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12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25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最新版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由来

某某县是传统蔬菜种植大县。

目前,每年种植蔬菜10

万余亩,其中设施蔬菜3万余亩。

2016年,为加快全县设施农业发展,某某县政府制定了《某某县设施农业发展三年规

划》。

按照规划,未来三年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7.5

万亩。

随着设施蔬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多数菜农购买秧苗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设施蔬菜生产出现了简单的集中育苗温室。

但是,传统的育苗方法费工、耗材、费力、风险大、效率低,已难以适应设施农业迅猛发展的需求。

因此,将育苗环节从栽培体系中分离出来,走专业化育苗的路子,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建立专业化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已迫在眉睫。

本项目符合中央相关政策和规划的要求,将有利于加快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当地蔬菜和种苗产业发展,通过带动和辐射作用,可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

1.2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

某某县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2、项目承办单位:

某某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3、项目负责人:

罗某某

4、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某某大学园艺学院

5、建设性质:

新建

6、建设地点:

某某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场区内

7、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一年

1.3建设规模

新建日光智能温室8栋,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新建组培和播种发芽室,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1.4产品方案

本项目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结合本地区自身特点及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集成信息技术、设施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技术,培育主导品种秧苗,引导我县蔬菜生产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产品国际化,调

整种植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拟繁育沈农超级白菜、沈农大粉、串番茄、迷你黄瓜等优良新品种种苗3000万株。

1.5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381.36万元,其中申请农业部专项资金

319.79万元,其余63.57万元为地方政府配套资金。

1.6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新增固定资产381.36万元,可年产高标准蔬菜种苗3000万株,年经营收入270万元,上缴税金23.36万元,税后净利润79.43万元,投资利润率31.0%。

投资税前

 

财务内部收益率56.74%,投资回收期3.5年(含1年建设期),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48.1%,投资回收期3.9年(含1年建设期)。

1.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7.1《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1.7.2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

1.7.3国家计委办公厅委托编写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及其中的“种植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设施栽培的推广应用,蔬菜生产对自然环境条件的依赖越来越小,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却越来越大。

但是随着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设施蔬菜生产上普遍出现了“地好种、苗难育”的问题。

蔬菜育苗过程技术复杂、环节多,对大棚的设备要求相对较高。

因此,将育苗环节从栽培体系中分离出来,走工厂化育苗的路子,成为设施栽培发展的必然趋势。

种苗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内在因素。

从当今世界农业

来看,种苗在农作物增产增值贡献份额中占40%,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农业实施产业化的基础产业,农业产业化首先是

种业的产业化为前提。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我国政

府历来十分重视种苗产业建设。

2014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农产品优

势区域布局规划(2011~2015年)》、农业部“七大体系”“九大行动”、《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12~2020年)》等国家产业政策及规划中,都将种苗体系建设列为重

中之中,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设规划。

某某是辽宁省主要的蔬菜产地之一,每年种植蔬菜10万

 

余亩,其中温室大棚3万亩。

2016年,为加快全县设施蔬菜的发展,某某县政府制定实施了《某某县设施农业发展三年规

划》,按照规划,未来三年全县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7.5万亩。

为提高全县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满足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对蔬菜新品种的需要,推动全县设施农业更好更快发展,某某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决定筹建专业化蔬菜育苗中心,以满足区域市场和未来几年某某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对蔬菜种苗的

需求。

通过建设蔬菜专业化育苗中心,可以为农民提供优质的蔬菜种苗,可降低种苗生产风险和劳动强度,可以适时调整蔬菜生产的种植结构,为蔬菜的优质高产高效打下基础,有利于引导蔬菜生产向规模化发展、种植品种向国际化发展,从而为新阶段设施农业产业升级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

意见》中要求:

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加快建设优

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

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继续实施种子工程,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

 

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通过本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种植户提供优质蔬菜和种苗,带动当地蔬菜种苗业成规模、成品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项目建设有利于推动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2落实农业部“七大体系”和“九大行动"的需要。

农业部从2012年开始,全面推进种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

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的建设。

到2020年,形成支持保障有力、服务快捷高效、监管规范有序的农业“七大体系”。

其中,种业体系重点是实施种子、畜禽良种、水产良种三大

工程。

实行引进与培育、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突出优势农产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完善种养业良种培育、选育、引育系统,开放良种繁育、推广应用系统,推进体系建设的市场化,构建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的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

为进一步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决定2014年启动实施“九大行动”。

其中九大行动之一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

进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

提高良种覆盖率,提高优良品种

的选育、引进和推广能力。

因此,通过本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部提出的“七大体系”“九大行动”实施。

2.2.3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蔬菜生产的比较效益越发显现出来,蔬菜育苗在整个栽培中是最关键的技术,育苗需要一定的设施,露地栽培的多数没有育苗设施,棚室栽培的育苗方法落后、秧苗质量不高,影响蔬菜的产量和生产效益。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蔬菜生产和设施农业的发展。

面对这一现象,蔬菜专业化育苗已经成为我县解决这一问题必不可少的途径。

因此,将育苗环节从栽培体系中分离出来,走专业化育苗的路子,成为蔬菜生产和设施栽培发展的必然趋势。

2.2.4提高我县蔬菜生产水平,增加国内外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之后,与国际市场接轨,要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质量便成了首要问题。

由于品种不对路、产品质量低下、农药等残留超标、技术含量低等因素,导致我国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及出口创汇。

建立蔬菜专业化育苗中心,则可以提高技术附加值及产品质量,对增加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加

 

出口额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2.2.5实现蔬菜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的需要专业化育苗是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按一定的农艺流

程,技术集约化、设备适用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育苗方式。

蔬菜专业化育苗,能够做到栽苗不误农时,又可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建立专业化育苗中心适应于现实的经济水平与劳动者素质,并有利于实现规模化育苗、商品化供苗、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推动统一供种、供苗,促进种子、秧苗、移植的标准化。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高标准蔬菜种苗市场需求量大

专业化育苗的主要销售对象是蔬菜生产基地。

现阶段,某某县蔬菜生产集中度较高,特别是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小区比较多,每个小区种植的蔬菜品种基本相同,其种植的品种在全市蔬菜内部结构调整中起主导作用,可以实行统一育苗、供苗。

因此,我县和周边地区秧苗市场需求量很大。

瞄准生产急需,实行规范化育苗,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分散育苗中存在的成本高、质量差、缓苗期长、病毒感染严重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保蔬菜生产的优质、高效,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

2.3.2拥有雄厚的技术支持

本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为某某大学园艺学院。

某某大学现为农业部与辽宁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农业大学,是我国农业

 

2

科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某某大学园艺学院的蔬菜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具备生化实验室、生理生态实验室、无机分析实验室、营养品质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

显微检测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面积1500余m,具有价值

1100余万元各类仪器设备。

在设施栽培专用新品种选育、设施栽培技术和工厂化育苗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可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

2.3.3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臵、交通条件

某某县地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凉,光照资源丰富。

项目区东邻凤城市,西接营口、盖州,南边东港、庄河,北与海城、辽阳接壤,并有铁路和公路与沈

阳、大连相连接,交通极为便利,有利于蔬菜种苗的快速运输。

项目建设地点地势平坦,水、电、暖、气等硬件设施完备,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3.1产品市场供需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蔬菜播种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截至2015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达

到1821.7万公顷,约占世界的43%;产量达43502.41万吨,约占世界的49%。

在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和产值仅次

于粮食,位居农产品第二位。

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

播种面积的11.6%,总产值超过5100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高达30%以上,出口顺差达到44亿美元。

同时,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蔬菜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社会稳

定。

集中育苗,分散种植在世界一些先进的蔬菜种植国家如

荷兰、日本等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育苗公司专司育苗,以优质秧苗提供给种植户;种植户专司栽培,预先向公司订购,自已不育苗。

这样,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苗子质量好,达到了秧苗壮而不旺、不弱,生长和发育均衡发展,抗病性强,从而把住了产量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关卡。

在我国,每年蔬菜种苗需求量达到8000亿株。

蔬菜种苗

的好坏、真伪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收成和农民经济利益。

蔬菜的育苗时间绝大多数是在自然界不适宜生长的冬季或夏

季。

要想在这样多变的环境下育出壮苗,就必须进行人为保

 

护、调控环境,创建适宜幼苗生长的条件。

但在当前对绝大多数菜农来讲,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所限,自己育苗不仅耗工费时,而且种苗品质参差不齐,育苗失败率居高不

下,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蔬菜业的健康发展。

工厂化、规

模化育苗是现代集约高效农业的标志之一,我国于1985年就从美国引进该类技术设备,但多年来无论产业规模或装备水平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蔬菜生产对

高标准种苗的需求,国内种苗供应存在巨大的缺口。

某某作为一个传统的蔬菜种植大县,每年需要蔬菜种苗4

亿株,其中设施蔬菜种苗1.5亿株(主要集中在番茄、黄瓜、辣椒等几类蔬菜,便于开展工厂化育苗),而且需求逐年扩大。

但是现阶段,蔬菜生产用苗主要来自菜农的分散育苗,秧苗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3.2产品市场供需预测

近年来,全世界蔬菜年贸易量不断增加。

目前,一些发

达国家的蔬菜自给率持续下降,如英国76%,日本为50%,瑞士为42.6%,国际市场蔬菜贸易额目前已达到l00亿美元。

据预测,随着国际运输条件和储存保鲜技术的改善以及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蔬菜的贸易量将会有较快的增长,其原因是:

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将实现由温饱型向营养型再向保健型的转变,由于蔬菜具有其他任何食品所无法取代的保健作用,这导致全

 

球性的蔬菜需求量剧增;②一些发达国家蔬菜生产相对弱化;③随着WT0规则逐渐发挥作用,农业贸易自由化程度得到提高,成员国将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组织和安排生产,发达国家将减少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蔬菜的生产;④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蔬菜国际贸易量的扩张无论是对进口国还是对出口国都能带来巨大的利益回报,从而对蔬菜国际贸易的增加产生积极的刺激作用。

全球蔬菜需求量的剧增,为我国蔬菜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将带来巨大的机遇。

从国内市场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蔬菜日益成为人们一日三餐的必需品,国内家庭居民

蔬菜的消费量平稳增长。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将达到157公斤。

从当地及鞍山市蔬菜种苗需求量来看,鞍山市保护地蔬菜面积约40万亩,年需种苗20亿株。

由此可见,随着鞍山地区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增长,优质蔬菜种苗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市场需求潜力很大。

3.3产品竞争力分析

3.3.1同类产品供需情况

目前,目标市场内优质蔬菜种苗在品种、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存在着品种落后、规格不齐、数量不足和质量低等问题。

从辽宁省省内情况来看,由于全省种苗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差,优良品种开发和推广应用受到严重制约,使我省蔬菜生产大省的地位逐步弱化。

 

这种局面如不扭转,辽宁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开发生产优质蔬菜对于辽宁省蔬菜产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3.3.2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虽然辽宁省蔬菜、种苗繁育基地为全省蔬菜和种苗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其生产水平还不适应新形势下生态建设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

一是市场开拓与发展规模不适应,部分品种相对过剩,而个别种苗供应不足。

二是种苗基地基础设施薄弱,育苗手段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工厂化育苗等育苗新技术的推广刚刚起步。

三是品种结构不尽合理,缺少优质、中高档蔬菜种苗。

3.4产品销售方案

3.4.1产品产量及销售方向

本项目达产后,每年可生产优质蔬菜种苗3000万株。

产品主要销往辽宁及东北地区。

3.4.2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

本项目将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强化传统销售、实行订单生产等方式向国内市场销售。

市场营销中充分注意创立企业

品牌,创名牌产品,在辽宁地区确立名牌企业形象,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在种苗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第四章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

某某县农业示范基地位于某某县前营镇仙人嘴村,是某某县政府于2007年投资兴建的重点农业科技项目。

由于建设

标准高、功能比较完善,2011年被鞍山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鞍

山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12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确定为“辽宁省现代农业园区”。

基地占地面积350亩,注册资金900万元,是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独立法人机构。

主要进行现

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引进开发农业新品种,繁育优良

经济植物种苗,创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大学生创业园合作,培养创业人才,并与某某大学园艺学院合作,建立博士生工作站,研发繁育蔬菜新品种,利用新品种开展绿色蔬菜生产。

基地现有员工总数150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技

术人员24人,生产员工100余人。

在技术人员中,有研究

员5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

师3人。

这些科技人员常年致力于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研发工作。

几年来,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新技术、新成果20余项。

 

第五章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分析

5.1场址与地理位置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鞍山市某某县前营镇,距县城3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项目建设地址位于某某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场区内。

5.2地形、地貌条件

项目区域地势平坦,有部分天然水塘、水沟。

地形、地貌,以冲积平原为主,地貌条件非常利于建设种苗基地。

5.3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区毗邻雅河,水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水质较好,水源有保证。

5.4气候条件

项目所在区域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

时数为2302.7小时,年平均气温在8.0℃,全年无霜期为156天。

年均降水量820.1毫米。

无霜期136~166d,≥10℃活动积温2986~3315℃,适合蔬菜的种植和多种经济植物的发

展。

5.5土壤条件

土壤以草甸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4%,全氮0.125%,速效磷为15ppm,速效钾为51ppm,土壤肥力中上。

 

5.6交通运输条件

项目实施区距某某县城约3公里,路面为油路,交通十分便利,开车只需10分钟。

通讯设施完善,电话、电报、传真、邮件、移动通讯、网络等都可通达国内外各个地区。

5.7环境保护条件

项目区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周围无工业企业分布。

本项目为蔬菜种苗繁育项目,不仅不会产生污染物质,而且对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六章生产工艺技术及方案分析

6.1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立专业化蔬菜育苗中心,新建日光智能温室8栋,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种子预处理和种子发芽室,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建成后,每年向项目生产基地及辽南地区提供3000

万株优质种苗,带动本地优质蔬菜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6.2技术方案

6.2.1生产方案

①拟采用播种发芽室机械直播蔬菜种子,经5~7天发芽出苗后移到温室中栽培40~70天,达到生产用户要求的幼苗标准时出售。

②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种苗。

全年共培育

大众蔬菜苗3000万株。

6.2.2执行标准

GBl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NY/T39-2008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08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01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5010—2010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74—2010无公害食品黄瓜

NY/T5075—2010无公害食品黄瓜生产技术规程

 

NY/T5076—2010无公害食品苦瓜

NY/T5077—1995无公害食品苦瓜生产技术规程NY/T270—1995绿色食品番茄

6.2.3品种选择

沈农超级白菜、迷你黄瓜、蕃茄、甜瓜、芹菜、茄子、辣椒、胡萝卜等当地主栽蔬菜品种。

6.2.4生产工艺流程

6.2.4.1机械播种

1、选择国标穴盘

不同规格的穴盘对种苗生长影响差异很大。

因此,在生产中,应根据所需种苗的大小,生长速率等因素来选择适当的国标穴盘,以兼顾生产效能与种苗质量。

2、选择优质基质

选择保肥、保水能力强,透气性好,不易分解,能支撑种苗的优质基质。

3、装土压穴和湿润基质

适量装土、适力压土成穴,以保证适宜深度播种。

湿润基质要做到透而不漏。

4、播种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剔除劣质种子。

对种子、种球进行消毒。

机器自动点籽,做到不漏播。

根据种子的大小适宜覆盖基质或蛭石。

 

5、架床栽培

将播种的穴盘,放在适宜的架床上,并上盖地膜保湿。

6、苗期管理

根据幼苗的不同发育阶段,采取人工调控技术、化控技术,使棚室土、温、湿、光、气等环境条件最大程度满足秧苗生长所需的适宜条件,以利于培育优质健壮的秧苗。

7、种苗贮运技术

适时脱盘运输,出售种苗。

8、技术工艺参数

本项目执行GB4404.1-1996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按国家GB/T17315-1998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实施。

具体参数详见

表6-1优良蔬菜种子质量标准

 

名称

纯度(%)

净度(%)

水份(%)

发芽率(%)

一级种

≥98.0

≥98.0

≤13.0

≥85.0

二级种

6.2.4.2

≥96.0

组培繁苗

≥98.0

≤13.0

≥85.0

建立组培室,在组培室内设臵灭菌系统、接种系统、培养系统等配套设备,为菜农提供高档优质蔬菜组培苗。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6.3检测检验设备选型

新增仪器设备购臵清单见下表。

 

第七章项目建设内容

7.1工程方案

7.1.1主要建、构筑物征及面积

本项目拟新建日光智能温室8栋,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种子预处理及发芽室500平方米。

7.1.2日光智能温室设计

7.1.2.1温室的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一、温室使用功能

温室使用功能即利用保护设施栽培蔬菜等农作物,对改善冬

春季节的蔬菜供应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二、工艺要求

(1)光照及其调节

日光温室不进行人工补光,完全靠太阳光,又是在一年中光照时间最短、光照最弱的季节进行生产,所以尽量争取多透入太阳光是从采光设计、日常管理都要考虑的。

(2)日光温室光照分布的变化

日光温室内的光照强度分布,在水平方向上差异不明显,后屋面水平投影以南光照条件最好,距地面0.5米高度以下的空间,各点的相对光强都在60%左右,南北方向上差异极小。

东西方向上午前东侧光照弱,午后西侧光照弱,越靠近山墙越明显。

光强的垂直分布表现为靠近前屋面薄膜最强,向下递减,递减速度比室外大。

靠近薄膜处相对光强为80%,距地面0.5-1米

 

处为60%,距地面20厘米处只有50%。

三、温度条件及调节

日光温室的温度要明显高于外界,越是寒冷季节室内外温差越大。

在光照充足的晴天,即使外温很低,室内升温也很快,遇到阴天,外温不低,室内温度也不容易升高。

四、温度条件及调节

1.土壤水分:

日光温室土壤水分来自建造室前或休闲期自然降雨的贮存和人工灌溉。

土壤水分的消耗有两个途径,一是地面水分的蒸发,二是作物的蒸腾。

日光温室通常土壤水分向上运动,有时下层土壤水分己经不足,地表还表现湿润状态,会给人以错觉,直到作物形态表现出来才发现缺水。

2.空气湿度:

因空间较小气流稳定,蒸发量大,环境密闭,很少与外界对流,空气相对湿达90%以上时间长,阴天、夜间接近饱和状态。

这种高湿环境条件不但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还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3.湿度调节:

冬季早春生产,采用高畦、高垄覆盖地膜,进

行软管滴灌,或膜下暗沟灌水,可有效地减少灌水量,防止水分蒸发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