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776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2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docx

海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20篇

记叙文阅读(20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4分)

守着花一样的芬芳

徐伟军

①我在一个雨天走近它。

墙角处,它红得清纯、干净而又安静。

小小的,饱满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风一吹,沾着的雨水轻轻滑落,花骨朵柔韧地颤动几下。

它的好看,不是惊鸿一瞥,也不是富贵斗艳,它的好看是淡淡的,不求人看到,却如大地的篱笆、乡村的炊烟,默默地、自然地,却又生命力非凡地在那平凡世界里盛开。

  ②这花儿,倒让我想起那个常来我们小区收废品的人。

她娇小、瘦削,五十多岁的样子,声音倒很洪亮,常骑着三轮车来我们小区转悠吆喝。

那天,我把车库里堆放的水果箱、牛奶箱之类杂物一股脑儿往外扔,她说六毛钱一斤,我说你收去吧。

我的本意是你拿走好了,她却很细心地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找来一条尼龙绳四角缚住,杆秤钩子拉起这叠纸板。

女人已经把脚踮得很高了,她的手臂拼命地往上提,脖子跟着吊起来,伸着头去看像是很遥远的“秤花”,等整个身子稳住了,似乎看到她为了平衡屏了一会气,本来不大的眼睛眯得更细了,很快,她响亮地说出“七块八”,紧接着,她又说:

“给你八块钱吧!

”我忖度了一下,估计钱是一定要给我的,我便说那就七元吧!

她迅疾地补了一句:

“都已经是七块八了”,似乎觉得把八毛钱省去了很不好意思,又一边说“你人真好”,一边从三轮车的底座下取出钱来。

我接过钱的一刹那,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滋味从心头生起。

手掌上,棱角坚挺的五元纸币和两个锃亮的硬币静躺着,此时传递着我的手温,我显得笨拙极了,不知道该安放何处?

  ③我迟疑的片刻,她又与我聊起我妈。

我妈七十多岁了,隔三岔五要来屋边的一片菜畦里耕种,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她们就聊上了,很熟络的样子,有时,我在书房里,就传来两个女人絮絮叨叨、家长里短的腔音,一个是吴越老媪,一个是河南妇人,语言的交流上却一点没有沟壑。

我突然想起“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诗句,感觉那么温馨,那么投缘。

她们究竟聊了啥,我没听清,但我听得出,每一次与我妈聊,她都很爽朗开心。

在别处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里,女人知道,除了三轮车上自己的吆喝声,她大多数时间是寂寞的,只是一个人穿行在城市的小区,在别家的灯火中念想着自己的家人,念想着幸福团聚的日子。

所以,女人见我妈的身影没有在菜园里晃动,她就惦记起我妈来了。

她说我妈身骨子真健,很善良,人好。

在她眼里,我妈是她恩人似的,她说这话时,满心的喜悦写在脸上,仿佛有一阵又一阵的幸福掠过来。

我莫名被眼前这样一个直性子女人感染,转眼又瞥见那朵墙角的无名花,灿灿然,润湿,光洁,红晕在娇小的花瓣上荡漾着,那么透亮。

  ④夜色渐渐笼罩过来,女人已经把一天的收获都高高地堆向三轮车,她习惯地环顾一下“营地”,俯下身,拾捡起草缝和石隙间的断绳、纸屑和破塑料瓶,甚至不是她扔的一个烟蒂……日暮苍山下,一个早已被纸板淹没的女人渐行渐远。

⑤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梦,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梦竭尽全力。

尽管有时候并不招人注意,但坚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和情操,不迷失不低落,自有生动摇曳之美。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1日24版,有改动)

1.选文主要记叙了“我”卖杂物给女人时的哪些情节?

(4分)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我接过钱的一刹那,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滋味从心头生起。

3.文章第①段写花的形象及作者的赞美,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分)

4.文章最后一段说“坚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和情操,不迷失不低落,自有生动摇曳之美。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分)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分)

一、1.

(1)“我”把车库里的杂物一股脑扔了出来,想让女人拿走。

(2)女人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认真过完秤并付钱给“我”。

(3)她与我聊起我妈,说“我”妈身骨子真健,很善良,人好,满心的喜悦写在脸上。

(4)女人把废品装上三轮车,并把地上的垃圾清扫干净。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

因此将内容锁定在文章的第②~④段。

根据第②段内容“我把车库里堆放的水果箱、牛奶箱之类杂物一股脑儿往外扔,她说六毛钱一斤,我说你收去吧。

”可概括出“我”把车库里的杂物一股脑扔了出来,想让女人拿走。

根据“她却很细心地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杆秤钩子拉起这叠纸板”“估计钱是一定要给我的……她迅疾地补了一句:

“都已经是七块八了”,可概括出女人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认真过完秤并付钱给我。

根据第

段内容“女人见我妈的身影没有在菜园里晃动……仿佛有一阵又一阵的幸福掠过来。

”可概括出她与我聊起我妈,说“我”妈身骨子真健,很善良,人好,满心的喜悦写在脸上。

根据第④段内容“她习惯地环顾一下“营地”,俯下身,拾捡起草缝和石隙间的断绳、纸屑和破塑料瓶”可概括出女人把废品装上三轮车,并把地上的垃圾清扫干净。

2.(4分)“异样”的意思是“不同寻常的”。

这里指卖废品的女人坚持给我八块钱时我内心的感动、温暖,以及对她的敬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句的赏析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句子。

对于这个句子,应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然后结合上文卖废品的女人坚持给“我”八块钱这一事件加以分析,不难得出“我”感动、温暖,以及对她的敬意。

3.(2分)①结构上:

引出下文,与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②内容上:

赞美墙角的无名花,烘托收废品的女人的美好品质,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解析】此题考查段首的作用。

阅读文章第①段内容,第①段赞美墙角的无名花,自然引出下文对收废品的女人的记叙,无名花是女人的象征,烘托女人的美好品质,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选文结尾段赞美为梦竭尽全力的人坚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和情操,与开头照应,使结构更加严谨。

4.(2分)

(1)花清纯、干净,静静地开放而富有非凡的生命力,赞美了安静的花在平凡中不平凡的生命特性。

(2)卖废品的娇小的女人生活困顿却坚守着自己的善良,不功利,不世俗,在平静的生活中谱写出自己的生动乐章。

(3)我们应该像坚守芬芳的花,坚守情操的卖废品的女人学习,这样才能不迷失自我,实现自己的真正价值。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首先要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然后再结合全文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在这个句子中,首先应该抓住关键词“坚守、花、芬芳和情操、不迷失、不低落、美”,得出对花安静开放的非凡生命力的赞美。

然后联系文章内容得出对卖废品女人坚守高尚情操,不迷失自我的推崇。

最后呼吁大家要向他们一样学会坚守。

5.(2分)示例一:

赞美如收废品的女人一样为梦竭尽全力的人。

文章写收废品的女人娇小、瘦削,五十多岁的样子,骑着三轮车常来我们小区收废品,她远离家人,忍受寂寞,一个人在城市里穿行,吃苦受累,为梦打拼。

示例二:

讴歌如收废品女人一样平凡的人勤劳、质朴、懂得感恩的好品行。

收废品的女人把纸箱子拆开折叠好,认真过完秤,还想多付我两毛钱,我少要了一块钱,她就说我人好;我妈和她聊天,她就把我妈看成恩人。

示例三:

表现对外来打拼的人的关爱。

我想把杂物送给收废品的女人,后来少要了钱;我妈和她聊天,排除了她的寂寞,减轻她对家人的思念。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看法。

对于本题来说,可从赞美像女人一样努力拼搏的人、讴歌如女人一样平凡的人的好品行等角度来进行分析概括。

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4分)

父母也会撒娇

乔凯凯

①给母亲打电话,似乎感觉母亲的嗓音有些异样,一问才知道母亲感冒了,而且有一段时间了。

提早下班回去看母亲,母亲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走,我陪你去医院开点儿药。

”我伸手去拉母亲。

母亲摇摇头说:

“我不想吃药,你爸给我买了药,太苦了。

”“良药苦口嘛!

不苦怎么能有效?

”我拿起一包药递给母亲。

本来好好的母亲却似乎一下子眼泪汪汪了:

“这药真的很苦,我不想吃。

②吃个药怎么这么麻烦?

有病不吃药能好吗?

我有点急了,年纪大了还不重视身体,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怎么越老越像孩子了呢!

想到“孩子”这两个字,正欲发火的我突然愣住了,也在瞬间释然——母亲现在的表现可不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吗?

她是在对我撒娇呀!

③想到此,我在母亲身边坐下,笑着说:

“吃了药才能好呀,这样就有力气跳广场舞了,咱加把劲儿,争取夺得广场舞皇后的称号,让我爸有点危机感。

”看到母亲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继续说:

“来,我帮你倒杯水,赶快好起来给我做好吃的,我最喜欢你做的饭菜了。

”母亲点点头,接过药吃了下去。

我不知道那药是不是真的很苦,我只看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足幸福的笑容。

④有一次父亲做了一个小手术,出院后在家休养。

想着父亲已经痊愈,再加上我工作忙,直到半个多月后才来到父母家。

一见面,父亲就跟我说:

“我的伤口还是疼。

”我顿时紧张起来,难道伤口发炎了?

没愈合好?

父亲掀起衣服给我看他的伤口,伤口愈合得很好,连针眼都快看不见了。

“恢复得很好,没事。

”放下心的我松了口气说。

⑤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又跟我说:

“伤口有时还是会疼,不会有什么事情吧?

”父亲的话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伤口缝合处只剩下一条浅浅的印痕了,能有什么事情呀。

“我爸这是怎么回事,没事老盼着自己有问题干吗!

”一转身,我悄悄对着母亲抱怨。

“越老越矫情,别理他。

”母亲笑了笑说,“不过,你爸说他很享受你紧张地帮他查看伤口时的样子。

⑥母亲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

父亲是多么坚强的一个人,长这么大,我从来没见父亲喊过一次痛。

记得有次父亲带我和哥哥上山玩,哥哥因为调皮,差点从山坡上滚下去,父亲及时拉住了哥哥,自己却扭伤了脚。

等到家时,父亲的脚面已经肿得很高了。

我和哥哥都很内疚,父亲却说一点都不疼,还笑着逗我们玩。

而现在父亲却在我面前“示弱”,这不是另一种撒娇吗?

他是想得到女儿的关心和照顾呀!

⑦其实,每个父母心里都住着一个会撒娇的孩子。

当儿女一天天长大,臂膀变得坚强,能够为自己甚至为家人遮风挡雨时,父母心里潜藏的孩子似的天性就会激发出来,会把自己最柔软最脆弱的一面展现给你。

因为在他们眼里,你已经成为他们最信赖的依靠,他们也深信,你会像他们爱你那样爱他们。

他们愿意在你面前撒娇,是想得到你的体贴、关爱和安慰,正如你小时候赖在父母怀里撒娇,毫不设防地把自己的肚皮坦露出来,那是因为你知道,父母会给予你最周全的保护。

⑧现在,该我们给父母以保护了,你准备好了吗?

(选自《辽沈晚报》2017.11.4)

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本来好好的母亲却似乎一下子眼泪汪汪了:

“这药真的很苦,我不想吃。

(2)父亲的话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伤口缝合处只剩下一条浅浅的印痕了,能有什么事情呀。

2.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2分)

3.文章以“父母也会撒娇”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分)

4.请简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分)

5.文章结尾说:

“现在,该我们给父母以保护了”,生活中,你准备如何保护你的父母?

(4分)

 

二、1.(4分)

(1)“眼泪汪汪”写出了母亲不愿意吃药时撒娇的情态。

(2)“哭笑不得”一词准确写出我对父亲过分在意自己的伤口而表现出的撒娇不理解的情态。

【解析】解答此题,分析题干可知考查词语的语境意义,然后细读句子所在的相关段落,在理解词语的本意的基础上,抓住词语所在段落中的关键句子来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眼泪汪汪”抓住句子“吃个药怎么这么麻烦?

有病不吃药能好吗?

我有点急了,年纪大了还不重视身体,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怎么越老越像孩子了呢”可以体会母亲不愿意吃药时撒娇的情态;“哭笑不得”抓住关键句子“我爸这是怎么回事,没事老盼着自己有问题干吗”进行体会。

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合理表述即可。

2.(2分)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也有最柔软最脆弱的时候,他们最想得到儿女的体贴、关爱和安慰。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然后细读这句话,抓住关键词“撒娇”,结合文章中叙述的两件事:

母亲生病了不想吃药、父亲动了小手术怕痛,抓住这一段中的关键词句“父母心里潜藏的孩子似的天性就会激发出来,会把自己最柔软最脆弱的一面展现给你”“他们愿意在你面前撒娇,是想得到你的体贴、关爱和安慰”进行理解。

3.(2分)强调了父母也渴望儿女的体贴、关爱和安慰;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作为文章的叙述线索;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标题新颖温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然后细读全文,明确文章主要叙述了母亲生病了不想吃药、父亲动了小手术怕痛两件事,告诉我们长大了要正确对待父母的信赖和撒娇,给他们体贴、关爱和安慰,最后分析题目,可以发现“父母也会撒娇”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文章的叙事线索,“撒娇”一词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题目新颖别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2分)回忆父亲年轻时的坚强,与现在父亲的矫情形成对比,凸显父亲的示弱是一种撒娇;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然后细读这一段,明确这一段主要运用插叙的方式,通过具体事例交代了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与上文父亲的矫情形成对比,从而凸显“现在父亲却在我面前‘示弱’,这是另一种撒娇”,也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5.(4分)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想法;做一些让父母高兴、舒心的事,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宽容父母的过错;照顾好自己,不让父母担心。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此题属于谈体会的拓展类试题,要保护父母,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从尊重父母、包容父母、做让父母高兴的事、不让父母担心等角度来说,语句要简洁,表述有条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4分)

银碗

  酷暑炎热,集市依然热闹。

货山人海,琳琅满目,繁荣景象。

星期天,我徜徉在贸易市场,想买几样称心菜,改善一下生活。

迎面走来一位污垢遮衣的少年,我急忙欲避,却被挡住。

“叔叔:

请你帮个忙,借点钱。

“我不认识你!

为啥借钱?

”这明摆着是乞讨,还标榜成“借”。

“回家。

出来打工受骗,白干一月,未挣分文。

”少年脸红着。

“你年龄还小,咋不上学呢?

“读高中,为减轻父母负担,乘假期希望挣点学费。

眼前的这位少年,仿佛就是我儿子,不由得勾起同情心。

远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曾说过,节假日打工挣点钱添补所需,尽量向家里少要钱,不为难大人。

随着思绪的反应,掏出仅有的一百元递给少年。

“叔叔:

太多了,五十就足够。

“不要给!

装学生骗钱的多得很,别上当!

”朋友喊着挡住了我的手。

“我不是骗子,您看我手上的血泡和厚茧。

一百元给少年,劝他要好好读书。

少年含泪微笑着点头,把打工时土里捡的个脏兮兮的小碗,强要送我作纪念,还说以后加倍偿还。

推辞不掉,就把脏碗用手指夹着转悠。

钱没有了,买菜的兴致也凉了,慢步迂回。

突然几个外地口音的人,瞧见脏碗问我:

“师傅,你手里的东西卖不卖?

“卖啊!

”我想原本就是无用之物,只是没扔。

“我看看,这是先秦银碗,古器。

开个价吧!

“给合适就行,不要亏人。

“四百元怎么样?

”我很高兴,心想立即出手,赶往车站还能追上少年,就柔和地反问:

“太少了吧?

“看你也是内行,做这生意不是内行不中用。

银碗的价值达千元,但我们住店吃饭花销大,不亏你钱给足六百元吧!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我拿着现金美滋滋地奔往车站,里外寻遍没有见到少年的面。

整一年的秋天,金州大学来了封信,拆开信封见写到:

叔叔:

您是好心人,去年假期多亏帮忙,我才安全返家。

打工受骗人格受辱,差点自寻短见。

念及父母,抱着试的态度,厚着脸皮街头行乞。

回家后双亲的安慰和您的教诲一样,点燃起我心灵的火焰,发奋学习,高分考入重点大学。

家境贫寒,缺学费一千元,盼您支持。

行乞学子淤积心里长久不安的银碗款,终于有了该拿的人,我感到心情愉快,格外轻松,好像甩脱了沉重的包袱。

四年后的金秋,《宏德》杂志社汇来六千元。

文友贺我大作发表,稿费颇丰。

我从学生时期开始投稿的记录,直查到现在青丝花白,未给该杂志社投去一篇作品。

草稿纸堆得能装一车皮,发表的作品并不多。

莫名其妙,羞愧之及,我气愤地将款退回去。

奇怪,汇款单不久又邮来了,多出说明:

我社从未汇出此款!

接着收到一封信:

 叔叔:

您是天下道德高尚的人,对您的帮助深表感谢!

我大学毕业当了杂志社编辑,月薪加奖金五千多元,借款还清,生活幸福。

汇您六千元,既是还借款,又是答谢您。

五年前,我留给您的小碗是分文不值的废器,而您给了我精神上的“银碗”。

我将会把您的道德发扬光大!

(选文略有改动)

1.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2分)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我拿着现金美滋滋地奔往车站,里外寻遍没有见到少年的面。

 

3.选文中写朋友劝“我”不要给少年钱的内容能否删去?

为什么?

请说明理由。

(3分)

 

4.选文用第一人称有什么作用?

(4分)

 

5.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

 

三、1.(2分)①银碗是行文的线索。

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此题考查标题作用。

通读全文可知本文是围绕“银碗”这一事物来写的,不管是“我”与一个少年的相遇,还是之后的借钱,再到最后的报社汇款,都和“银碗”有关,可知是本文的线索,同时以“银碗”为标题,会让读者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引起读者的兴趣。

据此概括即可。

2.(2分)“拿着”“奔往”“寻遍”属于动作描写,写出“我”当时想将钱赶紧给少年的着急、急切的心理。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赏析。

对词语的赏析一定要结合句子内容,把词语描写的内容表述出来,并结合语境,将词语表现的人物心理揣摩出来。

3.(3分)不能删去。

通过朋友的这句话,将朋友的态度和“我”的态度形成对比,更能衬托出“我”富有同情心,慷慨解囊,无私地帮助少年。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作用。

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有其用途和作用的,我们在理解文章内容时,要有一个整体意识,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对于某段某句的作用就不难理解了,分析词句可知是将两者进行对比,来衬托出作者富有同情心等。

4.(4分)叙述亲切自然,使文章更具真实性,能更好的进行思想感情的抒发与流露;使文章更具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使文章更生动形象,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使读者能更具体的体会作者心情。

【解析】解答此题,考生可从自己读完全文后对于文章使用第一人称的感受,第一人称,以“我”来叙述整个故事,会增加文章的真实可信度,同时也便于感情的直接流露;同时在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过程中,更方便对于故事细节的描述,使文章因为这些细节而更加生动形象。

据此概括即可。

5.(3分)“我”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不占便宜的人。

【解析】

(1)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遇到少年求助,“我”没有过多追问,而是慷慨解囊,把仅有的一百元全部给了少年;对于少年一年后希望我资助他学费的事情,“我”汇款给少年。

(2)不占便宜。

文中的“我”把银碗卖掉后,就急切到车站寻找少年;文中最后写“我”对于收到的不明稿费,退回报社,都说明了这点。

在概括人物形象时,要找出与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谈举止、心理等,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细致的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4分)

那时.那人.那书

张淑娟

①十多年前,我出生在农村,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大清河边度过的。

②记得那时,爷爷每天都去河边放羊,我特别愿意跟着爷爷,尤其到了夏天,河堤上的树木枝叶浓密,整条河水都被树荫包围着。

我在河边捉蚯蚓找田螺,常常玩得不亦乐乎。

爷爷抱着他的收音机,一听就是一下午。

有一次,爷爷把我叫到他跟前:

“这条河叫什么河,你知道吗?

”“大清河”,我脱口而出。

“会写吗?

”说着,爷爷用手拿起一截小木棍儿,另一只手轻轻抚平被水浸过的沙地,然后一笔一画地写了一个字。

“古人啊,早就知道人是最厉害的,他们以人为大,所以,这个字造得很像一个站立的人。

”看着地上的字,听爷爷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原来认字也可以这样有意思。

 ③慢慢地,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大概七岁的时候,我就能和爷爷一起听评书了。

因为喜欢评书,所以我特别爱看连环画,《岳飞传》《大战爱华山》《小商河》这些好看的小人书,曾让我痴迷了好长时间。

有一次,我因为太专心竟然忘记了吃饭。

奶奶嗔怪我变成了书呆子,爷爷反而乐呵呵地说:

“爱看书是好事儿啊!

多读书,别人抢不走。

不读书,别人也替不了。

”爷爷鼓励我多读书,但是他反对我死读书。

小学二年级的那个寒假,爷爷拿起我的小人儿书翻开岳飞激战的一页,他用大手盖住下面的小字然后问我:

“这一页讲的是什么?

”凭着超强的记忆力,我得意洋洋地复述出那些烂熟于心的文字。

满以为爷爷会夸奖我,可是,爷爷却不停地反问我追问我,我只好调动全部词汇,尽力把那张图说得更完整更详细。

最后,爷爷用爽朗的笑声肯定了我。

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我小小的心里上蹿下跳。

  ④这段时光对我来说是难忘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我从未感到过枯燥或孤单。

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我依然喜欢把大把的时间花在图书馆。

读书慢慢变得和一日三餐一样重要,一些感触开始在心里慢慢累积,我也开始尝试写一些文字。

2001年,我的一首小诗和一篇散文先后在两家刊物发表,我开心地领到了一百多元的稿酬,那次回家,我特意向爷爷炫耀了一番。

读大二的那个冬天,外面飘着鹅毛大雪,我赶到家的时候,爷爷已经到了弥留之际,我泪流满面地喊他,他才勉强睁了一下眼,很快,那眼神就望向了奶奶。

我只顾伤心地哭,却不知道这临终的一眼饱含着怎样的深意。

直到爷爷下葬后的第三天,奶奶才把我叫到屋里,她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钱。

“这是你爷爷卖羊剩下的钱,让我留给你……”话还没说完,我和奶奶已经泣不成声。

那群羊跟了爷爷很多年,那是他这辈子唯一的积蓄。

爷爷子孙满堂却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读书。

直到临终,他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可是,他又好像把什么都告诉了我。

⑤如今,走到了中年,突然发现,小时候的经历对我的影响竟是那样深远:

当初,爷爷用小木棍儿教给我的字,每天还活跃在我的眼前,我依然很享受翻开新书的瞬间。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过书才能在琐碎庸常的生活里妥善地安置自己。

爷爷只是一个地道的庄稼汉,他没有说过太高深的道理。

可是,他却让我明白:

世界上没有白读的书,就如同没有白受的苦。

爷爷走了,永远地离开了。

可是,他给我留下了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清明的世界,还有一个温暖的春天!

(选自《河北新闻网》2017-12-12)

1.选文写了我与爷爷之间的哪些故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分)

 

2.选文以“那时·那人·那书”为题有什么作用?

(2分)

 

3.请从修辞角度简要分析下面的句子。

(3分)

“爷爷用爽朗的笑声肯定了我。

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我小小的心里上蹿下跳。

”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4.选文第④段说“直到临终,他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可是,他又好像把什么都告诉了我。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分)

 

5.文中的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

四、1.(3分)①爷爷教“我”认字;②痴迷连环画并复述连环画;③“我”发表文章爷爷夸“我”;④爷爷临终给“我”毕生的积蓄让“我”读书。

(任选3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通读选文,可知选文内容主要集中在第②~④段,第②段写“我”和爷爷去河边放羊,爷爷教“我”写河的名字,并给我解释字的含义,让我意识到认字原来好有趣;第③段写爷爷为了防止“我”死读书,在我讲述书的内容时多次向“我”提问;第④段讲“我”的小诗和散文发布在报纸上并因此有了稿费,爷爷夸奖了“我”;爷爷去世后,奶奶将爷爷卖羊剩下的钱给“我”,希望“我”可以好好读书、多读书。

据此进行总结概括即可。

2.(2分)用三个短语加间隔号做标题有含蓄、意韵深远的效果,同时也提示了文章涉及到的内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

可从以下几各方面考虑:

①考虑题目是否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注意(眼球),引发读者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