评价。

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的措施。

3.近三年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

【A】符合“B”,并

1.职能管理部门对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的成效有评价。

2.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指标实施剖宫产质量控制。

3.11.6依照诊疗规范进行各项诊疗及操作。

有符合医疗卫生管理法规的各项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常规,处理能力与本院功能、任务相一致。

【C】

1.有各项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常规。

2.具有识别严重产科并发症与合并症的能力。

3.将“加强高危妊娠和剖宫产手术管理,提高产科工作质量,确保母婴安全”纳入院内医疗保健质量管理工作之中,健全产科服务管理体系。

【B】符合“C”,并

定期开展产科质量自我评估与分析,对危重孕产妇紧急救治的绿色通道和孕产妇抢救工作流程、危重孕产妇急救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估。

有产科危重病种管理相关的工作制度和诊疗流程,有相关人员的职责。

【C】

1.有产科危重病种管理的工作制度、诊疗流程。

2.相关人员知晓相关岗位职责。

【B】符合“C”,并

科室有月度检查的结果(问题与缺陷)及持续改进的事实。

【A】符合“B”,并

相关职能部门对质量监督评估的结果(问题与缺陷)及整改效果有评价。

3.11.7分娩时有具备新生儿复苏能力的医护人员在场,有危重情况时新生儿抢救的制度和流程。

有分娩时具备新生复苏能力的医护人员在场的制度,有新生儿抢救制度和规范的新生儿复苏流程。

【C】

1.有分娩时要求具备新生儿复苏能力的医护人员在场的制度。

2.每次分娩,产房或手术室至少有1位熟练掌握新生儿插管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3.有新生儿抢救制度和规范的新生儿复苏流程。

4.对新上岗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有相应的记录。

【B】符合“C”,并

1.有新生儿科主治医师以上医生进入产房协助处理高危妊娠分娩和实施新生儿复苏的程序。

2.科室对全体助产人员每年1次的新生儿复苏标准进行再培训与考核合格,并有相应的记录。

3.科室有月度定期检查新生儿复苏记录,对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有事实与记录证实主管职能部门对问题与缺陷改进效果有评价。

3.11.8具备对危重孕产妇及时救治的人员、设备、药品、设施和场所,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抢救床位满足抢救需求,设备、药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

【C】

1.有危重症救治室,至少有一张抢救床位。

2.危重症救治室配置的设备、药品能满足对危重孕产妇的救治需要。

至少配备以下设备,但不限于:

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床、心电图机、除颤仪、心肺复苏抢救车(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管道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等。

3.储备的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的管理和使用有规范与流程、有记录。

4.对医护人员使用各种抢救设备有培训和考核。

5.设备处于备用状态,有维护监测记录,并有明确标识。

【B】符合“C”,并

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

【A】符合“B”,并

1.通过信息系统及时获得医学影像的检查结果。

2.相关职能部门对制度执行有监管,并持续改进。

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指南的操作技能,定期评价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

【C】

1.有定期全员心肺复苏技能考核与评价制度与程序。

2.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指南的操作技能。

3.有心肺复苏技能考核与评价记录。

【B】符合“C”,并

1.定期评价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

2.有记录证明相关职能部门已履行了监管责任。

3.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记录,有改进。

有危重症孕产妇救治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C】

1.有危重症救治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2.对入住危重症救治室的患者实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3.有对上述制度、职责、规范及流程的培训。

工作人员知晓各项抢救流程。

【B】符合“C”,并

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率达到100%。

【A】符合“B”,并

对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深静脉栓塞等产后危重抢救流程定期有演练。

3.11.9有《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与资料存储的场所,有管理和签发流程、工作制度、填写规范并落实。

有《出生医学证明》存储的场所,有《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的场地,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设施。

【C】

1.有专门储存《出生医学证明》的场所,有《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的场地。

2.配备与业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

3.严格履行申领告知义务和保管工作要求。

有《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和签发操作流程,工作制度并落实。

管理、签发人员分工明确。

【C】

1.有《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和签发的工作制度。

(1)《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类资料、签发类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组卷、归档,编写案卷目录,妥善规范保管。

(2)利用计算机对《出生医学证明》进行管理,签发产生的电子文件能按国家相关要求进行保存,《出生医学证明》存根及其相关资料按首次签发、换发分类进行归档,永久保存。

(3)《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机构及印章备案表、申领计划表、入库、出库登记本、首次签发、换发申请表、登记本、废证登记本、《出生医学证明》授权委托书等工作登记和工作文书,定期进行统计分析,上报统计报表。

2.有《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负责人、签发人员的工作职责并落实。

3.有《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和签发的操作流程,严格落实签发、证章分开、档案管理、废证管理、真伪鉴定、工作要求和责任追究制度。

【B】符合“C”,并

定期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签发流程、登记质量、人员资质、印章管理等环节与流程质量督查并有记录。

【A】符合“B”,并

有事实与记录证实相关职能部门对问题与缺陷改进效果有检查、有记录、有评价、有反馈。

十二、促进自然分娩

评审标准

评审要点

3.12.1有促进自然分娩、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并落实,明确人员职责,开展定期评估,控制剖宫产率。

有促进自然分娩、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明确人员职责,开展定期评估,控制剖宫产率。

【C】

1.有促进自然分娩、降低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人员职责明确。

2.有促进自然分娩的具体措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明确各相关部门质量管理职责,并落实。

3.有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并实施考核。

【B】符合“C”,并

科室每月检查,对问题与缺陷有分析、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

3.12.2按规定配备助产士,对助产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助产技术服务水平。

按规定配备助产士,保障助产士队伍的稳定。

对助产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C】

1.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助产士,有稳定助产士队伍的相关政策。

2.有助产人员促进自然分娩的专题培训计划与考核制度。

【B】符合“C”,并

1.落实培训计划及考核制度,助产人员接受培训率100%。

2.有与培训相适宜的技能培训设施和设备。

【A】符合“B”,并

1.有培训及考核结果的分析、总结,实施改进措施,有成效。

2.助产人员考核合格率100%。

3.12.3开展促进自然分娩知识技能培训与健康教育,将促进自然分娩纳入孕妇学校常规教学内容。

开展促进自然分娩知识技能培训与健康教育,为孕产妇提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及婴儿护理有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

将促进自然分娩纳入孕妇学校常规教学内容。

【C】

1.有促进自然分娩宣教的师资及教材,对医务人员进行促进自然分娩知识技能培训。

2.孕妇学校课程中有促进自然分娩、孕妇体重控制、孕妇营养、孕产妇心理保健等健康宣教内容。

3.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中100%接受过自然分娩知识的宣教。

4.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中促进自然分娩知识的知晓率60%以上。

【B】符合“C”,并

1.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中促进自然分娩知识的知晓率80%以上。

2.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1.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中促进自然分娩知识的知晓率90%以上。

2.相关职能部门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