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1152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docx

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群文通练3

群文通练三 读出人生百味——俗世人情图卷(小说阅读)

 对应学生用书P203

[通练导语]

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心灵的涤荡、人性的完善、性情的陶冶,它塑造了我们的生命和思想,使我们能告别昨日之我而成为今日之我,闪耀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精神魅力。

而对文学的谙熟,可以使我们举起烛照人性隐秘的最明亮的火把,揭开一道道理性刻意织就的幔纱,一览人性那最奇妙多姿的形态,在人生的道路上“关照好自己的心灵世界”,自信从容地前行。

[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砌 末

周海亮

①砌末是一个木讷腼腆的男人。

砌末是戏曲演出道具和布景的统称。

②戏曲舞台,演员拿起马鞭,就是骑上马;摇起木桨,就是划起船;端起烛台,就是燃上灯;水旗招展,就是碧浪滔天。

生活里,男人塞着耳机,听咏叹调和交响乐;拿着画笔,画梵高的《向日葵》和废弃的木船;系上围裙,炒一盘有色有味的辣子鸡;或只是静静地坐着,任月色一点一点凉了窗纱。

③起初,男人并不知道砌末为何物。

④男人还是个男孩的时候,喜欢写诗,喜欢画画,喜欢将那幅《蒙娜丽莎》看了又看。

男孩如愿考上大学,研究西方艺术,又喜欢上一位长得像蒙娜丽莎的女孩。

只是神似,女孩比蒙娜丽莎漂亮很多,端庄很多。

只是女孩没有蒙娜丽莎那般安静,她喜欢笑,喜欢跳,更喜欢唱戏。

女孩学的是京戏,这是一门日渐式微的艺术。

⑤他们很快陷入热恋。

男孩对女孩说,毕业后我想去国外深造。

女孩对男孩说,可是我想去剧院唱戏。

男孩说,你可以把唱戏当成爱好。

女孩说,可是我学了这么多年。

男孩就不语了。

那时他们已经读到大四,毕业在即,假如女孩坚持,男孩极可能失去她。

⑥男孩没有失去她。

他放弃了出国的机会,与女孩一起进到剧院。

那时男孩已经长成一个男人,女孩已经长成一个女人。

去剧院颇费一番周折,因为他既不懂唱戏,也不懂舞美,更不懂音乐和化妆。

后来男孩想到一个办法,他说他可以给舞美老师打杂,做些简单的道具和布景。

他的执着终让他如愿进入戏院。

男人就这样成为砌末师傅,开始只是做些零活,后来师傅退休,他就慢慢挑了大梁。

再后来,别人干脆称男人为砌末。

⑦男人喜欢这个外号。

⑧砌末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站在侧台,看女人在舞台上表演。

女人扮《白蛇传》里的小青,扮《拾玉镯》里的孙玉娇,扮《春草闯堂》里的春草,扮《西厢记》里的红娘……扮什么他都爱看,扮什么他都喜欢。

他开始喜欢京胡和锣鼓,喜欢花旦和铜锤花脸,喜欢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他迷恋有关京戏的一切。

生活如此美好,他只想静静地做好属于他的工作,静静地看女人在舞台上表演,然后,他与女人相依相伴,共度时光,生儿养女,白头偕老。

⑨可是砌末慢慢发现女人并不这样想。

最初剧院还能发上工资,后来,工资就发得少了,发得慢了。

他与女人往回走,经过一家品牌服装店,女人扭回头看,目光里尽是向往。

他懂。

他对女人说,会有更多人喜欢国粹的,剧院也会好起来的。

然而女人相信吗?

连他都不相信。

⑩女人开始在闲暇时去别的剧院唱歌。

女人说,咱俩总得生活。

他搓着手,无言以对。

他去听过一次,女人唱《甜蜜蜜》,唱《又见炊烟》,唱《笑忘书》……舞台上风光无限。

女人唱得很好,很动情,很走心,可是他心中感觉别扭。

回到租住的地下室,他问女人,非得去唱吗?

女人说,否则怎么办?

他说,总还有办法。

女人说,还有以后,以后怎么办?

总不能永远这样活着。

他不再争辩。

虽然他觉得这样活着挺好。

有一日三餐,有一张床,有艺术,有男人和女人,生活还需要什么呢?

剩下的,不过都是些肉身的奢望。

⑪砌末仍然是剧院的师傅。

他会打造桌椅,会制作马鞭,会给刀枪剑戟涂漆,会画大的布景,甚至有时候,当剧院有人临时有事,他也会跑跑龙套。

然而他很少再站到侧台看舞台上的表演。

女人已经从剧院辞职,现在她是另外一个剧院的“头牌”,只不过女人不再唱戏,只唱歌。

据说很多人捧她的场子,据说她赚了很多钱,还据说她开始参加电视选秀节目,一天比一天红。

他没有打听过她,也从没有再见过她。

他知道挽救或者挽回毫无意义,对女人来说,她是主角,他不过是那些为角色服务的砌末。

哪怕女人并没有这样想过。

⑫可是他还是很感激她。

是她让他迷上戏曲,迷上砌末,又使自己有了一个叫做砌末的好听的名字。

当夜深,他会静坐在床头,想想往事,笑笑,任月色一点一点凉了窗纱。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5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男人”和“女人”的对话方式都是转述的方式,第⑩段的对话内容暗示着“女人”对眼下的生活不满意,也为她的辞职作了铺垫。

B.“静坐”“任月色一点一点凉了窗纱”在文中出现两次,前者是男人日常的满足的一种生活方式,后者指男人经事之后平静坦然心态的一种表现方式。

C.“女人”在戏院舞台上倾情扮演不同角色的精湛艺术,使“男人”开始迷恋有关京戏的一切,哪怕连戏曲砌末这项工作也做到了极致。

D.“女人”从唱戏改唱流行歌曲到参加选秀节目这一变化,是受到生活压力、社会品位、人生价值观等影响的,也折射出当今国粹如何坚守的现实。

解析 错在对情节内容的理解上,男人对“砌末这项工作也做到了极致”的原因并非“女人在戏院舞台上倾情扮演不同角色的精湛艺术”,而是他因爱上了“女人”而喜欢上了“砌末”这项工作。

答案 C

2.小说主人公砌末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是一个为爱恋痴情的人。

为了跟恋人在一起,男人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和专长,跟随并配合女人喜欢的专业追求。

②是一个重精神生活、有独特生活情调的人。

男人认为只要有艺术,物质生活上稍有保障就行;男人爱听咏叹调和交响乐,画梵高的《向日葵》和废弃的木船,静坐赏月。

③是一个坚守自己人生价值、执着乐观的人。

在喜欢上京剧及砌末工作后,不随波逐流重物质生活,而是自己主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3.小说以“砌末”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 ①从读者角度看,砌末既是主人公的外号,又是戏曲道具和布景的统称,二者有何关联,能激发读者阅读探究的欲望。

②从人物形象看,“砌末”作为主人公的称呼,给读者“人如其名”的感觉,高度概括了主人公所从事的砌末的工作特点和性格特点。

③从情节构成看,“砌末”是这篇小说的线索,作者以男人从不知砌末到做上砌末再到爱上砌末的顺序来构思情节。

④从主题上看,“砌末”在文中象征恋情、生活、事业等处于配角位置,而最终却成了自己的人生主角。

以此为题,使主题含蓄深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雅 盗

孙方友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间中过秀才。

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

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

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姿态。

半夜拨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

“得罪!

”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

接下来,摘下墙上的琵琶,弹上一曲《春江花月夜》,直听得被盗之人瞠目结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色里。

赵仲说,这叫落道不落价,也叫雅癖。

这一日,赵仲又去行窃。

被窃之家是陈州大户周家。

赵仲蒙面入室,照例先绑了主人夫妇,然后点燃蜡烛,开始欣赏主人家的诗画。

当他举烛走近一幅古画面前时,一下瞪大了眼睛。

那是一幅吴伟的《灞桥风雪图》。

远处是深林回绕的古刹,近景是松枝槎桠,板桥风雪。

中间一客,一副落魄之态,骑驴蹒跚而过,形态凄凉。

中景一曲折清泉,下可连接灞桥溅溪以助回环之势,上可伸延向苍渺以续古刹微茫……整个画面处处给人以失意悲凉感!

赵仲看得呆了。

他由画联想起自己的身世,仿佛身临其境,变成了那位骑驴过客,不由心境苍凉,心酸落泪。

不料趁他哀伤之时,周家主人却偷偷让夫人用嘴啃开了绳索。

周家主人夺门而出,唤来守夜的家丁。

家丁一下把主人卧房围了个严实。

赵仲从艺术中惊醒,一见此状,急中生智抓过夫人,对周家主人说:

“我只是个文盗,只求钱财,并不想闹人命!

你若想保住夫人,万不可妄动!

周家主人迟疑片刻,命家丁们后退了几步。

见形势略有缓和,赵仲松了一口气。

他望了周家主人一眼,问:

“知道我今日为甚吃亏吗?

“为了这幅画!

”周家主人回答。

“你认得这幅画吗?

”赵仲又问。

周家主人见盗贼在这种时候竟问出了这种话,颇感好笑,缓了口气说:

“这是明朝大家吴伟的真迹《灞桥风雪图》!

“说说它好在哪里?

”赵仲望了望周家主人,挑衅般地问。

周家主人只是个富豪,对名画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自然说不出个道道儿,禁不住面红耳赤。

那时候赵仲就觉得有某种“技痒”使自己浑身发热,开始居高临下,口若悬河地炫耀道:

“吴伟为阳刚派,在他的勾斫斩折之中,看不出一般画家的清雅、幽淡和柔媚,而刚毅中透着凄凉的心境处处在山川峰峦、树木阴翳之中溢出。

不信你看,那线条是有力的勾斫和斩截,毫无犹豫之感。

树枝也是钉头鼠尾,顿挫分明,山骨嶙峋,笔笔外露……”说着,他像忘了自己的处境,抓夫人的手自然松了,下意识地走近那画,开始指指点点,感慨阵阵……

周家主人和诸位家丁都听得呆了,个个木然,目光痴呆,被盗贼那临危不惧的执迷而叹服不已。

赵仲说着取下那画,对周家主人说:

“此画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顶你半个家产!

你不该堂而皇之地挂它,应该珍藏,应该珍藏!

周家主人恭敬地接过那画如接珍宝,爱抚地抱在了胸前。

赵仲拍了拍周家主人的肩头,安抚说:

“裱画最忌虫蚀,切记要放进樟木箱内!

”说完,突然挽过周家主人的胳膊,笑道:

“让人给我拿着银钱,你送我一程如何?

周家主人这才醒悟,但已被赵仲做了人质。

万般无奈,他只得让一家丁拿起赵仲起初包好的银钱,赵仲走出了大门。

三人走进一个背巷,赵仲止了脚步,对周家主人笑道:

“多谢周兄相送,但有一言我不得不说,你老兄抱的这幅画是一幅赝品,是当初家父临摹的!

那真品仍在我家!

为保真品,我宁愿行窃落骂名而舍不得出手啊!

那周家主人这才恍然大悟,一下把画轴摔得老远,忿忿地说:

“你这贼,真是欺人太甚!

”赵仲飞前一步,捡了那画,连银钱也不要了,双手抱拳,对着周家主人晃了几晃,然后便飞似地消失在夜色里……

从此,赵仲再不行窃,带着全家躲进偏僻的乡村,用平日盗得的银钱买了几亩好地,白日劳作,夜间读画——读那幅《灞桥风雪图》。

据说,赵仲常常读得泪流满面……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仲不仅是雅盗,而且是智盗。

他先后抓住夫人和周家主人当人质,以便自己脱身,后来又设计骗得《灞桥风雪图》,故事情节峰回路转。

B.作者紧紧抓住“盗”这个特征,分别从赵仲的衣着、作案手法、语言和动作来进行描写,把赵仲与众不同的“盗”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C.小说中设置了许多波折,赏古画入神,主人逃脱,自己反被围困;以夫人为质,本可逃脱,却雅兴未尽,沉醉于评点古画;说古画为赝品,智得古画。

整个小说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D.小说的结尾很有韵味,既强调赵仲为盗实在是生活所迫,还照应了题目,又突出他的“雅”是深入骨子中的,更激起人们对他有志难伸的不平境遇的同情与慨叹。

解析 “作者紧紧抓住‘盗’这个特征”错,抓住的应该是“雅”这个特征。

答案 B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雅盗的特点。

答案 ①衣饰风雅。

偷盗行窃前必化装,穿戴整齐、风雅。

②偷盗方式风雅。

行窃时,欣赏主人家的书画,弹奏乐曲。

③语言风雅。

因画而盗,因画而返,意趣高雅。

④性情风雅。

因生活困顿而为盗,但性情中深有雅致,做事机智,有智谋。

3.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人物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赵仲的雅盗为线索,叙事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③设置了许多悬念,整个小说一波三折,情节起伏,悬念迭起。

结尾赵仲的逃脱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④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情节更加集中。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布 袋

老韩和老丁是好朋友。

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爱唱上党梆子。

为了一个唱戏,两人走到了一起。

两人唱《吴家坡》,唱《闯幽州》……唱到趣处,老丁一声长喊:

“儿呀,此语差矣,转来!

”老韩马上背着枪转来:

“爹爹,此事你有所不知。

”……

老韩的小女儿叫嫣红,老丁的小女儿叫胭脂。

两人常在一起割草。

这年八月十五头一天,两人又到河边割草。

天快黑了,嫣红将一只布袋拾回了家。

嫣红的娘,啪地扇了嫣红一巴掌:

“拾啥不成,拾布袋,拾布袋是气。

打开布袋,却吃了一惊,原来里面躺着一堆大洋。

倒出来数了数,整整六十七块。

晚饭时候,老韩从地里收工回来,老韩老婆将布袋和大洋让老韩看。

老韩看着白花花一堆大洋,也傻了眼。

张张嘴,说不出话;再张张嘴,还是说不出话。

老韩平日挺能说,面对意外之财,不知从何说起。

两口子一夜没睡,盘算大洋的用途,或置两亩地,或盖三间房,或添几头牲口……说着说着,老韩激动起来,话匣子打开了,说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老韩老婆将嫣红叫过来:

“昨天拾布袋的事,你就忘了吧。

吃早饭的时候,老丁来了,开门见山:

“听说嫣红昨天捡了个布袋?

老韩知道昨天嫣红和胭脂在一起,便说:

“回来让她妈打了一顿,布袋里是半袋干粪。

又叹息:

“老话说,拾布袋是气,不知应到哪一宗。

老丁笑了:

“俺胭脂当时摸了摸那布袋,里边好像是钱。

老韩知道瞒不住了,说:

“还不知是哪个买卖铺子的生意人,不小心丢在了路边;没敢动,等着人家来认呢。

老丁:

“要是没人认呢?

老韩有些不高兴:

“没人认,再说没人认的事。

老丁:

“要是没人认,咱就得有个说法。

老韩:

“啥说法?

老丁:

“这布袋是胭脂和嫣红一块捡的。

老韩急了:

“布袋现在我家,咋是你闺女捡的?

老丁:

“我听胭脂说,她俩一块跑到布袋跟前;嫣红比胭脂大一岁,欺负了胭脂。

老韩拍了一下大腿:

“老丁,你想咋样吧?

老丁:

“一人一半。

别说是两人一块捡的,就当是嫣红捡的,胭脂在旁边看见了,俗话说得好,见了面,分一半。

老韩:

“老丁,你这不是耍浑吗?

老丁:

“我不是在乎这个钱,是说这个理。

老韩:

“你要这么说,咱俩没商量。

老丁:

“要是没商量,就得有个说法。

老韩:

“啥说法?

老丁:

“就得经官。

老韩心想了,事情一经官,捡到的东西,明显就得没收。

两人一块唱戏,好了二十来年,没发现老丁遇到大事,为人这么毒。

平时不爱说话,怎么一到骨节上,话一句比一句跟得上呢?

嘴比唱戏还利索呢?

可见他说的这些话,来之前早想好了;可见两人平日的好,都在小处;一遇大事,他就露出了本相。

不是我老韩贪财,舍不得分给他钱,而是这理讲不通。

老韩也赌上了气:

“你想往哪儿告,你就往哪儿告吧。

老丁也不示弱,转身走了:

“正好,我今天要去县里进盐。

但事情没等经官,布袋的主人找上门来。

布袋的主人,是襄垣县温家庄给东家老温家赶大车的老曹。

八月十五头前,老曹拉了一车黄豆,到霍州去粜。

粜完黄豆,结了账,空着车往回走,身上乏了,在车上半睡半醒。

路过沁源县牛家庄村头,一过沟坎,车一颠,装钱的布袋滑落到地上。

等车进了襄垣界,才发现布袋丢了。

急忙顺着原路回头找,问了百十个村落,没有问出布袋。

本想没了指望,到了牛家庄,照例一问,纯粹为了心安,没想到牛家庄大人小孩,都知道老韩家拾了布袋。

老韩见瞒哄不住,一边恨老丁无端寻衅,破坏人家好事,一边只好将布袋拿了出来。

老曹一见布袋,一屁股瘫坐到地上,将布袋里的银元倒出来数了数,分文不少。

老曹站起身,向老韩作了个揖:

“大哥,没想到能找着布袋。

又说:

“大哥,除了是你,换成我,捡了布袋,也不会拿出来。

又说:

“路上我找了一条绳,找不着布袋,我也就上吊了;六十多块大洋,我赔不起东家。

又端详老韩:

“大哥,看你是个种地的,却不贪财;一星半点不贪常见,六十多块大洋,没往心里去,大哥,你不是一般人。

说得老韩倒有些惶恐。

老韩平时嘴挺能说,现在一句话说不出来。

老曹又说:

“今天不是小事。

如不嫌弃,我跟大哥结个拜把子兄弟。

因为一只布袋,老曹和老韩,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

事后老韩说: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因为一只布袋,我丢了一个朋友,得到一个朋友。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段来刻画老韩这一形象,人物非常有生活气息,既鲜活生动又真实接地气。

B.老韩老婆埋怨嫣红乱拾东西时说“拾布袋是气”,这是真的担心捡来的布袋沾了晦气,而后文老韩对老丁说这句话时则是言不由衷,包藏私心。

C.老韩与老丁在如何处理捡来的布袋这一点上,都强调要说理,两人说的虽是同一个理,却因为情绪激动而生出误会,最终伤了和气。

D.文中的老曹从老韩那找回布袋时,先是查验银元的数目对不对,这一举动将老曹自私多疑的性格特点充分地暴露了出来。

解析 A项文中没有对老韩的外貌描写。

C项老韩与老丁讲的并非同一个理,也不是因为情绪激动而伤了和气,而是因为钱。

D项“自私多疑”概括不准确。

布袋对老曹意义重大,他查验银元也是人之常情。

答案 B

2.文章结尾画线内容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含意的理解。

答案 ①“丢了一个朋友”表现了老韩与老丁二十多年的友情在利益面前的脆弱,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很难辨识。

(答人性的自私亦可)②“得到一个朋友”,表现了老韩内心的欣慰(喜悦)。

③“得”与“失”之间,表现了老韩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本文在情节设置上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①有线索。

文章以“布袋”为枢纽连接人物,展开情节。

②有波折。

文章情节多次翻转,起伏不定。

③结尾出人意料。

丢了布袋的老曹与想独吞布袋的老韩居然成了一辈子的朋友,结尾出人意料。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

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

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

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

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

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

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

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

“离婚!

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

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

她想:

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

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

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

——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

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

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

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

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

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

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

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

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

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

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

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

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

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

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

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

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

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

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

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

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

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

四十多年两人如同形影紧紧相随。

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⑪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

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

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

“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⑫屋门推开了,啊!

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

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

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

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

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⑬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

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对老夫妻吵架不止一次,但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B.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善于反省。

解析 “妻子在家强势”,原文无依据。

答案 A

2.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简要叙述。

答案 ①愤怒:

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

“离婚,马上离婚。

②伤心和委屈:

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③担心:

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

④感到幸运:

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

⑤甜美温暖:

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地互相帮助。

3.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 ①情节方面: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

(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

②人物塑造方面:

“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情。

③情感表达方面:

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