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201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docx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是指管理者对组织的稀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的过程。

2.组织环境:

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

3.管理者角色:

是指管理者做一项工作应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

4.组织(企业)文化:

是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的总称。

5.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6.系统方法:

就是用系统观念来分析、研究和学习管理学的原理和从事管理活动。

(二)填空题

1.管理活动产生的条件是协作劳动

2.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值。

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

3.效果是指管理活动实现或达到预定目标。

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4.管理的核心(实质)是协调

5.组织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面

(三)简答题

1.有效果的组织一定是有效率的吗?

试说明之。

答: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

效率涉及的是管理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关注的是资源成本最小化。

效果是指管理活动实现或达到预定目标。

它涉及的是管理活动的结果,关注的是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既讲效率又追求效果。

2.简述组织管理的任务

答:

(1)是取得合理经济效益;

(2)是使工作具有生产性并使职工有成就;

(3)是承担和关注企业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4)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创造一种良好环境。

3.简述管理者履行的四种共同职能?

答:

管理者履行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4.解释管理的二重性及其现实意义。

答: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学习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管理的两重性原理是建立我国有特色管理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2)管理的两重性原理能使人们正确对待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

(3)管理要体现一定的社会文化或民族文化,因地制宜。

5.如何理解系统观念?

答:

系统的观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性、系统的目的性、系统的多级递阶结构、等价原则、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等等。

(四)论述

1.试述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2.什么是管理?

试述管理的一般性。

3.如何理解“管理不是工具,是哲学”?

4.您认为在中国的企业里应怎样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环境?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本章节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所谓例外原则:

就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把例行事务,授权下层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的权力。

2.为了防止梯形指挥(等级制度)系统的活动,在信息传递上可能出现的延误,法约尔提出了允许横跨权力线进行交往联系的“跳板”即“法约尔桥”(等级制度)。

3.“非正式组织”:

是指人们在共同劳动和相互交往中出于各种社会需要,自然形成的有特殊感情、规范、惯例和倾向的无形群体或团体。

4.企业中的所有员工都是管理的出发者,他们是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做出令人满意决策。

5.人本管理:

是指以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尊重人为前提,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愿望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

6.学习型组织:

是一种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排除个人及群体的学习障碍,突破线性思考的方式,重新革新管理的价值观念、管理的方式方法的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

(二)填空题

1.罗伯特·欧文首先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有生机器”人的因素,注重对工人的行为教育。

因此,被公认为行为科学学派的先驱。

2.泰勒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取得雇主和工人两方面的合作,来一次精神革命。

3.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

因此,被称为“动作专家”或“效率专家”。

4.纪律就是企业领导人同下属人员之间在服从、勤勉、积极、举止和尊敬方面

方面所达成的一种协议。

5.传统组织形态行使权威的基础是先例和惯例。

6.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法定”的制度规范,作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

7.巴纳德认为,管理者的权威来自来自由下而上的认可。

8.权变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是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和方法。

9.“心智模式”是指根深蒂固于每个人或组织中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

10.彼得·圣吉认为,形成整体配合是开展团队学习的精

(五)简答论述题

1.科学管理的贡献和局限性是什么?

答:

贡献在于

(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他用科学方法对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为现代美国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奠定了基础。

(2)泰勒制的一套管理制度和方法,明显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局限性

(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2)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3)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问题。

2.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1)企业基本活动和人员能力结构;

(2)管理的一般原则:

14项原则;

(3)管理的五大要素: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4)管理教育。

3.简述韦伯的理想的组织形态——行政性组织。

答:

官僚集权组织的主要特征: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任用;

(4)职业定向;(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4.试比较泰勒科学管理与梅约人群关系论的异同。

答:

1)目标方面,

(2)达到目标的手段方面。

具体内容同学们自己总结。

5.简述霍桑试验以及对管理实践的贡献。

6.试述巴纳德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1)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2)正式组织存在要有三个基本条件

(3)组织效力原则和组织效率原则(4)权威接受论。

7.现代西方管理思想学派主要有哪些?

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试述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1)锻炼系统思考能力

(2)追求自我超越(3)改善心智模式(4)建立共同愿景(5)开展团队学习

第三章激励职能

本章节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激励:

是指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去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反复过程。

2.自我实现需要:

是指在工作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发挥自身潜在能力、实现理想的需要。

3.双因素理论:

即是与环境有关的保健因素和与工作本身有关的激励因素。

4.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目标。

具体可用公式表示:

M=V·E

5.所谓激励相容:

即是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恰当的方式去激励人。

6.强化:

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

7.工作丰富化:

是指通过改进工作设计,丰富工作内容,赋予更多的尝试机会,来增加工作本身的刺激性和挑战性,使职工获得发挥聪明才智和取得个人成就的机会的一种形式。

8.公平理论:

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二)填空题:

1.需要并非是纯主观的现象,它还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它是行为的原因,又是行为的结果。

2.人的行为是由最强烈的动机决定的;动机是由最强烈的需要决定的。

3.自我实现需要是指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

4.激励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互动式的即时过程。

5.所谓激励相容即是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恰当的方式去激励人。

6.波特——劳勒模式实际上更为完善、更全面的激励模式。

7.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三)简答论述题

1.何谓是激励?

激励的实质是什么?

答:

激励的定义。

激励的实质是根据职工的需要设置目标,并通过目标导向使职工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式行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简述激励的过程。

答:

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而又未能满足时,心理上便产生了一种不安和紧张。

这种不安和紧张是一种导向某行为的内在的驱动力即动机。

当人有了动机以后,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寻找、选择,努力接近或达到目标的行为。

行为的结果,可能达到了目标,并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再发生对新的需要的追求;行为的结果也可能未达到目标,需要未得到满足,由此而产生消极或积极的行为,如此周而复始,这就是激励的过程或模式。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和爱情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麦克莱兰理论中的三种需要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

(1)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它们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

(2)高成就需要者并不必定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同理,优秀管理者,也未必就是高成就需要者。

(3)社交需要、权力需要和成就需要与管理成功与否密切相关。

(4)可以通过训练、培养来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

5.简述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是评价、选择的过程,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目标。

具体可用公式表示:

M=V·E。

在管理中要处理三种关系:

(1)努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2)绩效与奖励之间的关系。

(3)奖励与满足之间的关系。

6.试述公平理论现实意义?

答:

公平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现实意义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自己发挥。

7.激励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答:

激励的具体方法有:

政策激励、目标激励、领导行为激励、榜样激励、情感与自尊激励、利益激励等等。

第四章领导职能

(一)名词解释

1.领导即影响力:

这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地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

2.经济人假设:

认为员工不喜欢工作,逃避责任且懒惰,所以必须强制他们进行工作的一种理论。

3.自我实现人假设:

认为员工具有创造性,愿意主动承担责任,能够自我指导的一种理论。

4.复杂人假设:

认为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和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的需要都是不同的,是复杂的,没有普适的管理方式的一种理论。

5.管理人假设:

认为,管理即决策,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结为决策活动。

企业中的所有员工都是管理的出发者。

同时,他们是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做出令人满意决策。

(二)填空题

1.领导影响力的来源于职位权力和非职位权力。

2.领导带来变革,管理维持秩序。

3.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著作《企业的人性面》中提出了一种基本上是消极的X理论。

4.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认为,可以把企业的所有员工都看作是管理人。

5.利克特发现,集体参与式的领导方式在制定目标和实现目标方面是最有效率的,富有成果的。

6阿吉累斯的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主张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帮助人们从不成熟或依赖状态转变到成熟状态。

7.路径——目标理论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方式是领导者采取种种步骤去设计一种环境,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

8.领导必须具有将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模拟他人的感情、意见与价值观念的能力。

这种能力即是移情作用。

(三)简答论述题

1.如何定义领导?

答:

领导定义为影响力,这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地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

影响力包括职位权力和非职位权力。

2.简述特质理论及其评价。

答:

关于研究有效领导人的性格、品质、能力等个人特质的理论非常多,有代表性的有:

斯托格狄的领导理论、埃德温吉赛利的领导理论等等和伟人理论(天才论)

斯托格狄的领导理论较全面地研究了有效领导者的品格;而埃德温吉赛利的领导理论的价值在于它不仅研究了有效领导者的特质,而且还研究了他所列特征的重要性;伟人理论则认为领导(领袖)的才能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不是后天培养的。

评价:

领导特质理论的价值在于:

为有志成为优秀领导者的人完善自身素质提供了依据;同时,该理论对于培养、选拔和考核领导者提供了标准和条件。

3.试述“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内容。

答:

“社会人”假设强调了人的社会性需要,突出了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这种假设的基本内容:

①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还包括人的社会需要;

②工业革命和工业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人们只能从工作中的社会关系去寻求乐趣和意义;

③工人对同事之间的社会影响力要比对组织所给予的经济报酬更为重视;

④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要的程度而改变。

4.概述菲德勒的权变模型。

答:

菲得勒首先假设了两种领导风格:

其次,影响领导风格有效性的三个主要因素:

①职位权力;②任务结构;③上下级关系。

最后,找出了不同环境类型下,最适用、最有效的领导类型。

5.如何提高领导者的修养?

答:

.①懂得领导者应具备的知识②移情作用③客观性④自知之明

6.领导方法有哪些

答:

基本的领导方法有①调查研究法。

②群众路线法。

③科学分析法。

关于具体的领导方法,同学们发挥。

第五章沟通职能

(一)名词解释

1.沟通:

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的过程。

2.下向沟通:

是指自上而下的沟通。

3.上向沟通:

是指自下而上的沟通。

4.横向沟通(平行沟通):

是指组织内部同一层次,不同业务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

5.斜向沟通:

是不同层次的,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业务部门和成员之间的沟通。

(二)填空题

1.沟通是指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和机器间传递的过程。

2.沟通联络不仅是信息的交流,还包括思想、情感的交流。

3.沟通主体、编码和译码是有效沟通的关键环节。

4.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

5.书面沟通本质上是一种间接沟通的方式。

6.上向沟通即是自下而上的沟通。

8.会议是组织正式沟通中一种有人情味直接的沟通方式。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沟通及其过程?

答:

沟通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的过程。

其过程是沟通主体形成概念后,采用合适的编码,通过沟通渠道将信息等传送给被沟通者,并通过译码形成概念和新概念;然后再采用合适的编码,通过沟通媒介将信息等传送给沟通者,他通过译码形成新概念的这样一种双向沟通。

同时,在双向的沟通过程中,还要有沟通效果、沟通障碍等因素影响。

整个的过程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沟通。

2.在组织中哪些沟通方式最为常用?

答:

在组织中常用沟通方式有:

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和电子媒介。

3.正式沟通有几种形态?

答:

正式沟通的形态有:

链式沟通、环式沟通、Y式沟通、轮式沟通和全通道式沟通。

4.沟通的障碍有哪些?

如何克服?

答:

沟通的障碍首先,来自信息发送者的障碍,包括沟通技能较差、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个人信誉不好、时间紧迫等。

其次,来自信息接收者的障碍,包括心理因素、不专心、理解障碍、过早的评价等。

最后,来自沟通情境的障碍,包括组织中地位的差异、团体气氛不和谐、渠道不畅通等。

可以从以下方面克服沟通障碍:

一是只沟通必要的信息,二是明确每次沟通的目的,三是沟通前要澄清自己的想法,四是慎选用语,五是重视非语言沟通提示,六是选择适当的时机、方式和环境,七是运用反馈,八是改善沟通环境,避免信息沟通受到干扰,九是注意积极倾听。

第六章计划职能

(一)名词解释

1.计划:

是对未来的事情做出事先的安排。

2.决策:

是决策者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3.程序:

从时间顺序上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

4.规则:

是对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5.滚动计划法:

是一种定期编制和修改未来计划,顺延滚动的一种方法。

6.限定因素原理:

是主管人员越是能够了解对达到目标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够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拟定各种行动方案,编制出较科学的计划。

7.承诺原理:

认为,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因而,许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

8.目标管理(MBO):

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和方法。

(二)填空题

1.计划工作的基本内容为两大方面:

一是目标,二是达到目标的措施。

2.计划是管理职能的首要职能。

3.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基本要求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程序是对所要进行的活动规定时间顺序,是一种工作步骤。

5.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也称之为“数字化”的计划。

6.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成本、产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组织不赢不亏的点,以帮助管理者制定产量、利润计划的一种方法。

7.线性规划方法是解决某个问题的整体效益最优的问题。

8.事项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消耗资源和占用时间。

9.滚动计划法一般适用于长期计划的编制和修订。

10.有限理性决策的结果是一个“满意”的决策,即是一个解决方案“足够好”的决策,而不是一个最大化的决策。

11.电子会议是一种将名义群体法与尖端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最新的群体决策方法。

12.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成绩。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计划和计划工作?

对比正式计划与非正式计划的不同?

答:

计划是指狭义的制定计划;计划工作是指广义的计划,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

正式计划中的目标被郑重地写下来并使组织的全体成员都知道。

正式计划一般存在于大型企业中。

非正式计划是什么都写不出来,即没有计划任务书。

这种非正式计划大量存在于小企业中。

2.计划工作有哪些特性?

如何理解这些特性?

答:

计划工作特性如下:

①计划的目的性。

②计划的首位性。

③计划的普遍性。

④计划的效率性。

⑤计划的创造性等。

3.为什么要做计划?

计划能消除变化吗?

答:

因为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能为组织成员指明方向;计划可以为组织预测未来,减少变化的冲击,降低风险;计划可以减少重叠和浪费性的活动;计划有利于进行控制;计划可以带来绩效。

计划不能消除变化。

4.简述政策、程序、规则之间的区别?

答:

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明文规定。

程序是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

规则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5.计划工作一般应有哪些步骤?

答:

计划工作一般有八个步骤:

①估量机会;②确定目标;③确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④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⑤评价多种备选方案;⑥选择方案;⑦拟订派生计划;⑧编制预算。

6.何谓滚动计划法?

它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

所谓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编制和修改未来计划,顺延滚动的方法。

有三个特点:

①近细远粗。

②保持各期计划的灵活性或弹性或适应性。

③保持各期计划之间的连续性。

它一般适用于长期计划或受内外环境影响较大的计划的编制和修订。

7.网络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是什么?

答:

网络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网络图来表达计划任务的进度安排及其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网络时间计算及分析,利用时差确定关键线路,并进行工期、资源与成本优化,以求得最优计划方案。

计划评审技术适用于单件生产类型,特别适用于一次性的生产或工程项目。

8.目标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答:

目标管理是组织的最高领导层和员工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各自制定出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和个人目标及保证措施,上下共同商定,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依据的一种管理制度。

其特点是:

①是让所有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②强调“自我控制”。

③促使权力下放。

④注重成果第一。

9.目标管理有哪些优缺点。

答:

目标管理的优点:

①是一种更好的管理;②有助于弄清组织结构;

③它启发了自觉,提高了士气;④便于开展有效的控制。

其缺陷有①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阐明不够;②没有把指导方针向各级主管讲清楚;

③目标难以制定④强调短期目标。

10.如何理解承诺原理?

怎样理解长短期计划之间的关系?

答:

承诺原理内涵:

计划必须有期限的要求;其二,每一项计划的许诺不能太多。

其三,强调长期计划和当前决策协调一致的重要性。

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需要特别注意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的结合问题。

11.预算有几种方法?

什么是计划—规划—预算法?

答:

计划—规划—预算法的步骤有:

①由最高主管部门提出组织的总目标和战略,并确定实现目标的项目;

②分别按每一个项目实施阶段时所需的资源数量进行测算和规划,并排出项目的优先次序(优先级);

③在编制预算时,从目标出发,按优先次序(优先级)和项目的实际需要分配资源;

④根据各部门在实施项目中的职责和承担的工作量将预算落实到部门。

第七章组织职能

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组织:

是指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

2.组织结构:

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是执行管理和经营任务的体制。

3.事业部制:

也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4.超事业部制:

是在组织最高管理层和各事业部之间增加了一级管理机构,负责统辖和协调所属各个事业部的活动,使管理体制在分权的基础上又适当地集权的一种模式。

5.矩阵结构制:

又称规划目标结构。

它是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目)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式的规划——目标结构组织形式。

6.授权:

就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7.管理层次:

是指组织中职位等级数目或行政等级数目。

8.管理幅度:

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有效指挥下属人员的数目。

(二)简答及论述题

1.组织结构与组织工作是什么关系?

答:

组织结构是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

2.直线职能结构有什么特点?

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

直线职能结构的特点:

①组织的决策权集中在其最高领导层;②各级直线指挥部门和指挥人员可以直接向其所属下级发布命令指示,并负全部责任;③其职能部门和职能人员仅是同级指挥主管的参谋和助手。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对中、小型组织比较适用。

3.直线职能参谋制定怎样产生的?

它与直线职能制的区别与联系。

答:

直线职能参谋制是为解决直线职能制的横向协调问题产生的。

它是在直线职能制的基础上产生的组织结构制,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个别职能部门拥有直线权力。

4.事业部制有什么优缺点?

答:

事业部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例外管理;②有利于提高事业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③有利于各事业部之间展开竞争,④有助于培养和训练全面管理人才。

缺点:

①机构重叠,用人较多,②容易使各事业部产生本位主义思想。

5.什么是超事业部制?

它是怎样产生的?

它与事业部制的关系。

答:

超事业部制是在组织最高管理层和各事业部之间增加了一级管理机构,负责统辖和协调所属各个事业部的活动,使管理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