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598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27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docx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

含量限值标准》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地方标准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组

二O一五年九月

 

项目名称:

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

委托单位: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编制单位: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协作单位:

北京建筑材料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

目录

1任务来源3

1.1任务来源3

1.2标准起草单位及起草人3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及意义3

3工作过程6

3.1主要工作过程6

3.2建筑涂料行业调研7

3.2.1建筑涂料分类7

3.2.2建筑涂料行业现状8

3.2.3建筑涂料产品结构10

3.2.4建筑涂料行业VOCs排放特征12

3.2.5建筑涂料行业VOCs控制现状15

3.3建筑胶粘剂行业调研17

3.3.1北京市建筑胶粘剂行业状况17

3.3.2北京市建筑胶粘剂的主要类型17

3.3.3北京市建筑胶粘剂VOCs排放特征18

3.4国内外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相关标准调研20

3.4.1国内外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VOCs含量限值标准20

3.4.2国内外建筑涂料及胶粘剂VOCs测定方法31

4标准制定的依据和原则及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33

4.1总体思路33

4.2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33

4.3与现行法规、法律和标准的关系34

5标准主要技术内容35

5.1标准适用范围36

5.2标准结构框架36

5.3规范性引用文件36

5.4术语和定义36

5.5建筑涂料与胶粘剂VOCs含量限值的确定及制定依据36

5.5.1外墙涂料VOCs含量限值的确定37

5.5.2内墙涂料VOCs含量限值的确定38

5.5.3防水涂料VOCs含量限值的确定39

5.5.4地坪涂料与防腐涂料VOCs含量限值的确定42

5.5.5胶粘剂VOCs含量限值的确定43

5.6包装标志44

5.7检验规则45

5.8检验方法45

6意见分歧处理依据及结果45

7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46

7.1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46

7.2实施本标准的经济技术分析46

8本标准实施后的风险评估47

9作为强制性标准的理由47

10实施本标准的措施48

1任务来源

1.1任务来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迅速发展,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使用过程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加强北京市VOCs排放控制,减少和消除建筑行业的VOCs排放,改善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民众人体健康,依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和《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要求,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于2013年12月下达了《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编制任务,并委托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北京建筑大学承担该《标准》的编制工作。

1.2标准起草单位及起草人

档案归口单位和管理人员: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污染防治处王春林、郑再洪;科技标准处李铁军、李丽娜

本标准起草单位: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协作单位:

北京建筑材料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及意义

(1)控制VOCs排放是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乡建筑规模的快速扩张,北京市大气污染日益呈现复合型的特点,表现在二次污染物尤其是臭氧和细粒子PM2.5出现了逐年加重的趋势,复合型污染问题已成为目前解决北京市大气环境问题的瓶颈之一,给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带来了巨大压力。

研究表明,VOCs在北京市大气复合型污染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一方面,VOCs是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在一定的光照和温湿度条件下,活性较强的VOCs物种与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过氧化物和醛类等光化学氧化剂,增加大气氧化性,加速二次粒子的生成,形成光化学污染。

另一方面,VOCs与二次有机气溶胶(SOA)也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些活性较强的VOCs物种,能与大气中的羟基自由基·OH、O3等氧化剂发生多途径反应,生成有机酸、多官能团羰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半挥发性有机物,再通过吸附、吸收等过程进入颗粒相,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

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由气态有机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占PM2.5的14.2%,此外PM2.5中的硫酸根(12%)、硝酸根(8%)和铵离子(6%)也是SO2、NOx、NH3等一次污染物在VOCs和NOx发生光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氧化性环境中形成。

因此,VOCs是导致光化学污染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重要原因,对大气能见度下降和雾霾形成有重要影响。

由此可见,VOCs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障碍之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排放。

(2)减少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中VOCs是控制VOCs排放的必要途径

研究表明,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是北京市VOCs的重要排放来源之一,其中溶剂型涂料与胶粘剂尤为明显。

北京市建筑施工面积自2003年突破1亿平方米以来,每年因为建筑外立面涂装和内部装饰装修涂装造成的VOCs排放一直居高不下。

北京市VOCs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在北京市VOCs污染源中,溶剂使用行业造成的VOCs排放是仅次于移动源的第二大排放源,而其中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使用造成的VOCs排放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美国的VOCs治理历程和排放现状表明,随着机动车污染控制力度的加大,工业点源治理的推进,北京市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使用的VOCs排放贡献率将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由此可推断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使用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北京市VOC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要控制北京市VOCs排放,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使用造成的VOCs排放。

(3)限制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产品中VOCs含量可以有效减少使用过程中的VOCs排放

胶粘剂与建筑涂料使用过程排放源分散,建筑墙体必须在开放空间中涂装,涂装中产生的VOCs基本属于无组织排放,污染控制技术不完善,污染控制难,环境监管难度大,成本高,而源头的配方完善才是胶粘剂与建筑涂料使用过程中VOCs减排的核心。

因此直接控制产品中VOCs含量,采用低VOCs或无VOCs的环境友好型涂料(高固体分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UV涂料等)替代溶剂型涂料,改善乳胶漆配方,形成建筑涂料与胶粘剂行业从用途管控、配方设计、毒性替代、使用监管等VOCs减排一体化战略,才可以降低建筑涂料行业VOCs排放。

因此要限制胶粘剂与建筑涂料使用过程中VOCs排放必须要限制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产品中VOCs含量。

(4)完善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产品VOCs含量限值标准是限制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产品中VOCs含量的重要手段,是解决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VOCs排放问题的关键

与国外标准相比,我国现行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国家强制标准对VOCs的限值仅局限于内墙涂料、外墙涂料,尚未涉及到防水涂料、地坪涂料、功能性涂料。

同时,VOCs含量限量值要求和国际及国内先进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强化北京市VOCs控制,北京市2007年发布实施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在其中规定了有机溶剂使用的通用控制要求以及家具和汽车制造业的VOCs控制要求,但该标准并未对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使用造成VOCs排放提出控制要求。

为了控制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中VOCs排放,国家先后制定修订了GB18582-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24408-2009《建筑用外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等国家强制标准;GB/T22374-2008《地坪涂装材料》、GB/T19250-2013《聚氨酯防水涂料》等国家推荐性标准;HJ457-2009《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防水涂料》、HJ2537-2014《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水性涂料》、HJ/T220-2005《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粘剂》等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以及JC1066-2008《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行业标准;但这些标准涵盖涂料与胶粘剂种类不全,VOCs含量限值不能满足环境管理需求的发展。

标准的缺失使得管理部门难于对该类产品进行有效的监管,监管时缺乏依据和手段,无法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因此能否依据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产品中VOCs排放特点,编制综合性强、覆盖面全、含量限值合理的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产品VOCs含量限值标准是解决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VOCs排放问题的关键。

因此,专门针对胶粘剂与建筑类涂料中VOCs含量限值制定详细严格的北京市地方标准非常有必要。

鉴于上述原因,北京市在2013年-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中明确提出要制定产品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

(5)标准制定可以促进行业技术革新,引导行业向健康绿色方向发展

目前,北京市建筑行业使用的涂料和胶粘剂中,除墙体涂料中水性涂料产品占比能达到95%以上,防水涂料、地坪涂料与功能性涂料中溶剂型产品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胶粘剂中溶剂型产品也占比很大。

国外的管理经验表明,发展水性、粉末、高固体分、辐射固化等低VOCs或零VOCs产品是从源头上减少VOCs排放的有效手段,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与国外相比,北京市在低VOCs含量的涂料与胶粘剂产品应用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

但是,近些年,我国随着建筑类涂料行业技术的发展与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涂料生产企业也不断进行产品技术改造与产品配方完善,原标准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制定胶粘剂和建筑类涂料产品VOCs含量限值标准,控制VOCs排放,可以有效引导企业采用更环保与低VOCs含量的原料、更先进的生产工艺,有利于涂料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也有助于产品结构升级换代。

为涂料和胶粘剂行业的健康发展、规范化指出明确的方向,也可以为全国其他省市开展含VOCs的产品控制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制定北京市《胶粘剂及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标准》,加强建筑行业涂料与胶粘剂中VOCs的控制和管理,促进低VOCs涂料产业的发展,削减建筑行业VOCs的排放,对于缓解北京市目前的环境压力,顺利完成政府确定的环境目标要求,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市民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3工作过程

3.1主要工作过程

接到市环保局下达的工作任务后,北京市环科院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邀请北京建筑材料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北京建筑大学作为合作单位,共同开展了标准的编制工作。

本标准编制组于2013年12月开始启动标准的编制工作。

为使制定的这项标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及可行性,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具体工作过程包括:

(1)2013年12月-2014年2月开展资料调研工作:

标准编制组对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产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及环境标志产品标准、VOCs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排放控制技术水平、排放控制经验进行了深入调研,重点调研其管控对象、含量限值、配套管理制度及实施效果。

(2)2014年3月-2014年5月开展行业调研与市场调研工作:

采用专家咨询的方式,向相关行业协会、科研单位、相关企业的专家咨询北京市目前使用的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类型、使用情况以及VOCs含量水平。

(3)2014年6月-2014年10月开展涂料产品检测工作:

首先确定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产品VOCs含量检测分析方法;然后对北京市市场在售的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分析,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产品选择标准是选择不同厂家、不同品牌、不同用途、不同类型的涂料与胶粘剂产品,掌握北京市在售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产品的VOCs含量水平。

(4)2014年11月-2015年1月开展典型的建筑类涂料与原料生产企业现场调研工作:

针对建筑类涂料生产环节,掌握不同类型建筑类涂料原材料技术现状与应用情况、生产工艺现状、产品配方技术特征、VOCs含量水平、VOCs含量测试分析方法、VOCs排放情况、末端治理措施、控制水平现状、现有管理水平等信息。

(5)2015年2月-2015年3月形成《标准》(草案)及编制说明:

综合分析上述资料,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并组织标准编制单位召开了多次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框架及标准内容进行讨论。

在确定管控对象、设立含量限值指标、确定管控途径时,遵循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参考较为严格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与国外先进标准,同时借鉴其他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地方标准,形成了《标准》(草案)及其编制说明。

(6)2015年4月-2015年9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编制组召开了多次标准讨论会,邀请相关部门代表、行业专家等参加,对《标准》(草案)及其编制说明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修改意见,根据提出的建议对标准(草案)反复修改后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

3.2建筑涂料行业调研

3.2.1建筑涂料分类

按GB/T2705-1992《涂料产品分类和命名》的分类方法,建筑涂料包括墙面涂料(内墙涂料与外墙涂料)、防水涂料、地坪涂料、功能性涂料(防火涂料、钢结构防腐涂料、防霉涂料、保温隔热涂料、其他功能性建筑涂料),内外墙涂料是其中最主要的品种,近4年用量在建筑涂料中占比50%左右。

按涂料的分散介质将建筑涂料分为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包括水溶性涂料和乳液型涂料)、无溶剂型涂料(以热固性树脂为成膜物质),因为分散介质的种类关系到涂料是否环保。

溶剂型涂料以高分子合成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以有机溶剂为分散介质,如脂烃、芳香烃、脂类等,再加入适当的颜料、填料及辅助材料经研磨等加工制成。

水溶性涂料主要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以水为分散介质,再加入适当的颜料、填料及各种助剂加工而成。

3.2.2建筑涂料行业现状

3.2.2.1建筑涂料行业的经济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涂料消费国。

行业统计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14年,14年间我国建筑涂料的产量增长了9.2倍,由2000年的56.3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516万吨,见图1。

2013年我国进口涂料17.5万吨,出口涂料17.3万吨,仅占全国涂料产量1.3%,因此我国涂料基本是国内自供自给的。

图12000-2014年我国建筑涂料产量(万吨)

我国建筑涂料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就是国内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而建筑涂料行业发展的小环境是房地产业景气状况,需求驱动市场,需求决定市场。

北京市建筑施工面积自2002年突破1亿平方米以来,建筑涂料的使用量一直居高不下,13年来北京市建筑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变化趋势见图2。

13年北京市建筑施工面积增加了5.5倍,竣工面积增加了2.8倍,如此巨大的年施工建筑面积和年竣工建筑面积是建筑涂料发展的强大动力。

图22001-2013年北京市建筑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3.2.2.2建筑涂料在涂料中的地位

1996年,国家统计局正式开始单独统计建筑涂料产量,到2010年,15年间涂料的总产量增长了5倍(160万t-967万t),建筑涂料却增长了10.9倍(29.6万t-351.8万t),说明建筑涂料产量增长速度高于其他涂料品种。

2011年以后,国家统计局只提供全国规模以上涂料企业的涂料总产量,建筑涂料的产量是由建材协会和涂料行业专家根据全国竣工的建筑面积及相关数据测算。

2009-2013年5年间我国建筑涂料产量增长情况如表1所示。

表12000-2013年我国建筑涂料增长情况

年份

涂料产量/万吨

涂料增速/%

建筑涂料产量/万吨

建筑涂料

增速/%

建筑涂料所占比例/%

建筑涂料占比增速/%

2009

755.4

18.4

261.7

34.8

34.6

4.2

2010

967

28.0

351.8

34.5

36.4

1.8

2011

1080

11.7

345.5

-1.8

32.0

-4.4

2012

1272

17.8

416.0

20.4

32.7

0.7

2013

1303

2.4

478

15

36.7

4.0

由表1可以看出,近5年国内涂料产量平均增速为15.66%,而建筑涂料产量平均增速为20.58%,建筑涂料略高于涂料,说明建筑涂料在涂料中的地位逐渐升高。

3.2.3建筑涂料产品结构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与环境污染的加重,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相继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鼓励推广使用绿色环保的新产品。

低污染的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分涂料以及辐射固化涂料已成为涂料技术的发展方向。

水性涂料与其他低污染涂料相比,具有可实现技术途径多、应用面广、安全、施工相对简单等优点,成为首选品种,更为广大涂料科技人员关注和涂料用户青睐,近年来在我国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收到了很大重视。

2006-2009年,美国水性涂料在建筑涂料中占比在83.3%,并逐步提高;德国建筑涂料90%以上是水性涂料,比较先进。

我国水性建筑涂料发展较快,在内外墙涂料中占比很大,但地坪、防水、功能性建筑涂料、污染较重的城市建筑及酸雨腐蚀严重地区的建筑,多用中高档溶剂型合成树脂涂料。

据估计,溶剂型建筑涂料占整个建筑涂料20%左右,水性建筑涂料低于80%,我国涂料的消费结构还不尽合理,低于发达国家。

据调查,北京市墙面涂料产品结构以水性合成树脂乳液涂料(乳胶漆)为主,常见的合成树脂乳液为苯丙、纯丙、醋丙、醋叔、聚醋酸乙烯、氟碳以及改性合成树脂乳液等,这是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的。

目前乳胶漆生产在技术方面没问题,中国与国外差别不大了,国内一些乳胶漆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

在外墙涂料方面,已基本水性化了,据调查北京市外墙施工使用的水性涂料所占比例约为90%以上,溶剂型涂料所占比例约不到10%。

溶剂型外墙涂料在对基材保护性能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氟碳涂料,其中水性氟碳涂料用于混凝土的技术已成熟,但用于钢结构的氟碳涂料尚未能实现水性化。

外墙涂料完全水性化在技术方面基本没有问题。

现场施工溶剂型醇酸、氟碳涂料已经很少用了,目前用的溶剂型外墙涂料都是在工厂刷好的板,在现场安装。

在内墙涂料方面,在性能基本满足要求的条件下,生产企业和用户更多关注环境友好涂料,如低VOC和零VOC涂料、没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涂料、低甲醛涂料。

目前所使用的内墙涂料,除了少量劣质产品外,水性涂料的使用已经基本达到100%。

从技术上来说,目前国内内墙涂料可以做到零VOCs,只是成本高了。

在防水涂料方面,目前使用的防水涂料主要有反应型(聚氨酯防水涂料、聚脲防水涂料、环氧树脂改性防水涂料)和水基型(双组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单组份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防水涂料)两类。

防水行业无论是原材料还是施工方面,企业都很多,每个企业规模不大,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全国前十名的企业总共占市场份额不到10%,企业不够集中,管理存在困难,有待规范化。

但是防水行业增长速度很快,尤其防水涂料,据统计2014年全国防水涂料产量约30万吨,有很多企业没有统计进去,实际产量超出统计量很多。

防水是建筑行业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防水做不好会严重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所以非常重视防水涂料的功能与性能。

目前,溶剂型防水涂料在市场上已基本淘汰,目前使用的防水涂料主要是水基型与反应型,防水涂料发展趋势为水性化与无溶剂化。

在地坪涂料方面,地坪涂料是建筑涂料行业最后发展起来的,90年代之前没有正真意义上的地坪涂料,92年开始出现了地坪涂料,1992-2002年具备一些基本产品体系和施工体系。

商业领域用于停车场、超市卖场、医院、学校、机场、火车站、体育场馆、会场中心、景点、游乐场等;工业领域用于电子行业、医药食品、物流仓库等。

地坪涂料按其分散介质分为3类,包括水性地坪涂料、无溶剂型(自流平)地坪涂料、溶剂型地坪涂料;常见的无溶剂型地坪涂料涂装体系有环氧树脂涂装体系、聚氨酯涂装体系、聚脲树脂涂装体系。

目前地坪涂料不成规模,占比很小,约80%的地坪涂料为溶剂型。

目前溶剂型地坪涂料使用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低,无溶剂型地坪涂料在技术性能方面可以取代溶剂型地坪涂料,且使用年限长,只是成本要相对高。

地坪涂料向高性能方向、环保方向与艺术化方向发展,环保方向主要是趋于水性化与无溶剂化,树脂技术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防腐涂料方面,主要用于钢结构防腐,目前用于钢结构防腐及装饰的主要是溶剂型防腐涂料,占到防腐涂料的80-90%,分为硝基类、醇酸类、双组分聚氨酯类等。

水性防腐涂料以水为主要分散介质,仅含有极少量的溶剂,而其施工方法又与传统溶剂型防腐涂料相似,使用方便,极具发展潜力,水性防腐涂料中最具代表性成膜物的有丙烯酸乳液类和单组分水性聚氨酯类。

河北生产的一些醇酸类溶剂型防腐涂料在北京使用量比较多。

目前水性防腐涂料可以达到中低程度的防腐性能,可以取代醇酸类溶剂型防腐涂料。

3.2.4建筑涂料行业VOCs排放特征

3.2.4.1施工工艺

建筑涂料涂装的施工方式有刷涂、滚涂、有气喷涂和无气喷涂。

墙面涂层的构成主要有:

找平层、底漆层、罩面涂层,但是这个搭配会根据工程造价等具体要求的不同,部分搭配的工序及产品被省略掉或者增加涂刷遍数。

3.2.4.2排放情况

建筑涂料行业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建筑涂料的使用过程(涂装)中,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VOCs。

由于建筑墙体必须在开放空间中涂装,所以建筑涂料涂装中产生的VOCs基本属于无组织排放。

溶剂型涂料中30-50%的成分为有机溶剂,在涂装过程中基本都挥发到大气中,成膜物质仅剩50-70%;水性涂料VOCs比溶剂型涂料少很多,乳胶漆配方中VOCs主要来源于乳液、溶剂、助剂、色浆等,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成膜助剂和防冻剂如二醇类溶剂。

建筑涂料排放的VOCs包括甲苯、乙苯、间/对/邻二甲苯、乙醇、乙二醇、丙二醇、正丁醇、异丁醇、乙二醇单丁醚、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碳酸二甲酯等多类有毒有害物质。

以2013年为例,2013年全国内外墙涂料总用量为208.59万吨(不包括旧墙翻新),假设全部使用水性乳胶涂料(实际使用部分溶剂型内外墙涂料),且VOCs含量符合国家标准GB18582-2008规定的含量限值,以VOCs≤120g·L-1计算,2013年全国内外墙涂料的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约18万吨VOCs;如果使用的水性乳胶涂料VOCs含量都达到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HJ/T201-2005的规定,以VOCs≤80g·L-1计算,全年仍有约12万吨的VOCs挥发到大气中,排放量仍然很大。

以上只是内外墙涂料使用排放的VOCs估算量,近四年内外墙涂料在建筑涂料中占比在50%左右,不包括防水、地坪与功能性建筑涂料,这几种建筑涂料中溶剂型涂料使用比例很高,VOCs排放量更大。

北京市VOCs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在北京市VOCs污染源中,溶剂使用行业造成的VOCs排放量占北京市VOCs排放的28%以上,是仅次于移动源的第二大排放源,图3为北京市VOCs污染源排放构成;而其中建筑类涂料使用造成的VOCs排放约占北京市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量的26.7%,建筑类胶粘剂使用造成的VOCs排放约占北京市溶剂使用行业VOCs排放量的6.5%,如下图4为北京市溶剂使用源VOCs排放构成所示。

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