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804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docx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

第一章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

  概 述

  2006年大纲要求

  一、了解管理含义、性质、作用与职能

  二、了解组织的含义与类型,划分组织部门的原则,人员配备

  三、了解领导含义、领导方式分类,领导者素质,领导艺术与方法

  四、了解激励、控制与协调

  五、了解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古典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

  六、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2007年新大纲要求

  第一章 企业管理原理与发展

  第一节 管理的含义、作用与原理

  一、了解管理的含义

  二、了解管理的性质

  三、了解管理的作用

  四、熟悉管理原理(新增加内容)

  第二节 管理职能

  一、熟悉计划(以前都是了解,并且没有计划,要求全部增加)

  二、熟悉组织

  三、熟悉领导

  四、熟悉激励

  五、熟悉控制

  六、熟悉协调

  第三节 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了解古典管理理论

  二、了解行为科学理论

  三、熟悉现代管理理论(加强)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熟悉企业(新增)

  二、熟悉企业文化(加强)

  三、熟悉学习型组织(加强)

  四、熟悉虚拟企业(加强)

  五、掌握风险管理(新增)

  六、掌握知识管理(新增)

  七、掌握创新管理(新增)

  八、熟悉和谐管理(新增)

  九、掌握企业并购(新增)

  分值分布:

2000-2006年试题中,从2000年出了1道单选题,之后一直到2004年出了3道单选,2道多选,7分,2005,4道单选,3道多选10分,2006年4道单选,4道多选,12分,分值这两年才有加大的趋势,但是题直接,简单。

内容主要是管理含义,组织含义,管理职能,管理理论。

原先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如泰罗,韦伯的思想上。

但是今年情况不同,增加了许多现代管理理论的内容,而且大纲要求对古典管理理论是了解,对现代管理理论是熟悉和掌握,要紧跟大纲思想的变化进行复习,这章由于主要是理论,发挥和应用不多,注重骨干而非细节。

如管理性质,两点一个就是自然属性,另一个是社会属性就可以。

  

第一节 管理的含义、作用与原理

  

  管理的含义、作用与职能(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一般涉及某个定义的时候,都是含义,特点,作用这几点)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概念包括5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不是盲目无计划的、本能的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事、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

  (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若目的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例题: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达到组织目标,在组织内开展的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的对象是( )。

(2005)

  A.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

  B.组织战略和组织资源

  C.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D.组织目标和组织资源

  【答疑编号11010101】

  答案:

C

  

  二、管理的性质

  二重性:

既有与组织作用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通过组织生产力、协作劳动,使社会生产联系为统一整体所必需的活动;是生产活动中必须进行的活动。

自然属性。

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监督劳动”取决于社会生产关系。

  

  三、管理的作用

  管理作用可以归结为:

  

(1)管理可以维持企业组织的存在。

各部门、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目标,如果不一致,化解和协调。

将个人利益,个人目标与组织利益结合起来。

  

(2)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组织的效率。

管理是各部门、各人员行为协调起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获得最大利益。

  

  四、管理原理

  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性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管理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和概括。

  

(一)系统原理

  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把管理对象看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分析其构成要素及其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的关系,从总体上把握系统的特点和构成,从整体效应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从而达到管理优化的目标。

  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社会生产实践范围扩大,只有运用系统原理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才有好的效果。

  

(二)封闭原理

  组织内部形成有效的回路,即管理系统内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手段等,均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相对连续的封闭回路,从而保证信息反馈,达到有效控制管理活动过程的目的,这就是管理系统的封闭性原理。

  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反馈机构,形成一个相互配套和相互制约的封闭回路。

  (三)开放原理

  系统,组织都在特定的环境之中,系统或组织从属于某个更大的系统,系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系统开放性。

一个有机系统必须对外开放,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补充系统内部消耗散失的能量,才能保持活力,保持生命力。

  (四)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是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来进行。

管理以人为本。

现代管理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重视处理人际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觉性和自我实现精神,是现代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实施人本管理,首先要研究人的需求和行为动机,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激发人的动力;第二、要积极为被管理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满足其必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激发其工作热情;第三、要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理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第四、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手段,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实施人性化的柔性管理;

  第五,积极做好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五)动力原理

  管理是一个活动过程,需要有动力,有了动力并能正确运用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就这就是管理的动力原理。

动力是一种能源,管理活动中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措施,为员工注入强大的动力,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管理活动按照预期的方向有序高效地进行。

  在管理中运用动力原理需要处理一下几种关系:

  第一,动力分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三种,三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协调三者,综合运用;

  第二,个体动力和集体动力的协调、平衡;

  第三,近期动力和远期动力之间的协调。

  (六)反馈原理

  反馈是控制系统将其输出的信息结果返送回原始输入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产生影响,使输出的结果更加接近预定目标的控制调节机制。

  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的可控系统,环境不断变化,需要对计划、指令、决策进行分析判断,进而根据判断结果对原来的部属进行调整,以保证组织系统能干预动目标方向不断进行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反馈有两种类型:

正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增大,导致系统的运动扩散加剧。

负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减小,使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收缩。

  (七)弹性原理

  管理必须保持应有的弹性和灵活性,即对管理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不确定性要予以实现考虑,在作出决策、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等方面留有余地,使系统对未来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动态变化。

  伸缩性,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八)控制原理

  根据工作计划和目标,制定控制标准,监督各项活动,将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和分析偏差,然后采取管理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原定计划和目标的实现。

  控制按时点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按控制的结构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

  按控制的手段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控制系统要反映计划的要求。

有效的控制也必须反映组织结构类型,符合组织机构中的职责和职务要求。

  做好控制还要注意把握关键影响因素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具有全局观,善于控制关键点。

  客观公正,使员工能自觉接受监督和控制。

  (九)效益原理

  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组织在不断经营过程中追求效益最大化。

管理活动的出发点是效益。

  第一,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得到表现的。

  第二,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是最重要的。

  第三,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全局效益是一个比局部效益更为重要的问题。

如果全局效益很差,局部效益提高就难以持久。

局部效益也是全局效益的基础,没有局部效益的提高,全局效益的提高也是难以实现的。

  第四,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经济效益水平。

而不以新品种、高质量、低成本迎接新的挑战,就会随时被淘汰或落伍。

管理要有远见,要创新。

  第五,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管理活动要以提高效益为核心。

追求效益的不断提高,应该成为管理活动的中心和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习 题

  1.在管理中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重视处理人际关系,尽量发挥人的自觉性和自我实现精神,这体现了管理原理中的( )

  A.系统原理

  B.开放原理

  C.弹性原理

  D.人本原理

  【答疑编号11010102】

  答案:

D

  2.在管理中运用动力原理使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包括( )

  A.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关系

  B.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关系

  C.个体动力和集体动力的关系

  D.近期动力和远期动力的关系

  【答疑编号11010103】

  答案:

ACD

第二节 管理职能

  

  六大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与协调。

  1.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 )。

(2004)

  A.计划和组织

  B.领导和激励

  C.战略和规划

  D.控制和协调

  【答疑编号11010201】

  答案:

BCD

  

  一、计划(大纲新增考点)

  含义:

广义计划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就是指制定计划。

  

(一)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

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

  2.主导性:

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

管理的其他职能都只有在计划工作确定了目标之后才能进行。

  3.普遍性:

各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都有计划指导。

  4.效率性:

计划所耗费的资源和所取得的成效。

  

(二)企业计划的种类

  

(1)按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宗旨、目标、策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

  第一,宗旨。

活动的目的,基本要求。

  第二,目标。

具体规定了组织及其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是计划的终点,也是组织工作、人员配备等活动的结果。

  第三,策略。

是指对组织确定的长期目标,考虑如何采取行动,分配资源,以达到目标。

  第四,政策。

政策是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和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

  指明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鼓励什么和限制什么。

  第五,程序。

处理重复发生的方法、步骤。

办事手续,行动指南。

  第六,规则。

允许不允许作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区分规则、政策和程序。

规则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程序是一系列规则的总和。

政策要指导决策。

如出差报销。

  第七,规划。

综合性的计划。

是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以及其他要素的复合体。

  第八,预算。

是一份数字表明预期结果的报表。

数字体的规划。

财务收支预算。

  

(2)按企业管理职能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人员培训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等。

  (3)按计划的内容分类

  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专项计划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拟定的计划,如新产品试制计划,基本建设计划等。

  综合计划是对组织活动作出的整体安排,如生产计划等。

  (4)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一般是战略性计划。

较长时间的目标。

  短期计划一般是年度计划,根据中长期计划规定的目标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年度的各项活动所作出的总体安排。

中期介于两者之间。

  (三)计划工作的程序

  1.估量机会

  计划之前要做的工作,是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的估计。

是对可能取得的成果的机会成本分析。

如新产品开发计划。

  2.确定目标

  确定整个企业的目标,确定下属单位的目标。

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效果。

  3.确定计划的前提

  计划的环境,或者执行的环境。

选择关键性的、有战略意义的、对执行计划最有影响的因素进行预测。

  4.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选择的时候,不是找可供选择的方案,而是减少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各种方案

  评估,权衡。

  6.选择方案

  决策的关键。

有时会发现同时有两个可取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确定出首先采用哪个方案,将另一个方案也进行细化和完善,并作为后备方案。

  7.制定派生计划

  派生计划是总计划下的分计划。

做出决策之后,就要制定派生计划。

总计划要靠派生计划来扶持。

  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在完成上述各个步骤之后,最后一项工作便是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使之数字化。

  

  二、组织

  

(一)组织的含义与类型

  在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静态方面看,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他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

这一网络可以把分工的范围、程度、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和关系、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等用部门和成次的方式确定下来,成为组织的框架体系。

  从动态方面看,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通过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变革,将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从时间上、空间上科学的组织起来,使每个成员都能接受领导、协调行动,从而产生新的、大于个人和小集体功能简单加总的整体职能。

  例如,在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从静态方面理解,是指( )。

(2005)

  A.组织变革

  B.组织目标

  C.组织结构

  D.组织原则

  【答疑编号11010202】

  答案:

C

  组织的类型,一般有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体现组织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

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感情的团体。

  

(二)划分组织部门的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出发点和归宿点。

市场、财务、人事。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权力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权力的约束,利益决定了管理者是否愿意接受权力和承担责任。

  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现代企业,专业性强,要求配合。

  4.管理幅度原则:

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同管理层次成反比,要考虑有效,考虑管理者的个人精力、知识、经验条件的限制。

  5.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利制衡原则:

一个下属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

权力需要监督。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集权保证统一指挥,分权调动下属积极性。

  (三)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需要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不需要记忆这个概念)

  1.人员配备的任务

  

(1)物色合适的人选。

首要任务,各部门,各岗位有各自的分工,要求不同能力,知识的人与之相匹配。

  

(2)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

把具备不同素质、能力和特长的人员分别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

  (3)充分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尽其才,才尽其用。

充分发掘每个成员的内在潜力。

  2.人员配备的程序

  

(1)制定用人计划,使用人计划的数量、层次和结构符合组织的目标任务和组织机构设置的要求。

  

(2)确定人员的来源,即确定是从外部招聘还是从内部重新调配人员。

  (3)对应聘人员根据岗位标准要求进行考察,确定备选人员。

  (4)确定人员,必要时进行上岗前培训,以确保人选适用于组织需要。

  (5)将所定人选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

  (6)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评,并据此决定员工的续聘、调动、升迁、降职或辞退。

  3.人员配备的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

以组织需要,保证经济效益提高,不是为了解决职工就业。

  

(2)任人唯贤原则:

人事选聘方面,大公无私,不能任人唯亲,公平,重视和使用真才实学的人。

  (3)因事择人原则:

以职位的空缺和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

  (4)量才使用原则:

根据能力大小安排岗位。

  (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标准,程序。

  下列选项中,( )不是企业人员配备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2005)`

  A.社会效益原则

  B.任人唯贤原则

  C.因事择人原则

  D.规范化原则

  【答疑编号11010203】

  答案:

A

  人员配备是保证企业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工作,其任务包括( )。

(2005)

  A.物色合适的人选

  B.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

  C.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D.不断壮大职工队伍

  【答疑编号11010204】

  答案:

ABC

  

  三、领导

  

(一)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里,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具有下述特征:

  

(1)领导是一种活动过程,这种活动过程不是领导者个人的孤立行为,而是包含着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和客观环境等多种因素。

  

(2)领导的基本职责,是为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确立目标、制定战略、进行决策、编制规划和组织实施等。

  (3)领导的主要职能,是率领、引导、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其下属人员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共同奋斗。

  (4)领导的本质,是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形成以主要领导者为核心的、团结一致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共同奋斗的一股合力。

  (5)领导的工作绩效,不是只由领导者个人,而是由被领导者的群体活动的成效如何而表现出来的。

  企业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制定并落实组织目标,指导组织设计并从事人员配备,保证组织维系和正常运行。

领导职能是其管理职能的集中体现。

  

(二)领导方式的分类

  按不同标准可对领导类型作不同的分类:

  1.按权利控制程度可分为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均权型领导。

  集权型领导是,工作任务、方针、政策都由领导制定,然后布置给部属执行。

  分权型领导是领导者只定目标,对部属怎么做不干涉,只问效果,不问细节。

  均权型领导是分工负责,领导和下属各有各的分工。

  2.按领导重心所向,可分为以事为中心的领导、以人为中心的领导、人事并重式的领导。

  以事为中心:

以工作为中心,强调效率。

  为人为中心:

注意发挥部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人事并重型:

既要重视人,也要重视工作。

  3.按领导者的态度,可分为体谅型领导、严厉型领导。

  体谅性:

十分体谅,关心其生活,互相支持的友谊。

  严厉型:

十分严厉,重组织,轻个人。

  4.按决策权力的大小,可分为专断性领导、民主型领导、自由型领导

  专断性:

决策权集于一身。

  民主型:

互相尊重,彼此信任。

  自由型:

有意分散领导权,给部属以极大的自由度。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对领导类型作不同的分类。

按权力控制程度,可分为( )。

(2004)

  A.专断型领导、民主型领导

  B.体谅型领导、严厉型领导

  C.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均权型领导

  D.以事为中心的领导、以人为中心的领导和人事并重的领导

  【答疑编号11010205】

  答案:

C

  (三)领导者素质

  领导者素质是指在先天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内在要素的总和。

(不用背)领导者素质包括:

  1.政治素质:

政治方向、立场、品德和政治思想。

  2.知识素质:

知识水平,业务水平。

  3.能力素质:

筹划、决断、组织和协调,表达。

  4.身体素质。

  (四)领导班子的构成(大纲没有要求)

  领导班子的构成是因为领导效率不仅取决于单个领导者的素质,而且还取决于领导班子的构成是否合理。

合理的领导班子构成包括:

  1.年龄结构

  根据实际需要把不同年龄的人员组配在一起,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2.知识结构

  不同知识水平的成员的配比组合。

  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

  3.能力结构

  第一,思想型

  善于观察、推理、分析和判断。

善于从全局出发,作决策。

  第二,实干型

  组织指挥能力突出。

工作踏实、果断、顽强,实践能力和实施能力强。

能很快理解领导意图,执行力强。

  第三,智囊型

  创造力强,见多识广,足智多谋。

善于想办法,出主意,提方案。

  第四,组织型

  人际关系能力和用人能力突出,善于识别和使用干部,协调矛盾。

  (五)领导艺术与方法

  1.领导决策的艺术

  包括:

第一,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艺术;“知己知彼”,心里“有底”。

  第二,对不同的决策问题采取不同方法的艺术;程序性的,短期化的,经验判断。

战略性的,集体决策。

  第三,尽量实现经营决策的程序化。

  科学程序,比如确定目标,找方案,论证,选择,反馈。

  领导决策的艺术表现在( )等方面。

(2005)

  A.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

  B.实现控制工作的规范化

  C.对不同的决策问题采取不同方法

  D.尽量实现经营决策的程序化

  【答疑编号11010206】

  答案:

ACD

  2.合理的用人艺术

  包括:

第一,科学用人的艺术,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第二,有效激励人的艺术;第三,适度治人的艺术,表扬和批评。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包括:

第一,经常分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观念,利益,交往频度;第二,调适人际关系的艺术应当多样化,随机制宜,因人而异。

  4.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

  包括:

第一,科学分配时间的艺术,分清主次,轻重缓急。

  第二,合理节约时间的艺术。

如,会议。

分析哪些工作有用,哪些是不必要的。

  四、激励

  

(一)激励的含义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通常认为,人们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

欲望、需要、希望、动力等构成了对人的激励。

  

(二)激励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3.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三)激励手段和方法

  1.物质激励

  2.职工参与管理

  3.工作丰富化

  

  五、控制

  控制是指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确保实现确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偏等管理活动。

控制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活动的起点。

  

(一)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