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565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docx

《认识千米》教案及课后反思

《认识千米》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问题情境

   1.交流昨天作业完成情况。

   师:

同学们,昨天老师留了一个家庭作业,还记得吗?

谁来说一说你记录的结果?

   生1:

我4时45分放学,4时55分到家,路上用了10分钟。

   生2:

我4时40分放学,4时48分到家,路上用了8分钟。

   师:

看来你比她用的时间短一些。

   生3:

我4时20分放学,4时30分到家,路上用了10分钟。

   师:

看来你和第一个同学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生4:

我4时40分放学,4时55分到家,路上用了15分钟。

   师:

你路上用的时间就比较长了。

那么你知道自己1分钟能走多远吗?

   生1:

我1分钟大约能走90米。

   生2:

我1分钟大约走100米。

   生3:

我1分钟大约走93米。

   2、教师提出“估算自己家到学校有多远”的要求,让学生自主解答。

   师:

那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数据估算出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先自己在本上算一算,然后再和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估算,教师巡视指导。

然后同桌交流估算过程和结果。

   3、交流各自的估算结果,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师:

好了,孩子们,算完了吗?

谁来给大家说说你从家到学校大约多远?

   生1:

我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500米。

   师:

你是怎么算的?

   生1:

我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我1分钟大约走100米,15×100=1500(米)

   (师板书:

1500米)

   生2:

我从家到学校用了13分钟,我1分钟大约走93米,13×93=1209(米)我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209米。

   (师板书:

1209米)

   师:

谁还想说?

   生3:

我路上用10分钟,我1分钟大约走98米,10×98=980(米)我是980米。

   师:

你的意思是你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980米,是吗?

   (板书:

980米)

   生4:

我4时40分放学,4时52分到家,路上用了12分钟,我1分钟大约走90米,12×90=1080(米)我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080米。

   (板书1080米)

   生5:

我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320米。

我是这样算的:

我4时50分到家,4时30分放学,路上用了20分钟,然后我再用110×20,110是我1分钟大约走的米数。

   师:

也就是说我们用1分钟走的米数,乘上时间就可以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了。

   交流记录结果,丰富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同时为下一环节的估算活动提供素材。

   (让学生利用自己记录的时间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为认识千米作准备。

之后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结果的交流,既是估算方法的互相学习,也直接为认识千米提供课程资源。

   二、认识千米

   1.说明1000米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1千米来表示。

   师:

刚才我们估算出了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同学家离学校大约是980米,×××同学家离学校大约是1080米,他们家到学校的距离都大约是多少米?

   生:

1000米。

   师:

(板书:

1000米)在表示长度时,1000米也可以写成1千米(板书1千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

认识千米)

   师:

千米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1千米就等于1000米。

(板书:

1000米=1千米)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读。

   师:

我们已经知道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那谁知道千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

   生:

千米可以用km来表示。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我们学过米用m来表示,千用k表示。

   师:

你怎么知道千用k表示?

   生:

因为我们学过克用g来表示,千克用kg来表示,所以千米就用km来表示。

   师:

哦,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千克。

说的真好,千米就是用km来表示。

那谁能把上面的式子用来字母表示呀?

   生:

1000m=1km

   师:

1000米我们可以写成1000m,1千米可以写成1km,1000m就等于1km

   (师板书)。

   2、结合自己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千米。

依据估算结果引导学生用千米描述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师:

根据我们刚才估算的结果,谁家到学校大约是1千米?

谁家到学校不到1千米?

谁家到学校超过了1千米?

   生1:

我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740米,不到1000米。

   生2:

我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792米,不到1000米。

   生3:

我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034米,超过了1000米。

   生4:

我从家到学校的距离超过了1000米,是2500米。

   师:

你家离学校这么远呀!

同学们,他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500米,超过了1000米,我们也可以说成是几千米多少米?

   生4:

2千米500米。

   师:

非常好,请坐。

还有谁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也超过了1000米?

   生5:

我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800米,也就是说是1千米800米。

   生6:

我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320米,可以说是1千米320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

   3、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师: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

我们学过米,1米大约有多长?

用手比比看。

   学生用手比出1米。

   师:

那2米呢?

   生:

两个这么长。

   师:

我们可以同桌两个人合作比出2米。

比比看。

   学生合作比出2米。

   师:

要是3米呢?

   生:

3个1米那么长。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1千米大约有多长?

   生:

1000个1米那么长。

   师:

1千米就是1000个1米那么长。

   师:

上节课我们测量了操场跑道的长,一圈多少米?

   生:

200米。

   师:

一圈是200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几圈是1千米呢?

   生:

5圈。

   师:

你最多跑过几圈?

再跑几圈就够1千米了?

   生:

2圈。

再跑3圈就够1千米了。

   师:

其实,标准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出示操场跑道图片),请同学们想想,标准操场的跑道几圈是1千米?

   生:

2圈半就是1千米。

   师:

你是怎么算的?

   生:

1圈是400米,2圈就是800米,还剩200米,也就是半圈。

所以2圈半是1千米。

   师:

说得非常棒,标准跑道2圈半就是1千米。

   师:

你们认为从学校门口往东走到哪大约是1千米?

   生:

我觉得走到谈固东街那大约是1千米。

   师:

走到那还不到1千米。

   生:

我觉得从学校往东走到第1个十字路口大约是1千米。

   师:

你指的是从学校走到东二环是吗?

走到那大约是1千米,但稍微过了一点。

再想想看。

   生:

走到谈固新村。

   师:

我们从学校走走到谈固新村的东门,这段路的距离就是1千米。

   师: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想象着走一走这一段路。

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往东走到卫生院,再往东走到幼儿园,再往东到菜市场,现在我们已经走了一半了,也就是500米。

过了马路,往东走到谈固新村西门,再往前走到新村的东门,好了,停下脚步。

这一段路的长度就是1千米。

   师:

好,请同学们睁开眼。

   (在学生丰富生活经验基础上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让学生用千米描述具体的事物。

通过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知道1千米里有1000个1米这么长,使学生感受1千米有多长。

学校操场的跑道几圈是1千米和标准跑道2圈半是1千米,进一步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

最后把1千米的长度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路程联系在一起,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丰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千米的应用

   1.课本中的内容

   师: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及相关数据):

   出示图1

   师: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

我国的“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千米。

   师:

万里长城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迹,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

   出示图2.

   师: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

马拉松赛跑全长约42千米。

   师:

关于马拉松赛跑你都知道什么?

   生1:

马拉松赛跑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生2:

斐力庇第斯为了把胜利的捷报传达给人民,从马拉松这个小城跑到雅典,跑到后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死了。

他跑的距离是42千米。

   师:

看来你平常非常爱看书。

从马拉松到雅典,这段路的距离大约是42千米,人们为了纪念斐力庇第斯,就把这段路的距离作为马拉松赛跑的长度。

   师:

我们来看第3幅图。

自己读一读。

   学生自读:

我们伟大祖国东西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师:

看到我们祖国的地图,看到我国东西南北的距离,你想说点什么?

   生1:

我想说我国的地图形状像鸡。

   生2:

我国东西、南北的距离很长。

   师:

也就是说我国的面积很大。

那你们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是世界的第几位吗?

   生:

不知道。

   师:

我国的领土面积排在世界的第3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2.我国七大江河的长度。

   师:

在我国有许多有江河湖泊。

其中七大江河的长度也可以用千米来作单位。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上册搜索一下七大江河的信息。

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搜索一下?

   我们先找开搜索的页面。

在搜索栏中输入七大江河,点击搜索。

在这里面找到了1条关于七大江河的信息。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并从中找出七大江河的长度填在手中的表格中。

   学生边读,边填表。

   师: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七大江河分别是多长?

   生:

长江长6300千米;黄河长5456千米;松花江长2308千米;珠江长2216千米;辽河长1390千米;海河长1090千米;淮河长1000千米。

   师:

你们和他找的一样吗?

没有找全的同学现在写一写。

   学生检查自己是否都填完整、填对了。

   3.展示自己知道的用千米来描述的距离。

   师:

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你还知道哪儿些地方用到了“千米”这个单位?

   生1:

公路的长度。

   生2:

海洋的深度。

   生3:

铁路的长度。

   生4:

火箭的速度。

   师:

哪些交通工具的速度也可以用千米表示?

   生:

汽车。

   师:

汽车的速度大约是80千米每小时。

   生:

火车的速度。

   师:

火车的速度大约是120千米每小时。

   生:

飞机。

   师:

飞机的速度大约是800千米每小时。

其实我们骑自行车每小时大约是15千米每小时。

步行每小时大约行6千米。

除了速度外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千米?

   生:

喜马拉雅山的高度大约是8千米848米。

   生:

我从家到天客隆超市的距离也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师:

老师这还有一些路标,我们看看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路标)

   师:

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生1:

第1个路标是指离收费站还有2千米。

   生2:

第2个路标是指离机场高速的入口还差1千米。

   生3:

第3个路标是指再走25千米就到下一个出口了。

   生4:

第4个路标是指离新乐还有2千米。

   师:

这个路标上画的是服务区的标志,也就是说离新乐服务区还有2千米。

看来千米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本环节通过一些典型的数据,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千米的应用。

利用课件模拟上网,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学习网上查找资料,感受网络学习的重要。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扩展长度单位的知识。

   1.教师向学生介绍公里和里,重点介绍“里”这个生活中有时还经常用到的长度单位。

   师:

我们知道“千米”是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单位,在我国人们生活中也称为“公里”。

1千米也就是1公里。

在过去,我国还曾用过一个长度单位“里”,同学们请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的“里”就是用的这个长度单位(出示万里长城图片)。

1公里就等于2里,也就是说1千米等于2里(出示1公里=2里,即1千米=2里)。

   2.了解万里长城。

   师:

说到长城这了,关于万里长城你都知道什么?

   生:

我知道万里长城是从秦朝时开始修建的。

   生:

我知道长城上有锋火台,是放信号的。

   生:

长城是秦始皇时期用了3万人力建成的。

   师:

其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长城大多是明朝时修建的。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关于成里长城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通过录像及画外音向学生介绍。

   (通过我国“万里长城”的事例,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市制计量单位“里”,拓展学生的知识。

真实的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使学生体会到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课后调查

   师:

录像我们就看到这。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课下请同学们调查北京――上海、北京――杭州的铁路长和空中航线的长(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

   (给学生提供实际调查数据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一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造性的组织教学的好课

   

   点评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崔海江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和基本依据,用教材创造性组织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现代教学观。

由石家庄谈南路小学刘倩老师执教的“认识千米”一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这一理念。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把握教材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现实情境中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千米”在以前的教材中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认识和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从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再帮助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

新教材要求“让学生让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强调“从实践中体会千米的含义,建立长度单位观念”。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设计认识千米的内容时,首先考虑到:

按照我国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所有的小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一般不会很远(应在1.5千米之内)。

学生每天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都要走好几回,这段路程学生有着丰富的体验。

实际但这段路程到底有多少?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因此,教材就选取了让学生估算自己家到学校有多远作为认识“千米”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运用自己的经验(每分钟走多少米和从学校到家所用的时间)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过程中,了解1千米=1000米。

这样的设计,不但使学生了解了千米是怎样由米发展而来的,体会了千米的含义,而且,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变抽象的概念学习,为生活经验的总结,在认识1千米的过程中就体会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

本节课上,刘倩老师把握教材的这一设计思想,首先让学生汇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从学校到家走了多长时间?

通过不同学生的汇报,让学生认识到由于路程的不同,每个人走的速度不同,使用的时间也不一样。

接着,提出“估计自己家到学校这一段路程有多少米”的要求,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自己进行解答。

根据学生的估算结果,引出“千米”的概念,揭示“千米”和“米”的关系。

随后,通过把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与1千米进行比较,使每个学生都初步体验到了1千米的实际含义。

通过解决“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这个问题,经历了自主构建“千米”的过程。

   第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

首先,刘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把教材上的素材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内容。

其次,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

如万里长城的长度,教材上把它安排在认识千米、建立千米长度单位之后作为了解长度单位的应用介绍的,而刘老师把这个内容放在了知识拓展环节,把它作为了解千米、公里、里等长度单位以及进行单位换算的典型事例,这样利用万里长城这个素材,不但自然引出“里”这个长度单位,也通过万里长城中的6300千米和“万里”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另外,刘老师把“做一做”中的从网上搜集我国七大江河长度的要求,作为了解“千米”应用的内容,师生通过模拟上网进行查询,丰富了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拓展了自己的学习领域。

   第三,丰富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在本节课上,刘老师为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了解千米的应用,刘老师让学生利用已经建立的1米长度入手,给学生搭建想象“1千米”的脚手架;利用学校操场一周长200米和自己跑过几圈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切身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利用从学校门口到哪里约是“1千米”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通过展示收集的高速公里指示里程牌,让学生不仅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而且体验到这些标牌给人们出行带来的便利。

这些素材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的开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恰当利用多媒体、视频资料、模拟网络等,创新教学方式。

本节课,刘老师科学、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除展示教材和自己收集的图片以及信息外,还充分利用编写组开发的配套“课件”,活化学习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如介绍“万里长城”的视频课件,把简单的图片变为视觉效果和欣赏价值很高的资料片,使学生直观、全面了解和感受长城的雄伟和壮观。

利用“模拟网络”课件,使得学生能够及时在课堂上进行模拟上网并查阅数据资料,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一方面,解决了学校多数教室不能上网学习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因学校或家里不能上网而去上网吧的情况。

   除上述特点外,本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全面、明确。

教学设计思路清楚,如,检查、交流课外作业,估算自己家到学校有多远;选择现实典型数据认识1千米并用千米描述自己家到学校路程感受1千米;通过学校操场的长和几圈是1千米,以及学校门口到哪是1千米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了解千米的应用;通过万里长城了解千米、公里和里之间的关系;布置课下调查任务,把数学学习拓展到课外等,六个教学环节,环环相连,紧紧围绕“生活中学数学、自主探索中学数学”两个教材特点,学习过程逐步深化。

给我的感觉是整节课不再像是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而是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是学生自己自主构建和升华新知识。

   至于本节课值得研究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刘老师在每个环节的反思中已经谈到,本人不再重复。

提几个供大家都思考的问题:

   1、能否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布置一个绕学校操场走5圈(1千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真的去体验走了多长时间,有什么感觉等来代替教学中让学生想象走1千米的过程。

这是否可行?

   2、介绍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时,可否先让学生汇报自己所知道的,然后教师再作补充。

而不是教师直接介绍。

这样做是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经验?

   3、介绍万里长城时,是否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来让学生描述见过的(或听过的)这个宏伟建筑。

能否把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拿出来让学生讨论诗中的“里”能否换成“千米”?

以及“里”在生活中是怎样使用的等。

 以下是我作为教材的编写者的一些思考和感想。

   教材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仅仅是教师上课的一个参考或素材吗?

如果是这样,教育部要求新教材的立项,送审等工作不是就没有不要了吗?

看来,把教材等同于素材和轻视教材的行为是要不得的。

从本节课看来,依据教材上课,创造性的组织教学也能上出精彩的课来。

我把编写这一节课时的思考提供给大家,或许老师们能明白为什么研究教材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一、按照课标要求,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

怎样在教材中体现这个理念和要求?

我们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城市主要繁华街道,学校门口,还是偏僻的山间公路,我们都能看到许多指示道路里程的指示牌以及限速行驶的标志。

学生对于“公里(千米)”一词并不陌生。

还有,学生每天都要从家到学校上学和从学校返回到家里,对这一段路程有着丰富的体验,按照我国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所有的小学生从学校到家,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一般不会很远(应在1.5千米之内)。

这两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千米的生活基础。

本节课就从这方面入手,给学生搭建“认识千米”的脚手架。

素材找到了,怎样呈现出来呢?

直接呈现一幅学生放学回家图,然后让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说回家走了多少米?

似乎也可以,但和我们的学生有什么关系?

考虑到学生虽然每天都走这段路,但这段路到底有多远?

却不知道。

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因此,我们的教材就在前一节布置记录回家时间的任务,以本节课汇报交流的场景作为认识“千米”的起点。

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认识1千米=1000米。

变抽象的概念学习,为生活经验的总结。

   二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我们提供许多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内容。

如,马拉松赛跑距离、我国的万里长城等内容,还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七大江河的长度以及我国以前法定的计量长度的单位“里”;部分铁路、航班线路的里程等。

这些学习内容的呈现,除了丰富学生对千米的感知和认识外。

还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三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一是学生准备,教材编者充分研究了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心理,才为教师设计了用“学校到家有多远”这个素材作为教师教学的起点;二是学习材料准备,为了丰富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我们还给教师提供了介绍长城的视频资料以及模拟上网的多媒体光盘。

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三是教学研究准备,我们为教师提供了《新教材新教法》的教学案例,供教师参考和研究学习。

   总之,在新课程的改革道路上,我们不仅要研究学生,为学生编写好的教材,更要研究教师,编写出符合教师使用,促进教师发展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只有这样,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才能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每一节课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