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记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254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集体备课记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记录.docx

《集体备课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记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体备课记录.docx

集体备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2月24日

主备:

邓梓娴

参加成员:

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

能力目标:

1、形成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空间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

教学难点:

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本单元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认识圆柱的基础上,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会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猜想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

(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大?

为什么?

3、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

为什么?

(底面半径大的圆柱的表面积要大)

 生:

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请同学们看着圆柱表面展开的图形想一想:

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

3、如果老师让你们比较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

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

生:

不能。

要通过计算。

4、观察圆柱展开图,底面是圆形,圆的面积公式还记得吗?

5、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

观察侧面展开图,展开的侧面是长方形,想一想,侧面和长方形有什么联系。

生1:

把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生2:

把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板书)

师:

大家对照老师的板书,说一说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呢?

生: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板书)

师:

如果用s表示侧面积,c表示底面周长,h表示高,你能写出圆柱体侧面积的公式吗?

(板书:

S侧=Ch)

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习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6、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展开图侧面的底面周长是25.12cm,高是20cm,求侧面积。

7、已知d=8cm,h=20cm,求侧面积。

(板书S侧=dh)

8、已知r=4cm,h=20cm,求侧面积。

(板书S侧=2rh)

9、现在请同学计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三、知识应用。

P22做一做第1题求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m,高是0.7m。

(2)底面半径是3.2dm,高是5dm。

2.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3.P21做一做一个圆柱形茶叶桶的侧面贴着商标纸,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

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23页练习四,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7题。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3月17日

主备:

陈雪兰

参加成员:

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

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借助为分数配图,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养成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能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单位”1”.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的,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

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理解单位“1”

1、谈话交流引入

教师板书“1”,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几?

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小小的“1” 来开始展开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往这一站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1”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答:

一台电脑、一块黑板、一张桌子等等)。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一年级的孩子都知道,但现在我们是五年级的同学了。

“1”除了可以表示一个人、一台电脑、一块黑板等等,还可以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1”还可以表示一群人、一堆物品、一排桌子等等)

演示: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体,深入理解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加深对整体单位“1”的理解。

比较:

现在的“1”和以前的“1”还是一样的意思吗?

(现在的“1”不但可以表示一个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堆物体、一群物体等等。

结论:

通过我们刚才的谈话和观察我们发现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可以用“1”来表示。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这个广义的“1”叫做单位“1”。

2、深入理解单位“1”

  课件出示:

 三个西瓜你会用几来表示?

如果我想用单位“1”来表示应该怎么办?

(用集合圈把它圈起来)。

六个西瓜还能用一来表示吗?

那应该用几来表示呢?

为什么?

12 个西瓜呢?

为什么?

(因为这里有四圈也就是4个“1”)

总结:

原来我们发现有一个单位“1”就可以用1来表示。

有几个单位“1”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导入新课:

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整数,可要是不足单位“1”那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

那你会想到什么数?

揭示课题:

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四分之一,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回答,回忆三年级学过的内容。

1、理解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

同学们刚才说的很好,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圆片、正方形纸、和练习册等等,利用这些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

可引导学生想想:

你是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单位“1”的?

分成了几份?

其中的几份就是四分之一?

强调:

你在分时应该怎样分才合理?

你找到的四分之一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是谁的四分之一?

2、理解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课件出示下面一些物体:

你能不能从下面这些物体中找到出四分之一呢?

 我想让同学们先交流交流,在练习纸上分一分,画一画找出四分之一,小组交流后汇报。

在学生找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

你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

平均分成了几份?

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单位的“1”的四分之一?

这个四分之一是把谁看做单位一呢?

怎样才能把这四个苹果看做单位“1”呢?

课件展示四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操作:

你们的学具袋中也有一些像老师这样许多物体组成的单位“1”,拿出来画一画、分一分,从单位“1”中找出四分之一,并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强调:

你在分时是把谁看作单位“1”。

3、对比总结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分之一,这些四分之一的单位“1”相同吗?

各是把谁看作单位“1”?

可为什么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引导学生理解:

虽然它们的单位“1”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

4、寻找分母是四的其他分数

课件出示刚刚同学们的操作材料想:

除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找到其他分母是4的分数吗?

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5、创造分数

拿出学具中的12根小棒,利用这些小棒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能从小棒中发现哪些分数。

思考:

你把这些小棒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就是这12根小棒的几分之几?

6、总结分数的意义

  在前面观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认识分数单位

告诉学生:

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它的分数单位。

在分数中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如:

四分之一、六分之一、三分之一、十二分之一都是分数单位。

并让学生说说都是哪些分数的分数单位。

如六分之一是六分之五的分数单位等等.

四、深化练习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4月7日

主备:

董用武

参加成员:

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

二年级

课题:

表内除法

(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

(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

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

56÷8=()

讨论:

怎样计算?

板书:

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

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

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你能列式计算吗?

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

第1~4题。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4月20日

主备:

刘秀云

参加成员:

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服务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

做到:

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

从而达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有机统一。

围绕这一理念,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从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问导入,探究应用中教师精问、巧问,生成追问等方面来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教师引出课题:

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A、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经常与小数打交道。

(抽4~5名学生回答) 

B、CAI显示超市价目表,请一名学生来做“服务员”为大家介绍一下商品价格。

 

  2)请同学们选择两种自己喜欢的商品写在购物单上,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并写出计算方法,写完以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抽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书他们的购物单,并说一说他们的计算方法。

 

  4)学生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5)老师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

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加。

 

  6)比一比:

同桌之间互相比较,看看谁用的钱多?

多多少?

 

 7)抽两名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讲一讲。

 

  8)学生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9)老师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

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减。

 

  10)学生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都是先要小数点对齐)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小小采购员”:

老师准备用50元班费来布置教室,你们能帮助我想一想该买些什么?

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还剩多少钱?

 

 四.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能跟我们讲一讲吗?

 

 五.布置作业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5月5日

主备:

黎于婷

参加成员:

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本单元的内容是: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CAI演示:

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

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

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

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

价钱是多少?

(学生回答)

(2)师:

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

可是用什么买呢?

(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

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

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

硬、纸币)

问:

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师:

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

(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

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

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

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

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

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问:

你知道1元=(    )分吗?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2)说凑成的钱数

师:

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2、师:

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

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

10元呢?

3、游戏:

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略)

五、作业布置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5月19日

主备:

石龙招

参加成员:

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

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

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

和归纳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8 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4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6月2日

主备:

黎于婷

参加成员:

全体数学老师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能力

  (课件出示场景切换,配上明快的背景音乐:

春天在哪里)

  1、师:

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

  (课件切换到夷陵广场或书上的主题图)

  2、师:

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

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

  大概有多少黄花?

多少红花?

  3、课件从左慢慢移入一个花农骑车进入。

  师:

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

你怎么知道的?

  他要去干什么呢?

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创设情景,在生活中学习。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

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

有多少盆?

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

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的可认真了,那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呢?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

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

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

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

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里花农伯伯说:

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

我要搬走10盆花,)

  师:

同学们,你们能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完整的说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自己想一想这样解答?

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3、巩固练习,

  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4、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

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它们都是什么数?

(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

在计算时要怎么办?

(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三、强化练习,

  1、练习十的1T

  (出示1T图)老伯伯看见同学们这么热心特地买来矿泉水来谢谢大家了。

你能看着图说出图意吗?

  师: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T:

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上下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

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

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课堂作业

  四、全课总结。

  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吗?

板书课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怎么加减。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

把整十数加、减整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