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心得感想3篇(共8页)52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71129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论语心得感想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习论语心得感想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习论语心得感想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习论语心得感想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习论语心得感想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学习论语心得感想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学习论语心得感想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学习论语心得感想3篇(共8页)52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论语心得感想3篇(共8页)5200字.docx

《学习论语心得感想3篇(共8页)5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论语心得感想3篇(共8页)5200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论语心得感想3篇(共8页)5200字.docx

学习论语心得感想3篇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

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

下面是论语的心得体会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说:

&;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

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目的。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孔子说: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埃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

今后,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本次学习,真的使我受益匪浅啊!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通过学习《论语》,提高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过去只知道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远古时代,中国就有了四大发明: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排版印刷术,还有文明世界的丝绸之路,加之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祖先有留下了很多宝藏。

  对孔圣人的认识,仅是泛泛知道一点点,只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可是通过文革运动的批林批孔,把自己的思想一下子搞乱了。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了外国经济、文化,虽然把我国的经济搞上去了,随之社会风气出现了很大的混乱。

尽管中央领导一再出台很多防腐倡廉的政策和法令,媒体不断加大宣传遵纪、守法、崇尚道德文明的法则,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表彰好人好事,每年全国评选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仍不能彻底改变社会秩序混乱的形势。

在这关键时刻,我们接触到了大成文化国学班,接触到了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成文化的传播者,敬爱的杨老师,教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使我认识到百善之首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人生天经地义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亲情友情都同样要付出赤诚的爱心,通过学习《论语》使我认识到:

孔圣人一生都在追求仁德。

不论在教育弟子中,或是在周游列国说教中,遭遇陈蔡绝粮困境中都能以博大的胸怀弘扬仁德。

他的学生樊迟问孔子:

&;老师,仁是什么意思?

&;孔子回答:

&;爱人&;。

在孔圣人看来,只有能爱人的人,才称得上仁,仁者爱人。

  我们应该学习他高尚的品德,要以仁心待人,仁者爱人,要从我自我做起,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孝敬父母、长辈、师长,爱护和关心周围的邻里、朋友。

当他们有困难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全力帮助。

如上车让座指路,对有了灾难的人应尽微薄之力捐款,对流浪街头的残疾人应随多就少地施舍一点,这些都是一般人的举手之劳。

孔夫子又说:

&;荀志于仁矣,无恶也。

&;只要我们心中有了仁性,就会致力于爱,有了仁爱就不会再去做坏事。

处处关心别人,爱护大家,这样人与人之间,社会才能和谐共处,有了和平、温馨的环境,大家才能有信心、有决心快乐地建设自己的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以往虽然自己也做了些关心帮助别人的小事,但距孔圣人的仁德思想相距甚远,今后我要努力在晚年多做些善事好事,多给子孙周围邻里宣传圣人、君子的仁、爱、崇德、孝悌的思想品质。

如果人人都来传颂孔圣人的礼仪、仁爱,祖国变的更加美好。

  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年事已进入暮年,《论语》又是一门高深的学文,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很多东西都很难听懂,只能领会一点大意,希望杨老师能考虑到大多数学员文化程度较低,讲课不要太深,由浅入深的满足象我这样的学习要求。

以上如有错误,请批评指导。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通过听朱先生的课,对《论语》乃至整个儒学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孔子的确是了不起的圣人,同时也认识到儒学与佛法大有相通之处。

以下就学习体会略谈数端:

  一、以前虽然对《论语》并不陌生,但过去的理解非常浮浅。

主要原因是态度与方法不正确,朱先生曾讲过,读《论语》,首先要把态度摆正。

孔子是圣人,自己是凡夫,对圣人要有至诚的仰慕与崇敬。

《论语》是传道、修行之书,仅靠逻辑分析、考据论证之类的现代学术方法是不能得门而入的,要靠真诚心去感通圣人之志。

圣人的心是纯然天真之心,圣人所讲、所传,无非也是这颗真心,我们只有发起真诚心,超越纠缠我们心性的世俗心,才能与圣人感通。

如果真的能这样,则《论语》就能不读自通,王凤仪善人就是这样的例子。

其次,《论语》作为修行书,处处体现着实践精神,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学《论语》不是靠嘴巴,而是用行动,要把圣人的思想落实在实践中,落实在工作与生活细节中,特别要落实到家庭生活。

一位居士曾说过,有的人在工作单位上是君子,可一回到家里就成了小人。

修行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家庭是修行的第一道场,要在家庭生活中化禀性,去习性,格物至知。

这很不容易,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很差。

  二、学佛前读《论语》,都是为了学术研究。

读来读去,总感到这本语录体著作非常琐碎,多是一些道德教训,搞不清其主旨是什么;对书的结构、层次也不清楚。

听了朱先生的课后,才明白了这些问题。

儒家学问的根本是心性,此心性也称为明德、天命之性、诚、明、天等,王阳明称之为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论语》中则多称之为仁,仁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是真正的主人,只是凡夫把它迷失了。

夫子之学,就是一个仁字,此仁即夫子之道,夫子一生的工作,是使众生复归仁性。

钱穆先生《孔子传》说:

&;其生命,其年岁,其人,即全在志学好学志道乐道之无尽向往无尽追求中。

其所愤,所乐,亦全在此。

此以外则全可忘。

&;&;故孔子毕生&;&;其实则只是一志学志道好学乐道之人而已。

&;(61页)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释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个&;一&;其实就是仁,曾子为什么解释为&;忠恕&;呢?

仁是道之体,忠恕是道之用,道体难以言传,故曾子从用上说;而且,忠恕也是进入仁体的门径。

只要弄明白了仁这个根本问题,《论语》就容易懂了,《论语》全篇,其实都在讲这个仁字。

  夫子之学是形而上的仁与形而下的伦理规范的合一,儒家的道德是德性与德相之合体,仁作为德性,是无私无我的,伟大的,具有浩然之气,是道德之本体;而德相则是德性的具体表现,是各式各样的规范,是道德之现象。

作为本体,德性永恒不变,不论什么时代,人的德性都是相同的;而德相则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孔子的仁学,体用一如,即事即理,体现了宇宙人生的中庸之道,为中华文明建立了根基。

但近代西学传入后,中国人的道德观只涉及到德相,德性却失落了,这样,德相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剩下一个空壳。

现在,这个空壳也不复存在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道德的时代,自古迄今,道德之沦丧无过于今日。

而道德重建,也只有复归德性,才能成功。

  听朱先生的课还有一大收获,就是弄清了《论语》全书的结构与层次。

先生认为《论语》是根据《周易》编排的。

学生对此感到很新奇,通过先生的讲解,深感此说确实很有道理。

在此基础上,学生从自己所研究的美学专业角度,把《论语》当作一部美学书,因为仁就是真善美慧的合一,当然也是美的本体。

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则第一篇为大道之美,道为乾、为体,第二篇为大德之美,德为坤、为用,第三篇为礼乐之美,礼乐以仁为体方美,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第四篇则为大仁之美,第五篇为涵养之美,第六篇为内省之美,第七篇为师道之美,第八、九两篇为德行之美,第十篇是夫子的气象风度之美。

而每一篇,又分若干层次,如第二篇18至21章讨论政治结构中君主、大臣、士、师各自的职分,说明诸方面结合起来,政治才能和谐。

这些都在讲课分析得很清楚,这样,整篇《论语》的文脉就一目了然了。

  三、先生在授课中还介绍了王凤仪、刘友生、谭荣清的学问与德行,学生看了一些的资料,很受教育,得到很多的启发。

首先,王凤仪是儒家血脉的传承者,是儒家学说的大实践家。

近代以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学的传入,知识界尽吹西风,儒家学说被歪曲并倍受打击。

然而,&;礼失而求诸野&;,在此危难之时,草根儒学家王凤仪先生领导的道德运动异军突起,并再传至刘友生善人于当代,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形成了具大的社会影响。

然而从那时至今,知识界对此一直盲然无知,毫无反应,这说明近代以来,知识界不曾有过真正的学问。

王凤仪先生是儒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人物,他出现在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说明儒家思想家完全能够适应于当代社会。

其次,王凤仪的实践与理论,也说明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心性之学是真理,是具有实证特点的真正学问。

王凤仪并没有读过书,他的学问,全从自己的天性(仁、明德、良知)中流现出来,此天性人人皆有,是真实的存在,不管体验到与否、发现与否,它都&;客观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只是一般人都被禀性与习性所控制,为恨怨恼怒烦所染污,这种天性便不能显现。

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做格物至知、诚意正心的修证功夫,就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最后,对王凤仪的学问(包括整个儒家学问)与佛法的关系,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王凤仪、刘善人虽然也谈到过佛法、成佛等问题,但其学说只是佛法中的人天乘(属净业三福中的第一福),修到最高水平也只是命终后升天,是不能出离三界的,更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因为其学说没有达到缘起性空、能所双遣、绝待圆融的层次。

有的人说,你连人都没有做好,修佛能成功吗?

若论通途法门,靠自力断惑证真,则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但这种说法并不适合念佛法门,净宗一法,以信愿感通佛的愿力,临命终往生西方以出离三界,往生的基本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高的要求。

  故《观经》下三品往生者都是恶人,这正说明信愿力、佛力的不可思议。

但现在有人把儒家学说(甚至《弟子规》)当成往生的条件,这种知见是大有问题的。

但另一方面,念佛人也要认真学习儒家学说,实践王凤仪先生的学问,这能够培养我们真诚心,格物至知以对治习气,化禀性去习性以复天性,这都有利于增上我们的信愿力,有利于增高往生品位。

  四、通过学习《论语》,对孔子的形象有了新的认识。

孔子本人的形象应当是什么?

二千多年来,夫子被不断解释、演绎,形成了各各不同、差别巨大的形象系列,曾被称为至圣先师,也曾被称为丧家犬。

这是一个解释学问题,佛法则称之为唯识所现。

孔子的形象是由解释者心性境界水平决定的,人们所看到的孔子的形象其实是自我心象的外显。

通过学习《论语》,真切感受到孔子是一位超凡脱俗的圣者,也真切感到所有语言都不能完美地描述他,贤者颜渊倘然叹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站得多高,就能看到孔子有多高。

所有学问之中,只有佛法才是宇宙人生最究竟的真理,只有从佛法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儒家,正如张商英所说:

&;吾学佛,然后知儒。

&;同理,学佛然后才能识夫子面目。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认为夫子是儒童菩萨,并说:

&;使夫子而生竺国,必演扬佛法以度众生;使释迦而现鲁邦,必阐明儒道以教万世。

盖易地则皆然。

大圣人所作为,凡情固不识也。

&;大师道眼圆明,境界不可测度,我们当仰信祖师之言,不以凡情测度夫子。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听朱先生讲课也是非常愉快的,期待着先生讲后十章,还有《大学》、《中庸》等。

  看了论语学习心得体会的读者还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