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5456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docx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

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

董秀芳

2013-05-1515:

50:

56   来源:

《汉语学习》(延吉)2012年6期

  

  【内容提要】汉语中存在一种使用比较普遍的转喻模式:

用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比如用“他”来转指“他的X”;或者用被领有者来转指整个领属结构,比如用“手”来转指“X的手”。

这种转喻模式称之为“领属转喻”。

这种领属转喻的出现受语篇制约,不出现的成分与话语中的话题同指。

领属转喻在汉语的语篇中出现频率很高,说明汉语的句法高度依赖于语篇。

  【关键词】转喻/领属关系/话题/语篇/句法

  一、领属转喻的定义及分类

  转喻(metonymy)是基于相关性以A事物指称与A相关的B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中普遍存在。

(Lakoff&Johnson1980)

  “领属转喻”是以领属关系为基础发生的转喻,可以分为两个小类:

以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和以被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

这其实都是以部分转指整体的转喻。

领属转喻在汉语中的使用极为普遍。

本文将考察领属转喻这一转喻类型在汉语中的表现,通过与其他语言的对比来揭示领属转喻在汉语句法和语篇中的作用,并探讨汉语中语篇对句法的制约。

  二、以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

  2.1主语涉及领属转喻的特殊“是”字句

  以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造成了汉语中特殊的“是”字句。

在说明汉语的主语和谓语的语法意义时,赵元任(1968)曾提过一个著名的例子,“他是一个日本女人”,这个表面上逻辑不通的句子,根据赵元任对实际话语的记录,在语境中实际指的是“他的佣人是一个日本女人”。

我们认为,这样的例子仅就孤立的句子来看似乎是语义上无法预测的、是奇怪的,但如果将视野扩大到语篇,根据汉语语篇的构建特点,再结合人类普遍的认知机制,这样的表面上“奇怪”的句子就一点也不奇怪,其语义完全可以得到合乎规律的解释。

“他是一个日本女人”中的“他”在不同的语境中也可以解读为“他的太太”“他的女朋友”“他的老板”“他的研究生”等,其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说可以是开放的。

这是因为,“他”在“他是一个日本女人”这样的句子中是一种转喻用法,转指“他的X”这一领属结构,而X的具体所指由语境决定,与语境中的话题所指相同。

这种转喻就属于以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转喻。

比如,当谈论的话题是每个人家中的佣人时,“他是一个日本女人”可以出现在“张三家的佣人是个印度女人,李四家的佣人是个菲律宾女人……”这样的语境中而自然地表示“他家的佣人是个日本女人”。

这类表面上不合逻辑的句子实际上是领属转喻的认知机制在汉语语篇中运作的结果,在句法层面看来似乎无规律,但放到语篇层面就是有规律的了。

  “他是一个日本女人”与其完整形式“他的(佣人、太太、女朋友、……)是个日本女人”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呢?

“他是一个日本女人”突显了“他”这个领有者,其实在叙述他的佣人或太太、女朋友等是什么人时,“他”也被叙述了,因为这些与“他”有关系的人的情况也属于他的情况的一部分。

使用领属转喻,领有者成为前景,而被领有者则被背景化。

  “他是一个日本女人”这类主语涉及以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转喻的句子之所以能被汉语的句法所允许,与汉语作为孤立语的特点密切相关:

汉语没有表示语法特征,如性、数、格等的形态变化。

“他是一个日本女人”这样的句子在形态比较丰富的语言中是无法成立的。

  2.2涉及领属转喻的比较结构

  汉语中的比较结构也经常涉及这类以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

具体来讲,在口语中,比较句的基准部分经常出现这类转喻。

例如:

  ①他的房子大。

(义为“他的房子比我的房子大”)

  ②他的朋友多。

(义为“他的朋友比我的朋友多”)

  ③他的经验少。

  ④我(的铅笔)比你(的)尖。

(转引自赵元任1968)

  这样的比较句,主语中出现其比较的事物,即该主语的定中结构的中心语,同时也是句子的话题。

在用“比”引进的比较基准部分,中心词由于与话题所指相同而没有出现,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如例①中“我”转指“我的房子”。

如果要比较的项目在语境中是明确的,这一项目也可以在句子中不出现,如例④。

  当比较基准中出现领属转喻时,要比较的项目(即被领有者)则被背景化,领有者被突显。

虽然具体比较的是被领有者,但实际说明的是领有者的情况。

比如例①,虽然比较的是房子,但实际上也是对“他”和“我”的某种情况(生活条件、经济状况)的比较,因而使用领属转喻的表达突显了对领有者的比较。

  以上比较句在口语中很常见,也很自然,甚至有些句子如果不采用领属转喻的方式反而显得不自然。

在基准部分如果出现“X的Y”的完整形式,把领有者与被领有者都说出来,如说成“他的房子比我的房子大”“他的朋友比我的朋友多”,就会显得笨拙。

如果采用“X的”形式,也会比只采用X来得不自然,如口语中说“他的朋友比我多”的比例就远远高于“他的朋友比我的多”这样的形式。

  但是当句子有可能出现歧义、引起误解时,比较的基础部分就必须用完整的形式。

例如:

  ⑤张三的老婆漂亮。

(不能说成“张三的老婆比李四漂亮”)

  ⑥张三的狗聪明。

(不能说成“张三的狗比李四聪明”)

  2.3话题对句子成分解读的控制

  据我们观察,以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最常出现的位置就是主语及比较句的基准部分。

在比较句中,当主语包含语境话题时,基准部分出现的领属转喻可以在句内得到准确的解读;而在主语位置(特殊“是”字句的主语或比较句的主语)出现的领属转喻只在句内往往无法得到准确的解读,必须依靠更大范围内的语境信息才能确定其具体语义。

在后一种情况下,汉语句子的具体理解受制于语境话题或语篇话题。

可见,领属转喻中不出现的被领有者一定是在句子中出现过或在话语中出现过,是句子的话题或话语中的话题。

由此可见,汉语中语篇的话题可以制约句子的形式选择和意义解读,也就是说,在汉语中语篇因素对句法具有比较突出的制约作用。

  以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出现在口语中,这可能与这类结构通常都具有潜在的歧义有关。

  2.4古代汉语中的表现

  以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在春秋时期的文本中就已存在。

例如:

  ⑦晋郤锜见,其语犯。

郤犫见,其语迂。

郤至见。

其语伐。

……今郤伯之语犯,叔迂,季伐,犯则陵人,迂则诬人,伐则掩人。

(《国语•周语下》)

  例⑦中,评论的是几个人的说话方式。

根据上下文,“叔迂”实际是指“叔之语迂”(“叔”即老三,指的是郤犫),“季伐”实际是指“季之语伐”(“季”即老四,指的是郤至)。

由于语境中的话题是“语”(话语),因而作为主语中心词的“语”在以上结构中没有出现,“叔”转指“叔之语”,“季”转指“季之语”,这都是以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的例子。

再如:

  ⑧瑕覆于周氏之汪。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例⑧中,根据前文的叙述,“瑕”实际是指公子瑕所乘之车,“瑕”转指“瑕之车”,这也属于领属转喻。

  2.5与英语的比较

  从形式上看以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是用定语转指整个定中结构。

汉语中除了这类领属转喻之外,还存在其他的用定语转指整个定中结构的转喻用法,如在面馆中用“牛肉”转指“牛肉面”,中心词“面”由于是一个物理语境中已经明确的对象而可以不出现。

  英语中也存在一些以定语来转指整个定中结构的转喻用法,如用“daily”转指“dailynews”,用“private”转指“privatesoldier”。

但英语中基本不存在用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这可能是因为英语中有专门一类物主代词:

“mine”(我的X)、“yours”(你的X/你们的X)、“his”(他的X)、“hers”(她的X)、“ours”(我们的X)、“theirs”(他们的X)、“its”(它的X)等,其中X的具体所指也是由语境来确定的。

这就是说,英语中有一些简洁的指称某个被领有者在语境中已知的领属结构的词汇化了的形式,因而用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转喻用法就没有出现。

可见,一个语言中的词汇化方式与该语言的句法表达是有关联的。

  英语中不存在“他是一个日本女人”这样的需要在语篇中确定具体所指的领属转喻句。

在英语中,句子是一个语法化了的句法范畴,在形式上有一系列限制,比汉语的句子具有更高程度的自足性,因而英语的句子对语篇的依赖程度不像汉语那样高。

  三、以被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

  3.1在汉语中的表现

  以被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在汉语中也很常见。

例如:

  ⑨张三是个好人,太太贤惠,儿子聪明。

  例⑨中,“太太”的具体所指是“张三的太太”,“儿子”的具体所指是“张三的儿子”,领属结构里充当定语的领有者都没有出现,因为领有者定语的所指与第一个小句中的主语(同时也是该语段的话题)的所指相同,因而省略了。

这种领属转喻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简洁。

  这种以被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与以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相比,字面意义与转喻意义之间的差别较小,因为被领有者本身就是领属结构的中心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结构的语义。

由于字面义与转喻义的差别不显著,这种领属转喻可能被很多人所忽略(正如很多其他类型的转喻也可能经常被忽略一样)。

  以被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在字面上出现的只是被领有者,其领有者由于是话题而被省略。

可见,领属转喻依托于领属结构,只要领属结构中的任何一个语义成分(领有者或被领有者)在语境中是确定的话题,另外一个语义成分就可以转指整个领属结构。

  以被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在现代汉语中既可出现在口语中,也可出现在书面语中。

  3.2与英语的比较

  以被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在汉语中比较常见,但在英语中一般都要补出领有者定语。

比如,例⑨中的“太太”和“儿子”应译为“hiswife”和“hisson”。

再如:

  ⑩他微笑着,脸上有点泛红。

  Hesmiledandhisfacebecamealittlered.

  (11)他根本坐不住,手里拿着一杯饮料,围着长长的餐桌转来转去,同时还狠狠地咒骂着他的雇员。

  Hecouldnotsitdownbutcircledthelongdiningroomtablewithadrinkinhishand,callingdownterribleoathsonhisemployees.

  (12)上楼去,孩子,把湿透的衣服换掉。

  Goupstairs,child,andchangeyoursoakingclothes.

  (13)女人似乎怕老头听见她们的谈话,声音压得更低了。

(转引自杉村博文2009)

  Thewomanseemedtoworrythatoldmanwouldoverheartheirconversation,andloweredhervoiceevenmore.

  从例⑩-(13)中可以看出,以被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一定是发生在后续句中,没有出现的领有者很可能在前面的某个小句中已经出现过。

  以上提到的汉语中的例子都是衔接自然连贯的句子,这样前后相接的句子可以看成享有共同的语段话题,往往就是起首小句中的主语。

但是,在英语中则不允许这样来衔接和连贯,领属关系必须被明确地表达出来,正如例⑩-(13)中的英文表达所示。

  汉语中有些通过这类领属转喻来达到篇章衔接连贯的几个小句,在英语中有时可以被整合在一个复杂的句子中来表达。

例如:

  (14)我的女婿高高的瘦瘦的个子,头发粗短成刺状,留着小山羊胡子。

  Myson-in-lawwasthetall,lankyonewithspikedhairandasmallgoatee.

  在汉语的表达中有三个小句,第一个小句的主语是“我的女婿”,第二个小句的主语是“头发”,第三个小句的主语是零形式,但其所指应该是“我的女婿”。

从表面上看,第二个小句的主语与前后小句不同,似乎破坏了篇章的连贯性,但实际上,汉语通过整体转喻机制,可以将第二个小句的主语理解为“我的女婿的头发”,这样就仍与第一小句的主语在语义上保持连贯。

但英语的对应表达把汉语中用三个独立小句传达的信息打包并入一个句子中,即汉语三个小句的谓语所表示的语义在英语的相应表达中作为一个复杂的定语成分出现。

  英语中基本不使用以被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这也反应在以下事实上:

在汉语中,当主语是指人名词,而宾语是身体部位时,充当宾语的身体部位名词前不用带领属定语,带领属定语反而不可接受,如汉语中“我洗脸”“我刷牙”“我洗手”就可以,不用说“我洗我的脸”“我刷我的牙”“我洗我的手”,而英语中就必须说成“我洗我的脸”(washmyface)“我刷我的牙”(Ibrushmyteeth)“我洗我的手”(Iwashmyhands)。

  3.3与日语的对比:

汉语的叙述基点问题

  根据杉村博文(2009)的研究,日语的表现与英语类似,也不允许汉语中存在的这种以被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从而达到篇章连贯的现象。

  杉村博文(2009)通过观察由整体与部分充当的叙述基点的转换情况,认为汉语和日语在叙述基点的选择上存在差异:

汉语的叙述基点转换较频繁,一般只把叙述基点延伸到后续分句而已,并不严格控制分句的句法组织;而日语叙述基点的句法辖域比汉语叙述基点的句法辖域大,较之汉语更为严格地控制着句法组织。

杉村博文把“女人似乎怕老头听见她们的谈话,声音压得更低了”这样的例子看作前后小句中叙述基点转移,前一小句的叙述基点是“女人”,而后一小句的叙述基点是“声音”。

他认为,如果按照日语的思路改写这个句子,很有可能改写成:

“女人似乎怕被老头听见她们的谈话,把声音压得更低了。

”再如,“王二贵吓得一愣,手机差点儿从手里掉下来”这个例子,杉村博文认为,第一个小句的叙述基点是“王二贵”,第二个小句的叙述基点是“手机”,叙述基点发生了转移,如果用日语来表达,很可能说成“王二贵吓得一愣,差点儿把手里的手机掉下去。

”这样,在日语中前后小句的叙述基点就一致了。

  我们认为杉村博文的结论值得商榷。

因为在汉语的语篇组织中,上述的例子并不能表明语篇的叙述基点转移,虽然表面上看,“女人”和“声音”好像是两个所指不同的名词,但由于领属转喻的存在,“声音”实际上是指“女人的声音”。

这样,在语篇中“女人”和“声音”通过转喻机制的作用在词汇语义上是相关的,因而在篇章叙述上是连贯的,真正的叙述基点实际并没有转移,仍然是“女人”,“声音”所在的小句并没有另外设立新的话题,讲的仍然是与语段话题“女人”相关的事物,所以叙述的视角是一个,而不是两个。

可以说,认识这种领属转喻对于了解汉语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是必要的。

这种领属转喻已经成为了汉语使用者的一种思维习惯,因而能在构造语篇时自然而然地加以利用。

  对被领有者的叙述实际上是被当成对领有者的一种叙述而出现的,这在汉语篇章组织中是非常常见的表达策略。

其实正如前文所述,以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转喻也体现了叙述被领有者相当于叙述领有者的观念。

因而,虽然从表面上看两类领属转喻不同,但在使用中都反映了被领有者的情况体现领有者的情况这一观念。

  3.4领属关系的语义属性对于这类领属转喻的制约

  领属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可让渡”和“不可让渡”。

(Levy-Bruhl1914)所谓“可让渡”是指可以改变的领属关系,如某人对某物的领有权是可以转让给他人的;“不可让渡”的领属关系是指稳定的持久的不可变更的领属关系,如人与身体部分之间的领属关系。

Haiman(1985)和Nichols(1988)注意到“不可让渡”是一个连续的概念,存在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等级序列:

身体部位>亲属关系>一般物件。

在这个等级序列中,越靠左的项目的不可让渡性越高。

在汉语篇章中,越是不可让渡的领属关系,越可能发生以被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

比如,讲到一个人时,经常自然地在后续分句中,用身体部位名词作主语来构成对这个人身体部位的相关描述。

而不可让渡性较低的领属关系,这类领属转喻必须是在领属关系已在前文中明确的情况下才能发生。

例如:

  (15)王二贵打开手机正在惊慌失措地通话:

……王二贵吓得一愣,手机差点从手里掉下来。

(转引自杉村博文2009)

  例(15)中,“王二贵打开手机正在惊慌失措地通话”这一小句可以建立“王二贵”和“手机”之间的领属关系。

因此,当后文再出现“手机”时,读者就可以确定这个手机不是任何一个手机,而是指“王二贵的手机”。

  3.5古代汉语中的例证

  以被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现象在春秋时期的文本中就已存在。

例如:

  (16)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庄子•养生主》)

  例(16)中,“手”“肩”“足”“膝”的领有者都是庖丁,“手”的实际所指是“他的手”即“庖丁的手”,这就是一个以被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领属转喻。

“肩”“足”“膝”也是如此。

  四、结论

  领属转喻属于以部分转指整体的转喻,即用领属结构的一部分(领有者或被领有者)来转指领属结构的整体。

不出现的部分(领有者或被领有者)一般是话语中的话题。

由于话题的可及性(accessibility)比较高,因而即使不以显性的形式出现,也容易在心理上被提取。

领属转喻在汉语中使用十分普遍,而且自古以来就有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语使用者的思维特征。

领属转喻对于解读汉语的句法和语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田然(2003)认为本文所讨论的现象是“省略”,将未出现的领属语看成是省略掉的修饰语,这种看法也没有错,但我们要做的是揭示这种省略背后的机制,寻找这种省略在其所能出现的位置以及所表达的语义上的规律。

省略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可以涵盖很多现象,其背后的动因不一而足。

在主语脱落(pro-drop)的语言中,代词主语的不出现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省略,这种省略是因为谓语动词有丰富的形态标记可以表明主语的所指。

而本文所讨论的现象中的“省略”则是由话语话题控制及转喻机制实现的。

我们不能满足于仅仅简单地贴上省略的标签而不做更深入的分析。

  总之,本文的研究有以下几点发现:

  

(1)汉语的句法高度依赖于语篇。

汉语是话题突出型语言,不仅句子层面的话题很重要,话语层面的话题也很重要,会决定句子成分的形式选择,决定句子中一个名词性成分的具体语义解释。

汉语的句子并不是一个高度语法化的严格的句法范畴,其形式和意义都受制于语篇。

因此,要认清汉语句法的性质就离不开对汉语语篇的研究。

  

(2)转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跨语言普遍存在,但人类语言对于具体的转喻方式的选择存在着个性差异,不同的语言可能使用不同的转喻模式。

汉语中广泛地使用领属转喻,但其他一些语言,如英语和日语则不是普遍地使用。

其实隐喻也是如此,虽然隐喻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但具体的隐喻模式在不同语言中也是存在差异的。

  (3)在汉语中,领属关系是很突显的一种语义关系,既存在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转喻,也存在被领有者转指整个领属结构的转喻。

在这两种领属转喻中都体现了对被领有者的叙述实际也相当于对领有者的叙述这一观念。

  本文曾在“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北京,2011年),并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作过报告,感谢沈家煊、陆丙甫、邵敬敏、周守晋、鹿士义等先生提出的宝贵意见。

  注释:

  ①例⑩-(12)引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汉英双语语料库。

  【参考文献】

  [1]董秀芳.定语位置上的指代词、反身代词和零形式[A].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C].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

  [2]董秀芳.整体与部分关系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表现及在汉语句法中的突显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9,(4).

  [3]杉村博文.日语和汉语叙述基点转换情况比较[J].汉语学报,2009,

(1).

  [4]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

(1).

  [5]沈家煊.“移位”还是“移情”——析“他是去年生的孩子”[J].中国语文,2008,(5).

  [6]沈家煊,王冬梅.“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4).

  [7]田然.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NP的省略[J].汉语学习,2003,(6).

  [8]张和友,邓思颖.与空语类相关的特异型“是”字句的句法、语义[J].当代语言学,2010,

(1).

  [9]Chao,Y.R.AGrammarofSpokenChinese[M].Berkeley&LosAngeles:

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68.

  [10]Haiman,J.NaturalSyntax[M].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5.

  [l1]Lakoff&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

ChicagoUniversityPress,1980.

  [12]Levy-Bruhl,L.L'expressiondelapossessiondansleslanguesmelanesiennes[J].MemoiredelaSocietedeLinguistiquedeParis,1914,

(2).

  [13]Nichols,J.Onadienableandinalienablepossession[A].InShipleyWilliam(ed.)InHonorofMaryHaas[C].Berlin:

MoutondeGruyter,1988.

  [14lPanther,Klans-Uwe,LindaL.Thornburg,andAntonioBarcelona(eds.)[A].Metonymyandmetaphoringramrnar[C].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Benjamins,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