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405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docx

徐醒民研读论语讲义宪问篇14

第十四篇宪问篇

第182讲。

第一章经文:

宪问耻。

子曰: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子曰:

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这一章有两段。

第一段讲耻,第二段讲仁。

宪问。

宪就是原宪。

上面的雍也篇里提到的,原宪是为宰。

宪为名,号子思。

他问孔子问耻。

学论语在称呼方面我们要了解。

我们称呼朋友要讲朋友的字或号。

但是对于长者自己称呼不能够称呼字,比如我对长者和社会上的善人。

不能够称呼我,或者字号来称呼,要用自己的名字。

这里原宪,宪是他的名字,他就对孔子称呼他的名字。

他问耻,孔子答复他。

邦有道。

谷,邦无道,谷,耻也。

有人把他注解为,有道和无道拿俸禄都是耻辱的事情。

这个讲法和我们正在研究的文法,虽然可以讲的通,但是是不是孔子的原意呢?

所以我们老师选择的讲法。

邦有道,谷,就是一句话。

国家有道,你做事拿俸禄,就比如你做公务员,那适当的工资,是没有什么耻辱的。

所以孔子说,邦有道,你拿俸禄是应当的。

但是下面讲的是邦无道。

无道之君你也去做事情。

一是国家无道了,你所办的事情,无非是迎合无道之君的所好。

无道之君不会为群众考虑的。

所以他就是为了搜刮民财,这样的办事情,你拿的俸禄就是拿民间的财,你就是耻辱的。

这样讲是比较符合文法的。

这样讲比较好的,所以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研究好文章的章法。

他老人家曾经举例子。

比如说唐朝人作诗。

往往想改一个字,要一两年,要下功夫的,所以能够想好一个字也是非常重要的,诗眼就是这个意思。

古人作诗作文。

人家要指出来那个字不对的。

这章书。

我们就要这样讲法学习。

后面这一段。

克伐怨欲不行。

这一章黄侃和刘宝南都把这个和前面的定位一章。

这里面讲的是仁。

他们的注解都是和前面一块讲的。

他们这样讲,是有根据的,在史记里面,提到原宪。

克伐怨欲不行也。

上面加上子思曰:

司马迁引用的时候,就有子思曰。

现在就讲,克伐怨欲。

克是什么呢?

就是不要好胜过人家,拿自己的长处跟人家比,认为胜过人家。

古人注解就是好胜。

伐,就是自己宣扬自己的好处,叫伐善。

怨是不要跟人家结怨。

我们来到世间不要和一切人有怨恨心。

为什么不要怨恨呢,因为我们见面都是缘分。

欲是贪欲,欲都是烦恼。

克伐怨欲不行,就是不要把克伐怨欲用出来。

这样是不是仁呢?

孔子说这样很难得了,但是不是仁,就不知道了。

孔子的意思是说克伐怨欲只是对自己的控制,修养。

但是仁是做有益于世人的事情才是真正的仁的。

时间到了。

第183讲。

下面一章: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两句话。

士是士农工商的四种身份,他是个读书人。

士农工商,农是农业生产的,工是工业方面,商就是经商的。

士读书读好了,就从事政治的。

和我们现在讲的政治也不是完全的相同的。

孔子讲的政治是纯粹的为全国民众来办事情,没有自私自利的意思。

为什么没有自私自利呢?

这个必得要讲到修道才能够理解。

我们现在从事政治完全不为自己,我们理解不了的。

因为现在的政治没有完全不为自己的,但是古时候,我们学政治,办政治的话,都是学道,做功德的,学道都是要学做圣人。

孔子就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

这些开国的君主,都是圣人。

圣人他的生老病死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他到世间来纯粹是教化天下人的。

教天下人学圣贤的。

解决人人不能够解决的生老病死问题。

所以孔子讲的叫学生就是要他们学圣人。

学好了,要来为世间人做事情的。

学的时候就要做功德的。

就是要舍己为人。

不能够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所以学的时候,就要舍己利人。

所以孔子讲的政治学,跟现在政治是不同的。

这个道理我们明了之后,孔子就讲了,士而怀居。

就是你读书人要学圣人。

你怀居,怀是心理想的,居就是代表自己的衣食住行方面的事情。

自己的娱乐和条件。

这里就用居字做代表。

一个读书人只想着自己有一个理想的度假的房屋享受。

这样的读书人不足以为士。

读书人心理要想着从事政治。

你要到天子的朝廷里面,你就要照顾天下人,不能够只想自己的安居。

只想自己生活的安然的话。

你就不足以成为一个士人。

这两句话从学道这方面解释的话,看出我们固有的文化是这样的。

那这个准则来看后代的,也是现在的政治就不是那个意思了,虽然不一样。

但是我们学习圣人的话。

天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这样,我们也要跟孔子学习。

我们有机会从事政治的话,我们就要这样办的。

有人说你这样就选不上。

选上选不上自己的心理轻松自在。

在修道。

老师讲的时候,就要我们学会辨别。

我们现在做那个行业都要读书的。

虽然是农工商法医。

做的事业不同,但是我们在共同的学道的。

儒家成就圣人和佛家成佛是一样的,雪庐老人讲一个读书人,眼睛不要看近利,不要讲功利。

要讲道义的。

做那一行业,都不要用不正当的方法求取暴利。

跟西方他们讲的功利。

我们讲的道义。

孟子跟梁惠王讲。

你老人家来为我们国家带来什么利益呢!

孟子讲,你何必讲利,你要讲仁义的。

学道要讲仁义的。

我们今日之下,不管干什么的,农工商法医,都要讲仁义,讲仁义就是修道。

就是借助那个行业来修道的。

这一章是这样的研究,就和研究佛经是一样的,我们做什么也要修道的。

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有好处,那我们的人心道义都是好的,从事农业生产,绝不会把农药打到作物上。

现在虽然也要使用农药的。

但是不能够过量的,害人的事情也是很多的。

工业也是如此,你在工厂里面一个小螺丝都会发生问题。

你是个学道的人,你有仁心的话,你就要求你的员工一点毛病没有的零件才能够出厂的。

我们了解孔子对这个士。

才能够做功德的。

圣人来世间也是教育世间的人。

给世间人办事情。

夏禹王,三过家门而不入,从尧舜禹的办公的地方。

古人讲是天子的皇宫。

尧舜的就是土台子,孔子讲卑宫室。

他们办公的地方都不讲究的。

所以孔子讲。

士而不怀居的意思。

这就是我们固有的文化。

我们有这个认识,才会有坚定的信心。

下面一章:

子曰: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

危字有三个讲法。

一个当高的意思讲,一个当厉害讲,一个当重字讲。

危的上面是个人,中间代表地上很深的一个岩。

下面是空的,下面是个节制的。

当高字讲,人在很高的地方,心理有所畏惧的。

厉害是指在这个高的地方有危机的感觉。

有害的。

正字讲。

这样一个地方,心理和身体都要正。

稍微一偏恐怕就要掉下来。

雪庐老人当正字讲的。

孔子说。

邦有道。

就是国家有道的时候,实际上是君主是有道之君。

他来办政治,是为政以德。

他的政治离不开道德。

这样的国君和邦就有道,在这样的有道之国里面。

言语要正,说话要正正当当的。

佛法里面有正言。

不正当的言语是引起别人的烦恼,或者有害于人的言语。

佛法讲的是口业。

口里不造业的话,就不能够鼓弄是非的。

恶口,都是不好的,言语是很多的,讲违背道理的话,讲是是非非的话,都不是正言。

甚至于赞叹人家吃海鲜打猎都是鼓励人家杀生的。

这里讲的正言,主要是指安定人心的言语就是正言。

国家有道的时候,应该建议国君做的好事情的,都是正言。

用于有道的国家。

你的言语说出来,君主能够接受,一般人能够欢喜接受,叫他学好,讲究信用,讲忠信,都是正言。

危行,做事情要正。

邦无道。

国君无道的事情。

你要行为要端正的时候。

在这样的国家里面,有坑蒙拐骗等行为。

你不能够和他们一样,还是要正义的行为,你不能够和他学,行为要端正的。

这里是有因果的,但是言语要逊。

逊就是谦虚,要顺,就是不要和一般人其冲突的,但是这个顺不顺同流合污,人家要诈骗,你也要赞成,不是这样的顺法。

你不要和他起冲突就好了。

你不要表现也不要劝告他。

那样你也会有灾难的。

这样的人,你劝好劝不过来的。

无道的时候,你不要得罪小人,小人得罪后马上有灾难的。

孔子叫我们学教化人,也要保护好自己。

无道的时候自己不能够保护自己,那个书读的有什么用啊。

时间到了。

下次讲。

第184讲。

子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这里这个有言。

古人注解是好的言语,善言。

孔子讲有德者,是有德的人,必定会有好的言语。

就是让人学善的言语。

有言者不必有德。

言语说的很好,不一定有德。

下面一段,仁者必有勇,就是仁者有做事的勇气。

但是勇者不必有仁。

这是字的意思。

什么是德,什么是仁,什么是勇。

上面我们讲过道德仁,雪庐老人讲了两讲。

就是让我们志向在道上,就是定住我们的本性。

这个道是静态的,是不动的。

但是是要动的,我们普通人一动的话,就迷惑了,就认不得这个道了,我们普通人总要做事的,做事的时候,就要从道上起作用的。

德是双人,上面是个十字,下面是个目,下面有个隐字,下面有个心字。

就是自己的心理有十个人看着,没有隐私,古体的德字,没有前面的双人旁,就是直心。

就是动的时候,直接从本性里面出来的,就是明德。

但是不是直心的话,就起了变化了。

那个德就变成了昏德了。

你比如现在有许多发明。

没有智慧是发明不了的。

但是发明的东西想得利的,就是昏德了。

古人著书不会要钱的。

道和德都是很不容易了解的,普通的人讲德是不懂的,不懂,你让人舍弃私心就办不到的。

所以必的要懂得道理,不用别人要求,他自己就或放弃私心的。

次一等的就是仁,仁是人字边,后面是个二字,两个人很接近的,彼此互相关照。

竹字头,下面二字,就是两个竹片叠在一起就厚了,就是厚道待人。

这样办政治的话,就是仁政,那这个心当医生,就是仁心仁术。

第四个就是艺术和技能。

我们的固有文化是四个字放在一起讲的,你这个艺术包括经技能和艺术,音乐,书法等都要用仁来指导的话,就可以让人从艺术上学仁学德,学道。

如果没有这些做指导的话,就只懂得牟利。

现在讲促进经济繁荣,让人们消费,多生产。

现在的生产和古时候是不一样的,那些大工厂,要耗费多少的能源。

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能源就会竭尽的。

所以还是古时候的文化好啊。

这是符合仁的。

讲这样大量的生产,消耗能源。

就会污染环境,地球会暖,都会有反作用的。

所以这些道理不是一般人能够了解的,所以孔子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样的道理一般人不懂的话,就教育人从行上面学。

过去我们老师举个例子。

医生给病人开药方,病人吃药就行了,你不能让病人从病理和药理都知道才吃药就完了,病也治不好了。

这里讲德和言。

有德者,就是性德。

圣人的德是性德,不是昏德。

我们普通人想走上修行的道路的话,慢慢的就会合乎性德的。

开始的时候,我们只要做到仁,按照仁去做。

有了仁就会慢慢的有性德。

这些都是真实的语言,就是从性德起来的。

圣人每一句话都是让人学善的学好的。

所以有德的人,必然会有善言。

就是常言。

一般人就是没有发现性德的人,他也有志愿要学圣人,但是他也知道学圣人的言语。

他能够说出来,未必能够做的到。

因为他学的程度浅,性德没有出来。

有时候普通人迷魂颠倒的时候。

有时候出现性德,但是有时候有被昏德掩盖了,因为我们在六道里轮回生死。

无始界以来。

我们就是这样的轮回生死,很痛苦。

现在我们学道了,我们的行为跟不上圣人的言语。

就是学的时候没有学到家。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仁就是讲厚道。

对待一切人都要同情人家,要替人家想想,有能力的话,我们要救济人家,没有能力的话,我们学佛的人,都做早晚课。

我们也要尽我们一份心的。

所以一个仁者,必然会有勇气的,仁者做事情的时候,有些人,他有勇气做事情,不一定有仁。

在历史上,像文天祥等;历史人物很多。

他的心理就是仁。

人家逼他投降。

但是他绝不干的,他的心理只有仁。

不像文天祥这样的,其他一些做事情的时候,他有勇气做对对人又好处,他就勇敢的去做。

他不考虑自己的利益。

别人不谅解,不谅解他也勇敢的去做。

这样的是仁者。

不是仁者就不是这样了,如果是勇者的话,他就考虑自己多了。

他也想做一些对别人有好处的人,但是很不容易的。

孔子的学生问他人怎么学的时候,孔子都不同的回答。

只有答复颜回的时候,说克己复礼曰仁。

心理不乱才有智慧,才有定力。

孔子讲七十岁的时候,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办事情不乱。

能够守住礼。

不乱。

业务和工作生活有规矩,不乱,才能够把仁学的好。

颜回也不是完全,不变的。

颜回连续三个月仁心不乱。

三个月不违仁。

一年四季都不违仁。

其他的也就是几天一个月有些仁。

其余的都违仁。

他们的程度是有浅有深的。

我们一个人多生多世以来,恶的习气是太多了,你要这一生就能够把恶习气都除掉那是办不到的,颜回有这样的成绩,也不是这一辈子学的,不知道学了几辈子呢。

我们普通人,日月至也,就是良心发现,几日而已。

就是孟子讲的良知良能。

就是从道里出来的。

他也就是学一两生而已。

我们现在开始学的,也不是这一生开始的,佛家讲善根。

良知良能能够出现。

一听到这个学问好,他有兴趣,这也不是这一生学的,他的善根深厚,容易学下去的。

相反的听到仁心好,他有勇气办事情的。

现在我们要厚积薄发的,不要学一点就去讲,我们讲的对还是错呢,他自己也不知道的。

勇气是有了,讲的结果是不是符合仁,对人是不是有好处,就很难说了。

比如,我们要去救济的时候,要明了道理,不明了道理的话,同样是救济,发生反作用的也不少,有的救济不会有好的结果。

就是说我们要积极的做好的事情。

包括救济慈善。

包括弘扬一些道理。

自己都要明了,不明了不一定符合仁的。

成为一个仁者有勇气。

反过来未必。

孔子讲的这个理。

雪庐老人让我们多读圣贤书。

念了之后要修行配合。

儒家讲的修道从五伦开始学。

我们也懂得学道要从家里的夫妇夫子兄弟这些来学。

然后是朋友和君臣。

学道要从行为表现出来,所以在家庭里面要以和为贵。

孟子讲父子之间不责善。

他首先要父母和儿女感情要和谐,父母和儿女不能够和老师学生要求那样。

那样就会疏离了,所以在家要和,然后你在教育他,才会有效果。

这个是有次序的。

就讲懂啊这里。

下次讲。

第185讲。

我们先读一下经文: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

子曰:

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南宫适就是先进那一篇礼的南容。

他问孔子:

羿善射。

奡荡舟。

奥的力量很大。

这两个人后来都不得其死就是没有善中死于非命的。

禹是夏禹王。

稷是后稷,学种粮食的。

禹王有了天下。

孔子没有给他答复。

南宫适出。

孔子就赞叹他,说他知道讲这样的话的人是个君子,而且是崇尚道德的。

我们看完文字之后。

我们要知道夏朝的历史。

我们读历史的人就知道,夏禹王,接受舜帝的让位以后。

叫他的儿子和孙子到了夏后相,是他的曾孙子。

禹王的儿子是启,启的儿子是太康,太康的弟弟是仲康。

启传给太康。

太康之后就交给仲康。

仲康的儿子是夏侯相。

相的天下就被羿,羿的武力很强大。

就把夏侯相赶出去,他做了天子了。

他要用人。

他用的寒卓。

羿把夏后相赶出去以后,他用的臣子是寒卓。

寒卓后来反了,就把羿杀害了。

但是也有人注解说是一个叫逄蒙杀害的,逄蒙和羿是学射箭的。

一般讲寒卓杀了羿。

夺取了羿的妻子,养了两个儿子。

一个儿子叫滶,论语是这个滶。

后来呢夏后相被赶出去以后,就相当于亡国了。

夏后相跑到另外一个地方。

他的夫人就怀孕了,生了少康。

少康杀了滶。

叫少康中兴。

我们了解这个以后就看,南宫适问孔子,孔子当时没有答复。

后来等他出去以后才跟其他的弟子说出来,南宫适是个君子。

他是崇尚道德。

他尚德不尚力。

后羿这个人根据古人的注解,他是一个小国的国君,他善射。

滶荡舟。

荡舟的可能的解释是,舟就是船。

古人说陆地上也可以荡舟。

怎么荡舟就是船搁浅了。

荡舟不是划船。

滶的力量很大。

可以把船推到水里去。

陆地上可以荡舟的。

就是说他的力量是很大的。

羿被寒卓杀了。

滶后来也被杀了。

所以这两个人,都不得其死然。

然这个字当语助词讲。

然当焉字讲。

不得其死焉。

那么这两个人都是尚力的,一个会射箭,一个力量能够推船。

这个要懂得因果。

就是他们都杀了人的。

反过来讲,禹王能够得到舜帝让位也不是那么的简单的,禹王十多年在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这个不是圣人办不到的。

所以舜让位于他。

后稷也传了好几代。

到了文王的时候,文王的道德学问了不得。

儒家的经典,一部周易。

伏羲氏发明了卦,但是周文王用文字解释,都是周公解释的。

文王的儿子周公。

文王和周公是非常的了不起的。

易经在过去是圣圣相传的。

到了孔子的系辞和相传才能让贤人才能够看得懂的,一部易经。

讲中国文化,非常的完整的就是让人学圣人。

易经就是讲这个道理的,所以周家从后稷到文武的时候,圣人的道德和能力是没有人可以比的。

所以就在文王和武王伐纣成功了,有了天下。

所以周家的天下,从始祖后稷开始的功德是了不起的。

所以周家有了天下。

孔子不答。

对于南宫适的一正一反。

反的是后羿和滶抢夺天下的因果当然要不得好死的。

而夏朝和周朝完全是用道德来的。

南宫适的用意是崇尚道德,而不是武力。

这一章经除了了解夏朝和周朝开国的历史。

最重要的是孔子赞叹南宫适这个人。

中国自古以来,治国平天下,都要有圣人的道德。

就是要有德有位。

这是中国传统的政治。

我们学做圣人就是要这样的学。

我们今日之下,就要学周家的从后稷到文王武王周公。

他们都是没有私心,纯粹为天下人。

一有私心,就把我们的太极,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

私心就把太极障碍起来了。

一方面我要学圣人,要发觉周家的本性。

一方面又放不下私心是没法学的。

只有把私心去掉,才能够学圣人,开始学的时候,就不要有私心,成功了的时候。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不好为做官。

他要到天下,看看天下有那个国家懂得学圣人的道理,他要帮助他治理天下。

这样我们在学的时候,就要把私心去掉。

当我们私心起来的时候。

我们就要注意提醒自己。

把私心压服下去。

佛法就是把贪嗔痴慢一点私心服得住。

到最后我们的私心就没有了,我们就没有生老病死了,就成就圣人了,成就圣人以后,永久在世间教化世间的人。

就像孔子,孔子他什么时候在世间,我们认不得的,但是他就是在人间教化世间人的。

就像释迦摩尼佛一样。

他就永久在世间教化众生。

这是我们固有文化最重要的精神。

只有他可以和佛法相比。

其他是不可以比的,所以孔子讲的尚德不尚力。

力就是私心来夺取人家的天下是不可以的。

孔子讲的道德含义就是那么的多。

孔子的学问是吾道一以贯之。

易经的系辞孔子讲,形而上之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就是要做到一定的境界去做。

道与器是一体的,办的事情是器,如果去了私心就是道和器就贯通了。

君子若哉。

这章经我们研究到这里。

重要的是提示我们呀借助世间的事情,修出世间的道,我们现在做每一个行业都是这样。

我们的行业虽然有报酬。

我们做这一份工拿这个薪水。

借着这个事情在道上体会,就是一贯制到。

可见我们无论在那个行业,我们都要这样做的,学的时候这样做。

成功了以后也要这样做。

时间到了下次讲。

第186讲。

下面一章,先读一下经文:

子曰: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

而讲的是与君子有不同的意思。

按照常理说君子是仁的,所以不仁用的是而字,未有小人而仁。

小人是没有仁的时候。

这里的仁字根据雪庐老人的解释。

不仁是违背仁拉讲的,怎么样就是违背仁呢。

我们要从上文来学,孔子讲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道是开发的本性,德就是直心。

古时候的德就是直心。

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的真心。

本性起来的时候,没有变坏了。

直心是德,一般人还是不了解的,仁好懂得。

仁就是二人,就是两个人互相关心互相一善意对待。

用两个人来比喻好懂得。

两个人要以善意和厚道来对待的。

仁从哪里出来,就是从德出来,德从道出来的。

德是直心,从本性出来的像没有变化,没有被污染的,就是德。

我们普通人从本性起来的时候,是一个念头。

我们的念头总是自私自利的。

我们的德就是昏德,不是明德。

所以大学里面讲的在明德。

我们学道就是要把昏德改为明德的。

仁是从德里面出来的。

我们的总是被私心的念头障碍了。

这个人在这里讲就是不仁,就是违背这个仁的。

为什么有不仁的时候,君子学道就要把仁先学好,首先要学厚道。

厚道讲五伦的时候,就是敦伦尽分。

就是以厚道尽到自己的本分。

我们普通人先学厚道和敦伦尽分。

待人厚道,厚道是从明德里面出来的,人没有被私心污染,仁就是德。

这样学成功了,才有这个境界。

开始学的时候,是没有这个境界的。

孔子赞美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

就是念念都在仁上面。

都是没有私心的性德。

违背仁的时候。

那颜回和其他的弟子比较的,其余的日月至也,日是有一天出现的仁心,有的一个月不违背仁。

就是仁心发现了。

从这里讲跟孔子学道,就是把自己的本性完全开发出来。

孔子的志于道。

就是要开发自己的本性。

佛家也是要开发真主本性开发出来,也是要先去无名和烦恼。

开始要伏的住烦恼。

长期的不让烦恼起来。

久而久之,那些烦恼就会断干净的。

所以就能够破除无名。

本性就是没有生老病死的时候,就是本性现出来,就会成佛。

儒家也是一样,先学仁。

就能够慢慢的断除掉。

要一步一步的来。

先要把违背仁的私心压下去。

久久的不起作用就会破除掉。

为什么就能够破除掉呢。

无名是虚妄的东西。

虚妄的东西就是一念不觉的时候,就会迷了自己的太极。

懂得这个道理的时候,就把迷惑的无名去干净的。

无名既然是妄念,他不是真实的东西。

你一觉悟,就能够把这些虚妄的东西压服下去的。

原理就是这样的,是在这里讲违背仁。

无名有时候会有迷心妄念。

只要你不让妄念去掉的话。

你的看法和行为就和别人不一样了。

那么在这个学习当中。

能够把私心压下去的话,得到相似的作用。

那就是违背仁。

破除也是一部分一部分破除的,破除一部分,仁就出现一部分。

仁心偶然出现的时候,是没有很久的,那些无名的东西又出来了,那个仁就又不起作用了。

学仁不会马上就有仁的,只有明白这个道理,学到像颜回那样三月不违背仁。

这三个月不违背仁的话,就会成功了。

其余的有违背人仁的时候。

孔子在这里讲,学仁的君子,他也有违背仁的是,就会不仁了。

小人就不学道。

他不学道的话,他时时刻刻就是违背仁。

他根本不懂得仁的道理,他哪里有为仁的时候。

从这里讲,我们要会分析什么是违背仁的话,你就不能够知道从哪里去学的。

过去雪庐老人给我们讲。

我们就会理解。

如果不了解的话,就得不到受用的。

这里孔子讲的学仁不要违背仁。

先要了解为什么会违背仁。

是什么东西让你违背仁。

那就是无名,那些假的东西。

你的行为下功夫,就会破除掉的,这样看起来。

了解道理是不容易的,破除的话更不容易的,比悟的道理还要难。

今日这下。

要问那些不肯学道的人,你做事情为谁做,答复是为自己做。

这样就有私心在哪里。

所以去掉这个私心。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找不到自己的开始,就是无始。

我们要破除掉这个生死是很困难的,虽然困难。

我们学起来也很难。

但是我们要成就圣人,是非这样学不可的。

不这样学的话,我们再一转世,我们还是在六道里面轮回生死,就是没有终了的时候,是很痛苦的。

所以虽然很难,但是重要我们用心的学,不要学小人,要学君子。

我们学君子有违背仁的时候,但是大的方向是对的。

我们要中道,释迦摩尼讲的慈悲。

他讲的特别的法门的话,你要发愿到极乐世界,一声也可以成佛的,我们要把这个学术结合到念佛法门上面去。

我们念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到了那个世界,我们念一声佛,太极就出现一次,就是本性也出现也一次。

到那个时候,讲的道理和现在也是一致的。

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我们在这里念佛都要念阿弥陀佛的。

到了那个时候,环境不同,我们和大师天天相处在一起。

境界不同了,但是道理还是一致的。

那么这一章,就知道学仁怎么学。

先要觉悟无名和烦恼的,就是自私自利的心,先要把这个东西要去掉,先要悟这个理,觉悟这个道理,然后一步一步的把自私自利的习气断除。

用普通的方法断除,已经来不及了,如果用佛家的特别法门要快。

所以我们要解决自己在六道轮回生死的问题。

这章书是很重要的。

下面一章。

子曰:

爱之,能勿劳之?

忠焉,能勿悔乎?

爱这个爱当爱护讲。

不是狭义的溺爱,溺爱是有偏的,这个爱护是平等的,对一切人都爱护的。

对于一切人的爱护就儒家讲的,虽然是平等的,不能够讲对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自己的国家和别人的国家总是有些差别的,如果不讲差别的话,是办不到的。

有差别,但是平等的话,不讲差别的,但是实际是有差别的,你怎么辨别呢,就是一个缘,缘是非常的密切的。

凡是夫妻,兄弟等都是和密切的缘分的。

所以儒家家的爱是没有差别的,但是缘分是有差别的。

爱能勿劳乎。

父母对子女是要爱护的,所以一个家,一个乡,一个国家,一个世界,都是有缘的,所以爱护自己的儿女要付出不少的心。

你的儿女在外面学了邪知邪见。

你要根据他在外面受的影响去教育他,能不劳累吗。

后面忠焉。

诲就是要劝告,就是谏劝。

首先要处的很好,才能够劝他。

时间到了,到这里为止,下次讲。

第187讲。

下面一章经文:

子曰:

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这一章经文讲的是那个时候郑国要做出一件公文书的慎重。

孔子讲的为命。

为命就是当时主要的公文,根据孔安国的注解。

为命是做盟会之书。

一般用在外交上的,文书和辞令,都为命。

那么郑国在当时要做这样的文书,首先,裨谌是郑国的大夫,他就是国家的部长的级别的。

他是起草的草稿。

世叔是郑国的大夫,世叔讨论,行人就是外交官的意思,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