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5403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句衔接抓句号.docx

语句衔接抓句号

巧抓“五类”,速解高考语文衔接题

安乡一中龚德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解答高考语文句子衔接的技巧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解答高考语文句子衔接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文欣赏

2.背诵过关

二.专题复习

(一)方法简介

“五抓”:

1.抓前后

2.抓主语

3.抓语境(主旨一致性﹑意境的协调性﹑句式的一致性﹑语气的一致性﹑音节的和谐性等)

4.抓词语(代词﹑关联词语﹑重复的词语﹑时间词语﹑空间词语

5.抓标点(句号﹑冒号﹑分号﹑破折号等)

(二)具体指导:

练讲结合

1.抓前后

(1)抓前

例: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从下面的4句中选出一组能与它衔接的句子()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有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2)抓后

例: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b.⑥②①⑤④③c.⑤④⑥②①③d.⑥④⑤②③①

(3)抓前后

例: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

①结构全不用钉②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

③加工工艺精密④简洁而典雅

⑤用榫铆接合得天衣天缝⑥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

答:

2.抓主语

例: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峰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1篇二:

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解法指导

高考语文语言衔接试题的解法指导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加大了对语言衔接能力的考查。

这类试题难度较大,考生往往不知从何处下手。

其实,同学们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只要抓住了关键,往往可以化难为易,轻松解题。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解题方法,供同学们答题时参考。

一、抓句号

一个语段往往有许多句子组成,在围绕语段中心思考的前提下,每一个句子都会有它的陈述对象(也就是主语)。

根据这个特点,在解答语言衔接试题时,只要我们抓住句号,将语段的每一个句子区分出来,然后再做题,就可以化难为易。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示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

在解答这道题时,先要抓住句号,以句为单位将该语段分解。

这个语段可以拆分为两个句子:

第一句介绍的对象是“古村落”,后面是四个待填的分句;第二句中前面是两个待填的分句。

第二句中待填的第一个分句是整个第二句的起始句,肯定有它的陈述对象(也就是主语)。

而答案提供的选项只有④有陈述对象“它们”,因此可以肯定第二个句子的第一个分句是④。

①句表转折,根据句意它应排在④的后面。

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答案为c。

二、抓陈述对象,考虑话题叙述一致性因素

一个语段往往有一个陈述对象,整个语段中的句子都是围绕这个陈述对象来展开的。

抓住语段的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轻松解题。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的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

____,____,_____。

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裁判,最终赢得了一枚银牌。

①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

②就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

③简单包扎后的张丹又与张昊重新回到冰面上继续比赛

④冰面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

⑤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

⑥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②④⑥

这个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张丹、张昊。

该语段赞扬张丹在受伤的情况下坚持与张昊一起完成比赛的勇敢精神。

因此,解答时要紧紧抓住这个陈述中心。

这个语段被分解后可以分为三个句子。

第一句话的陈述对象是“张丹、张昊”,第三句话的陈述对象是“他们”,也就是“张丹、张昊”。

这样由备选分句组成的第二句的陈述对象也应该是“张丹、张昊”。

搞清这些,我们判断选择的方向也就明确了。

①句以“所有人”为陈述对象,应予排除。

②句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它只能做下一句的状语。

③句以“张丹、张昊”为陈述对象,可以认定。

④句以“冰上”为核心,应予排除。

⑤句以“两人”即“张丹、张昊”为陈述对象,可以认定。

⑥句以“动作”为陈述对象,应予排除。

这样,我们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原则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答案为c。

三、抓词语呼应和句子的前后勾连

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呼应、相承紧密的。

抓住语段的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解题。

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第16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序号:

__________。

我们不妨先从第④选项入手。

第④项“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中“文字”、“情怀”两词肯定是呼应上面含有诗文的②⑤两项。

在②⑤两个选项中,第②选项中“亦有”二字说明②项较⑤项又进了一步,据此可排定⑤②④。

第①项“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中“诗文”二字,说明下面和①句相承的是含有诗文的⑤②,故①应放在⑤②④之前。

正因为“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所以才会“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因此③应放在①的前面。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排出这道题的序号是③①⑤②④。

四、抓句式照应

有些高考试题,句式非常整齐(或对偶或排比),这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一定要紧紧抓住。

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i第4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面上遨游,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边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d.③②①④⑤⑥

这道题突出的特点是句式比较整齐。

题中的句子有“时而在水面上遨游”,①③⑤选项也都是含有“时而”一词且和它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在选择答案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特点。

能和“时而在水面上遨游”结构上照应得最好的句子是③,这样就可以排除选项b、c。

再进一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横线后面是一个破折号,而这个破折号明显是对前面的句子作进一步解释说明的。

根据句子之间前后呼应的原则,破折号前的句子也应当是说人和天鹅关系的,因此可以确定最后两个选项是②④。

(实际上,仅凭这两点就可以确定答案为a)水边才会有灯芯草,因此选项①和⑥照应较好,应放在一起。

“离开”和“回到”呼应较好,因此⑤②应放在一起。

这样就可以确定答案为a。

五、抓音节

有时,我们仅仅抓住了有些高考试题的句式,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这时不妨考虑抓另一个关键点——音节,也就是看音节是否和谐。

如2001年高考试题: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①②两个选项中的句子内容完全一样,只是断句不同。

抓住句式对应这一点,似乎②较为合适,但不能最终确定,这时就要考虑抓音节。

②句在“俯瞰“后断句,“瞰”与结尾的“览”字同押“an”韵。

如果按这样的断句,我们轻轻一读,就会感到句式整齐,读来倍感顺畅。

因此可以确定第一句选②。

③④两句仅凭句式很难确定答案,这时我们不妨抓住音节,看一看它们是否和谐。

“近看?

?

这一句的结尾是“茂”字.押“ao”韵。

④句以“白云缭绕”作结,恰押“ao”韵,上下文的句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语气语脉一气贯通,音韵和谐,故可以确定第二句选④。

六、抓关键词语

有些高考试题的答案可能有很多选项,但不同的选项中往往包含有共同的词语。

这些词语就是关键,在解题时要紧紧抓住。

如2005年高考辽宁卷第5题:

把下面的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

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②①⑤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⑦④②①③⑥⑤

d.①⑤③⑥②④⑦

仔细观察这道题我们会发现,④⑦个选项中都有“创新”这个词,①③⑤三个选项中都有“视界”这个词。

这两个词语就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要紧紧抓住。

“创新”这个词就把④⑦联系在一起,“视

界”这个词就把①③⑤联系在一起。

据此,我们可以排除b、c两项。

再看

a、d两项的逻辑顺序,第②句的起始位置很关键,它应该是个起始句,d项中的位置是不合适的,所以应选a。

七、抓语境

对于写景的语段,要注意紧紧抓住语境,分析景物的色彩及写法的特点。

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明快、暗淡的区别,而对不同色彩的景物描写所寄寓的感情自然也各不相同。

写景的视角又有远望、近观、俯视、仰视、平视等区别。

如果抓住这些差别,做起题来就会非常容易。

如1987年高考全国卷:

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________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题中整个句子是描写秋冬时节冷寂、荒凉的景象的。

a项描绘的是火热灿烂的景象,d项描绘的是清新明快的景色,c项所描绘的景物色彩倒是与下文一致,但角度不对,“崖壁?

?

矗立在江对岸”,这说明c项写的是远景,又怎能与下文中的“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相衔接呢?

只有b项,无论从景物色彩上看,还是从写景的角度看,都与下文衔接得紧密。

因此,应在画线处填b。

八、抓空间顺序

有些高考试题,我们读题后就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着许多空间信息,这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我们一定要抓住。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第18题:

把下面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优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序号:

____________。

一看题,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的空间信息“小城一城中一郊外”,这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

实际上,试题选项中隐含的空间信息已经告诉我们这道题答案的排列顺序。

只要我们紧紧抓住选项中隐含的空间信息,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第③个选项中,“到了札兰屯,?

?

”一句中的“到了”两字实际上已经告诉我们这句话是起始句;紧接着就是“小城”,就是选项①;然后是“城中”,就是②④;最后就是“走出小城,?

?

”,那就是⑤⑥。

因此,这道题的答案序号是③①②④⑤⑥。

九、抓逻辑顺序

事物之间都包含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事物的逻辑关系(也就是逻辑顺序)。

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试题内部的逻辑顺序,就可以化难为易。

如1998年高考全国卷第9题:

填入画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是()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________。

a.既不传达上级的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道题看上去好像无从下手.但是仔细观察、思考,我们就会发现,选项中这些事情之间有严密的逻辑顺序。

这几件事的逻辑顺序是先传达上级指示,再议论购置污水处理设备问题。

而“环保工作没人管”也是造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个结果的因素之一,因此“环保工作没人管”这句话也要放在“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之前。

分析可知,这道题的答案为c。

总之,我们在解答语言衔接试题时,只要能统观全题,认真分析,抓住解题的关键点,综合采用上面介绍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化难为易,轻松过“衔接”关。

篇三:

高二语文周练习·句子衔接训练

高二语文周练习·句子衔接训练一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十年来,,,,,,。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

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③现代化

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

【答案】d【解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⑥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⑥d.③④②①⑥⑤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

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最适宜谓语句首,故选b。

3.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莲水库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干渠通向山脚下的百联浦,①_着那里的苍生万物。

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②,触须沿途四散,③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

a.①滋养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的游龙③浸润

b.①养育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到渠里③浸渍

c.①养育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③浸润

d.①滋养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③浸(转载于:

语句衔接抓句号)渍

答案:

a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b、④②①⑤⑥③c、②⑥⑤①④③d、③①⑤②⑥④

参考答案:

a(④描写的应该是未成熟的向日葵,才有“高亢的欢叫”状,应在②后,排除b;

①句后面应接着描写,第四空后是句号,可排除c;ad都以③续前,①写晨风,后面⑤作描写,似乎可以,但②在其后不当,且第四空后为句号,故排除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玉树藏族自治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

①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

②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

③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

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

⑤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⑥气候高寒

a.②④⑥⑤①③b.③①②⑤⑥④c.⑤③①④②⑥d.④⑥⑤①③②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2004年以来,我省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①目前,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皖江城市带的规划建设就是内外力结合的重要举措②也要借助充足的优秀人才、一流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外力”因素

③经济已处于加速崛起的重要阶段

④要解决这一问题

⑤然而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⑥既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等“内力”因素

a.③①④⑥②⑤b.⑤①③④⑥②c.③⑤④⑥②①d.⑤④①⑥②③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排序题要注意各小句组成的句群,根据句群排除筛选比较容易。

本题6个小句讲了两个方面意思,③句说目前大好形势,①②④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⑤句是两方面意思的过渡。

根据开头已知句,我们可以判定③句排在开头,因此四个选项只能从a和c中选,根据⑤是过渡句,再观察出④⑥②①按总-分-总顺序做句群内部排列,很容易得出c项答案。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

____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

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d.①③④②⑤

答案:

a(本题素材来自高中第六册《数学与文化》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解题思路:

从横线前的“探索精神”联系②选项中的“这种探索精神”来照应,选项中没有以②开头的选项,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从a、c中选择选项。

在这两个选项中①⑤在一起,可以不用思考,只需思考③的位置。

③中有“因此”和“这种……秩序”,显然放在句末更恰当。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④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a.④⑥⑤③②①b.④②⑤⑥①③

c.⑤④③①②⑥d.⑤③④⑥②①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

⑤是时间状语,应接在主语之后,④⑥应该连在一起,和①中的“并”相连的只能是②,②在①前,应位于最后。

③放在⑤之后,④之前最为妥当。

高二语文周练习·句子衔接训练二

1.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全国1)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d.⑤②④⑥①③

【答案】b

【解析】首先确定③应该作为首句,可以衔接“狗勇敢而又聪明”,是作为“勇敢而又聪明”的例子。

而⑤不能首句的原因是⑤句对全文来说,话题转换太唐突。

因此排除c和d,“这种天赋”明显是指狗的听觉与嗅觉,并且“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天赋”应该还有下文,所以④不能做结语,进而排除a。

【思路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