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梅列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
《三明市梅列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明市梅列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明市梅列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三明市梅列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梅列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落实科教兴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了教育改革,促进了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在教育事业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市前茅;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成为三明市首批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并取得具有影响力的实验成果;率先实施均衡发展战略;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基本达到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发展要求。
具体表现在:
1、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得到较好落实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依法治教。
有关教育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师生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教育投入连年实现“三个增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较好落实。
2、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学校布局不断优化。
综合区域发展、生源分布和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等因素,采用撤并整合办法,进一步调整布局,使学校布点更合理,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片际合理分布,区域间相对比较均衡,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纵深推进。
二是办学条件日渐改善。
2006年,小学和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分别只有184.88元和245.85元,2010年分别提高到642.38元和876.48元。
国家绩效工资政策出台后,区政府按照有关文件精神,筹措资金给予落实,从根本上均衡了教师待遇。
“十一五”期间,我区投入学校建设5000多万元,投入2200多万元完成了全区中、小学运动场塑胶跑道、电教器材、实验设备、体音美器材等教学设备的添置与更新。
2009年,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
三是师资配置逐步优化。
实施了以岗位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辖区1600多名教师竞聘上岗,促进了区域内学校师资配置的相对均衡;2009年绩效工资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初步激活了教师队伍活力;学校骨干教师“外流”现象明显好转,各层次骨干教师不断涌现。
四是依法水平明显提升。
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教,以德治教,民主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校务公开,收费公示,定期召开职代会、学代会、家长会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民主管理、依法治教的重要形式。
同时,各校加强了办学行为、课程设置与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进一步完善了更加全面、科学的对学校的评价机制,引导学校依法治校,规范办学,促进了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五是教育公平日益提高。
实现招生、计划、学籍“三统一”,有效遏制了区域内生源的无序流动,使不同层次学校的生源趋于均衡。
并向农民工子女开放,免收借读费,对贫困家庭子女课本费给予减免,努力确保农民工子女入学“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德育工作实效持续增强
一是德育教育初具特色。
坚持德育为先,努力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积极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形成了初具特色的区域和校本德育模式。
二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重视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学生“好学、乐学、会学”的优良学习品质。
三是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中得以内化和升华,关注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
四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广大教师的育人能力进一步提高,能积极主动开展“家校合作”、“学校与社区互动”等工作,构建了提高德育合力的学校、家庭和社区立体教育网络。
4、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是课程建设富有成效。
作为三明市课程改革实验区,梅列区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思想,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初步形成了一些富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精品课程,并努力加强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效益,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是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好学、会学、乐学”的学风初步形成,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高考成绩连年居全市之首;规范开设体卫艺、科技、信息技术课程,落实“阳光一小时”等校园文体活动,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初步建立了“评价主体互动性、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是办学品牌初步凸显。
一些学校的办学品牌和特色正在形成,各校的办学理念初具影响力,为学校特色品牌发展奠定了基础。
5、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学前教育稳步发展。
基本形成多元化办园格局。
全区现有幼儿园26所,其中市属幼儿园3所,区属公办园13 所,民办园11 所,共收托幼儿6224名。
有省级示范园2所,市级示范园5所,示范园总量居三明市前茅。
各类公办园的内涵及特色得到进一步显现,民办园的规范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对“托幼一体化”的办园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2004年,梅列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区”称号。
二是成人教育取得进展。
成人教育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农村文技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2009年洋溪乡文技校被为“全省先进文技校”。
三是终身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年8月,梅列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2010年9月,列东街道被评为“福建省社区教育先进单位”,2011年9月列东街道东安社区被评为“福建省社区教育先进单位”。
目前,我区已成立6所社区学校,49个社区教育学习点,专职教师达47人,兼职教师达114人,社区志愿者达1.5万人。
四是特殊教育保障落实。
特殊教育生均公用均费按照不低于普通教育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6倍纳入财政预算。
特教班能积极开展特教工作探索与实践,坚持以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为核心,以心理辅导为基础,以康复训练、缺陷补偿为重点,全面促进特教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在个人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特殊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6、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十一五”以来,梅列区通过深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创新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通过“课堂教学比武、”“骨干教师评选”等载体,着力加强了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涌现出一批省、市、区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通过实施“名师工程”,一批有思想的校长和教师脱颖而出,形成了一支由市优秀校长、省市名师、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优秀骨干团队,为区域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7、民主政治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不断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了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水平,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取得新进展;综合考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党派结构选配干部,提升了管理效益和民主管理水平;完善民主集中制,落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校长负责制等相关制度,使制度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风气、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的“三风”建设取得实效。
(二)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当前,国务院正在加快研究并促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正处于由普及走向提高的关键时期。
深化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此背景下,《梅列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梅列区是三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建设工作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梅列区正朝着围绕“四争当一率先”的总体目标,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结合在全市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及建设三明“宜居之区”和海西中部中心城市等发展目标前进。
梅列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不仅为梅列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也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梅列教育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创建优质教育品牌,才能为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只有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才能推动三明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只有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才能增强三明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梅列教育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海西崛起”战略,为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体制提供了广阔空间。
梅列教育要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在全市率先建设成现代化教育强区。
(三)面临的新挑战
我区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仍是教育的供给能力、服务能力和支持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标准、高质量、多层次、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教育改革和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有诸多不适应。
主要表现在:
1、优质教育和均衡化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教育发展不够协调,结构亟待优化,体系尚需完善。
目前,梅列教育发展不均衡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薄弱学校相比优质学校在办学目标、硬件配置、师资状况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差距还比较明显;区域间、学校间分割发展格局未能根本打破;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及择校问题未能彻底解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2、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任务仍很艰巨;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亟待加强。
新课程改革实验发展不平衡,教研、科研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没有完全到位;教育教学改革有待深化,考核评价制度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监控、检测和评价机制需要完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还没有根本扭转;学生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给予重视;能力发展、素质教育、个性培育等人才培养的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突破;学习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尚需加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仍是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3、办学特色和品牌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校在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上,个性不够突出,特色不够鲜明,创新意识不强,办学品牌和特色化水平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尤其是示范特色还不够彰显;品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在省、市的办学影响力、示范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4、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充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管理水平和统筹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校长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科学决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树立。
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观念、质量观念、人才观念、施教能力、专业化水平与深化素质教育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校本研修制度尚未取得实质成效,教学方式还不够新颖,教学水平还不够高,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仍然偏重,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升,教育家型校长、教育家型教师的培育机制有待创新和突破。
5、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还不能充分满足形势发展的要求
教育投入、办学条件与沿海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与“现代化教育强区”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布局还不够科学合理;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网络尚待加强;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评价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效益有待进一步增强;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与普通中小学教育发展程度还不平衡。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梅列教育必须充分凝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智慧,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发掘新动力,确定新战略,创设新机制,实现新突破,率先发展,和谐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以均衡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满足梅列区人民的教育需求、增强梅列区竞争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和更有力的支持,为梅列区的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基本原则
努力做到“十坚持”。
即: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进步的原则;坚持依法治教、民主管理的原则;坚持三教统筹、全面协调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原则;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原则;坚持德育为首、素质第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原则;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原则;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及适度超前和跨越式发展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梅列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把梅列区建设成为各类教育优质均衡、特色鲜明、开放多元、人民满意的具有梅列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强区。
其主要标志是:
1.教育理念有新突破。
基本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并通过教育体制与机制创新,初步建立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格局。
2.教育均衡有新突破。
中小学、校外教育单位的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颁标准,学校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学校布局结构科学合理。
形成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3.教育质量有新突破。
基础教育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位居三明市领先水平。
4.队伍建设有新突破。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的干部、教师队伍,探索并建立教育家型校长、教师的培育机制,实现人才资源整体优化,充分满足深化素质教育和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需要。
5.人才培养有新突破。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并完善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特征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6、办学品牌有新突破。
实施品牌引领工程,培育一些具有梅列文化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的教育品牌,在省、市产生更广泛、更持久的影响。
7.教研培训有新突破。
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教学服务的职能充分发挥,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水平有较大提高;学校教科研和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8.终身教育有新突破。
不断构建完善以多元开放、优质高效为特点的梅列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以学习型社区为标志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学习教育制度初步完善,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终身教育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的供给服务能力、人才支持能力显著增强。
为实现以上目标,到2015年,梅列各类教育发展要达到以下十项基本要求:
整体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全区中小学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到2015年,各学段、各层次学生德育、体育合格率达到99%。
按照课程标准中等难度考试考核,小学双科及格率达到85%,初中生全科合格率达到80%。
高考上本科线比例达到65%。
学前教育全面普及。
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5%以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80%以上。
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3-5岁学前儿童净入园率达到92%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9%;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义务教育高位均衡。
使所有符合入学条件的中、小学生都能在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相对均衡的现代化学校环境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80%。
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和一次性合格率达98%以上,优秀率达到50%;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100%;义务教育基本遏制学生择校现象。
高中教育优质特色。
高中教师和校长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5%以上,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在全市率先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优质高中数量与质量整体上在全市领先,基本满足学生享受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更多、更好地满足学生进入各类优质高等院校学习的愿望,打造梅列高中教育人才高地,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扩大学校自主办学空间,提升在省、市的影响力。
职业教育联动发展。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30%以上,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促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融合,与终身学习相衔接;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和规划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开放实训基地;使梅列的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办学效益上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特殊教育逐步完善。
全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继续保持 95% 以上;建立完善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特殊教育逐步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延伸,最大限度满足全区残障青少年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终身教育形成体系。
以社区学校为平台,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依托社区学校与民办培训机构,为就业与岗位转换服务,为梅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提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办学水平、建立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办好老年大学,做到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处社区教育活动场所;完善社区教育管理、运行和监督保障机制,做好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
民办教育多元发展。
探索和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模式,做优、做强民办教育,打造民办教育品牌;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建立健全民办教育激励和风险防范机制,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校际之间资源共享。
信息化和教育技术装备更加先进。
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努力建设数字化校园,发展区域内的远程教学,实现课程优质资源共享。
品牌特色逐步凸显。
在创建优质教育品牌特色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加强与省内外著名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办好3---5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学校。
(四)发展战略
1、高位均衡战略。
在国家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和基本均衡的分段目标指引下,率先基本实现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即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育质量达到较高水平的均衡,有效遏制择校现象,基本满足梅列居民就近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2、品牌引领战略。
弘扬梅列文化传统,践行现代教育理念,促进区域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逐步形成梅列教育公平、多样、开放的区域特色;引导学校办学个性化,提升办学品位,培育、提炼、推介学校办学特色,用品牌引领梅列教育发展。
3、人才强教战略。
把人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进一步深化教师人事制度和绩效管理体系改革,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和工作力度,强化校本培训,持续提升校长办学水平和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探索教育家型校长和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途径,打造梅列教育人才高地。
4、信息技术战略。
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使信息技术成为实施现代教育管理、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1、加强学校制度创新,创建省级教育强区。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管理。
进一步明确学校的法律地位和校长的法人地位,为创建省级教育强区,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学校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服务,创造条件给学校以办学自主权和自主发展权。
二是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大力加强基础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精细化”管理机制,扎实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大力加强省、市标准化学校、示范幼儿园建设力度,到2015年市级以上标准化学校占学校数的80%以上。
三是提高学校创新能力。
采取“量身度造”等有针对性的培训途径,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校长科学决策、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的水平,使他们有能力参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现学校制度创新。
四是制定自主发展规划。
全区中小学必须依据现代办学理念,制定学校自主发展规划,完善学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学校依法办学、自主发展。
由区教育督导部门组织力量,对学校制定的自主发展规划,进行专家论证。
五是建立学校评价机制。
实行学校发展性考核和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促进学校形成各具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势态。
每年由区教育局对各校自主发展规划实施的情况,结合校长任期考核,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估。
2、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一是均衡教育全市领先。
办好优质的均衡化教育,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从梅列创建教育强区的实际出发,在更高的起点上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均衡性,使梅列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二是科学规划调整布局。
结合梅列区城市布局规划和人口变化,在新建居住区“徐碧新城”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三是经费投入支持薄弱。
支持薄弱学校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强化助学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均衡与公平度,探索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的新体制。
四是缩小师资水平差距。
加大办学水平相对薄弱学校名师培养的力度,给这些学校以优先通过绿色通道引进名师的特殊政策,使这些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比例大致与其他学校趋于平衡。
五是缩小生源水平差距。
严格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
义务教育阶段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严禁学校择优录取争抢生源。
六是缩小内外户籍差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收新生以学生的住址为主要依据,缩小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子女受教育的差异,入校后学生不分户籍混合编班。
七是缩小学生教育差异。
要求教师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民族未来负责的精神,通过校本研究,着力研究和解决对行为问题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实施有效教育、有效转化的途径和方法,使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和耐心的教育、帮助,以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八是建立名师共享机制。
完善基层学校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考评制,建立学校教师、校长双向选择制度,增强校长办学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实行教师的合理流动,变“学校人”为“区域人”,实现区内教师的服务性有序流动;探索名师资源区域共享机制,变名师“学校人”为“区域人”,实现名师资源在学校的合理配置;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全面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提升德育队伍素质,全面加强德育工作
一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进一步重视校本课程建设,打造具有梅列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品牌。
二是强化学生养成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化生本德育研究,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构建德育开放体系。
开展德育实践拓展行动,到2015年,基本形成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区、家庭横向沟通,与文明社会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四是完善德育评价制度。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德育考核评价制度,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