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5378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docx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2012届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姬姓立国者40人。

这说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

A.等级森严B.以血缘为纽带.嫡长子继承D.世袭

2、“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郡县制D.井田制

3、某知名者说: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__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

A.夏禹B.商汤.周武D.秦皇

4、秦《峄山刻石》中说: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

攻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秦始皇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灭六国B.推行郡县制.实行分封制D.北击匈奴,修长城

5、古今中外,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近代西方国家,都以建章立制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或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②③.③④D.①④

6、“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的“三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强化训练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强化训练本沿袭这种制度

7、从社会历史看,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为“世袭社会”,而唐以后的历史则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选举社会”。

这“选举社会”是指

A.唐朝民主推举官员制度B.三省六部制

.察举制度D.举制度

8、“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B.宰相制度.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

9、“公元前6世纪早期,许多经济状况相同的(希腊)城邦都经历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残酷内战,往往长达十年。

然而,在雅典,一个名叫梭伦的贵族以各阶级调停人的身份出现,为阶级纷争设计了一个出路。

”下列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B.铲除贵族的政治特权

.剥夺贵族的土地D.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10、“部落和村社的划分不取决于血缘关系,而是由地域决定,因此不论在宗教或政治领域,强化训练于出身的特权被毁灭了,以地域和财产为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的政治社会代替了氏族社会。

”与这一改革成就密切相关的人物是

A.梭伦B.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D.苏格拉底

11、下图是某研究性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2.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法律判决,任何人不得强化训练意解释法律。

为此罗马人做出的最早贡献是制定了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自然法》D.《万民法》

13、据史料记载:

“强化训练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罗马法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外国人在罗马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这使得罗马帝国

A.通过习惯法保护外邦人的利益B.将习惯法完善为成文法

.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D.将万民法上升为自然法

14、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其在世界民主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15、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B.①②③.①③④D.①②④

16、中新报道,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

英国政府强化训练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日本提供人道援助。

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

A.英国女王今天仍可左右政府行为

B.英国女王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

.英国政府是英国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

D.英国女王的哀悼只是个人行为,与国家无关

17、1787年宪法生效后,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联邦”。

这一转变的重要意义有①较好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②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④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

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1901年,法国等11个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当时法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是

A.总统B.参议院.众议院D.最高法院

19、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

“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对此解正确的是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20、某史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21、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其主要依据应是

A.首次提出向西方习的主张B.《资政新篇》的实施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2、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

“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

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

”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

”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24、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正投资巨款筹备相关庆典。

辛亥革命100周年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辛亥革命

A.在世界上最早实践三权分立说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D.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25、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维新运动时期

.民国成立初期D.新文运动时期

26、遍地枭雄,波诡云谲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①既被称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②也是革故鼎新近代发展的重要时期。

下列事件能体现观点②的是

①袁世凯尊孔复古②新文运动兴起③五四运动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

27、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

“无产阶级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应该联络民主党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以达到军阀覆灭,建设民主政治的目标”,能体现这则材料思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B.国民大革命.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28、“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

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

”这首民歌最有可能创作于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9、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伟大领袖就是蒋介石先生。

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强化训练于蒋介石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B.继承和实行新三民主义

.转变为民族民主革命者D.参与领导了全民族抗战

30、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到重庆的消息时称: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31、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

该事件是指

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B.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

.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D.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

32、“巴黎公社时期,法国并不存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客观条件。

”这里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

A.资本主义工业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B.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尚未建立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D.第一国际未能起到领导作用

33、《全球通史》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就完全合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成立人民委员会

34、美国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的方略

35、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

“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五十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透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

这个“窗口”是指

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B.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

.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D.强化训练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

36、“已有不少人将周恩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这样的评价强化训练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

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3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

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8、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对此有人说:

尼克松改变了世界。

但毛泽东却说:

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解,正确的是

A.多极格局形成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D.中苏关系缓和

39、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

“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

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

”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趋势

40、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

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41、1974年,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谢尔说:

“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这表明西欧

A.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力图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强烈要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D.企图摆脱北约的约束

42、有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不包括

A.欧洲共同体形成B.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世界多极格局强化训练本确立

43、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农民被迫弃农经商D.生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

44、《盐铁论·力耕》中提到:

“宛、周、齐、鲁,商遍天下。

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致也。

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

……”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A.应该重视商业B.需要提高关税

.必须重农抑商D.可以闭关锁国

45、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46、宋仁宗景佑年问,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

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

材料说明

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47、明清百年,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

“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

”这反映出当时的杭州

A开始成为商业都会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城市区域功能明显D.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48、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指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统治D.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9、一位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证明自己的说法。

关于这位者的看法,以下哪一种说明更为合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

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清楚说明轮种制

.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

D.诗人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用在历史的讨论

50、15、16世纪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一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上述改变

A.淡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51、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重要阶段,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B.东方的借鉴习

.正常的文交流D.工业革命的逐步扩展

52、著名者彭慕兰认为:

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于两个方向的驱动:

“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B.贩卖黑奴.传播强化训练督教思想D.输出机器

53、蒸汽机发明和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

这是因为

A.它大大提髙了工业生产的动力和效率B.它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与改进

.它摆脱了工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D.它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塑

54、19世纪上半期,强化训练着火车的出现,贵族男女同下层百姓同挤一列车。

这种情景,使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某种“平等的危险”。

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技

A.推动了蒸汽时代的到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55、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

“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①新能及新兴工业发展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强化训练本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

5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人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面东南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

”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

.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

57、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属于近代洋务企业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进程

58、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到:

“三十年之制造派,十年之变法派,五年之自由民主派……。

”“制造派”是指

A.地主阶级顽强化训练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59、在1912——1919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强化训练本状况是

A.重工业发展迅速B.轻工业发展迅速

.民族工业独立发展D.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60、有报纸载文感叹:

“我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

”此种状况出现于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B国民政府的前十年(1927年—1936年)

抗日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两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61、(2011扬州模拟)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的特别之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凤凰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凤凰(20101119)

材料二当时,在延安的曾经参加过“一大”的党的创始人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

他们回忆“一大”是七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楚确切的开会日期。

因为缺乏档案材料,一时无法查证。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

-—据《中共党史》选编

材料三如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两岸能否合办活动?

带着这些问题,中新社记者分别采访了10位正在此间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

众委员无一例外,均赞同国家隆重纪念。

有委员指出,辛亥革命100周年是两岸提升政治互信的契机;纪念活动如能上升到国共两党层面,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中新社·北京2010年3月11日电

结合所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广州和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

(4分)辛亥革命曾得到海外华侨和留生的大力支持,如果请你再增添一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座城市?

阐述你的由。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确定7月1日为建党节的因素。

(6分)在中国共产党90周岁诞辰临之际,某中准备在党的诞生地举办一次纪念活动。

你认为他们可能会选择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

(2分)

(3)读材料三,分析政协委员们为什么一致认为两岸、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4分)

62、(2011绍兴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

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

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

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二程’之‘洛’出,复兴古,方使‘千载不传之’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

(8分)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6分)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6分)

附加题:

(课下练习)

(2011济宁质检)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

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11午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强化训练。

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这种共和政体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