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466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

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

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并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获得动力逃离太阳系。

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有关《流浪地球》的讨论合理的是(  )

A.木星是类地行星,由岩石组成B.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

C.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河外星系D.太阳活动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流浪地球》引发天文热,影片中描述人类利用木星引力,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

木星引力大主要是其(  )

A.表面温度高B.体积质量大C.平均密度大D.公转速度快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天宫一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A.恒星B.行星C.卫星D.星云

4.“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c、地月系B.d、太阳系C.b、河外星系D.c、银河系

5.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A.自转方向都一致B.公转方向都一致

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6.在月球的夜空,不能够看到的天体是(  )

A.流星B.彗星C.恒星D.行星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7.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由大到小,分别是(  )

A.太阳系、银河系B.银河系、太阳系

C.太阳系、地月系D.地月系、太阳系

8.当地球公转到M位置时,北京的季节为(  )

A.秋季B.冬季C.春季D.夏季

2018年4月18日至4月22日为广西各地“壮族三月三”法定假日,假期期间,广西人民旅游出行达到高峰,“三月三”这个世界已被广西人包场,“三月三小长假,广西人包围长隆,拿下广州,攻陷长沙,占领了海南,入侵云南,扫荡东南亚……所向披靡!

桂军威武!

三月三来到,商家多喜欢三月三!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地球公转的周期C.一个恒星日D.一个太阳日

10.广西“三月三”假期期间,地球公转线速度总体变化是(  )

A.越来越快B.先变快后变慢

C.越来越慢D.先变慢后变快

11.广西“三月三”假期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南移

新华社西昌8月25日电(李国利、杨昱林)25日7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茫茫太空又新增两颗中国“北斗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卫星发射当天,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在向南移动B.位于北半球,在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在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

13.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

A.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地形隐蔽,有利国防安全

我国古书曾记载有:

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A.耀斑B.日珥C.太阳风D.黑子

15.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B.日冕层C.色球层D.电离层

16.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黑气区域的温度比周围区域高1500多℃

B.黑气区域的温度比周围区域低1500多℃

C.黑气区域释放出大量黑色的气体

D.黑气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

北京时间2008年3月3日晚,位于78°N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上空,由于受到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的影响,出现了美丽的极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18.除挪威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英国、中国B.加拿大、俄罗斯C.意大利、新加坡D.印度、巴基斯坦

19.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上产生(  )

A.强热带风暴B.雷鸣闪电

C.“磁暴”现象D.“厄尔尼诺”现象

下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A.90°E,0:

00B.90°W,0:

00

C.90°E,18:

00D.90°W,18:

00

21.新旧两天分别用m日和m-1日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日占全球的1/4B.PN处于昏线上

C.北京时间为m日14点D.伦敦与北京所属的日期不同

22.当地时间某日14时,一架飞机从东京国际机场(东9区)起飞,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时的北京时间为该日16时,则飞机飞行的时间大约为(  )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4小时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2018年09月28日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3.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4.此次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外核

25.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其中斜线区表示黑夜,①②③表示不同坐标的三点,完成下面小题。

26.关于①②③此时地理特征大小的比较,表达正确的是()

A.自转角速度:

①>②>③B.自转线速度:

③>②>①

C.时刻数值:

①>②>③D.①位于西半球,③位于东半球

27.该图表示的节气是()

A.春分或夏至B.夏至或秋分

C.春分或秋分D.秋分或冬至

28.此时北京时间是()

A.6时B.8时C.12时D.18时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29.图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3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建港口的是(  )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②③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

3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波,B表示______波。

(填文字)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D表示______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地震波B速度突然下降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固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状态,F面是______界面。

(4)______(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______的发源地。

32.读“地球光照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纬线上,自这一天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南或北)方向移动。

(2)A地地处五带中的_____带,此时澳大利亚的季节是_____季。

(3)A点昼长为_____小时,C点的时刻为_____时。

(4)图中A、B、D三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季节变化最明显的地点是_____。

(5)图中A、B、C、D四点中,此时太阳高度等于00的是_____。

(6)若B所在的经线为180º,当一架飞机由C飞往A时,经过日界线日期要_____(加或减)一天。

参考答案

1.B

2.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1.木星体积和质量过大,属于巨行星,A错;地下城位于据地面5千米深的地区,地壳最底部大约在距地面17千米的深度,所以地下城位于地壳部分,B对;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银河系,C错;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不是太阳活动,D错,故选B。

2.天体引力与其体积质量有关,木星因其体积质量大导致引力大,而其他因素与引力没有关系,故选B。

3.B

4.A

5.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3.由材料可知,天宫一号飞行器围绕地球运动,地球属于行星,故选B。

4.读图可知,图中各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c为地球,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故选A。

5.读图可知,图中各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故选B。

【考点定位】太阳系的结构八大行星运行特点

6.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天体的概念。

【详解】

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故选A。

7.C

8.D

【解析】

【分析】

天体系统以太阳为公转中心的是太阳系,以地球为公转中心的是地月系。

银河系由2000多亿颗恒星系统组成。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北京的季节为夏季。

冬季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7.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由大到小,分别是太阳系、地月系,C对。

图中只有太阳一颗恒星,没有银河系,A、B、D错。

8.当地球公转到M位置时,是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北京的季节为夏季,D对。

冬季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B错。

秋季、春季在轨道上的位置居中,A、C错。

9.D

10.C

11.B

【解析】

9.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为1恒星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为1太阳日.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太阳日。

故选D。

10.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公转速度。

地球的公转速度在不断发生变化,1月初在近日点,太阳离地球最近,地球公转速度一年中最快;7月初在远日点,太阳离地球最远,地球公转速度一年中最慢。

由材料分析可知,4月18日至4月22日为广西各地“壮族三月三”法定假日,期间地球由近日点逐渐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故答案选C项。

11.由上题分析可知,广西“三月三”假期期间为4月18日至4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故答案选B项。

12.A

13.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及卫星发射基地的选择。

12.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据材料可知,卫星发射当天日期为8月25日,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夏至与秋分之间,处于北半球,在向南移动。

故A正确,BCD错误。

13.本题主要考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相比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条件。

A.西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故A错误。

B.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更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更大,故B错误。

C.西昌地处四川大凉山腹地,不临海,故C错误。

D.西昌地处四川大凉山腹地,地形隐蔽,有利于国防安全,故D正确。

14.D

15.A

16.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

14.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得比较暗黑,由材料描述的信息可知,“黑气”应为黑子,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5.日冕层是太阳风,故B错误;色球层会发生的活动是耀斑和日珥,故C错误;电离层是地球大气中的,故D错误;光球层上会发生太阳黑子,故A正确。

故选A。

16.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得比较暗黑,不会释放黑气,故C错误;黑子处温度高达4000℃,也不会存在水汽,故D错误;黑子发生区域的温度比周围区域低1500多℃,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17.D

18.B

19.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

17.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读图,甲为光球层,乙和丙为色球层,丁为日冕层。

太阳日冕射出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高层大气,产生了发光现象,叫做极光,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是来自于图中的丁处,故D正确,A、B、C错误。

18.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

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极光一般出现在高纬度地区,结合选项可知,加拿大、美国纬度较高,故B项正确,A、C、D错误。

19.强热带风暴和雷鸣闪电是地球上大气运动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故A、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是地球上秘鲁渔场附近异常升温的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故D错误;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故C正确。

20.B

21.C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日界线。

20.结合材料可知为北半球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P点经线为90°W;由材料“图中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可知,P点地方时为0点,为新的一天开始,B正确。

21.由材料“图中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可知,P点地方时为0点,经度为90°W;从P点90°W向东到180为新一天m日,也就是图中阴影部分,占全球的3/4;PN处地方时为0点,没有处于昏线上;北京时间为m日14点,C正确;伦敦与北京所属的日期相同。

22.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区时的计算。

【详解】

由于东九区比东八区早1小时,所以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时,为东九区时间的17时(16+1=17)。

飞机飞行的时间大约为17-14=3小时。

故选C。

23.D

24.A

25.A

【解析】

23.考查地震波的特点。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故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项正确。

24.根据材料可知,震源深度10千米,说明此次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故A项正确。

25.考查地震波的特点。

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后先出现上下颠簸后出现左右摇晃,故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A项正确。

26.D

27.C

28.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转的特征和意义及节气的判定。

26.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处处都相等,故A错误;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①>②>③,故B错误;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早,时刻数大②>①>③,故C错误;由图中经线可知,③位于150°E为东半球,①位于90°W为西半球,D项正确。

故选D。

27.由图中的晨昏线可知,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等长,无极昼极夜现象,此时太阳直射赤道,为春秋分日,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8.此时图中晨昏线为昏线,此时昏线与经线重合,由经度差可以判定,该经线为90°W,此时为18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4小时,可得北京时间为8时,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9.A

30.D

【解析】

【分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地转偏向力的运用。

29.据图和所学知识,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沿运动方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根据第一幅图所示纬度可判断图中河流处于北半球,故②岸受河水冲刷严重,小岛最终与该河①岸相连;根据第二幅图所示纬度可判断图中河流位于南半球,故③岸受河水冲刷严重,小岛最终于该河④岸相连。

因此①④符合题意,答案选择A。

30.据图和所学知识,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沿运动方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港口需布局在港阔水深的区域。

根据第一幅图所示纬度可判断图中河流处于北半球,故②岸受河水冲刷严重,该处水深,适合布局港口;根据第二幅图所示纬度可判断图中河流位于南半球,故③岸受河水冲刷严重,该处水较深,适合布局港口。

因此②③符合题意,答案选择D。

【点睛】

地转偏向力示意:

31.横纵莫霍地壳地幔消失熔融状态古登堡E岩浆

【分析】

本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为背景,考查地震波的特点,考查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地震波的类型地震波分横波(速度慢)和纵波(速度快),根据这一特点可判断A为横波B为纵波。

(2)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

地壳、地幔、地核。

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

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出图中D莫霍界面,F古登堡界面,C地壳,E地幔,G外核,H内核(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3)考查地震波的特点。

图中F处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横波完全消失,地震波B速度突然下降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这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上的地幔物质为固态,以下的外核物质状态为液态。

F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4)据上题可知,D莫霍界面,F古登堡界面,C地壳,E地幔,G外核,H内核;E层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点睛】

地震波特点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

分类

特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纵波

较快

固体、液体、气体

都随着所通过物体的性质而变化

横波

较慢

固体

32.南回归线23.5°S北北温带夏4小时20时BDAAAB加

【分析】

题目通过北半球冬至日的太阳光照侧视图,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能力。

由图中晨昏线分析,晨昏线和两个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为极夜,所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

【详解】

(1)此时北极圈以北为极夜,所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自这一天后,太阳直射点将离开南回归线向北移动。

(2)A地地处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所以出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所以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的季节是夏季。

(3)A点位于昏线上,此时正在日落,根据赤道上18点日落分析,A点地方时为14时,所以昼长为4小时,C点的时刻为20时。

(每格经度为30度,地方时东加西减)

(4)因为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递减,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图中A、B、D三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DA,季节变化最明显的地点是A,温带四季分明。

(5)因晨昏线上太阳光与地面平行,太阳高度等于00,所以图中A、B、C、D四点中,此时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0的是A、B。

(6)若B所在的经线为180º,根据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规定,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加一天,所以当一架飞机自西向东由C飞往A时,经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