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会计实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7022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会计实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总结会计实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总结会计实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总结会计实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总结会计实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总结会计实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总结会计实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总结会计实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总结会计实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总结会计实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总结会计实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结会计实务.doc

《总结会计实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会计实务.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总结会计实务.doc

归纳与总结:

会计实务

第一章、总论:

1.利得和损失可能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最终也影响所有者权益,也可能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如: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常会遇到的账面价值和账面余额,我们主要记下账面价值就是250,例:

原价300(账面余额)-50减值准备=250账面价值

第二章、存货:

1、委托加工发生的消费税有二种做法,1)收回后直接出售的,消费税计入成本。

2)收回后继续生产产品的,消费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2、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合理损耗计入采购成本。

3、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借:

资产减值损失  贷:

存货跌价准备。

注意:

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是可以转回的,做相反的分录。

但只能转回原已计提的金额内。

第三章、固定资产

1、外购的固定资产成本入账包括:

买价、相关税费等,但不包括员工培训费(入当期损益)。

2、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3、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对外投资等,会计处理时都先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这个科目

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

1、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

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计量模式(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

2、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模式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自用或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非转投,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方差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差额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第六章:

无形资产

1、初始成本不包括引入新产品的广告费、管理费用等间接费费用。

及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

2、研究阶段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先通过“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归集,期末结转到管理费用。

3、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成本“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不符合的“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4、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不一定是直线法,和预期实现方式有关。

当月取得当月摊。

5、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摊销,每期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商誉也是每期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

第七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主要区分是否有商业实质,时间、风险、金额不同,换入与换出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只要其中有一个不同就属于有商业实质。

2、非货币性次产交换,最主要记下的是相当于卖出资产和买进资产,只是中间少了货币。

所以在会计处理时,就当资产卖出的分录来做去掉货币资金。

3、计算换入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换出的销项税—换入可抵扣的进项+支付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收到的补价)

第九章:

金融资产

1、第一类(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也不能重分类为第一类。

2、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取得时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3、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时,损失: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上升时: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第九章:

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这个公式非常重要,所以按书上搬来的。

摊余成本:

实际上就是每期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到的利息(分期分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偿还的本金

每期期末计算“应计利息”时都是按“面值*票面利率”

每期期末计算“投资收益”时都是按“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第九章:

金融资产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此类,以及没有划分为其他三类的金融资产。

2.股票投资,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各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3.债券投资,成本反映的是债券面值,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4.公允价值变动,上升时,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下降时在借方。

出售时要把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结转投资收益。

5.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债券投资)投资收益=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与票面利率*面值的差额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第九章:

金融资产

减值

1.第一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无需计提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也无需计提减值准备。

2.减值的客观证据,1、债务人出现非暂时性的财务困难,2、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的下跌。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正常公允下降不属于减值,依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反映,大幅度下降或非暂时的才算减值。

4.减值转回需要注意的是:

1.可供出售债务工具的减值损失通过损益予以转回,2.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5.长投里的第四类(市场没报价,公允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第十章:

股份支付

1.授予日,除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外,无论是权益结算还是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在授予日均不做会计处理。

2.以权益结算的股分支付(下同),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成本费用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3.当期应确认成本费用=累计成本费用-以前期间已确认成本费用

  累计成本费用=预计可行权股数*授予日股票公允价值*已等待期间/等待期间

4.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长投包括:

1.企业合并,子公司(控制)、2.合营企业(共同控制)3.联营企业(重大影响)4.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市场没报价公允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一、同一控制

1.以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合并对价:

①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

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②付出与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举价)不足的调留存收益(考试一般不到这一步,如有按10%盈余公积90%未分配利润)

③(审计、法律服务等)相关费用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投:

①成本:

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长投的成本。

②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股本(通常是1股1元),长投成本与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足的调留存收益。

③发行权益性证券的费用应冲减资本公积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非同一控制

1.一次交易形成的企业合并:

成本:

付出对价的公允

费用:

①手续费、审计费等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②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计入负债初始确认的金额(也就是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足的调留存收益

股利:

已宜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作应收(和别的金融资产是一样的)

账务处理:

相当于一项资产出售,该资产出售时怎么处理的就怎么处理。

2.多次交易形成的企业合并:

①初始投资成本:

购买日之前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购买日新增的投资成本之和

②购买日之前有其他综合收益的处置该项资产时转入当期损益

③个别报表:

长投的成本计算=以前+收益+新增投资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以外其他方式(重大影响、共同控制、没有报价)

1.现金方式取得的。

  入账成本:

实际支会的价款+费用(手续费等)

2.发行权益性证券

  入账成本:

证券的公允价值作成本

  发行费用:

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足的调整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提示:

在长投里(不论企业合并还是合并外的其他方式,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发行费用都是冲减负债的。

3.投入取得的

  入账成本:

合同协义的价值作成本(不公允除外)

12-15日,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核算:

控制(企业合并、没报价没公允)

1.盈利、亏损都不做会计处理(除巨额亏损,要计提减值准备)

2.只有分股利才做会计处理,直接计入投资收益

权益法:

共同控制、重大影响

1.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初始成本

2.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按其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3.顺流逆流交易,未实现的损益不予确认要抵销,抵销时只能按自已的持股比例抵销。

什么多消除什么。

12月17日,补昨天(16日)的油。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继续备权益法

投资企业与联营及合营企业:

1、无论是顺流还是逆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属于所转让的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的不应予抵销。

(也就是说低价出售一项资产了,账面与售价有相差的,不抵销。

2、合营方不应确认下列该类交易的损益:

1:

投出的非货币性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重大风险和报酬没转移给合营企业。

2:

损益无法可告计量。

3:

投出的非货币性资产不具有商业实质。

3、取得现金股利与成本法的区别,权益法是借:

应收股利,贷:

长投-损益调整。

注意:

不是投资收益,成本才是贷投资收益

4、发生超额亏损的冲减顺序,长投账面-应收项目-预计负债-备查,恢复时相反冲

5、其他权益变动(持股比例不变),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贷“长投-其他权益变动,对应的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出售时应将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12-17日,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转换

一、成本法转权益法

1、持股比例上升形成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

(1)、原取得账面大于被告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投的账面,小于的调长投的账面和留存收益

(2)、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享有的份额:

①调留存收益②新增投资当期期初与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其他原因的调长投账面,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新增投资成本小于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分额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收入

2、下降形成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

(1)、对剩余持股比例按权益法核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原投资交易日至出售部分交易日之间账面所有者权益变动部分,调整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同时调留存收益、投资收益和资本公积

二、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1、持股比例下降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的,按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基础

12-18日,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处置时要一并结转。

1、按成成法核算没有公允且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处理,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比较

2、其他方法按《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处理,按可收回金额比较。

二、处置

1、按权益法核算的持有期间,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出问时一并要转投资收益

2、售价与账面的差额计投资收益。

2-29日,第十一章:

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

(一)

一、.长期借款(1年以上)

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借款-本金)差额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确定长期借款利息费用

一次还本分期付息:

应付利息。

一次还本付息:

“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还款时按转销的利息调整金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二、.一般公司债券(1年以上)

方式:

票面利率<市场利息=折价、票面利息>市场利率=溢价、平价

面值:

应付债券-面值

收到的款项与票面的差额: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期初摊余成本=债券发行价按复利系数折现(利率用的是市场利率)+发行价*票面利率*年金系数

1.债券利息费用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制造等)

2.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应付)及一次还本付息(应计):

票面*票面利率(如:

应付利息或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3.差额:

冲减应付债券-利息调整(1-2=3)

3.1日,第十一章:

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

分为:

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初始确认时要将负债和权益成分分拆处理

步骤:

1.先确定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并以此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确认为应付债券。

        2.可转换公司债券整体发行价格扣除负债成分确认的金额后,确定权益成分的初始确认金额,确认资本公积

        3.负债成分的公允是合同规定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现值(发行价格*复利现值+票价*票面利率*年金系数)

        4.发行的交易费用应在负债和权益成分之间确认的金额,按相对的比例进行分摊。

科目设置:

借方:

“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价款(包含负债成份的面值)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负债成份与面值的差额)也可能是贷方

贷方: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面值)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权益成分的公允)

转换前:

与一般公司债券会计处理相同。

摊余成本(负债成分)*实际利率=确认利息费用

面值*票面利率=确认应付利息或应付债券

差额=利息调整

行使转换权利:

借方: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余额)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余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原确认权益成分的金额)

贷方:

“股本”  (股票面值*转换股数)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注:

现金支付不可转换股票的部份,应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

3.5日,第十一章:

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三)

三、长期应付款

包括:

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支付款购买资产发生的应付款项。

(一)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租赁主要特征是转移资产使用权,且是转移是有偿的。

租赁期开始日做会计处理。

认定为融资租赁应满足的条件之一:

1.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次产的选择权,订立购买价款预计将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75%)

4.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90%)

  最低租赁付款额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有关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承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每期支付租金的年金系数折现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二)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1.租赁期开始日,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作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

2.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

3.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4.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

注:

未担保余值,指租赁资产余值中扣除就出租人而言的担保余值以后的资产余值。

(担保余值对出租人而言,就承租人而言的担保余值加上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三)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的租金中,包含本金和利息。

一方面减少长期应付款,另一方面应同时将未确认的融资费用按一定的方法确认为当期融资费用。

(实际利率法)

分摊率的确定:

按顺序找分摊率。

1.内含利率-2.合同规定利率-3.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公允入账价值重新计算分摊率。

借: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当期支付的租金)

贷:

银行存款

借:

财务费用

贷:

未确认融资费用(应付本金的期初余额*分摊率)

(四)履约成本是指租赁期内为租赁资产支付的各种使用费,如维修费、人员培训费等,发生时通常计入当期损益。

(五)或有租金是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为依据计算的租金,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注:

承租人还应计提租赁资产的折旧。

应计提折旧总额的确定:

1.存在担保余值的:

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担保余值

2.不存在担保余值的:

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的价值。

(六)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

返还资产:

冲初始计入的各科目。

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优惠续租:

视该项租赁一直存在而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

没有续租,发生的建约金入借记“营业外支出”

留购:

支付购买价款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同时将固定资产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转入有关明细科目“固定资产”

借款费用

借款费用的范围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

借款费用包括:

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承租人确认的融资租赁发生的融资费用属于借款费用。

确认:

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相当长时间(一年或一年以上),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借款范围:

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

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

是指从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到停止资本化时点的期间,但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期间不包括在内。

(注:

判断资本化期间非常重要,建义画时间轴,一条横线几个点标记清楚)

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时点:

同时满足(借钱了、支出了、开工了)

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时点:

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停止时点:

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

借款费用的计量(这才是重点)

专门借款资本化:

资本化期间全部资本化,费用化期间全部费用化。

(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

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专门借款公式:

专门借款资本化金额=资本化期间的实际利息费用-资本化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

注:

资本化期间的实际利息费用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专门借款费用化金额=费用化期间的实际利息费用-费用化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

一般借款资本化:

总支出发生多少算多少,不考虑收益。

(重要)

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资本化率应当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确定。

一般借款公式:

2步走(前面说了,发生多少算多少)

第一步:

先计算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所占用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

=所占用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所占用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Σ(所占用每笔一般借款本金×每笔一般借款在当期所占用的天数/当期天数)

注:

计算资本化率是指一般借款的加权平均率,与建工程等资本化期间无关系。

第二步:

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

=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Σ(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在当期所占用的天数/当期天数)

借款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执行,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以外,将其他的金融负债发生的辅助费用计入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在以后期间进行摊销,资本化期间摊销资本化,费用化期间摊销费用化。

外币专门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在资本化期间内,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其利息的汇兑差额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成本。

除外币专门借款之外的其他外币借款本金及其利息所产生的汇兑差额,应当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3-6日,第十五章:

所得税

一、所得税概述

所得税会计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资产、负债按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两者差额分别误码纳税暂时间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以下五点需要背下来:

1、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

2、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3、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4、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产生时在借方,转回时在贷方。

5、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产生时在贷方,转回时在借方

所得税唯一的会计分录(四个科目)

借:

所得税费用③

递延所得税资产②(转回在贷方)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①

递延所得税负债②(转回在借方)

注:

借方或贷方还有可能出现商誉科目。

二、计算方法:

1、先计算①“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额)×所得税税率

2、计算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上面五点背下来就会计算了)

如:

1.资产账面200,计税基础是55,就是资产账面>计税基础,确认为: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45*所得税税率,放在贷方,所得税费用增加了。

2.资产账面55,计税基础是200,就是资产账面<计税基础,确认为: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45*所得税税率,放在借方,所得税费用冲减了。

3、最后算③所得税费用是,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的三个科目差额。

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原则:

除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

(1)商誉的初始确认

商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成本-享有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减少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商誉,由此进入不断循环状态。

应予说明的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确认了商誉,并且按照所得税法的规定该商誉在初始确认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的,该商誉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2、除企业合并以外的交易中,如果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不予确认。

3、企业对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等的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并且预计有关的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四、抵扣暂时性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原则: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时。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在不考虑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下: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

所得税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在预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