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6130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docx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教学目的:

阐明职业生活、爱情与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践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认清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家庭美德观,履行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劳动法》、《公务员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择业观和创业观的树立;恋爱、爱情、婚姻、家庭的内涵及其道德要求;《婚姻法》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的树立;恋爱、爱情、婚姻、家庭的内涵及其道德要求。

课时安排:

4学时

 

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案例思考:

当代工人的模范——许振超

在青岛港,许振超这个名字可谓尽人皆知,2004年4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介绍了他的事迹。

许振超只读过初中,但自从1974年参加工作以后,就一直坚持自学各种专业知识,并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在工作的第二年,他便被选中去操作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

数年后,青岛港引进世界一流的大型装卸设备——桥吊,他又成为操作桥吊的第一人选,并被任命为桥吊队队长。

上任后,他还通过刻苦钻研编写了一本桥吊司机操作手册,组织队员学习,从而使整个桥吊队的业务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之后,许振超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懂桥吊,还要能维修桥吊。

他用了4年时间,将10多块关键的电路板的详细电路图研究透彻,为检测故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桥吊的维修成本。

世界航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许振超又提出青岛港装卸要创出世界一流业绩的目标。

他对桥吊操作技术精益求精,通过反复摸索和勤学苦练,练就了一手吊装精湛技艺,将吊装速度提高到了世界极限,同时确保操作安全无事故,并且毫不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同事,终于在2003年4月27日,他和工友们创造出每小时完成吊装381个自然箱码头装卸效率,被交通部认定为世界最新纪录。

这一业绩被青岛港领导命名为“振超效率”。

在振超效率的带动下,青岛港2003年完成了港口吞吐量一亿四千万吨,比上年有了大幅度提高。

许振超三十年如一日,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精益求精,拼搏创新,敬业奉献,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坚忍不拔的学习精神,执著的创新精神和奋斗拼搏精神,交通部部长张春贤评价他是一名学习型、技术型、创新型、实干型和奉献型的先进典型。

他爱岗敬业、追求卓越,体现了带领团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1.职业

职业是从业者获得生活来源、建立和扩大社会关系、发挥其在所受教育中取得的专业技能、实现其自身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专门工作活动。

职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由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社会分工的结果和表现,是一种以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

这些关系包括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的联系,不同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联系以及职业从业人员与广大职业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

正是在这些关系中,人们对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人也逐渐养成了特定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责任心、职业荣誉感等。

因此,职业具有了特定的业务要求的职责规定。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

①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目的是从道德角度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

②职业活动中的法律

职业活动中的法律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其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法律规范,目的是从法律角度规定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

③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互联系,互为补充。

其一,具有鲜明的职业性。

即它们所表达的都是具体职业的基本要求,并通过这些要求体现出特定职业的的职责或价值。

其二,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即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对从业者所提出的要求与规范都十分具体,特别是职业道德,往往采取诸如制度、章程、守则、公约、誓词、条例等简洁实用生动明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与行政纪律结合起来,使之具有准强制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

其三,调节的有限性。

即特定职业的道德和法律一般只是约束从事本职业活动的人员。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又相互区别。

除了内涵、调控手段不同外,职业道德体现的是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职业生活中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为一定职业活动的体他律要求。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

在历史上不同暑期产生的一些调控职业活动的、带有道德蕴涵的行规,可以被看作是最早的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

机器大工业带来了社会分工的大发展,促成了职业的大分化,职业从宗法关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具有了专门化的特征。

职业的发展推动了职业道德的进步,职业道德的种类迅速增加并且在内容上逐渐定型,职业道德的调控作用也得到了强化,成为职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上升到了制度和法律约束的层面。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职业道德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职业道德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活动的性质和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条件下,职业体现人际平等、人格尊严和人的价值;虽然存在职业分工,但职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根本上具有一致性。

从业者和服务对象不存在根本利益矛盾。

职业和岗位不同,无高低贵贱的差别,只有分工的差别。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优秀成分,体现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全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

什么是爱岗敬业?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

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

热爱本职,就是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

所谓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爱岗与敬业总的精神是相通的,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不爱岗就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也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

一个人,一旦爱上了自己的职业,他的身心就会融合在职业工作中。

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如:

劳模李素丽。

对一种职业是否热爱,有一个个人对职业的兴趣问题。

有兴趣就容易产生爱的感情,没有兴趣就谈不上爱。

但每一个岗位都要有人去干,缺一不可。

因此,国家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人安排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去。

不论你对从事的工作是否感兴趣,你都要从整个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培养兴趣,热爱这一工作,这是基本觉悟的一种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那些人们比较喜欢的条件好、待遇高、专业性强、工作又轻松的工作,做到爱岗相对比较容易。

对于那些工作环境艰苦,繁重劳累或是工作地点偏僻,工作单调,技术性低,重复性大,甚至还有危险性的工作要做到爱岗就不容易了。

在这种情况下,热爱这些岗位并在这些岗位认真工作劳动的人就是有高尚品德的人。

2、诚实守信

什么是诚实守信?

所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

诚实的人反对投机取巧,趋炎附势,吹拍奉迎,见风使舵,争功诿过,弄虚作假,口是心非。

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诚实和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

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

案例:

1996年5月的一天,济南工商银行大观园储蓄所赵安同志接待了一对前来存款的夫妻,钱装在一只编织袋中,他们是做水果生意的,钱又散、又乱、又破旧。

存款凭条上填写的数目是7.4万。

赵安同志细心地数了2遍,都是8.4万元。

赵安对这对夫妻说,他们数错了,他们不信,他们又数了一遍,果真是8.4万,这对夫妻对赵安同志诚实不欺的高尚品德十分感激。

事情传出去以后,引来许多前来存款的生意人。

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基本准则。

诚实是我们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讲信誉、守信用是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

一个从业人员做事,他既代表个人,又代表一个单位,或企业、或政府,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说话不算数,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再没有号召力。

因此,诚实守信不仅是一般的社会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

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企业形象。

所谓信誉,是由信用和名誉合成的。

信用是指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可信,名誉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名声和荣誉。

职业信誉是职业信用和名誉的有机统一。

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

北京的同仁堂药店,建店300多年,始终坚持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

其店规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药料选用十分讲究。

“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材,坚决不用。

同仁堂的人说,我们药方虽然可被盗去,但是没有我们精湛的炮制工艺和高度的责任心,还是制不出好的丸、散、膏、丹。

同仁堂美名传遍全世界,顾客遍及五大洲,因此使得它的效益也长久不衰。

一个企业,如果不履行合同,不重视产品质量,不注重为社会服务,只是一味地打经济算盘,为自己捞利润,那么用不了多久,信誉就会扫地,企业的经营就会萎缩,甚至破产。

3、办事公道

所谓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办事的职业道德规范。

办事公道是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办事公道需要有一定的修养基础。

人们生活在世界上,都要与人打交道,都要处理各种关系,这就存在办事是否公道的问题,每个从业人员也都有一个办事公道问题,如一个服务员接待顾客不以貌取人,无论对于那些衣着华贵的大老板还是对那些衣着平平的乡下人,对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宾客能一视同仁,同样热情服务,这就是办事公道。

无论是对于那些一次购买上万元商品的大主顾,还是对于一次只买几元钱小商品的人,同样周到接待,这就是办事公道。

公正是几千年来为人所称道的职业道德,人是有尊严的,人们都希望自己与别人一样受到同等的对待,企盼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古就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

因此人们一直歌颂那些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的清官明主。

如宋朝的包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当前我们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市场经济中有平等互利原则,这体现了买卖双方的平等地位,因此在经济领域中是要求处事公平、办事公道。

目前,人们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都在增强,这要求领导干部办事必须公道,否则,不是威信扫地,就是吃官司。

4、服务群众

所谓服务群众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

服务群众是对所有从业人员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从业人员都是群众中的一员,既是为别人服务的主体,又是别人服务的对象。

每个人都有权享受他人职业服务,同时又承担着为他人做出职业服务的义务。

因此,服务群众作为职业道德,不仅仅是对领导及公务员的要求,而且是对所有从业者的要求。

5、奉献社会

所谓奉献社会,就是全心全意为社会做贡献,主要强调的是一种忘我的全身心投入精神。

当一个人专注于某种事业时,他关注的是这一事业对于人类,对于社会的意义。

他为此而兢兢业为,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伟大的奉献社会的精神。

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可以做到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最高体现。

是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境界。

奉献社会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融在一生事业中的高尚人格。

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这四项规范相比较,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职业道德的五个方面,是不同层次的要求。

(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的基础要求,是首先应当做到的。

做不到这两项要求,就很难做好工作。

(2)办事公道,服务群众比前两项要求高了一些,需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做基础。

(3)奉献社会,则是这五项要求中最高的境界。

一个人只要达到一心为社会做奉献的境界,他的工作就必然能做得很好,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

课堂讨论:

艰难的抉择:

要饭碗还是要正义

毕业生小舟不愿做假账,不愿在管理混乱的单位工作。

但他离职受阻,还被原单位指为“小偷”。

“我问心无愧,身正不怕影子斜!

”西南林学院2004级毕业生小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只干了两个月,离职后被原单位称为“偷盗者”。

他随即以名誉侵权起诉了这家单位。

不久,小舟拿到了昆明市五华法院判他胜诉的一审判决书。

该单位已向小舟赔礼道歉。

小舟说,他工作过的这家单位名义上是“科技有限公司”,而实际上还开展民办教育业务,对外以云南某财经院校的名义招收中专和大专学生。

2004年7月,小舟到该公司应聘。

“面试时他们只问了我两个问题:

能教哪门课程?

愿不愿帮他们去招生?

”虽然小舟与该公司签订过“招一个学生给多少劳务费”这样的协议,后来也招来了好几个学生,但“公司以各种借口没付给我1分钱劳务费”,小舟说,“我进入公司后发现,那段时间他们每周都会找很多人来面试,叫大家去帮他们招生,但最后能进来工作的没几个。

直到2004年9月,该公司才与小舟签订了试用合同。

“我担任招来的两个班中一个班的班主任,教语文和哲学两门课程,同时兼任会计和团委书记,月薪1400元。

”小舟说,“这等于是拿一个人的工资干两个人的活。

但我愿意,年轻人嘛,刚从学校毕业,能多做点就多做点。

”国庆节学生多放假了,小舟还被安排值班,还要做帐。

公司承诺的每周至少一天的休息保证不了,就连生病请假也不批准。

这段时间,小舟瘦了近30斤。

“最终促使我离开的事,很多事情我理解不了。

”小舟说,比如,他上大学的时候是学会计专业的,但还没有会计资格证,该公司挂另一个人的名义要他做帐,而且是“两本帐”,“我认为这是违法的”。

“除了我。

班上有的学生原来中考时分数很低,大专班很多学生可以先上课再参加成人高考,他们管这叫‘先上车后买票’。

当初招生时承诺开设3个专业,因招生人数不够,兑现不了。

教室是租来的,学生上课再一个地方,吃饭在一个地方,住宿又在另一个地方,学生怨言很大。

这些,他们都要求我去向学生作解释工作。

”小舟说,“要饭碗还是要正义,我确实很难抉择。

我一直认为大学生没有工作是耻辱的,但这样的工作我不能再干下去了。

2004年10月初,小舟向该公司提出辞职,但未被批准。

“他们承诺将另找一个人来顶替我的会计工作,但迟迟未兑现。

后来,又说我丢失了公司营业执照副本、机构代码副本、银行印鉴卡原件。

我提出办理挂失并愿意承担相关费用,他们也不肯,就是不让我走。

我便在办理了移交账本等会计手续后,自行离开公司回广西老家去了。

”小舟说。

回到老家广西忻城县,小舟去一家银行做勤杂工。

2004年10月21日,原来的那家公司发了一式五份公函给小舟家乡的县人事局、银行、乡政府、派出所和村委会5个单位,另外还送了一分给小舟的母校西南林学院,称他盗走公司营业执照副本、机构代码副本、银行印鉴卡原件各一份,还曾到总经理办公室行窃,拿走了学生交的班费、学生证工本费。

“农村人对红色的公章特别相信,当村委会拿着这份公函到我们家时,家人都信以为真。

”小舟拿着相关资料说,“特别是当派出所打来电话要我去说明情况时,家人更是为我担忧。

”2004年11月,小舟离开家乡回到昆明,起诉了这家公司。

昆明市五华法院判决认为,该公司称小舟偷盗是“凭主观推断”行事。

客观上造成了小舟的名誉受损。

现在,小舟在昆明仍没有固定的工作。

他打电话给家乡的那家银行,被告知他原来的位置已经有人顶替了。

“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很难,但一定要擦亮眼睛,单位选择你,你也可以选择单位。

”小舟说,“如果要总结这件事的话,给我最大的教训就是当初求职心切,不够慎重。

思考讨论:

1.“要饭碗还是要正义,我确实很难抉择。

我一直认为大学生没有工作是耻辱的,但这样的工作我不能再干下去了。

”这句话蕴涵着小舟怎样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标准?

2.结合案例主人公小李的职业操守,谈谈你对“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荣辱观的理解。

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了解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对于大学生求职、就业,正确处理有关的法律关系,做到知法、守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职业生活相关的法律很多。

(1)从适用对象来说,既有适用于所有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的《劳动法》,又有适用于公务员的《公务员法》,还有适用于某一特定职业的《教师法》、《律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等。

此外,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安全生产法》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也有关于职工权利义务的规定。

(2)从相关法律的层次来说,既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又有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还有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3)从内容上说,这些法律,既有对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又有对从业人员的资格、职业行为的规定,还有对用人单位招工、录用程序的规定等。

我们主要讲授《劳动法》和《公务员法》。

(一)劳动法

1.劳动法概述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包括总则、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及附则,共13章107条。

《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

其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此后,我国又颁发了一大批配套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对劳动者基本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制度、工资制度、劳保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等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是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是指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包涵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体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

它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法的立法宗旨。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在各个劳动环节中的具体权利,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劳动法》确定的义务。

(2)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公平救助原则的实现以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为基础,只有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物质财富,才能使公平救助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3)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法在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原则的同时,也注重对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保护,使他们真正与其他劳动者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

(4)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之后,用人单位享有法律赋予的劳动管理权、劳动力分配自主权等。

同时,国家制定劳动标准,明确规定劳动的基本条件,以制约用人单位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这些其他权利主要包括:

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社会义务劳动的权利;开展劳动竞赛的权利;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拒绝执行的权利;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批评、举报和控告的权利;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2)《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义务有:

①完成劳动任务;②提高职业技能;③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4.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定途径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或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1)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但协商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不愿协商的,可以申请调解。

(2)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但调解也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任何一方不愿调解的,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调解原则也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3)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指县、市、市辖区设立的裁处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的组织机构。

(4)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公务员法

1.公务员法概述

根据《公务员法》第二条的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法是指调整国家公职人员与国家机关之间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即国家公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公务员法有广义和狭义之称,广义的公务员法是指各种有关公务员与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形成的有机系统。

狭义的公务员法仅指称《公务员法》。

《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务员法》分为总则、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法律责任和附则,共18章107条。

《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属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公务员法》适用于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和检察官等。

《公务员法》是人事管理的一般法,规定的是全体公务员具有共性的内容,而《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等是特别法,适用于特殊类别的公务员。

两者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互为补充。

2.《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

《公务员法》第5条、第6条、第7条、第8条、第9条规定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1)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

《公务员法》第5条规定:

“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根据此规定,有关公务员的法律法规应当公布,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奖励、职务升降和任免等工作,应当公开进行;公民能平等地按其能力获得公务员职位并平等地享有公务员权利和受到平等对待;公务员录用和管理采取竞争方式,实行优胜劣汰;通过竞争优先录用或使用优秀人才;对公务员的管理要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2)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

《公务员法》在规定一系列对公务员进行监督约束的内容的同时,也规定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及其保障措施。

《公务员法》第6条规定:

“公务员的管理,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

因此,对公务员的录用、考核、职务升降、辞职辞退、纪律处分等环节,要贯彻监督原则,同时对公务员依法提供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激发公务员的进取心、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3)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公务员法》第7条规定了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该条规定“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

这一原则体现在录用、晋升、考核、奖励公务员等环节上,强调既注重品德和廉洁,又注意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