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684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试题 常识.docx

公务员考试试题常识

科技常识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   )。

A.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D.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2.1957年10月,(   )把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标志着航天技术的诞生,揭开了太空技术的序幕。

A.美国   B.前苏联   C.中国   D.欧共体

3.1938年,德国人(   )在用慢中子轰击铀核时,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并放出新的中子。

A.哈恩   B.查德威克  C.卢瑟福   D.麦克斯韦

4.以下关于我国科技史,不正确的是(   )。

A.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B.世界上首次作出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的是《春秋》

C.我国古代最初采用的计算工具是算筹

D.“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是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对日食现象作出的科学解释

5.科学揭示燃烧现象的是(   )。

A.哥白尼   B.牛顿      C.拉瓦锡   D.爱迪生

6.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最早记录太阳黑子

D.制订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

7.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8.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阿基米德  C.伽利略   D.开普勒

9.关于人类探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是我国的登月工程

B.阿姆斯特朗是登陆月球第一人

C.“阿波罗计划”是美国的登月工程

D.美国发射的“月球陨坑观测与遥感卫星”在月球上发现了水

10.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的飞船是(   )。

A.“神舟”四号     B.“神舟”五号      C.“风云”一号     D.“嫦娥”一号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A。

中公解析:

核裂变是在1938年发现的,发现者是德国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的研究员奥多•哈恩。

4.【答案】D。

中公解析:

“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

”是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

5.【答案】C。

中公解析: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把大量的精确实验材料联系起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关系。

1777年,他在《燃烧概论》中,全面阐述了燃烧的氧化说,把燃烧过程解释为一种与氧化合的过程。

6.【答案】D。

中公解析:

《授时历》是中国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修订而成的,不属于两汉的成就。

7.【答案】D。

中公解析:

1983年国家制定“863计划”;1988年制定“火炬计划”;1986年制定“星火计划”;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8.【答案】B。

中公解析: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物理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原理,题干中的著名言论便是例证。

9.【答案】A。

中公解析:

“嫦娥一号”属于我国三期嫦娥计划的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

因此A项错误。

10.【答案】B。

中公解析:

“神舟”五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杨利伟送入太空。

故选B。

 

经济常识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  )

A.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

C.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D.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

2.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有(  ):

A.投资需求      B.消费需求

C.储蓄需求      D.出口需求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东南沿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

据估计,其人数已达8000万之多。

造成这样大规模的“民工潮”的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农民到城市打工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B.民工流出地区的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外出打工

C.农民在家种田收入太低,又没有其他能多挣钱的就业机会

D.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能吃苦耐劳的劳动力

4.利率是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变动利率对经济影响的一般规律是(  )

A.提高利率,储蓄减少   B.降低利率,投资会减少

C.提高利率,会抑制通货膨胀  D.降低利率,消费会减少

5.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模式。

下列能表述其基本特征的有(  )                   

A.全球化  B.市场化  C.信息化  D.专业化

6.下列国家中,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是(  )   

A.西班牙        B.比利时

C.卢森堡公国(大公国)   D.英国

7.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  )

A.强制性        B.无偿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8.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      D.失业率波动不定

9.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  )

A.失业率上升     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

C.失业率下降     D.失业率波动不定

10.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

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

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

A.生产的发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       D.内需的扩大

11.下列关于国际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实行石油生产配额限制维护石油生产国利益

B.博鳌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

C.蒙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12.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不包括(  )

A.国民总收入     B.货币总量

C.国内生产总值     D.外汇储备

参考答案

1.【答案】ABCD。

中公解析: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

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2.【答案】ABD。

中公解析:

根据收入核算公式Y=C+I+G+NX,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代表总需求,可以拉动经济增长。

尤其是消费,投资,净出口被称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而储蓄的增长可以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会降低利率,间接拉动投资的增长和经济增长,但不是国民经济增长的直接驱动因素。

长期来看,储蓄率的提高有利于增加人均资本存量,使经济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但过高储蓄会导致消费减少。

3.【答案】A。

4.【答案】C。

中公解析:

按照经典经济学的解释,提高利率是抑制通胀的传统手段。

一般来说,降低利率,会导致投资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增加。

5.【答案】AC。

中公解析:

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科技型、创新创业型经济。

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新经济的核心和灵魂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导致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6.【答案】D。

中公解析:

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

西班牙、比利时、卢森堡三国于1999年1月1日成为欧元区成员国。

英国至今没有加入这一货币区域,法定货币依然是英镑。

7.【答案】D。

中公解析:

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最核心的特征是,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

8.【答案】B。

中公解析:

提高税率并不一定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当税率过高伤及税本,导致税源枯竭时,不但不会增加财政收入反而会减少财政收入,A项错误。

C项与实际相反。

税率与失业率通常情况下呈反向变化关系,所以D项错误。

政府调控经济正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在经济高涨时,增加税收,减少投资,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防止经济过热,所以答案为B。

9.【答案】C。

中公解析:

本题考查的实质是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的理解。

通货膨胀的基本表现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经济呈过热的态势,表面上看经济一片繁荣,工作好找,失业率低。

通货紧缩时则相反。

但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关系,当出现滞涨时反而会出现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也高的现象。

所以题干问的也是“一般会导致”,本题选择C。

10.【答案】C。

中公解析:

“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基础性工作;“扩中”,就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高”,就是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打非”,就是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保困”,就是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以上方法都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所采取的措施。

11.【答案】C。

中公解析: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观察员国家有:

蒙古国、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

对话伙伴国有:

白俄罗斯和斯里兰卡。

12.【答案】D。

 

文化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诗学》

B.古希腊悲剧三大诗人是: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C.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喜剧作家

D.歌德是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是《浮士德》

2.下面诗词搭配正确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李白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陶渊明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凉州词》王昌龄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形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诗影响很大

4.初唐四杰指的是以下哪四个人?

(   )

 A.王之涣、杨炯、卢照邻、李贺     B.王之涣、李贺、孟浩然、王维

 C.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D.王勃、李贺、高适、岑参

5.下列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阐述错误的是(   )。

A.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B.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C.法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商鞅              D.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

6.以下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木兰诗》、《周总理,你在哪里》都是叙事诗

 B.《背影》和《春》都是朱自清的散文,《藤野先生》、《社戏》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C.《最后一课》和《竞选州长》都是短篇小说,前一篇的作者是都德,后一篇的作者是马克·吐温,他们都是法国人

 D.《捕蛇者说》的作者柳宗元,《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和《石壕吏》的作者杜甫,都是唐朝人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顾拜旦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B.邓稼先被称为我国的“两弹元勋”

C.林则徐是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汤显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国语》是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国语》《左传》既长于记事,又长于记言

B.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水浒传》

C.《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生活的道路,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D.《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既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书,也有很强的文学性

9.宋代名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脍炙人口的话是(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匹夫而为万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三部曲”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但又有一定联贯性的文学作品。

《幻灭》、《动摇》、《追求》是(   )。

 A.茅盾的《蚀》三部曲         B.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C.郭沫若的自传体三部曲    D.郭小川的长诗《将军》三部曲

 

参考答案

1.【答案】D。

中公解析:

歌德是德国重要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2.【答案】B。

中公解析:

A项中《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杜甫。

C项中《菊花》的作者是元稹而不是陶渊明。

D项出自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而不是《凉州词》。

故B项为正确搭配。

3.【答案】B。

中公解析:

元曲的种属关系应该是: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

B项不正确。

4.【答案】C。

中公解析:

初唐四杰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旧唐书·杨炯传》说: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故答案选C。

5.【答案】C。

中公解析:

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

故选C。

6.【答案】D。

解析:

A项《周总理,你在哪里》是抒情诗。

B项《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C项马克·吐温是美国人。

7.【答案】D。

中公解析:

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8.【答案】A。

中公解析:

《国语》长于记言而不长于记事;《左传》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

9.【答案】D。

中公解析:

A项出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B项出自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C项出自宋朝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D项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10.【答案】A。

中公解析:

《幻灭》、《动摇》、《追求》是茅盾的《蚀》三部曲。

 

地理常识

1.在某次地震发生时,甲地为震中区,乙地为地震波及地区,这两个地区的震级和烈度的关系是(   )。

A.两地的震级和烈度相同    B.甲地的震级和烈度比乙地大

C.两地烈度相同,甲地震级比乙地大  D.两地震级相同,甲地烈度比乙地大

2.基本上贯穿大陆东西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极地苔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3.赤道地区全年的降雨主要是(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4.北极地区的东风带分布特点是(   )。

A.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B.位于极地低压带和副极地高压带之间

C.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一致

5.北半球的信风带气流的流向是(   )。

A.东北向        B.东南向         C.西南向         D.正南向

6.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7.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主要是(   )。

A.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B.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C.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D.受季风控制

8.以下叙述中反映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的是(   )。

A.陆地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B.各自然带之间具有明显的界线

C.高山地区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无明显的分布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最为明显

9.斑马、猕猴、驯鹿生活的自然带分别是(   )。

A.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寒带苔原

B.热带草原、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

C.热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极地冰原

D.热带雨林、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0.亚欧大陆中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分布着(   )。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沙漠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森林带

参考答案

1.【答案】D。

中公解析: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

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

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2.【答案】B。

中公解析:

极地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与冰原气候同为极地气候,常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C,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藓、地衣类)。

3.【答案】B。

中公解析:

赤道地区气温高,对流运动强烈,常年盛行对流雨。

4.【答案】C。

中公解析:

极地东风带位于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且向右偏转为东北风。

5.【答案】C。

中公解析:

在北半球,风从东北刮向西南,称“东北信风”;在南半球,风从东南向西北刮,称“东南信风”。

6.【答案】D。

中公解析: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气温低于0度,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7.【答案】C。

中公解析:

地中海气候是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

8.【答案】D。

中公解析:

随着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的减少,陆地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这种分异也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比较明显。

9.【答案】A。

中公解析:

斑马分布于热带草原,猕猴分布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驯鹿分布于寒带苔原。

10.【答案】C。

中公解析:

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这是一条东西走向很宽的温带草原带;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的温带草原,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

 

历史常识

1.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A.增设军机处       B.采用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2.“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发生在汉代(   )时期。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汉元帝刘奭

3.被迫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4.当前,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统一战线被称为(   )。

 A.民主统一战线             B.统一战线

 C.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5.科举制度创立于(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6.成语“草木皆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长平之战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的抗日中心是(   )。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C.晋绥抗日根据地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8.1947年,为了帮助欧洲经济复兴,与前苏联抗衡,美国提出了(   )。

A.艾森豪威尔计划      B.马歇尔计划

C.巴巴罗莎计划              D.罗斯福计划

9.英国议会在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其中规定(   )。

A.议会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B.废除君主立宪

C.严厉处置“非国教徒”     D.确立克伦威尔的统治地位

10.《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下列哪个组织起草的纲领?

(   )

 A.第一国际       B.共产主义者同盟 

C.第二国际       D.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参考答案

1.【答案】C。

中公解析:

明朝:

废丞相制度,设六部尚书;废行中书省,实行三司;废大都督府,设五军都督府。

隋唐:

采用三省六部制。

元朝:

废除尚书、门下两省,以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清朝:

增设军机处。

2.【答案】D。

中公解析:

据史载,汉元帝将昭君赐予了匈奴呼韩邪单于。

故选D。

3.【答案】B。

中公解析: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

(1)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4.【答案】D。

中公解析: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目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称为爱国统一战线。

5.【答案】A。

中公解析: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盛行于唐、发展于宋、衰亡于明清,是一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并与君主专制统治相适应的官员铨选制度,同时也是一种与教育紧密相连的考试制度。

6.【答案】A。

中公解析:

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指的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东晋时期,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率秦军与晋国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

秦军以多战少,结果却溃不成军,成就了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7.【答案】D。

中公解析:

1937年9月陕甘宁根据地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共辖二十三个县。

11月,在完成普选的基础上建立了边区各级人民民主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中央一直在陕甘宁边区,从政治上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

陕甘宁边区成了全国抗日的中心,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首府延安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

8.【答案】B。

中公解析:

二战后,欧洲经济遭受重创,于是美国为了与苏联抗衡,向欧洲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帮助欧洲经济复兴,这被称作“马歇尔计划”。

9.【答案】A。

中公解析:

1689年10月,英国议会通过“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称之为《权利法案》。

内容共十三条,其中第八条规定:

“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0.【答案】B。

中公解析: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又译为《共产主义宣言》)。

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法律常识

1.关于行政强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行政强制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