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5255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docx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三校联考

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三校联考

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既是墓志创作的鼎盛期,也是墓志文体的重要变革期。

唐代文学全面繁荣,多种文体均获得了长足发展,

这为唐代墓志文体吸收其他文体之长提供了便利条件。

而墓志文体发展至初唐,逐渐固定为单一、程式化的叙述范式,内容多歌功颂德,

浮泛空洞,实用性与叙事性有余而抒情性不足。

体式既定,难出新意,因而招致追求个性张扬、崇尚革新的唐代文人的强烈批判,

激发出他们变革墓志文体的创新意识。

而唐代文人往往多体兼擅,亦是唐代墓志文体得以顺利完成自我更新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墓志虽也称颂逝者,抒发哀悼之情,但侧重叙述逝者的生平事迹;而哀祭文虽也追记逝者的生平,但偏重于述哀,抒情色彩更为浓厚。

唐代墓志文体多方借鉴了哀祭文悼亡述哀的抒情方式,使这一时期的墓志由传统的以叙述墓主生平事功为主,逐渐变为叙述与抒情并重,

极大地增强了墓志这一实用文体的情感张力。

此外,唐代墓志经常借用哀祭文擅长运用议论的手法,以宣泄沉痛的悼亡情感,激起读者的共鸣,

增强艺术感染力,深化作品的情感内蕴。

无怪乎储欣盛赞韩愈《李元宾墓志铭》铭词与《祭十二郎》相埒(等同),

皆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虽然储欣此言仅是说明二文因采用同一修辞手法,而达到了近乎一致的艺术感染力,

但这可作为唐代墓志借鉴哀祭文的有力证据。

唐代墓志作家在墓志撰写过程中,有意纠正六朝以来墓志创作逐渐千人一面、缺乏人物个性的弊端,往往借鉴史传的人物形象塑造、

唐传奇事实性虚构之法。

墓志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传记,并非单纯的史实记录,它还需要表现传主的个性特征,彰显传主的精神风貌。

也就是说,除史实的真实之外,传记还可以带有某种程度的虚构的真实,亦即叙述的真实。

例如杜牧的《唐故进士龚轺墓志》,

二鬼诱使龚轺坠马而亡的叙写,奇幻而多姿,极具戏剧效果。

墓志作为一种应用于丧葬活动的实用文体,不仅有记载墓主家世及生平经历的序文,

而且也有颂扬墓主功业德行的铭文。

墓志的铭文部分一般采用四言韵语的形式对序文内容进行综括,以抒发伤悼之情。

但墓志发展至唐代,

富于创新精神的墓志作家们丰富了铭文部分的变化,四言之外,三言、五言、七言、杂言、骚体均有,如《王氏殇女墓志》等,

这无疑是对诗歌艺术体式的吸纳。

(选自李秀敏《唐代墓志铭:

风流难掩社稷功》),略有删改)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求个性、崇尚革新的唐代文人,促进了墓志文体的创新和变革,助推墓志创作走向

鼎盛时期。

B、为了增强情感张力和艺术感染力,唐墓志借鉴了哀祭文擅长用议论宣泄情感的手法。

C、唐代墓志借鉴虚构之法,不再以史实记录的方式进行创作,力求凸显人物个性风貌。

D、唐代墓志作家敢于创新,丰富了墓志的语言变化,铭文出现了三、五言和杂言等形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唐代墓志与其他文体互渗为视角,分析唐代墓志演变,为墓志发展提供证据。

B、文章第一段从外部条件和素养方面,分析了唐代墓志文体发展更新的重要原因。

C、文章从哀祭文、史传文、传奇和诗歌方面,论述了不同文体之长对唐代墓志的影响。

D、文章提出问题后,横向展开论述,并在每个论述部分后提供了实例作为议论的支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唐代墓志文体或许还将长期缓慢发展或者停滞不前。

B、墓志文体范式逐渐僵化、内容逐渐趋同,唐代文人出于创新意识而有意做出了纠正。

C、唐代墓志借鉴了哀祭文悼亡述哀的方式,从传统的歌功颂德,变为叙述抒情并重。

D、从唐代墓志的发展来看,抒情方式、叙述方式以及语言形式对墓志文学的发展都有一

定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3分)

炫目秋景话乡愁

刘醒龙

晓得大悟是小时候所读的书籍中,有太多关于河口与宣化店的描写。

河口是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撤离鄂豫皖的最后一战。

那一战红四方面军倾尽全力,没有战败,也没有打赢,只能在万般无奈中再见大别山。

宣化店的情况也是如此,

新四军五师全部主力集结于此,面对十几倍敌对兵力,新四军五师的十万官兵,以自我牺牲的姿态,坚守到最后一分钟,才突围去向四方,

成就了近代史上,不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

那时候这地方被称为礼山,直到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在全中国实现后,

这一县域才以铁血铸就的大悟山作了名字。

金岭,是大悟的一个小小村落,被人知晓的首先是那片土地上茫茫田野开着真如铺了黄金的向日葵花,

以及那些不亚于任何一处久负盛名秋景的红叶。

不知何时开始的,各种各样的自

媒体上,标明大悟,说着金岭的炫目秋景。

让南来北往的高铁,在一处叫孝感北的小站停了下来。

与小站相比略显夸张的一人,

大多行装简约,兴高采烈。

秋风一路所向,无一不是秋天的意志。

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或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天太洁净,地太清淡,

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

没过多久,真的踏上金岭土地,就明白这种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山中的小小村落,注定会被大山掩藏。

金岭的不同之处是藏得太深了,就连红军医院和新四军医院都能安然无恙地设在这里,

在腥风血雨中是一种得幸天赐的安宁。

一旦普天之下都安宁了,这些只供躲藏的缝隙,就成了连美景也无法输出的屏障。

银杏的娇羞还有一番难以出口的言说。

金岭银杏再动人,面对如此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

能够示人的表情只剩下无地自容。

什么叫乡愁?

乡愁是藏在心中最美的美,落在命运中最苦的苦,总是欲说还休,欲言又止;分明说不完,道不尽,

却又是除非醉到昏天黑地,一个字也不想透露。

就像叫着金岭,想着金岭,于心里偏偏苦不堪言。

枫檀秋色,是天下最奇幻的。

与银杏那江河湖海一样的波澜壮阔不同,一枫一檀各自成趣,一样的阳光照耀,不一样的色彩斑斓;

一样的秋风吹过,却没有一样的摇曳风姿。

如此光怪陆离,就该有对策应运而生。

哪一样颜色是命定,哪一种光彩是未来,需要精准认识,

精准扶持。

金岭成为精准扶持对象才几个月,情形就发生根本变化,农业示范板块、旅游乡村公路、古民居改造、河道整治、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在十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说的是求知。

几位从省直机关下来驻村的干部,硬是在金岭的山上山下,田头地边,在这几个月里,人人行走了五百多公里。

这样的行走,

需要一腔热血与不掺一点杂念的拳拳深情。

金岭还有一种动人的植物名叫乌桕,秋风来时,这些参天的高大乔木,一树树的像玫瑰,像牡丹,像金箔,眼皮一眨,

这样的乌桕就会变成那样的乌桕。

稍等些时日,霜更浓时,各色树叶一一落尽了,所有乌桕便会不约而同地变得雪白,

那是它们的果实!

银杏黄了,枫檀该黄的黄了,该红的红了。

这时节,

乌桕本该是这万般灿烂中的一部分。

走在金岭正在修筑的大路和依旧保持原貎的小路上,偶尔有乌桕心不甘情不愿地透出初红。

更多的乌桕仍旧继续着春天与夏天的青枝绿叶。

相同的天气,相同的季节,相同的雨露,相同的风霜,

乌桕们为何要与银杏们与枫檀们另做一番模样呢?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年轻时,跟着新四军五师爬过千里大别山的每一条山沟与山头。

老人年过九旬时,还带着满身的枪伤与弹痕,

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

乌桕不肯黄,不肯红,不肯玫瑰,不肯牡丹,不肯金箔,就在于乌桕比银杏和枫檀更懂得春天与夏天,

懂得春天长一些,夏天长一些,多一些耕种时光,接下来的秋天才有实实在在的美妙。

在金岭,见过几位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那些沧桑纵横的脸上,挂着一些由衷的微笑,既望着一初来金岭的陌生人,

又望着熟悉的村子一天变一个样子。

这道风景在我心里比银杏、枫檀和乌桕更美!

起云的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

今年秋天长江北岸的第一场雨眼看着就来了。

雨落久了盼晴,天晴久了盼雨。

大悟金岭盼的是将世世代代的青山变为真正的金岭。

(选自2016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从革命战争年代河口与宣化店的两场战斗写起,意在突出大悟是一个革命老

区,为后文写金岭作了必要交代。

B、文章所写的乡愁不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而是指对尚处在贫苦之中的乡村的忧虑和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情怀。

C、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几位挂着笑容、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表现了金岭老一代

人仍然甘于贫穷的淡定心境。

D、语言功底深厚,文章语言既给人简练朴实的感觉,又不乏文采,尤其是拟人、比

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自如。

5.写银杏树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句中娇羞

含义的理解。

(5分)

6.本文写景与写人记事结合紧密,请举例分析这一特点,并指出其作用。

(5分)

三校联考高三语文第4页共10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材料一:

近日,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今年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提出组建三级、

二级公立医院及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的多种形式的医联体。

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由三级公立医院牵头,

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

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以专科协作为纽带,

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

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任务。

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

医联体内部形成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形成基层首诊、

家庭医生服务等分级诊疗模式。

不论哪种合作模式,其目的都在于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连续、

省钱且优质的医疗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2日)

材料二:

2015年8月,深圳以罗湖区为试点,启动了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

罗湖区整合区属5家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成立唯一法人的基层医疗集团——罗湖医院集团,形成人员编制一体化、

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的管理共同体。

该集团重新调整和明确集团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

医院逐渐向提供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和科研教学变;社康中心逐渐向提供常见多发病诊疗、

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变。

成立罗湖医院集团不是为了做强做大医院,而是为了举集团之力做强基层。

因此,罗湖医院集团不断将工作重心和优质资源下沉,

并建立财政补助、收费价格激励引导机制,做强做实社康中心。

为此,集团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

一是公开招聘优秀全科医生,聘请外籍优秀全科医生对集团内全科医生进行培训,

组织专科医生进行全科医生岗培训,鼓励集团专科医生到社康中心开设工作室;二是社康药品目录与集团内各医院药品目录一致,达到

1350种,针对缺药品种,集团24小时内配送到家;三是改善社康中心医疗装备水平,在部分区域社康中心配置了CT、胃镜、

眼底照相等设备,并打造社康检查、医院诊断模式。

同时,罗湖医院集团对医保基金管理方式进行突破性改革,对签约参保人的住院统筹基金实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的制度,

发挥医保支付经济杠杆的倒逼作用,促使集团主动下沉资源做强社康中心,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让签约参保人少得病、少得大病。

签约参保人越健康,集团越受益,推动医保从保疾病向保健康变,促进医院集团从治病挣钱向防病省钱

变。

改革两年多来,罗湖模式试点正在逐渐破解社康缺医少药检查不方便只签

约不服务重医轻防医养分离五大难题,初步实现了社康中心能力、预防保健能力、

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收入四提升和医院运营成本、居民就医成本两下降。

强基层、

促健康的医改目标成效初显。

(摘编自2017年9月1日深圳新闻网)

材料三:

目前,全国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多数以临床医疗服务的简单联合为主,但由于缺乏有效

的激励措施,下派医生去基层坐诊往往靠所在医院的行政指令,而非本人意愿,因而大多应付差事。

而基层医生仅靠在三级医院进行的短期培训,也很难真正提高水平、获得患者信任,导致这一做法徒有虚名,没有实效。

医联体的政策本意,在于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

然而,现实操作中,

医联体帮助大医院在基层社区中建立了更多的挂号窗口,方便了患者进一步向上聚集,也加剧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些三级医院院长甚至坦言,牵头形成医联体的一大动力就在于与其他三级医院竞争,吸

引下面县乡更多的患者。

同时,也通过医联体寻找下级医疗机构中的管理与临床人才,将优秀的人才向上虹吸,

这显然也会带来对患者的虹吸。

从一定程度上讲,医联体已经变成了大医院重分势力范围、从基层汲取医生、汲取患者的

捷径。

依托医联体来建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长效运行机制,困难重重。

(摘编自搜狐网)

7.下列对医疗联合体建设中有关罗湖模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深圳市罗湖区试行的基层医疗机构集团化管理,整合了集团内5家区属医院和23家社

康中心的资源,设立了6个资源共享中心,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B.罗湖医院集团设立了6个管理中心,统一对集团内的人力资源、财务、质控、信息、

科教、综合等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实现了人员编制、运行管理的一体化。

三校联考高三语文第6页共10页

C.为了实现强基层,促健康的医改目标,罗湖模式在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的

同时,还对社康中心的医疗设备、医技人才、资金管理等给予更多支持。

D.在罗湖模式中,医疗集团内部各医疗卫生功能定位明确,医院与居民皆受益,有

效地解决了医联体建设中大医院重分势力范围等问题,值得在全国推广。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医联体政策的构想,如果同一个区域内的各级医疗机构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并实

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横向流动,那么,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就有望得到解决。

B.在医联体建设和发展中,国家建议建立四种合作模式:

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

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以及在边远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C.—些医生不愿意被下派到基层坐诊,即便去了,也是应付差事;医院对基层医生的短

期培训也徒有虚名,没有实效:

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得到上级医院和医生的大力支持。

D.建立医联体是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省钱且优质的医疗服务,可是在推行过程

中,基层优秀人才和患者被向上虹吸,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理想根本无法实现。

9.在介绍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上,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哪些不同?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

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

上书论国家大计。

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建文时,深见倚任。

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

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

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帝置不问,

复其官。

未已,拜工部尚书。

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

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已,

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

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上疏言:

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

又请:

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

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

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

又言:

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

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皆报可。

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

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

一切镇之以静,

上下帖然。

时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

福在交趾凡十九年。

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

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

仁宗崩,督献陵工。

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

明年兼掌南京兵部。

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

福丰仪修整,

不妄言笑。

历事六朝,多所建白。

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

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

秉心易直,

确乎有守。

无少贬。

(选自《明史·黄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

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B、时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

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C、时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

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D、时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

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太祖是朱元璋的庙号;永乐是朱棣的年号,成祖是朱棣的庙号。

B、工部是我国古代的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建造、水利交通、屯田等事务,最高长官为工部尚书。

C、商贾指做买卖的人,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住着出售货物的为商,行走贩卖

货物的为贾。

D、交趾即交阯,原指盘腿而坐,后成为古代地理区域,范围在现今越南北方,

与安南意思相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福仕途顺达,颇受皇帝器重。

他被太祖越级提拔,既得到建文帝倚重信任,也受到

成祖重用;仁宗时,辅助太子;英宗时,他加赠少保,参赞机务。

B、黄福颇有丰仪,为官清廉节俭。

他身材修长仪表整洁,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俸禄

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皇帝评价他为人有原则操守。

C、黄福胸有谋略,治理安南有方。

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编户籍,定赋税,办学校,

向当地父老宣讲圣上的德治,告诫下属不要扰民,上下安然。

D、黄福多有建言,敢于抑制权贵。

他提出的轻省赋税、让广东海运粮食等多项建议,均

被皇上认可;对恃宠欺压百姓的宦官马骐,他多次加以压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

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2)历事六朝,多所建白。

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4-15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南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丁未:

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吴松:

即今吴江市。

第四桥:

城外的甘泉桥。

天随:

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不第,只好退隐江湖。

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一二两句写鸿雁南飞,随云而去,自由自在,反衬词人漂泊江湖,身不由己的凄

冷、苦楚。

B.下片的前两句表达了的心愿,他十分向往陆龟蒙浮游于江湖上自得其乐的闲居生

活。

C.今何许?

一句是反问。

诗人正是在这反问中,表达了怀念故人、伤时忧世的情怀,

也寄寓了自己不得志的身世之感。

D.最后一句描写词人凭栏怀古,吹凄凄冷风,看残柳飞舞,一派参差凌乱、凄冷萧索景

象,以景结情,表达出词人感慨身世、忧心国家的复杂感情。

15.请简要赏析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两句。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从变化的角度看世界的情形;

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从不变的角度看物与我的情形。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琵琶女半夜醒

来满脸泪痕的凄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诗人听闻琵琶女遭遇后,泪洒衣襟。

(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规定能受下赏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正面描写了热烈与隆重的送别场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兴通讯公司事件给中国科技企业敲响了警钟。

在中国高科技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中,不会

一帆风顺,还会难免遭遇这样那样的掣肘。

对此,

我们的企业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一旦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人___________,。

这样严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