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73393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共18页)12100字.docx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

  南京玄武湖导游解说词

  各位游客:

此刻我们前去游览的是玄武湖公园,它位于南京城东北的玄武门外。

公园占地472公顷,其中水面约368公顷,陆地104公顷,周长约9.5公里,流域面积约14平方公里。

是国家级钟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市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公园。

玄武湖三面环山,两面临城。

东有紫金山,南有鸡笼山、覆舟山一脉相连,北有幕府山、观音山等作屏障,西、南耸立着雄伟壮丽的古城墙。

湖水波光粼粼,湖中的环洲、梁洲、翠洲、菱洲、樱洲由堤桥相连,绿树掩映,垂柳婆娑。

古人曾有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的赞语,把南京玄武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

  【玄武湖的成因玄武湖的名称来历】

  玄武湖古时与长江相通,到六朝时,在湖的北侧筑了一条长堤,由于江流的不断冲击,随之与长江隔绝,构成独立的湖泊。

这天玄武湖水仍靠引长江之水蓄贮。

  玄武湖是燕山造山运动构成的构造湖,古名桑泊湖,之后因位于钟山之阴,就被称为后湖。

东吴迁都建康后,在后湖南侧建有宫苑,并引后湖之水注入宫苑内,因湖在台城之北,所以称为北湖。

历史上传说孙吴末年,丹阳县官宣赛的母亲,80高龄在后湖游水,突然化鼋而去,千年不死,所以人们又称后湖为练湖。

至于玄武湖这一称谓始见于448年,传说在湖中出现黑龙,便改称为玄武湖。

湖中有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有人推测二所谓黑龙可能是长江中的鳄鱼,因为那时的玄武湖仍与长江相连,鳄鱼便可乘江潮游人湖中,在夏天雷阵雨来临前,因天气闷热,钻出水面,被人们误认为黑龙。

  【玄武湖的历史沿革】

  东晋初年,玄武湖被用作封建帝王操练水师的地方,故称习武湖。

六朝时,又演变为封建帝王的围猎、游乐场所。

直到唐朝起,才成为游览区。

李白、李商隐、李煜等许多诗人都有描述玄武湖的佳作。

南唐灭亡后,李煜被宋太宗捉去,软禁在玄武湖的樱洲,在此期间李煜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哀诗《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此寄托他对故国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哀愁。

北宋神宗时,当朝宰相王安石被罢免回到江宁,在XXXX年写《湖田疏》上奏朝廷废湖为田,得到批准,从此玄武湖美景不复当日。

元代时,重新疏浚玄武湖,使它焕发昔日美貌。

但明朝初年,明太祖又把玄武湖作为禁地,在梁洲上建了黄册库,专门贮藏全国户籍、田亩统计册和各地的赋税档案。

直到清代,玄武湖又重新开放。

曾作为XXXX年南洋劝业会的游览地。

辛亥革命后,更名为五洲公园。

这天的玄武湖,经过国林工作者的梳理美化,旧貌换新颜,已初步构成了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大型风景式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

  【玄武湖的主要景区:

环洲樱洲梁洲翠洲菱洲】

  玄武湖中分布着五块绿洲,构成五处风景区。

最有特色和最负盛名的要数环洲和梁洲。

从玄武门开始,一条形如玉环的陆地,从南北两面伸入湖中,就是环洲,旧名长洲,因它像一条翠绿的玉带环绕樱洲,故称环洲。

旧时称环洲烟柳。

湖的南端假山瀑布尽显江南园林美感,著名的石峰有观音石和童子石,为明代中山王徐达府中的遗物。

假山北面的土山,名墩子山,或叫郭仙墩,为东晋郭璞衣冠冢。

洲中有喇嘛庙和诺那塔。

  与环洲以一座白桥相连的是樱洲,又名连萼洲,是四面环水的洲中洲。

樱洲以遍植樱花而得名。

春天,那里是赏樱胜地。

繁花似锦,人称樱洲花海。

  从环洲经芳桥,就是玄武湖五洲中开辟最早的梁洲,又名旧洲。

梁洲团梁朝时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在此建读书台而得名。

当年太子在此聚书近三万卷,博览群书,还常召集贤士谈论古今,撰写文章,选编了一部我国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这为以后的文学发展与研究产生了用心的影响。

据说之后昭明太子在湖上荡舟游玩时,不慎掉入水中,得病不治而死。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好学的太子,将他的读书台所在地称为梁洲。

梁洲是五洲中风景最美的地方,洲中有湖神庙、铜钩井、赏荷亭、览胜楼、陶然亭等名胜古迹。

梁洲一年一度的菊展,传统而壮观,故有梁洲秋菊的美称。

  梁洲东是翠洲,旧名磷趾洲。

洲上有音乐台、少年之家、万人露天剧场。

翠洲风光幽静,长堤卧波,绿带练绕,别具一格。

苍松、翠柏、嫩柳、淡竹,构成翠洲云村的特色。

  玄武湖最中心的一个洲是菱洲,洲东濒钟山,有千云非一状的钟云山霞,自古就有菱洲山岚的美名。

洲上有动物园,饲养各种珍禽异兽150种,XXXX年多头(只)。

  【玄武湖公园的娱乐设施】

  玄武湖五洲之间,桥堤相通,风光各异。

此外,XXXX年兴建的坐落于玄武门至解放门段的高尔夫俱乐部,包括18洞迷你型高尔夫球场、水上发球场、标准型网球场,以及一座造型新颖独特,兼有餐饮、娱乐、高级商务洽谈的高尔夫会馆,为玄武湖又添一景。

位于原万人游泳池的水上乐园,占地200亩,可同时容纳万人以上,由滑道群、飘流河、儿童戏水池、水景广场、造波池、感人泳池、临水高空观览车等部分组成,是人们休闲、纳凉、娱乐、游览的好去处。

  玄武湖公园水、陆、空交通独具特色。

水面上有快艇、自娱艇、豪华渡轮、水上火车等;陆地上有法国式小火车,车型独特,色彩鲜艳,最高时速16公里,并适合各种道路行驶,乘坐舒适,视野开阔;空中有环湖观光列车,无污染、无噪音,运载潜力达每趟60人,车速为每小时12公里,线路从玄武门至解放门,全长XXXX年米。

置身其中,给人以全新鸟瞰的角度审视玄武湖的娃力。

  游客们:

有人说,到南京不游玄武湖,就像去北京不看颐和园,到杭州不去西子湖一样令人遗憾。

因为玄武湖既有清灵迷人的山水风光,又有丰富多彩的历史传奇,令人流连忘返。

这天的玄武湖,它不仅仅成为南京最大的风景游览区之一,而且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构成一个很好的天然隔离净化带,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玄武湖之旅,当您欣赏了环洲烟柳、樱洲花海、梁洲秋菊、翠洲云树、菱洲山岚等各具特色的景观后,相信必须会让您感到不虚此行!

  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导游词

  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称,各个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迹和遗址。

现在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的地理位置&;选址经过&;营建过程】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

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地的选择非常慎重,特别注重选择&;吉壤&;之地,即风水宝地。

每次外出选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员外,还要吸纳通晓地理、会看风水的方士参加。

选好陵地后,皇帝还必须亲自审视现场,满意了才被最后确定下来。

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很关心自己死后的&;天堂&;,便开始筹划营建陵墓。

据说,他曾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臣召来,商议选址。

五人约定各自先把所选最佳墓址写在纸上,然后同时公开。

结果,英雄所见略同,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

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这样定了下来。

独龙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径约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坟冢。

中国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龙天子,在独龙阜建陵,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明孝陵于洪武九年(XXXX年)开始筹建,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军都督府企事李新。

当时,动用大量民工,迁走了前人留下来的几十座寺庙。

自东晋、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梁武帝甚至把佛教当作国教,因此南京寺庙林立。

东晋时,有佛寺300多所,南朝增加到近500所,僧侣达10万之众。

唐代杜牧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正是当年南京佛寺兴盛的写照。

除了迁寺之外,甚至还迁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

但当要迁走三国时孙权的陵墓(在今南京梅花山上)时,朱元津说了一句话:

&;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守门。

&;才没被迁走。

洪武十五年(XXXX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正好遇上马皇后去世,朱元津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灵枢葬人陵墓,封她为&;孝慈皇后&;,陵墓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XXXX年,孝陵的主体工程大殿建成。

XXXX年,皇太子朱标去世,葬在孝陵东,称为东陵。

洪武三十一年(XXXX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工程历时23年。

朱元津临终前,曾留下遗命;&;丧仪物一以俭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无所改,天下臣民三口皆释服,无妨嫁娶。

&;这显然是朱元璋收买人心的把戏。

整座明孝陵建筑范围,东起孝陵卫,南到卫岗下马坊,西抵城墙边,北达独龙岗半山腰,方圆20多公里,可谓规模恢宏。

在漫长的23年工程建设中,耗尽了民脂民膏。

当时墓区内植树万株,养鹿千头,派守的卫兵多达XXXX年人。

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明代以前是少见的。

而且朱元津下葬时,有40位嫔妃殉葬,其中2人葬在孝陵东、西两侧,38人从葬于孝陵。

这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残忍,他们不仅生前要享受荣华富豪,死后仍要&;虽死犹生&;,实行厚葬,不惜百姓性命。

  【明孝陵引导建筑:

下马坊&;大金门&;神动圣德碑&;御河桥&;神道&;石象路&;华表&;翁仲路】

  明孝陵的建筑可分为引导建筑的神道和主体建筑的陵寝两大部分。

  各位游客:

进入明孝陵陵园区内,首先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

石坊上刻着的是&;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大字。

当时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驻轿下马,以示尊敬。

眼前所见的这座下马坊是XXXX年重修的。

  请大家看,这便是明孝陵的正门&;&;大金门,黄层重檐,红色墙堰向东西境蜒,气势非凡。

  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

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个券门。

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

全文长达XXXX年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

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2.08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

整碑通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各位游客:

过了御河桥,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

神道分为两段:

第一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

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

这些石兽各有寓意:

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

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

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

石兽尽处,神道折向正北。

这一段神道从望柱起到根星门止,长250米,俗称翁仲路。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对圆形擎天柱,上面刻有蟠龙纹饰,这就是华表。

华表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宫殿、宗庙的标志。

其实原先的华表与我们现在见到的不一样,它是一根木柱,后来演变为在靠近木柱顶部安上短的横木或木板,把它竖立在交通要道或是朝堂上,让人书写谏言,或是起到表识作用。

这种表柱也叫柜表,因为远看好像一朵花,而古时候花与华是相通的,所以又叫华表。

墓前立华表始于战国时的燕昭王,到西汉时已很盛行,但当时也都是木制的。

用石柱作华表,直到东汉才盛行,东汉时的石柱周围有瓜棱形直纹,柱上还题刻着&;某官职某某神道&;的字样。

到南朝梁代,石柱上端出现了莲花纹因盖及蹲坐的小辟邪。

唐乾陵的石柱、柱身、柱础、柱顶出现了卷草纹雕饰。

宋陵石柱通体都刻有龙纹。

由于受宗教的影响,柱顶端也逐渐演变成承露盘和立在上面的望天犼。

华表上的犼头朝外,表示望君归;华表上的犼头朝里,表示望君出。

由于犼性好望,所以凡有石犼蹲立的华表又称&;望柱&;。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从明孝陵神道到这对华表为止改变了走向,呈南北向,而不像其他皇陵呈直线排列。

据说这是为了绕开孙权陵墓,遵守朱元津不迁孙陵,让他为朱元津看守大门的诺言,所以使神道呈弯月形,环抱着梅花山。

每到初春时分,漫山遍野的梅花吐艳,宛如一片&;香雪海&;。

  过了华表,这由南往北排列着的是8个石人,其中4个文臣,4个武将,人们也把它们叫做石翁仲,因此这段路又叫翁仲路。

传说翁件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元比,曾驻守临洮(今甘肃岷县),镇服匈奴有功。

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便铸了阮翁仲铜像,立在咸阳官司马门外。

匈奴人来咸阳,远远看见这尊铜像,都畏惧不敢靠近。

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铜像、石像通称为&;翁仲&;了。

这些翁仲全部用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文臣身穿朝服,端庄肃穆;武将披甲戴盔,威武雄壮。

这些石人像和前面的石兽同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珍品。

  【明孝陵主体建筑:

金水桥&;文武坊门&;碑殿&;孝陵殿&;方城&;明楼&;宝顶】

  走完3里神道,明孝陵的引导建筑便参观完毕了。

接着请大家跟我往北前行,去参观明孝陵的主体建筑。

  首先我们来到了金水桥前,金水桥为三孔石桥,桥面设有栏杆。

从金水桥直到方城、宝顶,方向为正南北,建筑按中轴线对称配置。

  从金水桥向北200米,顺坡而上,这就是明孝陵主体建筑的正门,名叫文武坊门。

门上嵌有青石碑一方,宽1.99米,高1.07米,阴刻馏金&;明孝陵&;3个大宇,为曾国藩所题,边饰云龙花纹。

现在的大门等建筑是清同治四年(XXXX年)重建的。

门外东侧墙下,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高1.05米,宽0.63米,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镌刻,内容是保护明孝陵的告示。

这块碑是清宣统元年(XXXX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知府会衔竖立的。

  进人文武坊正门,是一座清代同治八年(XXXX年)所建的碑殿。

碑殿正中竖立着高大的石碑5块,中间一块最为醒目,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这是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三十八年(XXXX年)第三次南巡拜谒明孝陵时题写的。

意思是赞扬明太祖的功绩胜过了唐宗家祖。

这块碑高3.85米,宽1.42米,碑下有座。

碑的两侧,还有两块立碑,分别刻有乾隆巡谒明孝陵时的两首题诗。

  由碑殿向北55米,是享殿。

从正门到享殿,地上用巨石铺成一条宽1.6米的御道。

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XXXX年)建成。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为3间,檐高3.11米,长11米,进深7米,规模比原来的孝陵殿小得多。

殿内挂着的是朱元津与马皇后画像的复制品。

殿的前后各有踏垛三道,这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称&;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均为浮雕图案。

  穿过内红门,走过大石桥,一座全部用大条石筑成的大型建筑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方城。

它前高16.25米,后高民13米,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1米,东西两侧有八字墙。

方城正中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是一条深长的隧道,由54级石阶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阶,向南登上方城,便是明楼所在。

  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东西长39.15米,南北宽18.40米。

南面开拱门3个,东、西、北三面各开拱门一个,楼内地面用方砖铺地。

明楼原来是有顶的,现仅存四壁。

方城和明楼是明代的创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没有这样的建筑。

在宝顶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楼,其中又夹以深送的隧道,更增加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帝王的无比威严。

  方城之后就是宝顶,也叫宝城,只见正面的石壁上横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楷书大字。

据说,它刻于民国初年,用以回答游人的提问。

宝城是一座近似圆形的小丘,直径约325米到400米,四周围有砖墙,墙以条石作基础,依山就势而筑,高约7米,墙顶厚度2.I米。

宝顶之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

据说,这地宫完全按南京明故宫前朝后寝形式建造。

根据专家考证,据陵墓地面建筑的规模估计,这座地下宫殿必定大于北京昌平十三陵中已发掘的第十个陵墓&;定陵&;。

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曾得到发掘,一旦发掘,必将又是一大奇观。

  各位游客:

明孝陵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将尽量满足你们。

现在清随我一起上车,去游览下一个景点。

  南京中山陵导游解说词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

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古城。

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处美景。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

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

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XXXX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

  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XX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

XX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

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XXXX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在XX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XX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

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

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

据说,早在XXXX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

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

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

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

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

孙先生临终前嘱咐:

&;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为尊重孙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实地察看,选好陵址,划地XXXX年亩修墓,又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

在众多应征者中,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

XXXX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

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XXXX年春竣工。

令人惋惜的是,留学美国、才华横溢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在主持建陵过程中,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与孙先生一样身患肝癌,在工程临近尾声时病逝,年仅35岁。

  XXXX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

从此6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在这里。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

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枢,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

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

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

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

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

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正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

在这条&;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

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法国梧桐,但追根溯源起来,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

  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车出中山门,沿陵园路行驶,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

大家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

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XXXX年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

此鼎铸于XXXX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

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

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

这座牌坊建于XXXX年~XXXX年,高12米,宽17.3米。

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

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

  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

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

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数十米的墓道。

中山陵的整体设计,突出中国的传统风格,庄严肃穆,独具特色。

为了体现孙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

此外,整个陵区的建筑植被讲求中轴对称,更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

请大家向前看,朝北顺坡而上,依次有陵门、碑亭、祭堂和祭堂后的墓室等建筑。

而墓道两边的这些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

  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种大一,现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墓道尽头是平台。

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平面为&;木铎&;形。

铎,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大铃挡。

在古代它是用来宣布政教法令和战争令的。

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

陵墓选用这样一个图式,让人不禁想起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后人。

这里的平台广场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

这座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

它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也是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

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

  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

亭正中这块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颜体大字。

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

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

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出碑亭,迎面石阶层层叠叠。

南京人常说中山陵的台阶像是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

所以来这儿游览的客人常常要问:

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呢?

各位朋友,大家不妨也来数数看,怎么样?

来到临近顶端的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