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4529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6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docx

基于Multisim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与改进

模拟电子技术大作业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

基于Multisim对函数信号发生器设计,实现及改进

班级:

14电子二班

成员:

孙**;

余**;

许**;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分工

自评分

总评分

孙**

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设计之一:

文档整合

余**

查找资料;模电实验电路实现,主导进行锯齿波实现

许**

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设计之一

小组互评分

教师评分

组别

分数

组别

分数

组别

分数

组别

分数

1

4

7

10

2

5

8

11

3

6

9

12

小组互评答辩环节记录:

 

3总体方案选择-3-

1.5结果分析5

3.2仿真改进图形——实现锯齿波9

1摘要:

本设计简述了三种关于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电路设计方法,并其仿真所得图形做了简单比较,分析出各自优缺点。

首先要设计电路图,电路图主要用Multisim软件设计并连接电路图并进行仿真,并且记录相关图形并进行相应分析。

关键词:

方波电路;三角波电路;正弦波电路;Multisim

2课程设计目及作用

1.巩固和加深对电子电路基本知识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能力。

2.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方法。

3.通过电路方案分析、论证和比较,设计计算和选取元器件;初步掌握简单实用电路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了解及课题有关电子电路以及元器件工程技术规范,能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设计任务,编写设计说明书,正确地反映设计及实验成果,正确地绘制电路图等。

5.培养严肃、认真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3总体方案选择

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方案有多种,但这里有三位小组成员分别设计三种方案,分别有着自己独特构想。

方案一:

首先采用是方波发生电路构成同相输入迟滞比较器电路,用于产生输出方波。

再运用积分电路,用于将方波作为输入,产生输出三角波。

最后加入低通

滤波器,而将三角波转化为正弦波。

方案二:

改进电路信号发生器主要由RC桥式震荡器,滞回比较器,积分器三大主要电路模块构成。

经过RC桥式震荡电路产生正弦波,再经过滞回比较电路产生方波,最后经过积分电路产生三角波。

方案三:

最后我们则验证了我们做模拟电子实验八,并通过仿真设计出了锯齿波电路。

4三种方案详细介绍

(一)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整体电路图

1.1方波发生电路

方波发生电路构成同相输入迟滞比较器电路,用于产生输出方波。

可变电容C1具有调频作用,可用于调节方波频率。

使产生频率范围在10~~100Hz。

方波振荡周期T=2R1C1ln(1+2R4/R3)。

R1=7K,R3=7K,R4=7K。

振荡频率f=1/T。

可见,f及C1成反比,调整电容C1值可以改变电路振荡频率。

图中稳压管D1D2为调整方波幅值,UP-P=D1+D2=14V。

1.2方波—三角波

方波——三角波电路中构成同相输入迟滞比较器电路,用于产生输出方波。

可变电容C1具有调频作用,可用于调节方波频率。

运算放大器U1及电阻R5及电容C2构成积分电路,用于将U2电路输出方波作为输入,产生输出三角波。

图中R6在调整方波—三角波输出频率时,不会影响输出波形幅度。

若要求三角波幅值,可以调节可变电容C2。

三角波部分参数设定如下:

对于输出三角波其振荡周期T=(4R5R6C2)/R3,f=1/T。

而要调整输出三角波振幅,则需要调整可变电容C2值。

以使三角波UP-P=5V。

1.3正弦波

改变输入频率,是电路中频率一定时三角波频率为固定或变化范围很小。

加入低通滤波器,而将三角波转化为正弦波。

在图5中当改变输入频率后,三角波及正弦波幅度将发生相应改变。

由于

振荡周期T=(4R5R6C2)/R3,

C2为调节三角波幅度使UP-P=5V,R10调节输出正弦波得幅值UP-P=3V。

三角波→正弦波变换主要用差分放大器来完成。

差分放大器具有工作点稳定,输入阻抗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特别是做直流放大器时,可以有效抑制零点漂移,因此可将频率很低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

波形变换原理是利用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非线性。

1.4实验可得结果

1.5结果分析

由上面结果可得,三角波及方波图形都不是特别准确,而且方波失比较明显,我们考虑可能及相关器材选择有关,或者是电路有关,于是我们设计了下一种方案。

(二):

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设计及实现

2.1整体电路

2.2理论分析

(1)正弦波电路

利用 RC桥式振荡器滞回比较器积分器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利用RC桥式震荡电路产生正弦波,原理如图所示,其中RC串并联支路构成正反馈支路,同时兼并选频网络,R4,R3,以及二极管构成负反馈支路并且稳幅。

调节电位器R4,可以改变负反馈深度,以便于满足震荡振幅条件和改变波形。

在电位器支路串联两个并联二极管,利用电流增大时二极管动态电阻减小、电流减小时二极管动态电阻增大特点,,加入非线性环节,从而使输出电压稳定,两个二极管特性必须匹配,否则将会出现波形正负半周不对称。

 电路震荡频率计算公式:

f=1/(2paRC)

振幅值条件:

Rf>=2Rs

(2)方波产生电路

 在单限比较器,输入电压在阈值电压附近任何微小变化,都将引起输出电压跃变,单限比较器虽然灵敏,但是抗干扰能力比较弱,滞回比较器具有滞回特性,既具有惯性,而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所以我们在此选择滞回比较器产生方波。

方波幅值为:

Uom=+-Us

(3)三角波产生电路

利用积分产生三角波。

2.3实验课结果

2.4结果分析

由上面结果可得,三种波形都比较准确,可是由于振荡器原因使得波形一开始不是很稳定,直到达到一定时间距离后才可以显示出稳定波形,不过,这也是振荡器特点。

(三):

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实验验证及改进

3.1仿真原图形

3.2仿真改进图形——实现锯齿波

3.3仿真结果一

结果一分析

由图可得,所测得图形都比较准确,而且由差分放大电路输出得到正弦波幅值大于5V,明显满足电路设计要求,此外,从仿真输出正弦波形中可以看出输出正弦波失真率较小,也满足失真系数THD<5%波形特征要求。

3.4仿真结果二

结果二分析

由仿真图一进行改造,中间积分电路不变,将滤波电路删去,再将滞回比较器和积分电路中间加上两个二极管即可,即在R12上下分别加上一个二极管并连接在一起,再将R4右端和两个二极管连在一起即可实现。

5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杨素行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3

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童诗白,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北京:

高教出版社,2015.

[3]李万臣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及课程设计.黑龙江: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

社,2001.

[4]胡宴如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谢礼莹《模拟电路实验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2 

[6]黄山学院《综合性电路系统》指导书.2015.3

[7]基于Multisim非正弦波信号发生器设计及仿真.张爱英;毛战华.201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