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044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docx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

班级: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得分:

________

(时间:

100分钟  满分:

100分)

  可能使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Li—7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  Br—80 Rb—85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4分)

  1.下列粒子组,它们的半径符合递减关系的一组是(  )

  A.I—,Br—,Br,Cl

  B.F,Cl,Br,I

  C.F—,F,Cl—,Cl

  D.Br,I,Br—,I—

  2.下列粒子不可能具有还原性的是(  )

  A.Fe2+

  B.Fe

  C.F2 

  D.O2—

  3.下列物质中,含有可自由移动的氯离子的是(  )

  A.液氯

  B.氯水

  C.晶体NaCl

  D.次氯酸

  4.下列物质放在空气中质量可能减少的是(  )

  A.Na2O2

  B.NaOH 

  C.NaCl 

  D.浓HCl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CH3COOH

  B.Cl2 

  C.NH4HCO3

  D.SO2

  6.可以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可与碱发生反应

  B.有漂白性

  C.见光能分解

  D.次氯酸钙与碳酸反应有次氯酸生成

  7.碘缺乏病是目前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全国性问题,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智力工程”,采取的措施是(  )

  A.食盐加碘

  B.饮用水加碘

  C.大量食用海带

  D.注射含碘药剂

  8.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水反应最剧烈,产生氢气最少的是(  )

  A.Na

  B.Li

  C.K

  D.Rb

  9.下列粒子还原性最弱的是(  )

  A.F—

  B.CI—

  C.Br—

  D.I—

  10.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A.碳与氧气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C.磷与氯气

  D.氢气与氯气

  11.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质,但不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

  B.NaOH

  C.Na2CO3

  D.氯水

  12.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如果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

  A.气体的分子大小不同

  B.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

  C.气体的性质不同

  D.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13.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氧气放出

  B.溶液中OH—浓度不变,有氧气放出

  C.溶液中Na+物质的量减少,有氧气放出

  D.溶液中OH—浓度增大,有氧气放出

  14.下列哪种物质可与Na2CO3反应,又可与NaHCO3反应(  )

  A.NaOH溶液

  B.KCl溶液

  C.Ca(OH)2溶液

  D.HNO3溶液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C.所用NaOH固体已潮解

  D.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16.下列为无色透明的溶液,且在强酸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Cu2+,NO3—,SO42—

  B.CO32—,Na+,Cl—,SO42—

  C.Al3+,Cl—,NO3—,Mg2+

  D.OH—,Ba2+,NO3—,SO42—

  17.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盐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硫酸钠

  B.盐酸、硝酸银、氢氧化钠、硝酸钠

  C.氢氧化钠、硫酸镁、碳酸钠、硫酸氢钠

  D.氯化钡、硫酸钠、氯化钙、硝酸钙

  二、选择题(每小题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4分)

  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l2和水反应:

Cl2+H2O=2H++Cl—+ClO—

  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C.Na和水反应:

2Na+2H2O=2Na++2OH—+H2↑

  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气体:

CO32—+2H+=CO2↑+H2O

  19.不同的卤原子之间可形成卤素互化物,其通式可表示为XX'n(n=1,3,5,7)。

这种互化物大多不稳定,易发生水解反应。

如果BrFn跟水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

5,水解生成物为溴酸、氢氟酸、溴单质和氧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卤素互化物的化学式为BrF3

  B.此卤素互化物的化学式为BrF5

  C.每摩BrFn跟水完全反应时可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溴单质和氧气

  D.BrFn在许多性质上类似于卤类单质,如都有强还原性

  20.用一定方法可除去下列物质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其中加适量物质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A.Cl2(HCl)用NaOH溶液

  B.Na2CO3(NaHCO3)用HCl溶液

  C.NaCl溶液(I2)用CCl4

  D.Cl2(HCl)用KI溶液

  21.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氧气重116g,若充满二氧化碳重122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g,则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8

  B.32

  C.38

  D.60

  22.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化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的结合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以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23.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

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或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转换关系(未配平)

  

(1)G→Q+NaCl

  

(2)

  (3)Y+NaOH→G+Q+H2O

  (4)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

  A.Q—G—Z—Y—X

  B.G—Y—Q—Z—X

  C.G—Y—Z—Q—X

  D.Z—X—G—Y—Q

  24.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IBr+H2O=HBr+HIO,下列有关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IBr是双原子分子

  B.在很多反应中IBr是氧化剂

  C.和水反应时,IBr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r和NaIO

  三、填空题(共17分)

  25.(3分)加热分解5g某固体化合物,得到A气体0.7L(标准状况)和4g残渣,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

  26.(7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NaHCO3溶液与少量C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平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Na2S+___Cl2+___口——___Na2SO4+___HCl

  (3)书写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Na2O2  ①  ;HClO  ②  。

  27.(7分)呼吸面具中的氧气发生剂是 ① ;用于人工降雨的卤化物是 ② ;用于消毒、制造漂白粉的卤素单质是 ③ ;做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壁上粘有碘应用 ④ 洗涤;涂在照相感光片上的感光材料是 ⑤ ,感光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⑥ ;碘水中加入苯,振荡静置后的现象 ⑦ 。

  四、推断题(共16分)

  28.(10分)根据下图的互变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

  29.(6分)U,V,W,X,Y,Z六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如下反应:

  

(1)U+KON→V+W+H2O

  

(2)X

W+Y

  (3)X+W+H2SO4→U+Z+H2O

  已知其中U和Y是单质,且常温下都是气体,Z是硫酸盐。

根据以上条件,推断这6种物质分别是:

U_________、V_________、W_________、X_________、Y_________、Z_________。

(填化学式)

  五、实验题(7分)

  30.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

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2(不收集),后试验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

试回答: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接___。

  

(2)D装置的作用是 ① ,E装置的作用是 ② ,F装置的作用是 ③ 。

  (3)C瓶中的现象是 ① ,B瓶中的现象是 ② 。

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③ 。

  六、计算题(12分)

  31.(5分)在0.10mol/L的BaCl2溶液25mL中,加入0.10mol/L的AgNO3溶液25mL,求:

  

(1)生成AgCl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2)反应后溶液中所含Cl—和Ba2+物质的量浓度各为多少?

(溶液混合后忽略体积变化)

  32.(7分)某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用一定量的二价金属R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所做5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假如每次实验所产生的氢气全部被收集,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实验编号

R的质量/g

稀硫酸的体积/mL

生成氢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L

1

1.50

100

1.40

2

2.25

100

2.10

3

3.60

100

3.36

4

4.50

100

3.36

5

5.60

100

3.36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不必书写计算过程):

  

(1)上述实验中,金属一定过量的组的编号是 ① ,稀硫酸一定过量的组的编号是 ② 。

  

(2)反应所用金属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3)若所使用的稀硫酸密度为1.09g·cm—3,则反应所用的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① ;物质的量浓度为 ② 。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C

B

D

D

D

A

D

A

D

B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C

CD

BC

C

C

C

AC

C

A

D

B

C

  部分试题解析:

  1.

  解析:

  氟、氯、溴、碘原子在结构上有差异,而结构上的差异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离子半径也依次增大;相同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其原子半径。

因此A正确。

  2.

  解析:

  判断任意某种粒子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可依据其中元素的化合价。

若其中元素化合价为最高正价,则此粒子只有氧化性(F2单质无正价,只有氧化性);若其中元素化合价为最低负价,则此粒子只有还原性(金属无负价,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

依据以上理论,可判断答案为C。

  3.

  解析:

  分析题中所给出的各物质成分,可知四个选项中氯元素的存在形态为:

A中只有氯分子,B中有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次氯酸、氯分子,C中为氯离子,D中为次氯酸分子。

在溶液或融化状态下才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综上所述,应选B。

  17.

  解析:

  “不用其他试剂鉴别”问题是近年高考中的常出题。

解答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可以观察颜色。

  ②已检验出的试剂可作已知再用。

  ③不可用焰色反应。

  A.不可以区别。

  B.可以区别。

AgNO3与HCl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的AgOH,AgOH不稳定,迅速转化为褐色的Ag2O。

  C.可以区别。

只要有一种试液与其他试液作用时,能产生不同的现象,则一定能区别。

在本组中Na2CO3就是这种试液:

加到NaOH中无现象,加到MgSO4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到NaHSO4中有气泡产生。

  D.不可区别。

Na2SO4与BaCl2、CaCl2、Ca(NO3)2作用均产生白色沉淀。

所以只能检验出Na2SO4,而其他三种则无法区别。

  19.

  解析:

  这是一道关于卤素知识的信息迁移题。

认真审题后可知,题干中共给出三条信息:

(1)不同的卤素原子之间可形成卤素互化物,其组成可用通式XXn表示;

(2)卤素互化物大多性质不稳定,遇水时易发生水解反应;(3)BrFn跟水反应时BrFn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5,生成物为HBrO3,HF,Br2和O2。

在这三条信息中,前两条仅是对于卤素互化物的一般描述,而第三条信息中因为给出了BrFn和H2O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及生成物,因而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现根据信息(3),先写出BrFn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3BrFn+5H2O=xHBrO3+yHF+zBr2+wO2↑

  其中n,x,y,z和w都是待定值,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的原则将这些数值确定。

由于反应式左端共5个氧原子,反应式右端两种含氧物化学式中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3和2,因此可确定x=1,w=1;反应式左端共3个溴原子,为使右端也保持3个溴原子,z值应为1;反应式左端氢原子数为10,为使右端也是10个氢原子,y=9;最后反应式右端氟原子总数为9,3n=9,则n=3。

因此配平好系数的水解方程式为:

  3BrF3+5H2O=HBrO3+9HF+Br2+O2↑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该卤素互化物的化学式为BrF3;水解反应中生成的Br2和O2物质的量相等;选项D中“BrFn的许多化学性质类似于卤素单质”是正确的,但应表现为“强氧化性”而不是“强还原性”。

为确定BrFn中的n值还可从化合价的角度去讨论。

虽然BrFn的水解反应是Br元素的歧化反应,在BrFn中Br为+n价,在HBrO3和Br2中Br的化合价分别为+5价和0价,因歧化反应中有一部分Br价态升高,另一部分Br价态降低,因此发生歧化前,Br的价态应居中,考虑到信息

(1),n值应为3。

  21、

  方法一:

  根据同T同P同V的不同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列式计算;

  方法二:

  从装满CO2时的质量为144,装满O2时的质量为116,而装满未知气体时的质量仅为114知,未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比O2的相对分子质量小,只有A符合。

  23.

  解析:

  虽然我们难以从题中给出的条件知道这些含氯的化合物的化学式,而且对于这些反应也知之甚少。

但是,可以用学过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来解决。

仔细分析给出的四个反应,会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反应物中均只有一种含氯的化合物,而生成物中除

(2)外,均有两种含氯的化合物,所以可以断言,这些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

(2)最为明显)。

对于①③④中的G,Y,Z,它们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又是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

所以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生成的两含氯化合物氯元素化合价之间(注意:

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由

(1)得Q>G>NaCl,可排除A选项。

  由

(2)得X>Q,因为生成物H2来自于H2O中+1价H,所以Q必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综合

(1)

(2)可得,G

  由(3)得,Y介于G,Q之间,而Q>G,所以Q>Y>G。

  由(4)得,Z介于Q,X之间,而X>Q,所以X>Z>Q。

  综上可得G>Y>Q>Z>X。

  24.

  解析:

  破解信息题,最重要的是要清楚题目给了什么信息以及怎样运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

因此,认真读题、仔细审题及注意排除思维定势所带来的错误干扰就成了关键所在。

本题提供了一种与卤素单质性质相似的化合物——IBr,对IBr的组成、性质的推断不外基于以下两点:

IBr与卤素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与金属、非金属反应生成相应卤化物,也能与水反应生成氢卤酸和次卤酸;IBr不同于卤素单质,它是两种卤素间的化合物。

既抓住共性,又抓住IBr的特殊性,即可作出一系列正确判断。

从化学式及卤原子的特点出发,可认定IBr是双原子分子。

依据题给的IBr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D正确。

但是,IBr与X2卤素单质不同,在化合物IBr中,Br呈-1价,I呈+1价,而不是零价。

在IBr与H2O或NaOH的反应前后,I均呈+1价,Br均呈-1价,它们都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C不正确。

根据题给信息:

“IBr能与大多数金属、某些非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和相应卤化的”,其中I由+1价,转变为-1价,所以IBr是氧化剂,B正确。

  三、填空题答案:

  25.32

  26.

  

(1)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2)

  

  

  27.

  ①Na2O2

  ②AgI

  ③Cl2

  ④酒精

  ⑤AgBr

  ⑥

  ⑦混合液分上下两层,上层呈紫色,下层接近无色

  解析:

  此题均属于记忆性的知识,考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做题前请仔细阅读教材,查缺补漏。

  四、推断题

  28.

  解析:

  本题是考察氯气、氯化氢等有关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思维联想能力。

首先抓住MnO2和浓盐酸反应可制氯气这样—个突破口,则A是HCl,B是Cl2,本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答案:

  

(1)

  A:

HCl B:

Cl2 C:

FeCl2 D:

FeCl3 E:

AgCl

  

(2)

  ①4H++2Cl-+MnO2

Mn2++Cl2↑+2H2O

  ②Fe+2H+=Fe2++H2↑③2Fe2++Cl2=2Fe3++2Cl—

  ④2Fe+3Cl2

2FeCl3

  ⑤Ag++Cl-==AgCl↓

  29.

  本题是一道根据物质性质的判断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有关物质的性质和选好突破口。

以本题为例,应熟知氯气的化学性质及氯气、氯化物、氯酸盐之间的氧化还原关系,而后在所给的3个反应中选择反应

(1)作为突破口。

因从反应

(1)即可定下U为Cl2,由此可进行一系列的推断,而单从反应

(2)和反应(3)不能作出推断,所以突破口应是特征性最强在解题中起提纲挈领的条件。

选好突破口后,灵活运用其他条件“顺藤摸瓜”,直至判断全部完成。

这里有一点需指出的是,突破口不一定是题中所给条件的自然顺序。

反应

(1)给出的信息是一种气体单质和KOH溶液反应,结果生成3种物质,且其中一种为H2O。

根据中学所学化学知识,只有Cl2气符合U的条件。

因Cl2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氯化物、次氯酸盐和水,由此又可确定V和W中一种是KCl,另一种是KClO;反应

(2)中表示的是一化合物受热分解,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也是反应

(1)的产物,另一种为单质气体。

将上述限定联系起来整体考虑,反应

(2)应是:

2KClO3

2KCl+3O2↑

  这样同时确定了X为KClO3,W为KCl,Y为O2,利用排除法可确定V为KClO。

反应(3)中X,W和U都已确定,实际上是KClO3和KCl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H2SO4提供酸性介质,所以Z是K2SO4,反应为:

  KClO3+5KCl+3H2SO4=3Cl2↑+3K2SO4+3H2O

  答案:

  U:

Cl2,V:

KClO,W:

KCl,X:

KClO3,Y:

O2,Z:

K2SO4。

  五、实验题

  30.

  

(1)aijgfedbch

  

(2)①干燥氯气 ②吸收多余的氯气 ③除去HCl气体

  (3)①有色布条不褪色 ②有色布条褪色 ③次氯酸(HClO)

  解析:

  仪器连接一般遵循一定的规律,按发生—净化—干燥—收集—使用—吸收的顺序。

在使用中应注意先试验干燥的O2有无漂白性、后实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即干燥的有色布条应排在湿润的色布条之前。

因为如果先实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则干燥的氯气将变为潮湿的氯气,再通入C中,则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六、计算题

  31.

  Ag+    +    Cl—  ====  AgCl↓

  1           1         1

  0.10×25×10-3 0.10×25×10-3 0.10×25×10-3

  AgCl的质量:

0.10×25×10—3mol×143.5g/mol=0.36g

  Cl—物质的量浓度:

(0.10×25×10—3×2—0.10×25×10—3)mol/(2×25×10—3)L=0.05mol/L

  Ba2+物质的量浓度:

0.10×25×10—3mol/(2×25×10—3?

)L=0.05mol·L-1

  32.

  

(1)①4,5  ②1,2

  

(2)24

  (3)①13.5% ②1.50mol·L-1

  提示:

  ⑵

  R ~ H2

  Mg  22.4L

  1.50g 1.40L

  所以M=24

  ⑶

  H2SO4  ~  H2 

  1mol      22.4L

  0.1L×c(H2SO4) 3.36L

  所以c(H2SO4)=1.50mol·L-1

  w(H2S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