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374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TheDevelopmentstatusand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

TeaIndustryoftheDistrictofchangqing

济南市长清区农业局环境保护站杜立忠

济南市长清区农业局植物检疫站陈相浩

济南市长清区农业局土肥站陈士亮

二〇一三年三月一日

摘要

本文以灵岩寺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为切入点,从长清区茶叶产业的发展特点(发展速度、科技含量、富民增收)和制约因素(发展规模、示范带动作用、科技支撑体系)两个方面逐一阐述,并进行科学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制定茶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及五大战略性工程。

关键词:

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分析建设重点及措施

ABSTRACT

ThepaperiswritingabouttheDivineRockTempleandthehistoryofthechineseteaculture,expoundedthe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speed,scienceandtechnologycontent,Modelrole)andlimitingfactors(developmentscale,leadingrol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supportsystem)ofdevelopmentforteaindustryoftheDistrictofchangqing,individually.Intheend,thepaperanalysisedthescientificmarketperspective,madetheteaindustrydevelopmentgoalsandimplementedthefivestrategicproject.

Keywords:

TeaIndustryoftheDistrictofchangqingDevelopmentofthestatusAnalysisofthescientificmarketperspectiveKeysandmeasuresofconstruction

1引言……………………………………………………………………………………………2

2灵岩寺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3

3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4

3.1长清区自然地理条件………………………………………………………………………4

3.2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4

3.2.1长清区茶叶产业的发展特点…………………………………………………………4

3.2.2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6

3.3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6

3.3.1市场前景看:

消费有市场………………………………………………………………6

3.3.2竞争力分析:

发展有优势………………………………………………………………6

4长清区茶叶产业对策………………………………………………………7

4.1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7

4.2建设重点及措施……………………………………………………………………………7

4.2.1培育精品名牌工程……………………………………………………………………7

4.2.2实施质量推进与标准化工程…………………………………………………………7

4.2.3茶叶科技创新与人才工程……………………………………………………………8

4.2.4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工程………………………………………………………………9

4.2.5茶产业组织化提升工程………………………………………………………………9

5结语…………………………………………………………………………………………10

参考文献……………………………………………………………………………………11

引言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自秦汉起史籍中就有关于先人饮茶的记载。

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和发扬,饮茶风俗自中国一隅传至寰宇全球,由世胄贵族遍及黎民百姓,中国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蔚为壮观。

同时,茶叶生产贸易也成为中国传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西汉的“丝绸之路”到唐宋的“茶马互市”再到时下茶叶贸易全球化,中国传统茶叶产业在一次又一次波诡云谲的商战贸易中应对机遇与挑战。

长清区地处济南市西南部,东依泰山,西滨黄河,境内的灵岩寺位列海内四大名刹之首,同时也是中国北方地区饮茶历史的祖庭。

据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灵岩寺一带种植灵岩茶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后因北方气候严寒、战乱等原因中断。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长清区进行“南茶北引”实验,恢复茶树栽培种植。

目前全区已建成以万德镇北马套村和坡李庄村为核心区的4000亩有机生态茶园,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实现平均亩产值16200元,本土茶叶产业革命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本文以灵岩寺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为切入点,对长清区茶叶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逐一阐述,并科学制订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希望能够对本土茶叶产业发展有所裨益。

2灵岩寺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茶的记载,《神农食经》里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茶圣陆羽据此认为我国的饮茶历史可以上诉溯到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经·六之饮》)。

然而据后人考证,《神农食经》成书于汉代——茶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而非信史。

于是后世学者文人竞相研究,清人顾炎武就认为,茶原产于四川、云南,“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录·茶》)。

公元前3世纪秦灭蜀国之后,茶树方从四川移植到关中、中原、江淮等地。

从秦汉到三国,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品,饮茶限于王公朝士,民间很少饮茶;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开始由贵族向平民过渡;至中唐,民间饮茶风俗始盛;晚唐以后,“茶道大行,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封氏闻见记》)。

灵岩寺始建于公元351年东晋时期,到了唐代灵岩寺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南京栖霞寺和湖北江陵玉皇寺并称为海内四大名刹,成为黄河流域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

灵岩寺因拥有众多的田产,所以附近的六律庄、第四峪、小寺、野老庄、花岩寺的农家大多是寺院的佃户,因此灵岩寺的僧人及其佃户种茶供寺院饮用,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各种条件。

几乎是同时,种茶种植开始由南方扩展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山东地区开始出现较大规模茶叶种植。

到了晚唐时期(唐开元713-741年),山东的茶叶种植继续向北延伸,五莲、胶南、泰安、济南长清灵岩寺一带已经有了茶园,灵岩寺内有碑刻:

“…身在净土上方界,闲观野鸟鸣幽谷,顿觉超俗话新茶,再整衣冠拜佛牙…”中的“新茶”即为“灵岩茶”。

后因北方气候严寒、战乱等原因,灵岩寺一带的茶树种植历史一度中断千余年。

另外,据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记载茶饮:

“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

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穷曰竞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封演认为禅宗促进了北方饮茶历史的形成,而灵岩寺和灵岩茶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

3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3.1长清区自然地理条件

济南市长清区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具有气候温和、温差较小、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

年平均日照射数为2598.5小时,年平均气温11.3℃,年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628.2mm,地下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无污染。

长清区土壤从区境东南到西北依次分布着棕壤、褐土、潮土和风沙土。

其中棕壤土发育在酸性岩上,呈微酸性反应,分布于万德镇和双泉镇、马山镇南部及与泰安、肥城接壤的地方,五峰山街道和张夏镇亦有小量棕壤分布,可利用面积10万亩。

土层深厚,呈微酸性反应,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富含锌、铁、硼、钙、镁、钼等中微量元素,这些都为茶叶营养成分优质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3.2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长清区作为中国高纬度茶叶适生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进行“南茶北引”实验,恢复茶树栽培种植。

经过不断的生产技术改进和品种改良,逐步形成了耐严寒、病虫害较少、宜管理的特点。

1999年万德镇北马套村成为长清区“南茶北引”最成功的示范区域之一,这里生产的灵岩绿茶不仅延续了济南地区中断千余年的茶叶种植史,而且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有机农产品认证,被誉为“泉城第一茶”。

现在发展茶叶新兴产业被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列入长清区“十二五规划”。

同时,济南市政府也高度重视长清茶产业的发展,将发展茶叶产业列为全市“十大”富民产业之一,重点扶持,致力于打造“省城后花园”的有机绿茶基地。

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2012年长清区茶叶种植面积显著扩张,目前全区茶园已达4000余亩。

3.2.1我区茶叶产业的发展特点

3.2.1.1生产快速发展

长清区适宜种植茶树的区域东至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拔山村;西至双泉乡大张庄;南至万德镇马套村;北至五峰山街道办事处石窝村;辖4个乡镇(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3′—117°03′,北纬36°23′—37°30′,适宜种茶面积10万余亩。

2012年长清茶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审核,并且划定上述区域作为长清茶地标保护范围。

近年来,长清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通过大力推广种植福鼎大白、鸠坑种品种等取得了茶叶面积、产量、产值持续增长的显著成效。

目前,全区共发展茶园种植面积4000亩,以山东立泰山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企业3家,茶叶协会、茶农专业合作社4家,规模较大的有济南市长清灵岩茶叶协会,并且形成了以万德镇、双泉镇南部山区为特征带状优势产区和有机绿茶、红茶为代表的两大主导产品。

3.2.1.2茶园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引种国家级茶树良种和绿色生态有机茶开发是长清区两大主要科技兴茶手段。

长清区茶产业在规划之初就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引进国家级茶树良种福鼎大白一代种、鸠坑种、福安种等茶种进行对照试验,已全面掌握各品种的适应性、抗寒性、抗旱性和持嫩性等特征,按照适地适种的原则,确定长清区目前最适种茶种为福鼎大白和鸠坑种。

同时近年来长清区充分发挥济南后花园山水长清的地理优势,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至2011年底,长清区尚属济南市地区唯一的产茶区;3个茶叶品牌“灵岩”和“泉城绿”、“泉城红”均获得中国有机农产品认证。

3.2.1.3茶叶产业对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近几年来茶叶鲜叶收购价格整体稳步提升,农民种茶效益持续显著。

2009年茶叶鲜叶平均价为每公斤28元,2010年每公斤36元。

同时2009年我区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为10800元,2010年平均亩产值16200元,高效益主要得益于我区茶叶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龙头企业的协调带动。

3.2.2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2.2.1茶叶种植规模小

一方面,传统农业种植方式根深蒂固,而农民对于茶叶新兴产业的认知不足,再加上茶叶先期投入较大,资金运转周期较长,当地农民不愿从事茶叶生产种植;另一方面,全区适宜茶叶种植的面积较小,集中分布在万德镇、双泉镇、马山镇、五峰镇南部山区,总面积大约10万亩。

3.2.2.2茶叶产业化、组织化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茶叶产业属于长清区的战略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全区茶叶标准化种植管理程度低,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品牌宣传力度不够,产品质量追溯保证体系有待完善,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弱,全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真正上规模、上档次,集生产、加工、品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省级龙头企业,茶叶产业化、组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3.2.2.3科技支撑体系薄弱

长清区作为“南茶北引”试点,全区缺少茶叶生产种植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产业技术队伍薄弱,茶叶深加工尚待开发,高附加值潜力有待挖掘,科技支撑体系亟待加强。

3.3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3.3.1市场前景看:

消费有市场

从国内市场上看,近年来我国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在3%左右,2009年国内茶饮料生产已达500万吨左右。

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丰厚茶文化的挖掘与弘扬,绿茶消费增长率在5%以上,名优茶消费增长在10%以上,北方市场逐步扩大,在市场上目前无公害、有机茶产品已成为新的需求趋势。

山东省茶叶生产面积23.4万亩,产量5000吨,年消费茶叶40000吨,茶叶生产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3.2竞争力分析:

发展有优势

3.3.2.1文化底蕴深厚

长清区内灵岩寺作为“南茶北饮”的祖庭,在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史籍明确记载灵岩寺在唐朝开始种茶,长江以北饮茶史自灵岩寺始。

长清区自上世纪延续中断千年的济南地区茶叶种植历史的同时,也必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饮茶文化,挖掘其深厚文史底蕴。

3.3.2.2区位优势明显

长清区位于省城经济中心和科技中心边缘,是省会经济、科技向周边区域梯度推进的重要结合部位。

境内有津浦铁路、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济荷高速、国道104线、国道220线、省道104线等重要交通干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是省城济南向南和西南经济辐射和科技延伸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极为显著。

3.3.2.3茶叶品质优势

茶树生长在北方,休眠期长,昼夜温差大,降雨相对减少,生长速度减慢,叶片肥厚,贮藏养分丰富。

同时,北方栽培茶叶历史相对较短,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农药使用量少或者不使用。

因此,长清茶具有长期长,叶片厚,耐冲泡,滋味浓,口感好,香气独特等南方茶叶所不具备的特有的品质,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4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对策

4.1发展目标

目前长清区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万德镇,下一步发展应当以效益为中心,品牌为主线,依靠科技创新,继续推进优化改造,加强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优势区域种植,全面提升茶叶质量,大力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加强人才培养,着力提高长清茶的整体竞争力,推动茶叶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内挖潜力,外拓空间,造就长清茶业产业新优势。

具体来说,就是以现有的生产基地为基础,大力发展万德镇、双泉镇、马山镇、五峰街道办的茶叶基地,全面实行无公害、有机、绿色生产,计划至2015年发展茶园种植面积15000亩,实现茶叶总产量1350吨,产值42066万元;培育出较大规模茶叶省级龙头企业,完善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和产品培育,创立长清茶品牌,打造以有机绿茶和红茶为重点的特色主导产品;继续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引导QS认证,实现市场准入率90%,引导茶文化、茶休闲、茶深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拓展茶叶产业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长清茶叶产业体系。

4.2建设重点及措施

围绕培育长清茶叶产业核心竞争力,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以政策扶持、融资管理、技术推广品牌培育、及市场拓展为抓手,用工业理念改造传统茶产业,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4.2.1培育精品名牌工程

以“长清茶”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在整合长清各茶叶品牌的基础上,启动“长清茶”公用茶叶公用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开展长清茶公用品牌征集策划,重点打造长清茶为中国高纬度茶叶形象定位,积极加强品牌宣传、品牌推介、营销策划和强化市场监督管理。

鼓励龙头企业及其品牌在公用品牌创建中受益并发展壮大。

4.2.2实施质量推进与标准化工程

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叶生产,普及和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严格控制茶园生态环境。

推行清洁化生产,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加工技术,从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产品标准、出厂检验等方面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实施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程,通过茶厂优化改造,力争实现全市“生产标准化、加工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的目标,建设示范基地、茶厂,重点支持茶叶企业开展茶厂清洁化生产设备和设施技术改造,制定和完善茶叶标准化和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开展QS认证、ISO9000、ISO14000、HACCP、有机茶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相关认证。

实施长清茶品质提升工程,加大推广力度,加快标准化应用,建立从茶树育苗、茶园肥培管理、采摘、初制、精制、包装、仓储到销售各环节的技术标准。

提高标准化水平,以品质叫响品牌,以质量赢得市场。

4.2.3茶叶科技创新与人才工程

4.2.3.1加强茶叶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针对茶叶产业存在的技术瓶颈,开展茶叶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品研发。

支持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选育、产品质量安全、绿茶红茶工艺技术创新、精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等。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加大实用技术开发,增强茶叶科技创新能力。

4.2.3.2实施茶树种子种苗工程

支持科研院校、农技推广部门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的研究推广。

进一步加快茶树无性系良种化进程,建设市级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示范基地,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在实施茶树良种化工程过程中重点加大改林、改田力度,逐步全面实现无性系面积新地种植。

4.2.3.3建立标准化高效生态茶叶示范基地

以“打造精品核心区茶园,核心区产精品茶叶”为总体规划目标。

推动核心区建设“有规模、有亮点、上档次、上水平”,充分发挥核心区的模范带动作用,促进现代茶叶特色品牌基地建设全面、健康、有序发展。

实现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质量可追溯。

4.2.3.4加强茶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多渠道培养和引进茶产业人才,通过社会化、市场化运作,举办茶叶技术骨干进修班,重点培养我区茶叶专业技术人员、龙头企业业主、合作社茶农,普及茶叶良种化、标准化、清洁化等技术和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知识。

加大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一批茶叶生产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茶叶深加工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构建茶产业创业团队,目前济南市茶叶科技示范培训中心在长清区万德镇开工建设,通过健全四大系统和建设两支队伍的实施,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符合现代茶叶发展要求的新型茶叶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推动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4.2.3.5加大茶叶深加工开发力度,提升茶叶附加值,延伸茶产业链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规划期内建设茶浓缩液、茶多酚、茶皂素提取等茶叶深加工企业。

4.2.4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工程

加快产区茶叶流通市场体系建设,依托济南茶叶批发市场,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茶青市场和干茶批发市场建设,逐步形成茶叶流通体系,促进茶叶大流通,积极培育新兴产区建设产地市场。

集中展示、批发、销售优质长清茶,提高“长清茶”的品牌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区域辐射力。

鼓励和扶持民间流通队伍到大中城市建窗口,建设“长清茶”营销窗口100个,其中示范性营销窗口30个以上。

积极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济南市农业成果展示交易会等国内知名博览会、订货会,开拓茶叶市场。

4.2.5茶产业组织化提升工程

4.2.5.1发挥茶叶中介组织的作用

济南市长清茶叶协会成立于2006年4月,目前运营良好,2010年该协会被评为2010年度济南市优秀农技协,2011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要发挥茶叶协会在茶叶标准体系建设、打造“长清茶”区域品牌、开拓茶叶市场、茶叶信息网络服务、弘扬长清灵岩茶文化、加强对外交往联络等方面的作用,做好服务工作,使之成为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4.2.5.2增强茶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我区现有两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山东立泰山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济南南湖玉露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长清产业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规划期内计划将这两家市级龙头企业培育成规模型、带动型、科技型茶叶龙头企业。

实行产业化经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茶叶生产经营机制。

积极引导、鼓励工商企业投资茶叶龙头企业。

4.2.5.3推进茶叶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我区目前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运营情况良好,其中济南市长清区富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2010年被认定为济南市优秀示范社。

认真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政策,规范、创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机制,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农技人员和农村能人领办茶产业专业合作社。

5结束语

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企业自主科技创新,农民支持,长清区茶叶产业一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参考文献

[1]史籍:

《神农食经》、《茶经·六之饮》、《日知录·茶》、《封氏闻见记》

[2]《茶.茶科学.茶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3]《茶叶生产新技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

[4]山东“南茶北引”大力发展茶产业(大众日报)

[5]《济南市长清区2010-2014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