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662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docx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

Wty八年上级政治教案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单元内容分析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

伴随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青少年得以不断成长和进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为孩子付出了精力和心血,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

作为青春期的中学生,感受着家长的呵护、享受着家庭的亲情,但随着自身独立性的不断增强,又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对于青少年成长是不利的,更容易伤害父母和长辈的感情。

所以学会同家长沟通,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对青少年来说是必要的。

这同时也是在锻炼中学生的交往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道德水平,受益终身。

所以说:

要让中学生学会与父母交流、沟通,体会家长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处理好同父母的关系,解决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让中学生在家庭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

a、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

b、子女与父母交往、沟通能力的培养;尊长作为子女要孝敬。

2、单元难点:

代沟和逆反心理的产生及危害,家庭关系的确立。

三、学法指导

学习本单元时要注意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把平时习以为常的父母长辈的呵护予以总结和重新回味,要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消除日常生活中同父母相处的隔阂和误解,理解父母对子女的扶养和爱护,学会关心和孝敬自己的父母、擅于与父母沟通。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

我知我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掌握家庭的特点和一般概说;b、家庭关系的确立;c、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的不可选择;d、家人的优秀品质。

2、过程与方法:

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分析家庭关系的确立和家庭结构类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按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确立家庭;

2、子女和父母的血缘亲情无法改变,必须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家庭。

二、本框重点与难点

4、重点:

1什么是家庭?

②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③家庭的结构类型。

2、难点:

a、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改变

b、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家庭。

三、教学设计

1、情景导入

鲜花、彩车、礼炮、大红的“喜”字,亲朋好友的祝福……盛装的一对新人,这是和婚礼联系在一起的字眼,这两个人没有血缘关系,从此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一个新的家庭产生了。

也许你就曾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你也可以描述一下这样的场面。

[思考讨论]:

在婚礼上都有什么仪式?

家庭对每个人意味着什么?

2、知识详解:

(1)什么是家庭?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学生读背)

P4活动

你能说说家庭是什么吗?

答:

家庭是心灵的避风港,嘈杂的人生的栖息地,意味着温暖、关爱和真情,孕育着生命和希望,我爱我的家。

家,是收留孤帆的港湾;家,是对你输送爱的地方;家,是一个充满爱和温馨的小屋。

家是当你遭遇风雨时,一个温暖的避风港。

有人说,世界上有多少个避风港,就有多少个家……。

(2)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有哪些?

1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2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3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

4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3)家庭的结构类型?

过去的家庭深深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大家族。

现在的家族一般为核心家族和主干家族。

1核心家族:

是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族。

2主干家族:

是指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族。

3单亲家族:

是指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

4联合家族:

是指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者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族。

相关连接:

家庭结构的转弯→学生一般了解

a、家庭类型以核心家庭为主;

b、家庭规模趋小

c、隔代户的比例有所增加

d、单亲家庭日益增多

思维拓展→你想过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吗?

家庭结构的变化:

一方面说明中国人口出生率在降低,同时也说明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以来,对控制人口增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独生子女家庭占社会的大多数,同时,由于学习、工作压力增长,有些家庭选择不生育。

年轻一代进入结婚年龄后,愿意自己生活,而许多中老年人习惯自己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满足自己晚年的生活需要,因为他们经济独立,身体状况较好,能够独立生活,有自己的爱好和人际交往,希望避免与子女生活方式的不同造成矛盾。

教材P6(要求学生相互讨论后回答)

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吗?

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

师:

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不会因家境状况、父母的地位甚至父母缺陷等原因而改变。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是天然的感情。

作为孩子,天然对自己的父母存在着亲切和依赖,第一个认识的就是自己的母亲。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悟是在父母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浓厚起来的,要正视自己父母的工作状况和经济情况,甚至正视他们的缺陷,热爱他们。

 

第二框:

我爱我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目标

a、知道父母在道德和法律上有扶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

b、子女在家庭中感受亲情的温暖;

2、过程与方法

收集父母为家庭奉献的事例,从而感受亲情的温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自觉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

5本框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家庭的住址和作用。

1、重点:

②感受家庭的温暖

①父母对子女有扶养教育的义务。

2、难点:

②父母对子女的爱

6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2004年夏,陶女士带着5岁的儿子来到辽宁省抚顺市的公园,孩子由于好奇将一块糖,隔着铁笼,把手慢慢地伸进了黑熊的嘴里,当陶女士发现时,想把孩子手拽回来已经来不及了,刹那间,母亲猛地把双手伸进了黑熊嘴里,一只手代替儿子的小手“喂给黑熊嘴里,另一只手护住儿子的小手,拼命从黑熊嘴里往外夺,最后在公园工作人员共同的努力下,母子俩从熊口脱险。

”被救之后,陶女士一下子昏过去,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

“孩子的手没事吧?

”医生介绍,如果不是妈妈拼命护住孩子,孩子的手很难保住。

是伟大的母爱让“陶”女士舍“手”救儿。

思考讨论:

请你回忆一个,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做过的让你难忘的事是什么?

对你父母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回答(略)

(二)知识传授: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

2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3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

教材Page8活动

5、父母对子女有扶养教育的义务

(1)

父母的爱

在世界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沌的爱是母爱和父爱。

这种爱是无私的爱,永恒的爱,是无微不至的爱,不求回报的爱。

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只要留心,我们随时可以体验到这种爱。

学会感受爱,奉献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

(2)法律对父母对子女扶养与教育义务的规定→从婚姻法的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扶养教育是夫妻双方的义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扶养教育是无条件的,必须履行的义务;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扶养义务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如果成年子女无劳动能力或不能独立生活,父母仍有扶养的义务,父母履行扶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扶养费的权利。

探究交流:

相关连接

教材P10

6、家是情感的栖息地

家是情感的栖息地,是我们物质生活盾,案例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1)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这个乐园,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呵护。

(2)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属于完全行为责任人,父母还负有监护人的职责,从小就要为子女的成长着想。

(3)在家里父母可以给我们最无私的关怀和帮助,参与我们未来的人生规划之中,甚至可以让我们心境平和,养精蓄锐,再次向困难挑战,迎接胜利,创造精彩的人生。

课堂小结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大人讲我小时候父母对子女的爱

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父母为家庭做了什么?

我爱我家无悔的奉献父母对子女的爱

父母对子女有扶养教育义务

感受家庭的温暖

感受家庭温暖热爱自己的家

第三框难报三春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目标

a、知道子女孝敬父母,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b、不孝敬父母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

c、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过程与方法

从日常生活实例中分析出孝敬父母与不孝敬父母对个人成长的好恶;自觉实践对父母长辈的孝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不孝敬父母的行径感到厌恶,体验对父母、长辈尽孝后的快乐,树立正确的家庭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a、父母理应受到孝敬;

1、重点:

b、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C、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是法律和道德的共同要求;

a、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上;

2、难点:

b、孝敬父母也有回报;

c、孝敬父母的长辈。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中国古诗《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表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这爱化成手中的针线,牵动着母亲的心,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付出而不求回报,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倾注着父母的心血!

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终身难报的!

(二)知识讲授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①父母理应受到尊敬;法定义务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理应得到爱的回报,受到我们孝敬。

2中华民族有孝的传统(道德义务)

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敬父母的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

青少年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表现)提到孝敬父母,往往想到的是对父母物质上的供给,让父母衣食无忧。

其实,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健全,许多老人自身可以做到老有养。

对于老人,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虽有儿孙满堂,但是孩子由于工作的缘故,往往不在身边,平时甚至很少见面,所以,他们在感情上最渴望的就是能与亲人团聚,时时体味到儿孙对自己的情感上体贴和温情。

思维拓展:

什么是精神赡养?

精神赡养,是指在家庭生活中,赡养人对被赡养人在感情、心理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使被赡养人在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

2、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1)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是法律和道德的共同要求:

根据法律规定,孝敬父母不仅是道德上的要求,更是成年子女应尽的义务。

作为义务,如果不履行,必然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2)法律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这里所讲的子女,包括已婚、未婚的成年儿子和女儿,包括亲生子女,养子女和继子女。

即便是出嫁的儿女,同样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腾夫妇是一对年近古稀的普通农村夫妇,育有三子一女。

小儿子自小痴呆,其余两个儿子在本村务农,日子拮据;女儿早年进城务工,生活条件还算不错。

多年来,腾老汉夫妇一直靠两个儿子照料,随着年事渐高,加上还要扶养痴呆小儿子,老两口晚年管理科学越来越困难。

为此,腾老汉多次进城要求女儿也承担一部分赡养责任,却遭拒绝。

因为女儿认识自己已经出嫁,不再承担赡养义务。

无奈之下,腾老汉夫妇将女儿告上了法庭。

该案判决后,被告仍不履行赡养义务。

法官只好向其单位下达了协助执行通知,依法扣除被告每月120元工资作为赡养费。

[注意]:

虽然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但是如果父母的经济条件非常好,而作为成年子女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如由于身体残疾等原因,则父母可以不要求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义务。

同时,还要给予子女经济上的扶持。

我国婚姻法规定以下三种情况,父母仍对成年子女有教育扶养的义务。

1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

2尚在学校就读的;

3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

3、孝敬父母的体现

(1)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

(2)孝敬父母也有回报。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代价。

要付出时间感情、体力、金钱,甚至委屈自己,但孝敬让我们体味人间的真情,沉淀人生的感情,有助于磨练心智,所以说:

孝敬父母的同时会收获甜蜜。

4、孝敬父母的长辈

作为子女,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父母的长辈。

因为他们为社会、为家庭作出过贡献,对我们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较之父母给予的疼爱更多。

因此,孙子女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时,更要献上一片孝心。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第一框:

严也是一种爱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目标

a、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b、明确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代沟;

c、逆反心理的表现,分析及危害。

2、过程与方法

对具体事例分析、总结、概括,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自己的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反悔和耻辱,坚持正确的看法,丢掉不良思想行为。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a、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

b、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2、难点

逆反心理的表现和危害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北京市一名19岁的中学生朱宇不满母亲对自己的训斥,在同学崔楠的帮助下,将事先准备好的安眠药磨碎,骗母亲喝下,待母亲昏睡莲后,二人轮流用尼龙绳猛地勒她的颈部,随后割破手腕放血,并在肢解尸体后将装尸的大包抛入“八一”湖。

父母为子女的成长付出了许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恶性事件呢?

究其原因就在于于家庭矛盾没有处理好,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没有得到子女的理解,家庭冲突不断升级,以至酿成家庭悲剧,父母和子女都付出了血的代价。

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种种不良诱惑存在,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使我们面临复杂环境,亲子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矛盾和冲突,为了有个好的家庭环境,以利于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学会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理解父母对我们严厉的背后的深深的爱!

1长大后,产生烦恼的原因

教材第19页

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

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努力?

这个小栏目中的材料都是初中生现实普遍会遇到的问题,是基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必然会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就此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作出的努力,目的在于让我们面对现实,发挥主体性。

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中学生而言,同父母发生矛盾,不完全是坏事,表明我们长大了,有主见了,主体性增强了,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愿望强烈了,这是好的一面,但矛盾也困扰着成长中的中学生,会带来烦恼,因而这又是坏的一面。

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这个问题,从自己和父母两个方面寻找原因,尽可能理解父母,从自身查找原因,让父母理解自己。

主动交流:

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爸爸妈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创造机会:

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田里劳动、打球、逛街、看电视。

边做事情、边交流。

认真倾听:

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关键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雷霆背后的理由。

主动道歉:

如果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善于体谅:

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争辩。

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

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控制情绪:

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

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吸、离开一会,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承担责任:

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子,干些农活等。

趁机还可以跟老爸老妈聊聊天。

讨论问题、达成协议:

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

例如父母会担心子女沉迷计算机而荒废学业,如果能就玩计算机的时间和学业的平衡作出讨论和达成协议,问题和分歧便能解决了。

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自己,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

父母认为即便进入青春期,子女仍是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和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

认为子女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

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心没有改变,但要求更加严格,说话可能就多了。

我们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唠叨、啰嗦。

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教材第20页

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所在。

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首先,在于让我们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理解自己同父母之间存在差别,有篮球接受父母的正确做法,父母的不当之处也更容易被理解和宽容。

其次,通过比较,让我们对自己有个再认识,青春期的中学生看问题容易片面,走极端。

我们可以审视自己,从自己一面找原因。

在学习中我们应把握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方法——比较法。

父母

我们

生理上

父母是成年人,正值中年、壮年。

正值青春期,身高迅速增长,体重增加,第二性征明显,大脑结构完善,但身体尚未成熟。

心理上

心理成熟,有主见,经受过多种考验。

有大人的感觉,有独立的愿望,受异性的吸引,性格有时偏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阅历上

饱经风霜,经受过多种挫折,同各种人打过交道,有丰富的人生经验。

上过幼儿园、小学、中学,未真正走上社会

 

知识上

有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有的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即便受过良好教育,由于知识更新快,许多知识已显陈旧。

正接受义务教育。

对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说:

“有学问”,但掌握知识有限;相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说,我们知识不够丰富,但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生活知识,实践经验方面比家长少。

思想方法上

思想求稳,容易倾向保守

思想开放、勇于创新、易于偏激

行为方式上

处事冷静、谨慎、恪守准则

喜欢冒险、行为变化快,讲效率、不拘传统

社会角色上

承担家长、监护人、职业人员等复杂的多种角色

主要是子女、学生、被监护人的角色

2代沟产生的原因和实质

中学生同父母相比,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很不相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也不相同,自然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较大差异,其实这就是两代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上存在不同看法。

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要相信那个不可。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两代人的分歧,使子女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

从子女角度看,产生逆反心理往往由于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独立意识比小时候明显增强,有了不同于父母的兴趣和追求。

正确看待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能够有误区。

探究交流

教材第22页

结合自己经历过的与家长的冲突和当时的感受,说说逆反心理造成亲子隔阂、导致种种不快等危害。

点拨:

这个活动设置的目的是让我们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认识到自己的由于逆反心理存在造成的某些言行,会伤害自己,更会伤害父母,思索和重视自己的不恰当言行,从而自觉认识到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自制,克服消极情绪。

明确家和万事兴,父母子女关系融洽,对家庭有利,对子女成长也有利,解决家庭矛盾不当会给家人带来不良后果,从而理智地对待矛盾,不任性,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通过体验明辨是非。

课堂小结:

产生烦恼的原因

成长也会有烦恼产生代沟的原因

严也是一种爱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也是一种爱

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有危害正确认识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危害

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在家庭交往中对得失利弊进行权衡,要以宽大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

2过程与方法:

选择可能解决的问题;用所学籍联系实际解决自己的困惑;培养自己的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父母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a、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b、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

2、难点

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丢掉不正确的思想行为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需要正确认识家庭矛盾。

夸大与父母的矛盾,认为家庭矛盾无法说清,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会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不利于矛盾的解决和我们的进步。

我们要正确认识家庭中的分歧和矛盾,自觉寻找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

家庭中的矛盾容易解决,因为父母子女之间是至亲的关系。

父母都爱子女,体谅子女的困难,期待子女有更好的发展,希望子女摒弃成长过程中的缺点和毛病,不断走向优秀;子女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细心呵护,对父母有着深深的依赖,任何孩子都认同父母是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是无私大度的,在成长中需要父母的关怀和帮助。

这些分析,有助于子女体会父母心情,感受家庭温暖,从而更爱自己的家,更爱自己的父母。

探究交流

教材第23页

这两种说法有道理吗?

说说你的想法。

点拨:

这两种说法都是针对同一个问题,如何解决家中的矛盾?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同父母年龄差异的存在,必然在很多问题和观点上存在分歧,这是个事实。

为此,中学生也会很苦恼,但面对自己最亲的人,在心里也渴望同父母能够想到理解,设计这个小活动,就是要让我们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问题。

进而得出“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同行”。

答案:

女同学的说法是一种消极的说法,对两代人之间产生的烦恼没有正确的认识,不利于父母子女之间的相互理解。

男同学的说法是一种积极的做法,正确对待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想办法化解矛盾,增进情感。

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

对待两代人之间矛盾和代沟的正确态度:

对于家中父母与我们产生的矛盾和代沟,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

对于子女而言,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遇事要与父母商量:

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子女同父母发生矛盾,子女要冷静,保持心平气和。

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沟通的过程是明辨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

1同父母交往的艺术

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父母对子女的呵护、养育恩深似海,值得子女赞扬。

父母同样是人,喜欢别人的赞赏。

子女赞美父母的爱,赞美父母当年之勇,会增进亲情和沟通,赞美要真诚、得体。

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

聆听是艺术,与父母交谈,要先倾听、再倾诉。

尤其是在接受批评时,有错就承认,有理委婉地说。

在倾听中我们能体会出父母的心情、期望和用意。

帮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

现在的子女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的娇惯,父母要求子女在学习上多用功,家务事上不指望孩子,学生往往懒惰,没有责任心,不会帮助父母做事,不利于与父母的交往。

因此,子女要竭力为父母分忧,努力帮助父母做事,这样父母就会更疼爱子女,更为子女着想。

家庭交往要宽容

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多原谅,不要非与父母争个高低上下。

有时即使争赢了,也不一定给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