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561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docx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13坐井观天

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孙艳赟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沿”、“际”、“信”、3个生字,正确书写“信”、“沿”、“抬”、“际”、“蛙”、“错”、“答”、“还”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媒体、生字卡片、青蛙和小鸟的头饰、贴图、若干张白纸。

学生准备:

自学生字,能基本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

3.能有感情地朗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一、导入学习。

媒体出示:

井(图)

1.简单介绍“井”:

我们现在的生活用水都是经过水厂处理过的自来水,在我们人还没有掌握这个技术的时候,用的都是天然水。

比如,从地面向下挖个洞,取用地下水,像这样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就叫做“井”。

2.了解“井”的各个位置。

媒体出示:

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3.读第一小节,给青蛙和小鸟摆摆位置。

媒体出示:

青蛙(图)小鸟(图)

(1)指名读句子。

交流。

(2)媒体指出“井沿”的位置。

(3)学习生字:

沿

换部首记字:

船铅

看图理解“沿”就是边的意思。

媒体出示:

河沿(图)碗沿(图)

(4)分别指出:

井里、井沿、井口、井底的位置。

注意井口和井沿的区边

4.板书课题,解释字义。

边板书边解释“观”:

“观”是看的意思,注意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5.了解题意,练习表达。

(1)交流预习:

是谁“坐井观天”?

(青蛙坐井观天)

(2)连起来说“坐井观天”的意思。

(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指名交流。

4.齐读课题。

5.小结:

“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里包含了一个道理,学完课文就能知道。

说明:

识字是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教学时,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将识字融入阅读教学中。

“井”并非生字,但这一事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可以通过图片来认识,了解它的作用;对于生字“沿”的教学,可以借由图片和课文第一小节相结合,了解“井沿”的位置,直观形象的图形能帮助孩子快速理解词语意思,还能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观”字对于学生理解题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一边板书,提醒注意学生“观”字的最后一笔,一边释义,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2.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思考。

3.交流,板书:

争论天有多大

4.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小鸟又认为天有多大呢?

5.交流,板书:

不过井口那么大

无边无际

(1)查字典“际”,理解无边无际。

(2)联系生活,说说“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草原……)

媒体出示:

无边无际的

大海(图)草原(图)沙漠(图)天空(图)

 说明:

课文的整体感知要求学生“听录音”来解答“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培养学生边听边思的学习习惯,随后在打开书本有针对性地去找两者不同的观点,边“听”边“思”,边“读”边“想”,让学生每一个学习活动更有效。

三、研读课文

1.为什么它们的想法不一样呢?

自己轻声读2—7节,读读想想找找,青蛙和小鸟分别说了些什么话?

用“——”划出青蛙说的话,用“”划出小鸟说的话。

(1)学生自由读课文,完成划句。

(2)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过渡:

让我们去看看青蛙和小鸟第一次说了什么。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媒体出示:

课文插图

青蛙问小鸟:

“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1)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2)指导读好“问”的语气。

(3)男女生分角色读。

3.感悟第二次对话,了解青蛙和小鸟不同想法的原因。

媒体出示:

青蛙说:

“朋友,别说大话了!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注意标点,尝试读出语气。

(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及时指导语气。

“大话”指的是什么话?

联系前文,大话是指小鸟说的“飞了一百多里”。

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还用飞那么远吗?

”意思是“不用飞那么远。

”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3)同桌练读,男女生读。

(4)引导: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再读读课文,用“因为……所以……”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交流。

(因为青蛙坐在井底,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这么大。

因为小鸟在天空飞来飞去,所以它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5)四人小组练读第二次对话。

(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6)全班交流,点评。

说明:

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理解“大话”,意思就是“不实的话”,在联系文章想想,青蛙认为小鸟什么话是“不实的话”,把重点放到“飞了一百多里”。

这和青蛙说的“还用飞那么远吗?

”相呼应。

4.感悟第三次对话,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

媒体出示:

青蛙笑了,说: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

“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1)学习生字:

人说的话应该讲诚信。

文中的“不信”指的是什么?

(不相信)

(2)边读边想:

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呢?

(3)小组合作朗读,再讨论问题。

(青蛙笑是因为他觉得小鸟说的是大话,天根本只有井口这么大。

而小鸟笑了,是因为他觉得青蛙目光太短浅了,还不听劝告。

(4)展示朗读,全班点评。

“是弄错了”的“是”应该读重音。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说明:

课文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以读代讲,并在读中感知。

三次对话,先利用插图读出第一次对话的语气,一问一答,简洁明了;第二次对话是课文的重点,既要通过朗读思考青蛙和小鸟的不同想法,还要在理解产生不同想法原因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第三次对话,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四、复习巩固

1.小青蛙,读词语。

媒体出示:

井里井沿口渴弄错

坐井观天无边无际

齐读词语。

2.读准字音,我能行。

(1)你从哪(nanǎ)儿来?

(2)天大得很哪(nanǎ)!

(3)你去过哪(nanǎ)些有趣的地方?

3.指导书写:

沿际信还

媒体出示:

沿际信

(1)观察字形的相同点:

左窄右宽

(2)强调“沿”右半边的第二笔“横折弯”;“际”左耳旁要写的高而窄;“还”的笔顺:

先写“不”,再写“辶”

(3)学生书写,点评交流,完成课后“我会写”。

五、作业

媒体出示:

1.完成课后“我会写”。

2.正确朗读课文,和你的同桌演一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小鸟(图)无边无际

 

青蛙(图)井口那么大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词语。

媒体出示:

井里井沿口渴弄错

坐井观天无边无际

2.全班朗读课文。

媒体出示:

青蛙问小鸟:

“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

“朋友,别说大话了!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

“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1)分配角色,自主选择角色。

(2)加上动作,戴上头饰,分角色演一演。

(3)班级展示。

说明:

采用儿童喜欢的角色表演形式,给孩子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创造的机会。

让孩子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其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

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让认知价值和趣味价值成为“黄金搭档”。

二、研读课文,理解中心

1.回忆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观点。

(1)看着板书,指名一人上来贴一贴上节课的板书。

(2)学生根据板书说一说小鸟和青蛙所在的位置以及它们的不同看法。

(青蛙坐在井底,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看到的天是无边无际的。

2.小组讨论,谁说得有道理。

指名交流。

3.做纸筒看天花板的实验,类比课文中“坐井观天”。

(1)将课本卷成一个纸筒,单只眼睛通过纸筒看天花板。

(2)学生交流:

只能看到纸筒大的天花板的。

要想看到大的天花板,把我们的纸筒拿掉。

不能用片面的眼光看,而应该用全面的眼光看。

(学生做实验有感而发,言之有理即可)

板书:

片面全面

(3)小结:

我们用纸筒看天花板和青蛙坐井观天的行为相似,道理也是一样的。

4.说话练习,揭示中心。

媒体出示:

青蛙呀,我想对你说:

5.小组合作,续编对话。

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媒体出示: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

这下,它惊呆了。

它看到(),心想:

(),它说:

“()。

小鸟说:

“()。

(1)小组合作续编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说明:

让学生尝试续编第四次对话,其实是让学生在了解成语故事的基础上外化自己的理解。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内容上的表达是否适切,还有对他们表达方式、遣词造句处进行点拨。

6.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7.出示儿歌,让学生齐诵:

媒体出示:

小青蛙,小青蛙,水井底下安了家,说天只有井口大。

小青蛙,你错啦,天是无边无际的,你快出来看看吧。

小朋友,记好啦,不学固执的青蛙,看待事物全面化。

8.总结。

揭示寓意:

《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只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点天,眼光如此狭小,而应该做个见多识广的人。

说明:

儿歌把课文内容和思想有机地融合,孩子们在快乐的朗诵中不但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很好的定位。

三、复习巩固

1.朗读全文。

2.完成练习。

媒体出示:

小小青蛙跳荷叶找朋友:

给小青蛙找部首荷叶,并组词:

圭()()昔()()台()()不()()

()()()()()()()()

四、拓展作业

1.找一找《管中窥豹》的成语故事,与《坐井观天》比较一下,和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学习资料袋:

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十分聪明。

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

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说上几句行内话。

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

“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2.作业:

(1)完成课后“读读抄抄”。

(2)找你的好朋友,读读演演《坐井观天》。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小鸟(图)无边无际(全面)

 

青蛙(图)井口那么大(片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