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全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2525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知识清单全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清单全部.docx

《知识清单全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清单全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识清单全部.docx

知识清单全部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1、化学是在、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以及__________的基础科学。

2、的出现,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被堪称为中国三大工艺。

4、1869年,俄国的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我们学习化学有规律可循。

5、叫做化学变化。

6、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7、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

8、化学变化常伴随的能量变化有、、。

9、叫做化学性质。

10、物理性质的内容有、、、、、、、。

11、化学性质的内容有、、、、、。

12、检验蜡烛燃烧产物:

H2O: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般固体药品放在_______中,液体药品放在_________中,取用固体一般用________,取用块状固体一般用________。

14、取用量:

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______,固体以__________为宜,液体以_________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_______________。

15、三不”:

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________________,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16、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______。

视线与量筒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实际量得的液体体积______。

18、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_____从侧面点燃酒精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熄灭酒精灯应用__________,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也不应少于_________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______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________或用___________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19、

(1)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_____处。

拿着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_____上。

(2)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______________;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_____处。

20、装置气密性检查:

先将导管的一端_________,用手紧贴________,稍停片刻,若导管口_________,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________,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21、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__________,试管受热时先_________,再___________。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____角,受热时,先使试管_________,然后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_____________。

2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在试管架上晾干。

23、对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24、给物质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能接触灯芯的原因是。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致是占21%、占78%、占0.94%、占0.03%、其他气体以及杂质占0.03%。

空气成分以和为主,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生成,同时钟罩内的水面

,并约占钟罩体积的1/5,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要想保证此实验成功,可燃物满足的条件是

,生成物满足的条件是,装置满足的条件是。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否用铁代替红磷?

__________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_________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和两大类。

从世界范围看,排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等。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的燃烧和。

4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填“大”或“小”),溶于水。

5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的气体,具有性,是一种。

6氧气很重要的用途是和。

7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文字表达式:

8在常温下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所需要主要仪器有、和带双孔的橡胶塞。

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所需要主要仪器有、、带铁夹的和带导管的橡胶塞等。

9收集氧气可采用的方法有和,方法收集到的氧气较纯。

10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1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氧气的方法是:

1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验满氧气的方法是:

13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

1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步骤是、、、、、、;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的原因是;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试管口赛一团棉花的原因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待再收集,原因是;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导管尽量伸入到试管底部的原因。

15氮气的用途有工业上农业上生活上。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1、在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正极产生,它们的体积比是,质量比是。

由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水是由和组成。

同时验证了化学反应里分子,而原子。

2、含较多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少含叫软水。

3、软水和硬水的区分:

加并振荡,泡沫少沉淀多的是,泡沫多沉淀小的是。

4、利用、、,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5、爱护水资源应做到:

一是,二是。

6、水体污染主要原因是、、。

7、工业三废主要是指、、。

8、空气污染现象有、、和酸雨现象。

保护大气的主要措施有:

加强、改善、使用、积极等。

9、目前被列入空气污染物的有和臭氧等。

10、列举三种保护和改善水质的方法和途径:

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

11、分子是保持物质的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中最小粒子。

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

12、分子是原子的共同特征:

不断,彼此间有,质量和体积都。

13、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不可分。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以H2O为例

3、有关物质组成的描述(实质是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关注以下三点:

物质由组成;物质由构成;分子由构成

4、物质的三态变化是变化。

5、物质的分类(从元素的组成来分类):

由组成的称为纯净物,由组成的称为混合物;由组成的

叫单质,由组成的叫化合物;由组成且其中一种是化合物叫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分。

原子、离子结构与其性质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1、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核外构成;原子核是由带的和不带电的构成。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等于。

3、原子、离子的判断:

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显电中性,氧原子表示为。

阳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带电荷,镁离子表示为。

阴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带电荷,氯离子表示为。

4、写出氯的原子示意图中,小圈表示氯,圈内数字表示,

弧线表示,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的。

5、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排布,特别是与有密切关系。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4,较易电子;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4,较易电子;

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为,(He为),达到稳定

化合价与化学式

1、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常见元素化合价(记口诀)

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价,氧元素通常显价。

2、用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3、化合物中,元素的正价与负价代数和为,据此可依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和根据化合价检查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4、根据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及其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符号名称分类元素周期表)

5、具有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

元素讲种类,不讲。

熟记常见、常用的元素的符号及名称;

6、地壳中质量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是;有“钅”字旁的是元素,有“石”字旁、“气”字头和“氵”字旁的是元素。

简单认识元素周期表

7、元素周期表按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8、水由组成,水由构成,1个水分子由构成。

9、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

烧碱(火碱、苛性钠),纯碱(苏打),小苏打,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酒精,醋酸,葡萄糖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

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个数也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必然相等。

3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

一是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规律,二是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九年级化学课本涉及到的方程式汇总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铁在空气中燃烧3、铜在空气中燃烧4、铝在空气中燃烧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11、二氧化碳溶解于水12、生石灰溶于水13、白磷自燃

分解反应: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氧化汞受热分解3、加热高锰酸钾4、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5、碳酸不稳定而分解6、高温煅烧石灰

置换反应:

1、1、氢气还原氧化铜2、木炭还原氧化铜3、焦炭还原氧化铁4、锌和稀硫酸反应5、铁和稀硫酸反应6、镁和稀硫酸反应7、铝和稀硫酸反应8、锌和稀盐酸反应9、铁和稀盐酸反应10、镁和稀盐酸反应11、铝和稀盐酸反应1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13、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14、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15、镁和氧化铜反应

复分解反应

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4、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5、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6、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变质7、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8、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9、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10、盐酸和烧碱起反应11、盐酸和石灰水反应12、用熟石灰中和工厂中的废硫酸13、烧碱和硫酸反应14、铁锈和稀盐酸反应15、铁锈和稀硫酸反应16、含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17、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反应18、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一起研磨闻到氨味

19、硫酸铵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其它反应: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2、用赤铁矿炼铁3、甲烷在空气中燃烧4、酒精在空气中燃烧5、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附其它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1、铁的氧化物FexOy与一氧化碳反应2、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层3、氧化铜和硫酸反应4、氧化铜和盐酸反应5、盐酸与硝酸银反应6、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7、硫酸和氯化钡反应8、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

1金刚石最典型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决定了金刚石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墨质软的性质决定了他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他具有导电性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炭具有吸附性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60分子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

5以上物质都是_______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因此他

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着差异。

6用墨汁书写的资环经久不退色,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___,不充分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8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

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时应注意:

加药品前先

长颈漏斗的下端应伸到

11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写出一种气体的制取的发生装置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一样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碳酸钙、碳酸钠、碳酸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二氧化碳用来灭火利用了其。

15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出久置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二氧化碳易溶于水的性质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煤气产生的条件是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先通气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人类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写三种)

21

(1)向阶梯上放有蜡烛燃烧的烧杯中倾倒CO2,(填“上”或“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这个实验说明了CO2具有

(2)CO2通入水中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上述反应选用的试剂是。

 

第七单元

1、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发的剧烈的反应;

燃烧的条件:

1、2、3、

灭火的原理:

1、2、3、

2、爆炸:

可燃物在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使气体的体积而引起;

3几种常用的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4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5燃料充分燃烧要考虑1、要有足够多的2、燃料与要有足够大的。

6、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是: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

、、、和等。

7、氢气作为一种能源的优点有:

1、;2、;3、;而氢气作为最清洁的能源,没能广泛利用的原因是:

1、、2、。

乙醇是能源,俗称是酒精。

我国在一些城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汽油中含有30%左右的酒精)的目的是:

1、、2、。

8、资料显示我国是水资源的国家,且分布。

节约用水的措施:

使用、改革和改变的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第八单元

1、金属有很多共同的;物质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但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

2、合金是在中加热熔合些或。

生活中最常见的合金是和。

3、金属的化学性质

性质

举例

反应现象

反应方程式

金属和氧气

铁在氧气点燃

现象: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生成色的固体。

铁锈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金属和常见酸反应

铁和盐酸反应

现象:

铁和稀硫酸

现象:

金属和盐溶液反应

铁和硫酸铜溶液

现象:

4、金属活动性顺序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H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K、Na、Ca外。

5、炼铁的原理:

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夺取铁矿石里的,将还原出来。

例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金属资源的保护:

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和(或)直接接触,如果隔绝了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钢铁生锈;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以及等。

 

第九单元

1、溶液是一种或物质分散到里,形成、的混合物;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常用洗涤剂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功能,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2、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吸收热量,另一种是,当吸收和放出热量不等时,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如NH4NO3溶解时,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当NaOH溶解时,溶液的温度。

3、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4、溶解度表示在下,某固体物质在溶剂里达到时所溶解的,溶解度的单位是。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

5、溶质质量分数就是质量占质量的百分比,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6、溶液的特征是。

7、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常用的化学仪器

(1)需要的仪器有;

(2)配制步骤:

1、2、3、4、

8、粗盐提纯

(1)需要的仪器有;

(2)操作步骤:

1、2、3、4、

第十单元

1、盐酸是气体的水溶液,浓盐酸易,遇水蒸气形成。

浓硫酸具有性、性,溶于水时放出。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沿器壁慢慢注入里,并不断搅拌。

化学性质

盐酸(稀硫酸)

酸和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酸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和

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和

酸和碱反应生成和

酸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和

 

2、氢氧化钠俗称、、,纯净的氢氧化钠是色的固体,(填易或不易)溶于水并放出;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吸收空气中的而变质;有性。

氢氧化钙俗称、,是色的固体,水溶液俗称,有性。

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碱和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和

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和

碱和酸反应生成和

碱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和

 

第十一单元

1、氯化钠的化学式是,俗名是的主要成分,(填易或不易)溶于水,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填大或小)。

氯化钠与人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生理盐水就是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的化学式是,(填易或不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性。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是,俗名是。

2盐的化学性质(举例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盐的化学性质

举例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盐和金属反应生成和

盐和酸反应生成和

盐和碱反应生成和

盐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和

3化学肥料

常见的化肥有肥、肥、肥和肥。

化肥的简易鉴别:

溶解法:

观察溶解情况和溶解时的热效应。

铵态氮肥:

用熟石灰混合:

铵态氮肥:

刺激性气味

第十二单元

1、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写化学式)

甲烷;乙醇;乙酸;淀粉葡萄糖;蔗糖。

2、有些有机物如等会和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

3、与人类生活有重要联系的有机物还有蛋白质、、和以及高分子材料如合成橡胶、和等。

4、有机合成材料是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

常见的有、和等。

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为性塑料,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为性。

5、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比较

天然纤维

合成纤维

例如

名称

吸水性、透气性好

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而化学腐蚀

6、“白色污染”:

使用合成材料对带来的影响。

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

1、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2、使用某些塑料制品;3、使用一些塑料等;4、各种废弃塑料。

7、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称为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称为元素,如、、、等。

8、青少年缺钙会;人如果缺铁会。

如果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则是缺;甲状腺肿大是缺少引起的;易产生龋齿则是缺少。

9、营养素包括、、、、、。

10、蛋白质是构成的基本物质,是身体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11、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和维持提供能量。

12、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预防和维持的作用

13区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

;区别棉线和羊毛的方法是:

考点

1、物质的检验

(1)气体的检验方法1、氧气2、二氧化碳

(2)可燃物含有C、H元素的检验:

将可燃物,用的烧杯罩在火焰,烧杯内壁

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