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045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docx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范文资料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4篇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

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一】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各位尊贵的游客,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北国的海上花园城市:

威海,欢迎您参观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的刘公岛。

我们眼前的刘公岛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荡漾的威海湾内,她是大自然和人类历史馈赠的宝贵财富。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这里,可上溯千年前的战国遗风,这里,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清朝北洋水师的诞生地;这里,是中日甲午海战的主战场,这里,被英国强租42年,是闻一多先生笔下的七子之一这里,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距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乘旅游船20分钟便可到达。

它面临水云连天的黄海,背接湛蓝的威海湾,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是威海市的海上天然屏障,在国防上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相传在数百年以前,有一条来自江南某地的商船,在海上突然遇到了大风,狂风卷起巨浪,无情地扑向商船。

船上的人们奋力地与风浪搏斗,祈望能找到一处可以躲避风浪的地方。

然而船正航行在大海之中,四周没有陆地,也不见岛屿,到哪里去找可以避风的地方呢?

人们失望了,纷纷祷告苍天保佑。

但无济于事,风越来越猛,浪越来越大,船在风浪中颠簸,一会儿被掀到浪峰之上,一会儿又被抛入浪谷之中就这样,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几天几夜过去了,风浪仍不见停息。

船上的桅杆被风吹折了,舵也被浪打歪了,船失去了控制,象一片树叶在海面上漂浮。

船上的淡水用光了,食物也没有了,艄公们筋疲力尽,垂头丧气地倚在舱板上,任凭船只随波逐流。

天色又渐渐地黑了,月亮渐渐升了起来,只见天海间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只有风浪依旧在夜幕中呼啸着。

突然,在绝望中,不知是谁惊叫一声:

看,前面有火光!

众人忙起身寻找,果然在黑暗的前方有一点微小的火光闪烁,在风浪中时隐时现。

有火光,就有人,就有希望。

众人顿时精神抖擞,忘记了饥饿和疲劳,拼力将船向着火光划去。

渐渐地,火光近了,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出前方是一个岛屿,那火光就在岛上闪烁。

终于船靠岸了,艄公们下船寻着火光走去,不一会儿,看见前面有一栋房屋,窗前亮着灯光。

艄公们急忙上前敲门。

片刻,门开了,一位老翁出现在门口。

众人一边打躬作揖,一边诉说他们的遭遇,要求老翁能施舍一些茶饭。

老翁爽快地答应,并呼一位老媪出来与众人相见。

众人随老两口进屋后,发现屋子里虽不算宽敞,却十分古朴可亲。

老翁一面安排众人歇息,一面吩咐老媪生火做饭。

只见老媪从里屋挖出一碗米,洗好后倒进锅里。

众人见了,心里在嘀咕:

区区一碗米,怎能解众人之饥?

艄公们虽然饥肠辘辘,却又难于启齿。

不一会儿,饭熟了,老翁招呼大家吃饭。

大家随吃随盛,饱餐一顿,锅里的饭却不见减少。

众人心里暗暗称奇,但也不便询问。

饭后,艄公们感激不尽,向前拜谢道:

救命之恩,永志不忘。

不知此为何地,老丈贵姓?

老翁笑答道:

此为刘家岛,老朽姓刘。

说罢,又取出一袋食物相赠,并送他们回船休息。

次日天明,风息浪小,红日高照。

艄公们又上岛取水,寻遍全岛,却不见昨夜的那栋房屋,也不见老翁老媪的身影。

但见岛上树木葱茏,鸟语花香。

众人这才醒悟,皆曰:

我们大福,遇到神仙了。

来,这条船再次经过这里。

艄公们又上岛寻找,岛上依然是树木葱茏,鸟语花香,但仍不见老翁老媪和那栋房屋。

为了纪念刘公刘母的救命之恩,众艄公集资在岛上修了一座刘公庙,庙内祀刘公刘母泥塑双象,以表示纪念之情。

刘公庙建成后,来往的艄公船夫们每经此地,必上岛进庙祈祷。

从此,刘公庙的名声越来越大,该岛也逐渐被称为刘公岛了。

刘公岛位于威海市区东2.1海里的威海湾中,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的诞生地,是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国耻地,也是惨遭英国殖民统治42年的屈辱地。

1985年,向游客开放,已成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和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公岛上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又有汉代刘公、刘母的动人故事;

既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等大量文物古迹,还有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众多欧式建筑。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累计投资近亿元,重点抢修恢复了海军公所、龙王庙、丁汝昌寓所、东泓炮台、旗顶山炮台、水师学堂等遗迹、遗址。

建立了文字、照片记录档案,树立了保护标志,征集文物和资料数千件,其中济远舰前双主炮堪称镇馆之宝。

刘公岛博览园通过深入挖掘刘公美德、英租42年、甲午战争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向游客展开了一幅幅跌宕起伏、撼人心魄的历史画卷,成为人们感悟悲壮历史、凭吊甲午英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刘公岛自然风光秀美,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

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如刀削斧劈;南部海滩绵延,水清沙洁。

听涛崖、板礓石、五花石等地貌奇特。

4000亩森林中,乌桕、龙柏、朴树等70多钟林木、50多钟花草郁郁葱葱,200多头野生梅花鹿以及70多种鸟兽栖息林中,构成一道立体的、流动的风景。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二】

各位朋友早上好!

今天我们要去的旅游景点是威海的刘公岛。

威海,位於烟台市以东80公里处,乘车需要1小时20分钟左右。

而去刘公岛则需要在威海乘旅游船走25分钟才能达。

说起刘公岛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了。

它是国家级旅游景区,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由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岛上的甲午战争博物馆提写馆名。

刘公岛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位於威海以东7海里处。

它四面环海,被称为胶东半岛的前沿阵地,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清朝的北洋海军基地就建在这个岛上。

胶东半岛、辽东半岛是扼守京津的门户。

北洋海军先后在大连的旅顺口、威海的刘公岛建海军基地,按理说,其防御体系是坚不可摧的。

而清政府派李鸿章筹建北洋海军,其目的也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

然而,李鸿章却把建成的北洋海军只当成一个摆设。

他心里藏著重重的私心(关於这一点,后面我会讲到),他为了讨好皇上,炫耀自己的功德,每年定期将所有的战舰粉刷一新,让水师

官兵换上崭新的号衣,列队於甲板,礼炮齐鸣。

皇上呢,看了是非常的高兴,一高兴,就对李鸿章是百般恩宠。

其实,北洋水师是一支威武之师吗?

不是!

北洋海军各级大大小小的官员,大都来自淮南、江浙一带,或与朝廷或与李鸿章,都有私下的联系,征得的兵员质量也就可先想而知了。

这些官员大都倚仗自己的后台关系,整日花天酒地,从不组织军事训练。

其中也有极少部分的爱国将领,像邓世昌、林永升等,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也没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因此,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不是偶然,也不是意外,而是在北洋海军初建时就已决定了它失败的命运。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在日本的胁迫之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席卷而来。

在中国人民自己的土地上,作为中国人,失去了应有的尊严,任人奴役,任人宰割。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在没落的清政府手中,四分五裂。

我们这次去刘公岛,参观的景点主要有三个:

甲午战争博物馆,丁汝昌寓所和龙王庙。

其中最主要的景点是甲午战争博物馆。

它里面共分十一个展厅,利用实物、图片和讲解,详细记录描写了中日战争中的历史史实。

通过这次参观呢,我也希望能够激发起大家更大的爱国热情,让我们接受一次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教育。

各位团友:

今天我们要去的旅游景点是威海的刘公岛。

威海,位于烟台市以东80公里处,乘车需要1小时20分钟左右。

而去刘公岛则需要在威海乘旅游船走25分钟才能达。

说起刘公岛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了。

它是国家级旅游景区,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由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岛上的甲午战争博物馆提写馆名。

?

?

刘公岛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位于威海以东7海里处。

它四面环海,被称为胶东半岛的前沿阵地,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清朝的北洋海军基地就建在这个岛上。

?

?

刘公岛之所以远近闻名,是它不仅具有优越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具有吸引力的是它真实的记录了历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在这个岛上。

刘公岛,当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战场,也是中华民族蒙受耻辱的历史见证地。

它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训,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甚至是今后几代人记住:

腐败亡国,落后挨打。

那麽,来刘公岛参观,其教育意义,是其他一些景点所不及的。

?

?

胶东半岛、辽东半岛是扼守京津的门户。

北洋海军先后在大连的旅顺口、威海的刘公岛建海军基地,按理说,其防御体系是坚不可摧的。

而清政府派李鸿章筹建北洋海军,其目的也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

然而,李鸿章却把建成的北洋海军只当成一个摆设。

他心里藏着重重的私心(关于这一点,后面我会讲到),他为了讨好皇上,炫耀自己的功德,每年定期将所有的战舰粉刷一新,让水师官兵换上崭新的号衣,列队于甲板,礼炮齐鸣。

皇上呢,看了是非常的高兴,一高兴,就对李鸿章是百般恩宠。

其实,北洋水师是一支威武之师吗?

不是!

北洋海军各级大大小小的官员,大都来自淮南、江浙一带,或与朝廷或与李鸿章,都有私下的联系,征得的兵员质量也就可先想而知了。

这些官员大都倚仗自己的后台关系,整日花天酒地,从不组织军事训练。

其中也有极少部分的爱国将领,像邓世昌、林永升等,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也没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因此,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不是偶然,也不是意外,而是在北洋海军初建时就已决定了它失败的命运。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在日本的胁迫之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这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席卷而来。

在中国人民自己的土地上,作为中国人,失去了应有的尊严,任人奴役,任人宰割。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在没落的清政府手中,四分五裂。

?

?

我们这次去刘公岛,参观的景点主要有三个:

甲午战争博物馆,丁汝昌寓所和龙王庙。

其中最主要的景点是甲午战争博物馆。

它里面共分十一个展厅,利用实物、图片和讲解,详细记录描写了中日战争中的历史史实。

通过这次参观呢,我也希望能够激发起大家更大的爱国热情,让我们接受一次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教育。

?

?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具体过程和细节,我会在后面的解说词中,详尽地向大家介绍。

现在,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话题,说一说刘公岛的名字,每个地方的名字都有它的来历,刘公岛也是这样据专家考证,早在战国时期岛上就有人居住,名字叫刘家岛,说的是在东汉末年,有一个刘氏家族为了避免曹氏后裔的迫害而流亡到这个岛上。

来到这儿之后发现此岛依山傍海,风景秀丽,于是就决定在此定居下来,并以自己的姓氏--刘氏来命名这个岛,即刘家岛。

那为什么后来又改名为刘公岛了呢?

大约在四百多年前,有一支南方商船队出海打鱼,行驶途中遇到狂风巨浪,这些人一边祈求海神娘娘的保佑,一边与海浪作搏斗,但是都没有成功。

就在他们无力自救、放弃生存希望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海中有火光闪动,此时他们欢呼雀跃起来,使出全身的力气划到火光附近,这才发现火光是从一个孤岛上的茅草屋里散发出来的。

他们借着淡淡的灯光将船靠了岸,由于他们在海中与恶浪作搏斗消耗体力过大,所以刚踏上海滩时便晕到在地上,当他们醒来之后才发现自己是被两位热心的老人所救,老人给他们端来了热气腾腾的姜汤和玉米饼子,但是奇怪的是这些饭怎么吃也吃不完,他们边吃边想是不是遇到神仙了?

是不是他们的祷告起了作用?

于是就问这两个老人叫什么名字,老人告诉他们说叫刘公刘母。

等他们吃饱后,老人又给他们安排好休息的地方,并转身离开了。

第二天清晨,天气晴朗,海面平静,是个出海的好天气,他们想在走之前当面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可他们找遍了整个岛也没发现个人影,于是就在沙滩上叩拜再三离开了。

后来凡是在海中遇难的船只都会受到老人的接济和指航,人们为了感谢老人的大恩大德就在这岛上建了一座刘公庙。

时间长了这岛也就随之称为刘公岛了.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三】

各位朋友早上好!

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的景点是闻名中外的刘公岛。

它位于黄海之滨的威海湾内,占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刘公岛的全貌。

关于刘公岛名字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相传,东汉末年,刘氏皇族的一只因避难迁居岛上,故岛有刘家岛、刘公岛之谓。

二是与民间流传的纪念海神刘公刘母的传说有关。

刘公岛自然风光优美,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

远望松涛翠柏,郁郁葱葱;近观鹿群结队,鸟语花香。

森林覆盖率达85%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

北部海蚀崖直立陡峭,如刀削斧劈,听涛崖、五花石景点绮丽多姿;南部海滩绵延悠长,是游泳、垂钓的好去处。

刘公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避暑、度假、疗养的理想之地。

刘公岛之所以远近闻名,不仅因风景秀美而著称,更因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诞生于此而闻名于世。

它历来是军事要塞和兵家必争之地。

它四面环海,被称为胶东半岛的前沿阵地,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岛内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又有名扬海内外的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海龙王庙、丁汝昌寓所、铁码头等文物古迹,还有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和近几年修复兴建的刘公庙、甲午海战馆等多处新景观。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於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在这个岛上。

刘公岛,后人留下的不仅是刻骨铭心的历史教训,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甚至是今后几代人记住:

腐败亡国,落后挨打。

今天我们将会参观由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提写馆名的甲午战争博物馆,丁汝昌住所和龙王庙。

其中最主要的景点是甲午战争博物馆。

它里面共分十一个展厅。

我们将一同去探索那个战火弥漫的年代,一起去揭开刘公岛神秘的面纱。

文化遗产刘公岛导游词【四】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参观刘公岛博览园。

我是这里的xx号讲解员,很高兴为您服务。

如果您在游览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我将随时为您解答。

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刘公岛博览园古朴而壮观的门楼。

门楼以大型石雕和水景烘托了四海升平的主题,大家看:

西北侧的是犀牛的石雕像,古代人常把犀作为四的揩音,中间的水就蕴含着海的意思,东北侧是笙,中间托起了一个巨大的花瓶,四海升平由此而来。

外侧的六组石雕像分别是青龙、麒麟、玄武、朱鹊、避水兽和白虎,其中青龙、白虎、玄武、朱鹊是中国民间流传的分别管辖东西南北方的神灵,麒麟和避水兽有避邪之意。

整个门楼有非常吉祥的寓意。

好,刘公岛因刘公而得名,因甲午战争而驰名,那么刘公是谁?

甲午战争又是怎样一段历史?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博览园。

(两位守门神:

秦琼尉迟敬德)

第一展区

刘公岛博览园是一处综合性的游览园区。

整个园区占地10000多平方米,投资2600多万元。

现在大刘公庙。

它最先由明朝万历年间的司礼掌印太监冯保眼前这尊古朴大气的铜鼎便是扬名于世的二龙戏珠铜鼎,

所供奉,后来移至雍和宫。

我们这尊铜鼎就是完全依照雍和宫的原品制作而成的。

鼎高4.26米,重4吨,总造价168.6万元。

鼎的上方有6个火焰门,门两侧为二龙戏珠,整尊铜鼎上雕有258条形态各异的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大家看,这里的是龙八子狻猊,俗话说的好:

摸摸狻猊头,一辈子不用愁,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这儿摸出一年的好运头。

在我们刘公岛博览园内有三大镇园之宝,这就是其中之一。

东偏殿琼岛沧桑

刘公岛的历史源远流长,而甲午战争是其中最浓重的一笔。

琼岛沧桑将带您走进刘公岛的沧桑历史。

大家现在看到的陈列品是采用上千种纯天然玉石精雕细刻而成的,目前博览园内共展出了四组,总造价686万元,这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玉石壁画展。

刘公岛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早在战国时期岛上就有人类居住。

壁画中所展示的就是当时岛上居民的生活场景。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汉少帝刘辩之子刘民(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刘公)历尽艰辛、九死一生飘泊到了刘公岛。

大家看,刘公泉就是刘民夫妇在岛上开凿的一眼清泉,这是岛上当时唯一的淡水来源。

明朝初年,倭寇时常侵扰我国东部沿海,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全国沿海设卫,当时共设51个卫,威海卫就是其中之一,刘公岛自此成为海防重地。

清朝末年,面对世界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海防,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刘公岛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共扼渤海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此被选为北洋海军及其舰队的驻泊之所。

成军之初,北洋海军拥有大小舰艇25艘,实力居亚洲第一位,世界排名第四位,成军后,由于海防经费不足,加上慈禧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致使北洋海军建设陷入停顿,不久反被后起的日本海军超过。

1894年,日本为占领朝鲜,征服中国,挑起了甲午战争。

黄海决战后北洋大臣李鸿章采取避战保船方针,命令北洋舰队从旅顺退守威海卫,不许出战,将黄海制海权拱手让敌。

1895年2月7日,日军对刘公岛发起总攻,北洋海军将士浴血奋战,不料以王平为首的鱼雷艇逃跑至烟台,并谎称刘公岛已失守,致使提督丁汝昌等待援军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丁汝昌见大势已去,怀着绝望与悲愤的心情吞服鸦片自杀。

12日提调牛昶日丙盗用提督名义和印信起草了投降书,17日,日军登上了刘公岛。

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

刘公岛作为北洋海军成军及覆灭的见证,默默地为中日甲午战争划上了一个沉痛的句号。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各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18981930年英国强租威海卫长达32年之久,后又续租刘公岛10年,也就是说刘公岛被英国租借了42年。

大家知道闻一多先生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七子之歌》,威海就是这七子之一。

其后,刘公岛再度被日军占领,直到1945年,威海卫解放,刘公岛才真正回到人民的怀抱。

1952年,人民海军进驻刘公岛。

1985年,刘公岛由封闭的军事禁区正式对外开放。

正殿海圣殿

刘公文化是刘公岛的主题文化之一,海圣殿将为您介绍乐善好施的刘公、刘母。

正殿里供奉的是刘公刘母两位老人,东西两侧分别为《汉末皇室浩劫图》、《刘公齐鲁漂泊图》,讲述了刘公、刘母的身世及漂泊刘公岛的史实。

首先,我们看一下《汉末皇室浩劫图》。

东汉末年,宦官张让、赵忠等弄权作乱,历史上有十常侍之称,当时忠臣或被流放、或被杀戳,朝廷一片乌烟瘴气。

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病逝,皇子刘辩继位,史称汉少帝。

大家看到正中的这位就是少帝刘辩,这位就是他的爱妃唐妃,他们两位也就是刘公的父亲和母亲。

少帝即位仅半年时间,就被*臣董卓废黜,董另立其年仅九岁的同父异母弟弟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

我们看壁画中武士强拉着的小男孩就是当时年仅九岁的汉献帝刘协,这位身材肥胖者就是董卓。

为了斩草除根,董卓命亲信用鸠酒毒杀少帝,同时假借刘协的旨意将少帝的母亲何太后赐死。

又命令武士绞杀唐妃,当时唐妃已身怀六甲。

受命绞杀唐妃的这名武士曾经受过唐妃的恩惠,为了报恩,就在行刑时做了手脚,用蒙药将唐妃弄晕,假装被绞死,同时将这一消息告知了他宫外的朋友弃官在家的正直官人郑泰。

当时,战乱不断,盗贼猖獗,洛阳城外无人看守的坟墓几乎全被盗掘。

在唐妃被埋的当天晚上,有一个盗墓贼挖开了她的坟墓,打开棺材时,惊醒了唐妃,吓得盗墓贼仓慌落逃,遗落了一颗用于照明的夜明珠,唐妃拾到夜明珠后,被随后赶来的郑泰接走,郑泰将她护送到隐居在小龙山的孔子十九世孙孔荫的家中。

这位是曹操,当时他在宫中担任点军校尉一职,对宫中的一切变故他都耳闻目睹。

对董卓的专横跋扈,他尤为不满,于是他便伺机行刺,后来行刺失败,曹操只好连夜逃出了洛阳城。

好,我们对面看一下《刘公齐鲁漂泊图》。

前面我们说到,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仓慌逃出了洛阳。

途中又误杀了小龙山附近的吕伯奢一家,官府着手在当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排查。

隐居的小龙山上的孔荫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了免遭官府排查,当然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护隐藏在自己家中的唐妃,便带着家人与化名为碧云的唐妃匆匆离开了小龙山。

途经杨家村,碧云生下一子,按少帝遗愿,取名刘民,时值公元190年(刘民就是我们庙中供奉的刘公)。

之后,孔荫一行在杨家村住了下来,一住就是10余年。

其间,孔荫教刘民读书、习武、采药、行医,刘民小小年纪却已是文武双全。

公元204年,曹操战胜袁绍等诸侯,称雄一方。

当他得知唐妃尚在人世,并生下少帝的骨肉时,为绝后患,便派兵前往捉拿。

孔荫得到消息后,向一位算命老人求计,老人说:

最好东去大海边,天之尽头逃命。

于是他们决定向东逃难。

途中,孔荫与抢夺夜明珠的歹徒搏斗,身负重伤。

为了不连累碧云母子,他与家人返回了曲阜老家。

刘民和母亲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公元207年来到了天尽头的日主祠。

之后,母子二人耕织渔猎,采药行医,深受当地百姓敬重。

公元209年,刘民出海打鱼时救了一个叫嵘燕的落水女孩,嵘燕也就是后来的刘母。

母亲病故后,刘民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