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561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docx

6常山50米以下二类设计说明

常山县供电局营销生产综合用房

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项目背景

常山县地属浙江省衢州市,毗邻赣、皖、闽三省,周围与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开化县;杭州市的淳安县;江西省上饶市的玉山县相接壤。

区位独特,交通便利,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

320国道、205国道在境内交汇。

常山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了地文景观,常山县还有许多人文和自然景观.。

常山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越国姑篾之地。

三国改属东阳郡。

南朝宋、齐、梁三代,隶属不变;陈置信安郡,领信安、定阳县。

隋太末、定阳县并入信安,隶东阳郡。

唐定阳改为常山,此后,常山县域基本不变,一直隶属衢州。

宋元明清代沿袭旧制。

  1958年11月,常山并入衢县;1961年,复置常山县;辖区不变隶属金华专区;1985年5月,金华地区撤销,衢州市升省辖市,原衢州市分设柯城区与衢县,实行市管县,常山属衢州市。

常山县西北的千里岗山脉中的黄岗山,以及太公山白鹭生态保护区,是浙西北优美生态环境的缩影。

常山的人文景观以古建筑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三十六天井、樊家大宗祠、文峰塔等等。

地块位于常山中心南部,内河东部。

交通条件便捷,景观条件优越。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红线内规划用地约5.01亩,规划要求建筑规模控制在9000平米内,地下面积控制在2600平米内。

新建建筑集调度、通信、生产、办公、会务为一体的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11600平米(含地下室建筑面积2600平米)。

三、设计依据

1、业主资料

(1)业主提供的地形图及红线图电子文件。

(2)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2、主要规划设计技术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BG50220-95)》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3、主要建筑设计技术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GB50045-9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9)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JGJ50067-9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4、其他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资料集》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浙江省有关强制性条文规定;

四、设计指导思想

1、本工程作为一个形象性极强的建筑,在理念上采用前沿的绿色建筑概念;外形上采用几何体块强调建筑形体的同时营造优美舒适的办公环境。

2、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结合原有基地环境,在基地创造一个内部广场,衔接新老建筑,以广场衬托新建筑形象面。

协调好新老建筑体量上的对比,解决南部住宅影响。

3、常山县供电局营销生产综合用房作为政府城市形象建筑应有较强记忆性,新颖的立面形体形象。

体现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4、建筑内部采用空中花园形式,建筑形体与外部广场呼应结合。

5、主要考虑东西两面的立面形象。

五、总平面布置

点式建筑将基地分为东西两个小广场,与原有基地广场相结合。

流线组织围绕广场周边,在西入口以树阵形式连接广场与道路,弱化车行流线。

广场采用德式风格,广场上的斜线与新建筑斜线相呼应,大草坪形式显示了场地开阔感。

水平向广场突出建筑竖向形象。

六、建筑造型

点式建筑外轮廓采用规整方形,在西面和东面两侧切下体块作为空中花园。

在平面上体现职能部门庄重大方的形象,在立面上具有时代感,体现创新与生态的思想。

块状立面形象与建筑几何形平面相互结合,镂空处不规则的形状给建筑带来趣味性。

在基地部分收为方形,让建筑有稳定感。

东面为向用户展示的形象面,对称设计让用户更具信任感,西面的斜切面体现了活泼变通,不拘泥形式的一面。

七、交通分析

常山县供电局营销生产综合用房地块位于常山县南部,文峰路和大桥路交叉口。

1、外部车流从地块东面进入,内部人员车流从原有地块北部进入,从红线西面进入地下车库入口。

2、用地内车行道路主要环建筑周边布置,人车分流,动静结合,提高绿地率,营造花园式办公环境。

3、停车设计主要考虑地下停车,地面停车主要考虑在用地的东侧,靠近主入口及主干道,尽可能的使车辆不进入区内。

八、平面设计

常山县供电局营销生产综合用房的主要功能营业大厅、多功能厅、会议室、电话会议室、以及领导办公室和办公用房。

新大楼与老大楼的功能相互配合,在外部供电中断时需要使用UPS电源集中供电。

根据以上情况,本设计将领导办公室和多功能厅设置在建筑顶部几层,采用大空间。

在地下室布置较大的变电所。

基地标高为西面高东面低,排水方向为西东向。

建筑底部整体抬高。

九、消防设计

本工程高层建筑层数为13层,为二类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的耐火等级为一级。

与原有建筑之间的消防间距均大于6m.主体建筑西侧入口处设置6米x27米消防登高带,沿建筑周边设置4米消防车道,消防车可方便快捷地到达每一处。

单体建筑内部的防火防烟分区和安全疏散距离及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地下室部分设置了49个泊位的汽车库,并配建有必要的设备机房。

车辆通过一个5m的单车道进入,内部人员的安全疏散距离<60m。

地下室防火分区面积均为2135.38平方米。

消防水箱与原有大楼共用,用管道接引。

十、环保设计

本工程建设规划中利用地形地势,合理安排地下室出入口空间,减少土方开挖。

各种设备机房均布置在地下层,以免噪音干扰员工。

外墙门窗设双层中空玻璃阻隔噪声。

工程实施雨、污、废分流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其它废水合流排入市政排水管道,利用基地内自然坡度,将雨水经汇集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十一、节能设计

1、标准和依据

①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②国标《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2、办公空间保持良好朝向,尽量采用自然采光。

3、建筑物周围种植绿化、空中绿化、屋顶绿化,提高绿地率和绿化率,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风方向,同时可降低地面反射到外墙和窗户的热量。

4、采用简单规整的体型,控制合理的体型系数。

5、合适的窗墙比、外窗的传热系数及气密性等级。

6、外墙、屋顶采用浅色色调,以减少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7、围护结构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通过计算使其热工性能符合节能标准要求。

8、合理设置外遮阳措施,以遮挡太阳辐射。

十二、无障碍设计

为营造一个高品质的营业服务,在入口处设置残疾人坡道,最大限度缩短残疾人行走路线,增设可供轮椅通行的坡道,方便残疾人进出,在整个基地内采用无台阶环路。

每个办公楼层都设有无障碍卫生间。

十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

3392.52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

825.29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11130.73平方米

其中:

地上:

8995.35平方米

地下室:

2135.38平方米

容积率:

2.65

建筑密度:

24.3%

绿地率:

21.8%

停车位:

57辆

其中:

地面停车位:

8辆

地下停车位:

49辆

人防面积:

915.78平方米

第二章结构设计说明

一、概述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11130.73平米(含地下室建筑面积2135.38平米)。

层数为13层,结构高度约为54米,属A级高度高层建筑。

功能包含调度、通信、生产、办公、会务。

本工程抗震设防为标准类设防。

二、设计依据

1、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2、浙江省有关工程建设的地方规范和规定: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J10252-2003);

3、自然条件:

(1)本工程所在地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35KN/㎡;50年一遇基本雪压0.50KN/㎡;

(2)本工程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3)本工程场地地下水埋深需经地质勘探确定。

4、地质勘察报告(待提)。

5、建筑及设备专业所提供之方案条件。

三、设计要求

1、本工程结构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2、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四、主要荷载取值

1、恒荷载:

根据结构构件尺寸及材料重度按实计算。

2、活荷载(标准值):

办公2.0KN/㎡

卫生间2.5KN/㎡

阳台2.5KN/㎡

楼梯间3.5KN/㎡

不上人屋面0.5KN/㎡

上人屋面2.0KN/㎡

屋顶花园3.0KN/㎡

未注明活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取。

3、风荷载及地震作用:

均以本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为依据,按规范计算。

五、地基基础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综合考虑上部建筑物荷重、工程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桩基施工可选用桩底注浆工艺和不注浆工艺,具体将根据试桩结果并综合考虑承载力、施工、造价等因素后确定。

基础采用柱下承台加拉梁,为满足地下室防水要求,地下室底板及外墙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抗渗等级为P6。

六、上部结构选型

1、结构选型

2、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七、施工实施的主要技术措施

1、地下室开挖时需做好监测以及预警措施,已利于及时采取补救。

2、后浇带及变形缝的设置:

本工程平面尺寸不大,按规范上部结构及地下室可不设后浇带及变形缝。

八、主要材料

1、钢筋混凝土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C25~C40;

2、钢筋HPB300及HRB400;

3、填充墙加气混凝土砌块、页岩空心砖或其它新型轻质材料。

九、人防设计

本工程地下一层设有六级人防单元。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结构核爆动力分析采用“等效静荷载法”,人防各部位等效静荷载取值如下:

顶板55.0kN/m2

外墙55.0kN/m2

底板25.0kN/m2

外墙55.0kN/m2

出入口临空墙130.0kN/m2

门框墙200.0kN/m2

与非人防区隔墙90.0kN/m2

相邻人防单元隔墙50.0kN/m2

人防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顶板厚度250mm,底板厚度500mm,外墙厚度350mm,与非人防区隔墙厚度300mm,相邻人防单元隔墙厚度250mm。

人防地下室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十、其它

1、初步设计开展前应进行本工程场地的地质勘察,以进一步明确本工程场地地质情况和水质情况。

2、为减轻结构自重、减少地震作用,并有利于节能,本工程填充墙,将因地制宜采用轻质、节能材料。

 

第三章电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建筑,集调度、通信、生产、办公、会务为一体的二类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11130.73平米(含地下室建筑面积2135.38平米),地下室设有六级人防工事,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人员掩蔽所。

2、设计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二、负荷等级及供电电源

本工程为二类层建筑,为二级用电负荷用户,电力调度中心计算机用电为一级负荷,消防设备、客梯、地下室排污泵、主要通道及楼梯间照明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

因原有办公大楼变电所变压器容量无法满足本工程用电需求,设计考虑拟从本工程东侧道路市政电力网引入两路10KV电源,原有变电所10KV电源从本程新建变电所引出。

三、负荷估算

负荷估算指标:

地面按100VA/m2,地下室按20VA/m2估算,变压器装机容量约为1000KVA,变压器负荷率约为0.8。

四、变配电所

本工程地下一层设10/0.4kv变配电所一座,内设2台500KVA干式变压器。

在变电所的低压侧设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后10KV高压侧功率因数在0.9以上。

电量计量采用高供低计。

五、高、低压配电系统

1、本工程两路10KV电源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中间不设联络开关,平时两路电源同时分列运行,互为备用,当一路电源故障时,由另一路电源负担二级以上全部负荷。

2、低压配电系统:

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方式运行,设置联络开关。

联络开关设自投自复开关。

自投时应自动断开非保证负荷,并保证变压器正常工作。

低压主进开关与联络开关之间设电气与机械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有两个开关处在闭合状态。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220/380V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照明及一般负荷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一级负荷:

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互投。

二级负荷:

采用双电源供电,在适当位置互投,消防负荷仍采用末端互投。

三级负荷:

采用单电源供电。

电力调度机房、通讯机房等设集中UPS作为不间断电源

六。

、照明

1、本工程照度标准按国家有关照明标准设计。

2、照明光源根据国家节能要求,除特殊装饰要求外,均选用高效节能型T5荧光灯和高效金属卤化物灯为主。

3、本工程设有普通照明、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室外道路照明和广场、庭园照明等。

七、电气人防工程

1、人防电源:

人防工程平时电源由二回路低压电源供电,战时电源由人防区域电站供给,末端动力配电箱采用双投开关手动切换。

2、负荷等级:

通信设备,应急照明为一级负荷,风机,水泵,通风方式装置,正常照明和洗消电淋浴器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3、人防配电

人防配电箱设置人防值班室内,电气管线在穿越人防时均穿钢管保护,并预埋备用管,做好防爆密闭处理。

在风机室、人防值班室及战时主要出入口最里一道密闭门的内侧,设置显示通风方式的音响和灯光信号箱,其控制开关设在战时人防值班室。

通风方式有清洁、滤毒和隔绝三种,战时人员主要出入口防护密闭门的外侧设有呼叫音响按钮,音响装置设在人防值班室内。

八、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

建筑物防雷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定为B级,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满足防直击雷、防侧击、防雷电波的侵入和防雷电感应措施。

接地极利用建筑物基础,保护型式采用TN-S制,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并做建筑物总等电位连接。

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在配电箱的插座回路上安装瞬时动作(动作电流为30mA)的漏电保护器。

具有洗浴功能的卫生间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九、电气节能与环保

1、组合式变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尽量缩小供电半径。

2、采用SG10型低损耗干式变压器,采用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柜,提高功率因数,低压侧功率因数大于0.92,以减少无功功率的损耗。

3、各层及各公用设备用电负荷均分别设计量表,便于计量和节电。

4、灯具一般选用节能灯和带功率补偿的荧光灯。

5、灯具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控制,楼道灯采用延时灯,以利于节能。

6、配电系统设计三相负荷力求作到平衡。

照明功率密度值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十、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本工程按二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设计。

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火灾警报装置及消防通讯、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系统、应急照明控制及消防系统接地、电气火灾报警。

火灾报警信号和控制线均引自原办公大楼消防控制室。

十一、弱电设计

本工程弱电主要子系统有:

1、综合布线系统;2、计算机网络系统;3、安全防范系统;4、背景音响及公共广播系统;5、有线电视系统;6、智能卡系统等。

1、计算机局域网、通讯语音及其综合布线系统

拟在一层设一光缆进线电信室(局域网网络机房),提供传统的话音通信及计算机上网服务。

数据与语音主干线分别采用六芯多模光纤和三类大对数铜缆,水平布线均采用超五类UTP。

2、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在地下一层设置有线电视接入间,引入城市有线电视信号,有线电视采用860MHz双向邻频传输系统。

3、安全防范系统:

主要出入口、次入口、电梯厅、电梯轿厢及重要设备机房设置摄像监控和防盗报警,监控电缆引自原办公大楼监控中心。

 

第四章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方案及其他资料

二、设计范围

有关本工程的室内外给排水工程、消防给水工程。

三、给水设计

1、水源:

接自市政管网,由市政管网引二路进水管,在场外成环,室外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分管供给,消防给水管径为DN150。

a)本工程四层及以下采用市政给水管网直供,五层以上采用地下室泵房内的无负压变频给水设备供给。

b)加压泵房设在地下室内。

地下室设无负压变频给水设备一套。

室内给水管采用不锈钢双金属复合钢管,丝扣连接;

2.生活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表

名称

估计

数量

用水

标准

用水

时间(h)

最高日

用水量

(m3/d)

最大时

用水量

(m3/h)

小时变化系数

办公

8996m2

50L/人·班

10

54

8.1

1.5

绿化

740m2

2L/m2·次

3.0

小计

57

8.1

未预见水量

第一项的10%

24

5.7

0.8

1

合计

62.7

8.9

本工程最大日生活用水量约为62.7m3/d,最大时用水量约为8.9m3/h。

四、排水设计

排水出路:

雨污水在室外汇总后排至市政雨污水管网。

排水体制:

室内污、废分流排放,室外雨、污分流排放。

最大日生活污水量约60m3/d,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其他废水一道排水市政污水管网。

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系统,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雨水量的计算按常山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建筑屋面设计重现期按P=3年计,室外地面设计重现期按P=3年计,地面雨水流行时间按10分钟计。

五、管材

生活给水管DN≥150采用球墨铸铁管。

其余的给水干管采用不锈钢双金属复合钢管,给水支管采用钢塑复合管。

消防给水管DN>100采用无缝钢管,卡箍连接;DN≤100其余采用热镀锌钢管。

丝扣连接。

室内排水管采用UPVC螺旋消音管,室外雨污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

室内压力排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

六、消防设计

本工程最大一栋建筑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

室外生活消防分管供给,自市政给水管引两根DN150给水管,管道沿小区内主干道布置成环状。

在环状给水管网上每隔80-100米适当位置布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栓。

室内消防用水量:

自动喷淋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08m3;最大一栋建筑室内消火栓用水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16m3。

室内消防用水总量为324m3。

办公、地下车库等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供水。

消火栓的布置满足室内任意一点均有两股充实水柱可到达灭火。

办公、地下车库等设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火灾危险等级按中II级设计,车库内喷头布置在车位的上方,喷头温级为68度,采用直立式喷头。

厨房采用93度喷头。

有吊顶的位置喷头采用吊顶式喷头。

采用区域消防系统,因本区域已有两类高层公建筑,本工程的消防接自原有的办公大楼的消火栓系统和喷淋系统。

并校核原有的消防水池及消防泵能否满足此楼要求。

在屋顶设18m3消防水箱一个,供消防初期灭火用水。

屋顶消防和喷淋各设置增压设备。

本楼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按规范配置水泵接合器。

同时水泵接合器的布置满足就近灭火的原则。

水泵接合器附近15-40米内布置有室外消火栓以供消防车接驳。

各楼按要求配置手提式灭火器

七、给排水节能设计

1.利用市政给水管道压力,地下室及四层以下采用市政给水直供。

2.给水系统采用高位水箱相结合的供水系统,降低给水能耗。

3.卫生洁具采用节水型,坐便器冲洗水量小于6升/次。

八、人防给排水设计

设计依据

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2、《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战时给排水系统设计

1、本工程初期水源采用市政自来水。

战时在市政给水遭到破坏时,启用工作内部的给水系统。

本人防工程设五个防护单元,

2、防护单元由室外引入给水管,并在工事内设2个50T钢板储水箱供临战使用。

3、设污水池,其有效容积不小于1.25倍隔绝防护时间内全部污水量容积。

战时重力排水管需进入集水坑,对排水管进行水封。

平战结合设计

1、工程中所有防爆地漏在临战前需全部关闭。

2、.所有穿人防墙的管道内侧的闸阀,在隔绝防护期间均应关闭。

第五章暖通设计

一、工程概况

大楼总建筑面积约11130.7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8995.3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2135.38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3.建筑专业提供条件图

三、设计范围

1、大楼空调供热设计

2、冷、热源设计

3、通风设计

4、防排烟设计

四、设计参数

1、室外计算参数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1.6℃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0.9℃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8℃

夏季通风计算温度33℃

冬季通风计算温度1℃

夏季平均风速3.2m/s

冬季平均风速3.9m/s

夏季大气压力996.6Mbar

冬季大气压力1017.5Mbar

2、室内设计参数

夏季温度

夏季湿度

冬季温度

冬季湿度

新风量

营业大厅

27℃

55%

20℃

50%

办公室

26℃

55%

20℃

50%

会议室

26℃

55%

20℃

50%

30m3/h﹒人

电力调度中心

26℃

55%

20℃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