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593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docx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

附件1: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操作规程(银行、企业版)

一、企业主体管理

项目名称

法规依据

管理内容

管理原则

注意事项

名录登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32号);

2.《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实施细则》(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11年第2号);

3.《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汇发[2007]52号);

4.《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操作规程》(汇综发[2007]166号)。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第三、四条规定的材料。

1.属地管理原则,即企业受注册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监管,应当到注册所在地外汇局办理相关业务(下同)。

2.相关材料是否完整、真实。

1.名录登记属行政许可项目,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等应当符合行政许可相关规定。

2.金融机构不得为不在名录企业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

3.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名录登记比照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企业办理。

4.外汇局审核相关材料无误后,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系统)为企业登记名录,并设置辅导期标识。

完成名录登记后,外汇局为企业办理监测系统网上业务开户。

5.外汇局通过监测系统自动向金融机构发布全国企业名录信息。

6.已完成外汇登记手续的保税监管区域企业(以下简称区内企业)需要从事对外贸易的,应凭《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到所在地外汇局签署《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办理确认书》(以下简称《确认书》),办理名录登记手续。

7.外汇局长期留存《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申请书》、《确认书》原件以及其他材料复印件备查。

名录变更

《细则》第五条规定的材料。

1.属地管理原则。

2.相关材料是否完整、真实。

1.外汇局审核相关材料无误后,通过监测系统变更企业的名录登记信息。

2.对于因注册地址变更导致企业所属外汇局发生变更的,外汇局还应当通过监测系统进行企业所属外汇局代码变更操作。

3.外汇局留存相关材料复印件5年备查。

名录注销

除企业主动申请注销名录外,外汇局可通过下列方式确定企业存在符合《细则》第七条规定的情况,并注销其名录:

(1)定期通过工商、商务管理部门网站或运用其他方式获取被工商管理部门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以及被商务主管部门取消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信息,据此注销相关企业名录;

(2)为区内企业办理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注销手续后,及时注销相关企业名录;

(3)定期通过监测系统查询连续两年未发生贸易外汇收支业务的企业信息,据此注销相关企业名录;

(4)现场核查时通过企业名录登记信息所列联系方式无法与其取得联系的,及时注销相关企业名录。

属地管理原则

1.外汇局通过监测系统注销企业名录,并撤销该企业网上业务开户。

2.注销名录后,经申请再次被列入名录的企业,视为新列入名录企业纳入辅导期管理。

3.企业主动申请注销名录的,外汇局留存相关材料复印件5年备查;外汇局强制注销企业名录的,留存外汇局确定企业存在规定情况的相关材料5年备查。

二、数据处理

项目名称

法规依据

管理内容

管理原则

注意事项

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错误数据修正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32号);

2.《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实施细则》(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11年第2号)。

1.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错误数据指报关单数据入库时,因核心要素为空、代码类数据项在监测系统基础代码表中不存在而无法正确入库的报关单数据。

2.对于存入报关单错误数据表的错误数据,企业可通过下列方式修正:

(1)提交下列材料原件及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到外汇局办理手工修正:

①进口货物报关单或出口货物报关单;②外汇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到海关办理相应数据的修改或删除手续,通过部门数据交换自动完成监测系统数据修正。

3.对于已正确入库的报关单数据,企业如需修改或删除,应当到海关办理相应数据的修改或删除手续后,再通过部门数据交换自动完成监测系统数据修正。

外汇局按下列原则对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错误数据进行手工修正:

(1)报关单核心要素不全的,修改补全相关数据;

(2)监测系统基础代码表缺失的,书面向总局申请,由总局审核并在监测系统中设定相应代码后,再修改相关数据。

1.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错误数据由监测系统在报关单数据入库时自动校验并存入报关单错误数据表。

2.报关单数据核心要素包括企业代码、进出口日期、贸易方式、成交币种和成交总价;代码类数据项包括贸易方式和币种。

3.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错误数据类型包括:

(1)企业代码为空;

(2)进口日期为空;(3)出口日期为空;(4)贸易方式为空;(5)币种为空;(6)成交总价为空或零;(7)超代码范围。

4.外汇局应定期清理监测系统错误数据表中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错误数据。

对于无法修正的错误数据,外汇局可定期删除。

5.可修改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要素包括:

企业代码、进出口日期、贸易方式、商品明细记录的成交币种和成交总价。

6.外汇局留存相关材料复印件5年备查。

贸易收付汇错误数据修正

同上

1.贸易收付汇错误数据指外汇局在日常管理或现场核查过程中发现的与企业贸易收付汇实际业务情况不符的收付汇数据。

2.外汇局通过监测系统,将错误数据及错误原因告知相关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应当通知企业进行数据修改或删除,再将修正后的信息及时报送外汇局。

外汇局按下列原则对贸易收付汇错误数据进行处理:

(1)错误数据属于贸易外汇监测范围的,通过金融机构从源头修改并重新报送相关数据,经由数据交换自动完成监测系统数据修正;

(2)错误数据不属于贸易外汇监测范围的,在监测系统中直接删除相关数据。

贸易收付汇数据存在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监测系统所采集收付汇数据的企业代码、收付汇日期、币种、金额、交易编码、收付汇性质等信息与实际业务情况不符。

三、出口收入待核查账户管理

项目名称

法规依据

管理内容

管理原则

注意事项

出口收入待核查账户开立与管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32号);

2.《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实施细则》(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11年第2号);

3.《境内外汇账户管理规定》(银发[1997]416号)。

1.金融机构为企业开立出口收入待核查账户(以下简称待核查账户)时,应通过外汇账户信息交互平台,查询该企业是否已在开户地外汇局进行基本信息登记;对于基本信息已登记的企业,金融机构可直接为其开立待核查账户。

2.金融机构为企业开户后,应于次日按照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报送数据的要求将相关数据及时报送外汇局。

1.企业贸易外汇收入应当先进入待核查账户,金融机构应按规定为企业开立待核查账户。

2.待核查账户资金按活期存款计息。

待核查账户纳入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代码为1101。

出口收入待核查账户收支管理

1.金融机构在为企业办理外汇资金入账前要依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规则认真审核收汇资金性质,无法判断的要及时与企业联系,要求企业说明,并将企业贸易外汇收入划入待核查账户。

2.企业一笔收汇既有货物贸易也有服务贸易的,其中货物贸易部分应当进入待核查账户,服务贸易部分金融机构在审核相应合同、发票后可根据企业要求直接结汇或进入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企业暂无法区分资金性质和相应金额或无法提供服务贸易相应单证的,整笔资金应一并进入待核查账户。

3.代理出口业务应当由代理方收汇。

代理方收汇后可凭委托代理协议将外汇划转给委托方,也可结汇将人民币划转给委托方;委托方收取代理方外汇划出款项时,无需进入其待核查账户。

4.转让信用证项下贸易收汇,金融机构应当根据转让信用证相关约定判断款项归属,并按照“谁出口谁收汇”的原则进行解付,其中属于第二受益人的出口收汇应直接划入第二受益人的待核查账户。

5.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收入不进入待核查账户,可直接划入企业的人民币户。

6.出口贸易融资业务项下资金,在金融机构放款及企业实际收回出口货款时,均无需进入企业待核查账户,可直接划入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

7.金融机构应按规定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贸易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后,方可为企业办理待核查账户资金结汇或划出手续。

1.待核查账户的收入范围包括符合《细则》第十条规定的贸易外汇收入(不含出口贸易融资项下境内金融机构放款及境外回款);支出范围包括结汇或划入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以及经外汇局登记的其他外汇支出。

2.待核查账户内资金不得相互划转。

3.待核查账户中的外汇资金必须先划入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后方可用于对外支付货款、还贷等支出;待核查账户资金直接结汇的,相应人民币可按实际支付需要使用。

1.由于企业错误说明或金融机构工作失误导致资金错误入待核查账户的,应区分下列情况处理:

(1)贸易项下收汇误入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金融机构可根据企业说明,为其办理该笔收汇划入待核查账户手续;

(2)服务贸易项下收汇误入待核查账户的,金融机构可根据企业说明及相关合同、发票等有关单证,直接为其办理从待核查账户结汇或划出手续;

(3)出口贸易融资款误入待核查账户的,金融机构可直接为企业办理从待核查账户结汇或划出手续;

(4)资本项目项下收汇误入待核查账户的,金融机构凭外汇局出具的《货物贸易外汇业务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为企业办理从待核查账户划出手续。

2.待核查账户中的外汇不能用于质押人民币贷款、外汇融资或理财业务。

3.公检法等执法部门可以依法凭强制执行令等直接从待核查账户划款。

 

四、企业报告管理

项目名称

法规依据

管理内容

管理原则

注意事项

贸易信贷业务报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32号);

2.《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实施细则》(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11年第2号)。

1.A类企业30天以上(不含)的预收货款或预付货款、B类和C类企业在监管期内发生的预收货款或预付货款,企业应当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内,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相应的预计出口或进口日期、预计出口或进口对应的预收或预付金额等信息。

2.A类企业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B类或C类企业在监管期内发生的3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企业应当在出口或进口之日起30天内,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相应的预计收款或付款日期、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对应的报关单金额等信息。

3.上述1、2规定范围以外的贸易信贷业务,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货物进出口或收付款业务实际发生后30天内,主动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

4.对于按上述1、2规定应当报告的贸易信贷业务,企业未在货物进出口或收付款业务实际发生之日起30天内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的,应提交下列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现场报告:

(1)情况说明(说明未能及时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网上报告的原因、需报告的事项和具体内容);

(2)外汇局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

1.属地管理原则。

2.外汇局对企业报告的贸易信贷业务进行非现场监测。

3.企业未按规定进行报告的,外汇局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1)对于按规定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若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可按规定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

(2)对于因逾期到现场报告的,外汇局审核相关材料无误后将报告数据录入监测系统。

对于按规定应当报告的业务,若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逾期,可按规定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

(3)对于企业报告信息错误且严重影响其外汇收支与进出口匹配情况的,可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

1.对于已报告贸易信贷业务信息,在货物进出口或收付款业务实际发生后30天内,企业可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进行数据修改或删除操作;在货物进出口或收付款业务实际发生之日起30天后,企业可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对截止上月末贸易信贷未到期部分进行数据调整操作,或携“管理内容4”要求材料到外汇局现场进行报告数据的修改或删除。

2.对于已报告的贸易信贷业务信息,若对应报关单数据或收付款数据被修改或删除,企业应当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或携“管理内容4”要求材料到外汇局现场对相应报告数据进行修改或删除。

企业未及时修改或删除报告数据的,外汇局可直接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3.B类和C类企业不得办理90天以上(不含)的延期收款、延期付款业务。

4.外汇局留存相关材料5年备查。

远期信用证业务报告

1.对于以90天以上(不含)信用证方式结算的贸易付汇,预计付款日期在货物进口日期之后的,企业应当在货物进口后30天内,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预计付款日期、对应报关单金额等信息。

2.对于按规定应当报告的远期信用证业务,企业未在货物进口后30天内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的,应提交下列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现场报告:

(1)情况说明(说明未能及时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网上报告的原因、需报告的事项和具体内容);

(2)外汇局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

1.属地管理原则。

2.外汇局对企业报告的90天以上(不含)信用证业务进行非现场监测。

3.企业未按规定进行报告的,外汇局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1)对于按规定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若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可按规定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

(2)对于因逾期到现场报告的,外汇局审核相关材料无误后将报告数据录入监测系统。

对于按规定应当报告的业务,若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逾期,可按规定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

(3)对于企业报告信息错误且严重影响其外汇收支与进出口匹配情况的,可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

1.90天以上信用证指信用证承兑日期与付款日期时间间隔在90天以上。

2.对于已报告90天以上信用证业务信息,在货物进口后30天内,企业可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进行数据修改或删除操作;在货物进口之日起30天后,企业可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对截止上月末未到期部分进行数据调整操作,或携“管理内容2”要求材料到外汇局现场进行报告数据修改或删除。

3.对于已报告的90天以上(不含)信用证业务信息,若对应进口报关单数据被修改或删除,企业应当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或携“管理内容2”要求材料到外汇局现场对相应报告数据进行修改或删除操作。

企业未及时修改或删除报告数据的,外汇局可直接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4.C类企业不得办理90天以上(不含)远期信用证(含展期)业务。

5.外汇局留存企业情况说明原件及其他相关材料复印件5年备查。

转口贸易收支业务报告

1.对于单笔合同项下转口贸易收支日期间隔超过90天(不含)且先收后支项下收汇金额超过等值50万美元(不含)的业务,企业应当在收款之日起30天内,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相应的预计付款日期、付款金额等信息。

2.对于单笔合同项下转口贸易收支日期间隔超过90天(不含)且先支后收项下付汇金额超过等值50万美元(不含)的业务,企业应当在付款之日起30天内,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相应的预计收款日期、收款金额等信息。

3.上述1、2规定范围以外的转口贸易外汇收支业务,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收款或付款后30天内,主动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

4.对于按上述1、2规定应当报告的转口贸易外汇收支业务,企业未在收款或付款后30天内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的,应提交下列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现场报告:

(1)情况说明(说明未能及时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网上报告的原因、需报告的事项和具体内容);

(2)外汇局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

1.属地管理原则。

2.外汇局对企业报告的转口贸易外汇收支业务进行非现场监测。

3.企业未按规定进行报告的,外汇局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1)对于按规定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若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可按规定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

(2)对于因逾期到现场报告的,外汇局审核相关材料无误后将报告数据录入监测系统。

对于按规定应当报告的业务,若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逾期,可按规定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

(3)对于企业报告信息错误且严重影响外汇收支与进出口的匹配情况的,可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

1.对于已报告转口贸易外汇收支业务信息,在收款或付款后30天内,企业可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进行数据修改或删除操作;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后,企业可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对截止上月末未到期部分进行数据调整操作,或携“管理内容4”要求材料到外汇局现场进行报告数据修改或删除。

2.对于已报告的转口贸易外汇收支业务信息,若对应收付款数据被修改或删除,企业应当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或携“管理内容4”要求材料到外汇局现场对相应报告数据进行修改或删除操作。

企业未及时修改或删除报告数据的,外汇局可直接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3.C类企业不得办理转口贸易外汇收支业务。

4.外汇局留存企业情况说明原件及其他相关材料复印件5年备查。

差额业务报告

同上

1.对于单笔进口报关金额与相应付汇金额、单笔出口报关金额与相应收汇金额存在差额的,企业可向所在地外汇局报告差额金额及差额原因等信息。

2.对于存在多收汇差额或多付汇差额的,企业可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内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或在收款或付款之日起30天后到外汇局现场报告。

对于存在多出口差额或多进口差额的,企业可在出口或进口之日起30天内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或在出口或进口之日起30天后到外汇局现场报告。

3.对于差额报告业务,在货物进出口或收付汇业务实际发生之日起30天内没有报告的,企业确有报告需要,可提交下列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现场报告:

(1)情况说明(说明未能及时通过网上报告的原因及需报告的事项及内容);

(2)外汇局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

1.属地管理原则。

2.外汇局对企业报告的差额业务进行非现场监测。

3.企业未按规定进行报告的,外汇局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1)对于因逾期到现场报告的,外汇局审核相关材料无误后,将报告数据录入监测系统;

(2)对于企业报告信息错误且严重影响其外汇收支与进出口匹配情况的,可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

1.对于已报告的差额业务信息,在货物进出口或收付款业务实际发生后30天内,企业可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进行数据修改或删除操作;在货物进出口或收付款业务实际发生之日起30天后,企业可携“管理内容3”要求材料到外汇局现场进行报告数据修改或删除。

2.对于已报告的差额业务信息,若对应报关单数据或收付款数据被修改或删除,企业应当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对相应报告数据进行修改或删除操作。

企业未及时修改或删除报告数据的,外汇局可直接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3.外汇局留存企业情况说明原件及其他相关材料复印件5年备查。

 

项目名称

法规依据

管理内容

管理原则

注意事项

贸易主体不一致业务报告

同上

1.对于下列业务,收汇或进口企业可向所在地外汇局报告,并办理收汇或进口数据的主体变更手续:

(1)因企业分立、合并等原因导致进出口与收付汇主体不一致;

(2)捐赠进口项下进口与付汇主体不一致;

(3)经外汇局认定的其他进出口与收付汇主体不一致的情况。

2.对于上述贸易主体不一致业务,企业可在收汇或进口业务实际发生之日起30天内,提交下列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现场报告:

(1)情况说明(说明贸易主体不一致的原因、需报告的收汇或进口数据及其变更后的企业代码和名称、企业所属外汇局、相应的收汇金额或进口金额);

(2)出口合同或进口合同;

(3)收入申报单证或进口货物报关单;

(4)捐赠协议(仅捐赠业务提供);

(5)相关部门出具的分立、合并证明文件(仅企业分立、合并的提供);

(6)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企业超过规定期限报告的,还应说明未能及时报告的原因。

外汇局审核相关材料无误后,通过监测系统为企业办理收汇数据主体变更或进口数据主体变更。

3.已报告的贸易主体不一致业务信息有误的,企业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现场申请撤销数据主体变更:

(1)情况说明(说明撤销原因和原报告事项及具体内容);

(2)外汇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外汇局审核相关材料无误后,通过监测系统撤销相应收汇数据主体变更或进口数据主体变更。

1.属地管理原则。

2.外汇局对企业报告的贸易主体不一致业务进行非现场监测。

3.企业未按规定进行报告的,外汇局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1)对于逾期报告的,外汇局审核相关材料无误后,将报告数据录入监测系统;

(2)对于企业报告信息错误且严重影响其外汇收支与进出口匹配情况的,可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

1.已报告的贸易主体不一致业务只能由原报告企业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撤销。

2.对于已进行贸易信贷、转口贸易、远期信用证或差额等业务报告的收汇或进口,不得再进行贸易主体不一致业务报告。

3.外汇局留存企业情况说明原件及其他相关材料复印件5年备查。

项目名称

法规依据

管理内容

管理原则

注意事项

辅导期业务报告

同上

1.企业应当根据辅导期内实际业务发生情况,逐笔对应货物进出口与贸易外汇收支或转口贸易外汇收入与支出数据,如实填写《进出口收付汇信息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并在辅导期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将加盖企业公章的《报告表》报送所在地外汇局。

2.《报告表》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出口/付款与相应收款/进口的逐笔匹配情况;

(2)转口贸易收入与相应支出的逐笔匹配情况。

1.属地管理原则。

2.外汇局可按一定比例对企业报告的辅导期业务信息进行抽查,必要时可要求企业提供相关有效凭证、商业单据或其他证明材料。

3.对于抽查范围内的企业,外汇局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1)若报告数据逐笔对应,应进一步审查企业的非现场监测情况与报告数据是否相符,若不相符可将其列为重点监测企业;

(2)若报告数据无法逐笔对应,应进一步审查企业已报告的贸易信贷等业务数据与无法对应的辅导期业务报告数据是否相符以及不相符是否存在合理性等,若不相符且不具合理性,可将其列为重点监测企业;

(3)对于企业报告信息错误且情况严重的,可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

4.对于未按规定报告的企业,可按规定移交外汇检查部门。

1.外汇局应对辅导期业务报告设置抽查比例,并定期抽查。

2.外汇局自行确定《报告表》格式。

3.外汇局留存《报告表》原件及其他相关材料复印件5年备查。

其他特殊交易报告

对于货物进出口与贸易收付款业务中发生的其他特殊交易,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主动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所在地外汇局报告。

1.属地管理原则。

2.企业报告的其他特殊交易业务不纳入非现场监测。

3.外汇局可定期查看企业报告的其他特殊交易业务信息,若企业报告金额较大或显著影响其外汇收支与进出口的匹配情况,外汇局可进一步审查相关业务具体情况及其合理性,并通过监测系统“监测记录”模块记录备查。

1.对于已报告的其他特殊交易业务信息,在进出口或收付款后30天内,企业可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进行数据修改或删除操作;在进出口或收付款之日起30天后,企业可到外汇局现场申请数据修改或删除。

2.对于已报告的其他特殊交易业务信息,若对应进出口或收付款数据被修改或删除,企业应当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或到外汇局现场对相应报告数据进行修改或删除操作。

企业未及时修改或删除报告数据的,外汇局可直接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3.外汇局留存相关材料5年备查。

出口收入存放境外业务报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